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手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神经内科疾病

第一节 脑血管疾病

一、脑梗死
(一)疾病概述
脑梗死是在各种原因引起的血管壁病变基础上,脑动脉主干或分支动脉管腔狭窄、闭塞或血栓形成,引起脑局部血流减少或供应中断,使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病因】
1.动脉硬化
动脉硬化是基本病因,特别是动脉粥样硬化,常伴高血压、糖尿病。
2.动脉炎
结缔组织病,细菌、病毒、螺旋体感染等均可导致动脉炎。
3.其他少见原因
包括血液系统疾病、脑淀粉样血管病、烟雾病、肌纤维发育不良和颅内外夹层动脉瘤等。
【临床表现】
1.好发于中老年人,多见于50~60岁或以上、患有动脉粥样硬化者,多伴有高血压、冠心病或糖尿病;年轻发病者以各种原因的脑动脉炎为多见,男性稍多于女性。
2.患者可有某些未引起注意的前驱症状,如头晕、头痛等;部分患者发病前曾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
3.多在安静休息时或睡眠中发生,于次晨起床时发现不能说话,一侧肢体瘫痪。病情通常在1~2日达到高峰,患者意识清楚或有轻度意识障碍,生命体征一般无明显改变。神经系统体征视脑血管闭塞的部位及梗死的范围而定,常见为各种类型的偏瘫、失语等。
【治疗原则】
控制血压、血糖,降低颅内压;早期溶栓、抗血小板、抗凝、脑保护治疗、血管内治疗等;防止感染、上消化道出血、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及时纠正中枢性高热及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护理要点】
1.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患者神志、瞳孔、呼吸、血压、心率、心律的变化及肢体活动情况。如果患者出现剧烈头痛,意识障碍加重,双侧瞳孔不等大,健侧肢体活动不灵,血压升高,呼吸脉搏变慢等,要警惕脑疝或进展性卒中的发生,尤其大面积脑梗死或脑干梗死。
2.遵医嘱给予降脂、稳定斑块、脱水降颅压等药物,注意观察药物作用和不良反应
3.做好安全防护
生命体征平稳后,尽早进行肢体、言语及吞咽等康复训练,做好生活护理,预防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呼吸道和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
(二)健康教育
【住院期间健康教育】
1.休息与运动 急性期有意识障碍、明显头痛等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应卧床休息,保持病室安静,限制探视;生命体征平稳者,可床上坐起或床边适当活动。
2.饮食指导 给予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及纤维素的饮食。有糖尿病者,给予糖尿病饮食。
3.用药指导
(1)使用溶栓药物时,应密切观察有无出血情况发生,如出现牙龈出血、皮下淤血、瘀斑、呕吐咖啡色胃液或黑便等情况,应及时通知医师;患者出现严重的头痛、恶心、呕吐,应考虑可能并发颅内出血,立即通知医师停用溶栓药物,紧急行头颅CT检查。
(2)使用甘露醇脱水降颅压时,需快速静脉滴注,常在30分钟内滴完,注意观察有无滴注不畅和局部肿胀等外渗现象,配合护理人员记录每日尿量,如果24小时尿量少于1000ml或连续6小时无尿,需及时通知医师监测肾功能,注意尿液的颜色、有无沉渣、絮状物等。
4.心理护理对患者焦虑、恐惧、悲观、失望及易激惹的情绪要给予关注,引导患者倾诉内心感受,给予积极的暗示;恢复期帮助患者进行肢体及语言功能锻炼,对微小的进步给予鼓励,帮助其树立康复的信心。
5.高热的患者每4小时测量体温一次,观察体温的变化,可采用温水擦浴、酒精擦浴、冰袋冰帽等物理降温措施。应用冰袋冰帽物理降温时,避免局部冻伤,要及时更换,保证降温效果。同时,要保证足量的水摄入量,24小时不少于2500ml,鼓励患者尽量经口喝水,多吃西瓜等水果。
6.有意识障碍或需要卧床休息的患者,协助做好生活护理。不能经口进食或有吞咽障碍的患者,要根据其吞咽障碍的情况,准备不同性状的饮食,如半流质或糊状饮食,保证营养供给,必要时给予鼻饲流质饮食,并做好口腔护理。
7.昏迷和卧床患者,每2小时翻身一次,并协助叩背、咳痰是预防压疮和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措施,必要时,给予及时吸痰。叩背的方法是:手呈空心状,由患者的后背部自下而上、由外向内叩击,每次3~5分钟。
8.尽早进行康复训练 生命体征平稳后,根据肢体、语言、吞咽等功能障碍的,进行恰当的康复训练。例如,早期可行良肢位的摆放,即翻身、摆放体位时,尽量保持肢体的功能位,上肢伸直、外展、旋前;下肢垫起脚掌,避免下肢屈曲、足下垂等异常。
【出院健康教育】
1.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1)压疮:
给予长期卧床患者应用气垫床,每2小时翻身1次,保持床铺的清洁干燥、平整、无渣屑;正确使用便盆,避免拖、拉、推;加强营养,增加皮肤的抵抗力;骨隆突部位可给予减压贴或透明贴保护。
(2)感染:
长期卧床患者应采用适当的体位,经常翻身叩背及防止误吸;房间定时开窗通风,预防肺部感染;留置尿管患者每日定时护理会阴,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会阴部清洁,预防泌尿系感染。
(3)下肢深静脉血栓:
每日肢体按摩,鼓励患者主动活动,如有单侧下肢明显肿胀,应立即卧床,限制活动,尽早就医。
2.用药指导
积极防治原发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等。遵医嘱服用降压、降糖药,不能自行停药;按时测量血压、血糖,由医师根据结果调整药量;应用抗凝治疗时,应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
3.做好安全防护
患者肢体活动不灵、平衡功能障碍,很容易发生跌倒坠床,陪护人员离开时,要确保患者所处的环境安全。协助活动时,要扶住躯干并保护瘫痪侧肢体,避免脱、拉、拽等动作;步行时,脚掌要放平,避免踝关节受伤。
4.康复指导
尽量做到日常生活自理,坚持适度锻炼。康复训练时,要做到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1)有肢体活动不灵者,每天进行肢体主动、被动活动至少2次,每次30分钟以上,注意瘫痪肢体良肢位摆放,避免上肢屈曲痉挛,下肢足下垂。肢体肌力Ⅱ级以下,不能抬离床面或完全瘫痪的,由护理人员协助进行肢体的被动活动。活动时,注意尽量使每个关节保持原有的活动度,保护关节不受损伤,也可由患者自行健侧肢体协助患侧肢体活动;肢体肌力Ⅲ级以上能自行活动的,患者要主动练习,尽量做到日常生活自理。能站着不坐着,能坐着不躺着,切忌长时间不活动。
(2)有咀嚼困难、轻度吞咽困难者,协助坐位或半坐位,提供安静的就餐环境,少量多餐,给予易吞咽、易消化的食物,如烂面条、粥、蒸蛋等半流质;对进食困难、饮水呛咳者,给予鼻饲流质饮食,避免误吸。
(3)言语功能障碍者多进行语言交流,每日至少2次,每次>30分钟的语言功能训练,可采取读报纸、听广播等,练习发音,从元音a、o、e及日常生活常用发音,如吃、喝、要开始。
5.心理指导
避免情绪激动,保持乐观心态。脑梗死患者容易伴发抑郁等心理异常,陪护人员注意其日常情绪及行为改变,保证生活环境安全,及时发现自杀倾向,早期干预。
6.复诊须知
2周后门诊复诊。如出现头痛、呕吐、肢体麻木无力、进食困难、饮水呛咳等不适,需及时就医。
二、脑出血
(一)疾病概述
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占急性脑血管病的20%~30%。
【病因】
①高血压合并细小动脉硬化;②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破裂所致;③其他病因:包括脑动脉粥样硬化、血液病、脑淀粉样血管病变、抗凝或溶栓治疗并发症等。
【临床表现】
1.一般表现
(1)常发生于50~70岁的人群,多有高血压病史,男性稍多于女性,冬春发病率较高,多在情绪激动或活动中突然起病。发病后病情常于数分钟至数小时达到高峰。
(2)发病后多有血压明显升高。由于颅内压升高,常有头痛、呕吐和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如嗜睡或昏迷等。
2.不同出血部位常有特征性表现,多出现偏瘫、失语、感觉障碍、偏盲等,严重者影响生命体征,甚至危及生命。
【治疗原则】
安静卧床,脱水降颅压,控制血压,防止继续出血,防治并发症,以挽救生命,降低死亡率、残疾率和防止复发。
【护理要点】
1.严密观察患者神志、瞳孔、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及肢体活动情况,如果患者出现剧烈头痛、意识障碍加重、双侧瞳孔不等大、健侧肢体活动不灵、血压升高、呼吸脉搏变慢等,警惕脑疝发生,应及时通知医师进行处理。
2.遵医嘱应用脱水降颅压药物及调整血压药物,观察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
3.做好安全防护,对神志不清、躁动或有精神症状的患者,应加用床挡,并适当约束,防止受伤;对昏迷患者,要做好生活护理,预防压疮、肺部及泌尿系感染;如出现中枢性高热,首选物理降温,可在头部、大血管处放置冰袋,随时观察体温的变化;消化道出血患者,遵医嘱用药,进行对症处理。
(二)健康教育
【住院期间健康教育】
1.休息与运动
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病室安静,减少探视,避免刺激;避免咳嗽和用力排便,预防再出血。
2.饮食指导
给予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及纤维素饮食,改变不良饮食习惯,戒烟、戒酒。
3.用药指导
(1)使用甘露醇脱水降颅压时,需快速静脉滴注,常在30分钟内滴完,注意观察有无滴注不畅和局部肿胀等外渗现象,配合护理人员记录每日尿量,如果24小时尿量少于1000ml或连续6小时无尿,需及时通知医师监测肾功能,注意尿液的颜色、有无沉渣及絮状物等。
(2)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遵医嘱给予胃黏膜保护剂和止血药物,密切观察呕吐物性状,注意有无黑便。
4.心理护理
同本节“脑梗死”部分。
5.基础护理
同本节“脑梗死”部分。
6.康复训练
同本节“脑梗死”部分。
【出院健康教育】
1.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再出血:注意控制高血压,避免情绪激动,避免突然用力,避免劳累。
2.其他出院指导
同本节“脑梗死”部分。
三、蛛网膜下腔出血
(一)疾病概述
蛛网膜下腔出血通常为脑底部或脑表面的病变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占急性脑卒中的10%左右。
【病因】
①颅内动脉瘤最为常见;②血管畸形多见于青年人;③其他,如烟雾病、颅内肿瘤、垂体卒中、血液系统疾病、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和抗凝治疗并发症等。
【临床表现】
中青年发病居多,起病突然,多在数秒钟或数分钟内发生,多数患者发病前有明显诱因,如剧烈运动、过度疲劳、用力排便、情绪激动等。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典型表现为:突发异常剧烈全头痛,多伴发一过性意识障碍,恶心、呕吐,出现颈强直、克氏征和布氏征等脑膜刺激征,以颈强直最多见。
【治疗原则】
急性期治疗目的是:防治再出血,降低颅内压,防治继发性脑血管痉挛,减少并发症,寻找出血原因、治疗原发病和预防复发。有动脉瘤的,通过介入疗法行动脉瘤栓塞术;手术治疗常采用动脉瘤夹闭术、动脉瘤切除术。
【护理要点】
1.病情观察
观察患者神志、瞳孔、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头痛、恶心、呕吐的变化,如出现剧烈头痛、呕吐、抽搐发作、昏迷,甚至去大脑强直、脑膜刺激征明显加重等,有发生再出血和脑疝的可能,应及时通知医师并做好抢救准备。
2.遵医嘱应用脱水降颅压药物及调整血压药物,观察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
3.症状护理
头痛时,指导患者使用放松技术,如听音乐、缓慢深呼吸及引导式想象等方法减轻疼痛,必要时给予脱水、止痛药物;出现呕吐症状者,遵医嘱给予甲氧氯普胺(胃复安)等控制症状。
4.介入检查治疗护理
行全脑血管造影术(DSA)和介入脑动脉瘤栓塞术的患者做好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注意穿刺处加压包扎情况,局部有无渗血渗液等出血情况;注意下肢血液循环情况,包括皮温、足背动脉搏动、有无肿胀等。脑动脉瘤栓塞术后,注意观察患者头痛、恶心情况,并观察有无神经局灶性症状,如肢体活动障碍等情况发生。
(二)健康教育
【住院期间健康教育】
1.休息与运动 绝对卧床4~6周,包括床上进食、洗漱、更衣、大小便等,避免搬动和过早离床,床头抬高15°~30°;病房保持安静,限制探视,减少刺激,是避免再出血和脑疝发生的重要措。
2.饮食护理给予富含维生素、纤维素、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如香蕉、芹菜、菠菜、韭菜、蜂蜜等,保持大便通畅。
3.用药指导
(1)遵医嘱使用甘露醇等脱水剂治疗时应快速静脉滴注,一般在15~30分钟内滴完,注意观察滴注是否通畅及局部有无红肿等外渗情况,配合护理人员记录每日尿量,如果24小时尿量少于1000ml或连续6小时无尿,需及时通知医师监测肾功能,注意尿液的颜色、有无沉渣、絮状物等。
(2)使用尼莫地平等缓解脑血管痉挛的药物时,可能出现皮肤发红、出汗、心动过缓或过速;胃肠不适等反应,应注意观察。
(3)患者如果脑膜刺激症状明显,在确定头痛并非颅压高引起时,可遵医嘱应用路盖克等止痛药。使患者对头痛、恶心等症状有充分的认识,避免滥用止痛药掩盖症状。
4.预防再出血 避免一切引起血压及颅内压增高的诱因,如用力排便、咳嗽、喷嚏、情绪激动、疼痛及恐惧等。出现上述情况,及时通知医师对症处理,以免诱发再出血。
5.DSA是明确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的金标准。DSA检查前禁饮食4~6小时,检查后要多饮水以利造影剂的排出,预防肝肾损害。观察穿刺处有无渗血渗液及下肢血液循环情况,包括皮温、足背动脉搏动、有无肿胀等。
6.动脉瘤栓塞术后,注意患者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是否好转,有无新出现的言语、吞咽、肢体感觉及活动功能障碍情况。
【出院健康教育】
1.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1)预防再出血:
避免一切引起血压及颅内压增高的诱因,如用力排便、咳嗽、喷嚏、情绪激动、疼痛及恐惧等。
(2)预防血管痉挛:
观察肢体活动情况,如出现肢体活动不灵、感觉麻木等及时就医。
2.用药指导
有高血压者,按时服用降血压的药物。便秘时,给予腹部顺时针环形按摩,必要时给缓泻剂,如果导片口服、番泻叶代茶饮等。
3.康复指导
适当活动,避免过度体力劳动。如伴有言语、吞咽、肢体等功能障碍,可参考本节“脑梗死”部分。
4.心理指导
保持稳定情绪,避免情绪波动如愤怒、兴奋、悲伤、激动等,以免引起再出血。
5.复诊须知
遵医嘱按时复诊。若出现剧烈头痛、呕吐、抽搐发作、昏迷甚至去大脑强直等脑膜刺激征明显加重情况,应及时就近就诊。
四、颅内静脉窦血栓
(一)疾病概述
颅内静脉窦血栓是一组由于多种病因导致的脑静脉系统血管病,统称脑静脉系统血栓。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多见于老年人和产褥期妇女。
【病因】
1.血液高凝状态
妊娠和产褥期多发。
2.继发于血流动力学异常
脱水、休克、恶病质、血小板病等。
3.药物引起
口服避孕药、皮质醇激素和雄激素等。
4.继发于感染和肿瘤浸润
中耳炎、鼻窦炎、牙脓肿、扁桃体炎、肿瘤栓子、癌性脑膜炎等。
【临床表现】
常见临床表现有颅内高压症状、脑卒中症状以及脑病症状。头痛是颅内压增高最常见的症状,有时是唯一的表现。头痛严重而持续,呕吐多为喷射性,可见视乳头水肿;卒中症状包括出血性或缺血性静脉梗死的症状,以多发性小出血多见;脑病样症状虽然少见,但最为严重,临床表现有癫痫、精神异常、意识混乱、意识模糊,甚至昏迷。
【治疗原则】
1.病因治疗
感染患者,及早选用敏感、足量、足疗程的抗生素治疗;严重脱水者,应进行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自身免疫性疾病者,给予激素治疗;积极治疗血液系统疾病;血黏度增高者采用扩容、降低血黏度等措施。
2.抗血栓治疗
抗凝、溶栓及介入治疗等。
3.对症治疗
脱水降颅压、抗癫痫治疗等。
【护理要点】
1.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瞳孔、肢体活动情况和生命体征变化,预防脑疝的发生,观察头痛的性质、程度及时间,有颅内压增高症状要及时行降颅压处理。
2.用药护理
应用脱水剂时,应监测尿量及电解质变化,注意有无肾功能损害;应用抗凝药时,注意观察皮肤、黏膜有无出血,随时监测凝血酶原时间。
3.对症护理
头痛时,可静脉滴注脱水降颅压药或口服止痛药。癫痫患者采取安全保护措施,加用床挡,避免坠床;床旁备好开口器、舌钳、压舌板、牙垫,防止发作时发生舌咬伤以及舌后坠,造成呼吸道梗阻。
(二)健康教育
【住院期间健康教育】
1.休息与运动
颅压高者急性期卧床休息,减少探视,保持病室安静,可抬高床头15°~30°。
2.饮食护理
给予营养丰富、富含纤维素、易消化的饮食,合理搭配,多食水果、蔬菜,忌肥肉、油炸、浓茶、咖啡,戒烟酒。
3.用药指导
按医嘱定时服药。应用抗凝治疗时,应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如牙龈出血、皮下淤青、瘀斑、呕吐咖啡色胃内容物、黑便等情况。
4.癫痫患者大发作护理
①协助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②加强看护,患者发作时,应给予口置压舌板,防止舌咬伤;禁止按压抽搐肢体,以免引起关节脱位甚至骨折发生;加床挡、防止坠床。③同时将暖瓶、玻璃水杯等危险品移离患,避免发生自伤或他伤。④发作后协助患者卧床休息,适当给予氧气吸入,补充液体,减轻因抽搐引起的脑水肿。
【出院健康教育】
1.积极治疗原发病
如感染、血黏度增高、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等,祛除病因,预防复发。大汗、腹泻时注意及时补充水分,避免脱水情况发生。妊娠、产褥期妇女注意定期门诊复查血凝常规。
2.严格遵守医嘱
根据出院医嘱按时按量服药,长期应用抗凝药物者,注意观察有无出血表现,每个月抽血监测凝血酶原时间。
3.康复指导
恢复期可适当活动,生活要规律,保证足够的睡眠,适当锻炼,劳逸结合,避免情绪激动和不良刺激。瘫痪肢体定时被动主动运动,并注意良肢位摆放。尽量使患者做到日常生活自理,给予必要的协助。
4.心理指导
观察患者的心理反应,针对患者焦虑、恐惧、悲观情绪多沟通,帮助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5.复诊须知
出院2周后门诊复诊,如有不适如头痛、恶心、呕吐,及时到医院就诊。

(李媛 张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