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2.经皮扩张气管造口术
【概述】
1.1985年,Ciaglia等引进经皮扩张气管造口术(percutaneous dilatational tracheostomy,PDT)。
2.PDT是借鉴经皮穿刺静脉置管发展的新型气管造口术。
3.较传统气管造口术的优势有:
(1)无须转运患者。
(2)操作时间短。
(3)创伤小、出血少。
(4)伤口感染率低。
(5)术后瘢痕不明显。
(6)可由ICU人员独立完成。
【适应证】
1.需长期机械通气者。
2.需长期维持气道开放者。
3.无自主咳痰能力者。
4.有助于脱机。
【禁忌证】
1.颈部血肿、肿瘤或甲状腺肿大者。
2.严重止凝血功能障碍者。
3.手术部位解剖异常者。
4.手术部位或周围有感染或恶性肿瘤者。
5.颈椎骨折。
6.皮下脂肪过多或过度肥胖、颈短粗者。
7.需高浓度吸氧(FiO 2>0.6)和高水平PEEP(>10cmH 2O)者。
【知情同意书】
1.术前应向患者或家属解释PDT的利弊及可能并发症。
2.签署知情同意书。
【术前准备】
1.纠正凝血功能障碍和Pt减少。
2.PDT操作成员
(1)术者及纤维支气管镜医师应熟练掌握气道管理技术。
(2)辅助护士或技术员应熟悉设备和操作流程。
3.刷手用具、帽子、口罩、手套、无菌衣及护目镜。
4.配备气道开放器械,如经口ETI器械等。
5.将备用器械和操作盘置于无菌操作车。
6.床旁备适当型号气管造口套管。
7.调节光源,保证照明充足。
8.静脉镇静药丙泊酚(50~100mg)或咪达唑仑(10mg)。
9.局部麻醉药2%利多卡因。
10.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仪。
11.纤维支气管镜。
12.在PDT操作前先吸纯氧数分钟,以防患者发生严重缺氧。
【定位】
1.患者撤枕仰卧,肩下垫毛巾或液体垫,使颈部略后仰,保持颈段气管于颈中线。
2.确认甲状软骨中线、环甲膜、环状软骨、近端气管和胸骨上切迹(图22-1)解剖标志,避开颈前静脉及甲状腺峡部。
图22-1 颈部解剖和气管切口位置
3.穿刺点常选择第二或第三气管软骨环间隙,即胸骨上窝上方3~4cm处。
【操作步骤】
1.患者颈部常规消毒,铺无菌巾。
2.2%利多卡因加1∶200 000肾上腺素10ml行皮下和深层组织局部麻醉。
3.ETT气囊放气,在可视喉镜下撤到近声门处再充气,将ETT下压以防漏气。
4.沿ETT插入纤维支气管镜,于ETT尖端充分显示气道。
5.第二或第三气管环处做1.5~2.0cm横切口,动脉钳钝性分离至气管前筋膜。
6.指尖触及气管环时,表面可见纤维支气管镜光影,镜下可见气管受外力压迫。
7.于颈部中线选定穿刺点,针尖略偏向足侧,保持负压下进针。
8.回抽出气体,提示穿刺针已进入气管内(图22-2)。
图22-2 气管腔理想进针位置——气管中央,角度略倾向于远端
9.穿刺针达一定深度仍未回抽出气体时,须撤针重新确定解剖位置。
10.支气管镜直视下,于11点或1点方位穿刺置管,以防损伤气管后壁。
11.沿套管置入导丝(图22-3),支气管镜确认导丝位置。
图22-3 气管腔内导丝
12.用短小扩张器穿透气管后迅速撤回,沿导丝置入导丝套管,并保留在原位不动,再次支气管镜下确认位置。
13.锥形扩张器沿导丝平稳向下旋转至气管腔内,并标记深度。
14.支气管镜确认扩张器位置,原位保留扩张器10秒,此时患者气管内无通气。
15.移除扩张器,确保导丝留在原位。
16.将气管造口套管与导引器完全锁扣,沿导丝置入气管腔(图22-4)。
图22-4 气管造口套管沿导丝置入气管腔
17.经支气管镜确认后,移除导引器和导丝。
18.支气管镜下再次确认气管造口套管位置。
19.将内套管置于气管造口套管内。
20.气囊充气,接呼吸机,固定气管造口套管。
【注意事项】
1.术中需全程监测SaO 2。
2.气管穿刺或扩张困难者,需密切监测可能的并发症。
3.术后检查胸部X线,排除气胸。
4.神经肌肉阻滞药作用消失后,可减少镇静药用量。
【并发症】
1.颈前静脉出血;
2.气胸、纵隔或皮下气肿;
3.早期意外拔管可出现缺氧、窒息或死亡,需立即行ETI。
4.感染。
5.声门下狭窄。
6.气管食管瘘。
(曹 超 余慕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