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慎医案精华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七、冠心病心绞痛(3例)

冠心病心绞痛是一种因心肌暂时性供氧和需氧之间失平衡所引起的,以发作性短暂胸痛为主要表现的心血管病。该病相当于中医的胸痹、心痛、厥心痛等病症范畴。中医认为其发病乃因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年迈体虚等所致。其病位在心,病性本虚标实。
1.气虚痰瘀痹阻证
患者高某,女性,63岁,长沙人。
【初诊】2010年11月3日。
[主诉]胸前区夜间疼痛反复发作2个月。
[临床表现]患者有糖尿病史3年,近2个月出现夜间胸前区发作性疼痛,历时短暂,自含服救心丸后当即缓解,胸闷,颈胀,时作头晕目眩,纳食控制,大小便正常,思睡,疲乏,手足不麻木,舌质淡,苔薄腻,脉细涩。
空腹血糖11.3mmol/L。心电图ST-T改变,频谱心电图下壁心肌病变。
[诊断]中医病名:胸痹。中医辨证:气虚痰瘀痹阻证。
西医病名:冠心病心绞痛、2型糖尿病。
[治法]益气活血,化痰通络。
[方药]丹芎健心汤合舒筋汤加减。
黄芪30g,丹参30g,葛根30g,川芎10g,降香10g,郁金10g,瓜蒌皮10g,法半夏10g,山楂10g,鹿衔草30g,威灵仙30g,木瓜15g,乌梢蛇10g,姜黄10g,蝉蜕10g。7剂。
【二诊】2011年6月16日。服上方病情一直稳定,胸痛一直未发作,但昨天心情不好后,中午午睡醒来时胸痛发作1次,仅持续数秒钟,含服丹参滴丸后未再发作,感轻微头痛,心烦,善太息,纳食可,大便小便正常,睡眠可,疲乏,舌质淡红,苔白,脉弦。血压120/70mmHg。考虑在原气虚、痰瘀为患的基础上,肝郁明显,拟改用疏肝解郁、益气、化痰活血之法。用四逆散合丹芎健心汤加减。
柴胡10g,白芍15g,枳实6g,黄芪30g,党参10g,丹参30g,葛根30g,川芎10g,降香10g,郁金10g,瓜蒌皮10g,法半夏10g,山楂10g,甘草5g。7剂。
【结果】2012年2月1日因慢性胃炎来诊,讲服上方后心绞痛一直未复作。
【按】《灵枢·经脉》曰:“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若心脉充盈、通畅,则心得其养,胸中无痛,一旦心脉因虚而不能充盈或因邪而失于通畅,则心失所养,而出现胸痛,此即《素问·藏气法时论》所谓“心病者,胸中痛”之意。此案夜间胸前区疼痛,乃气虚兼痰瘀阻络所致。所谓气虚者,以其症见眩晕、疲乏、舌质淡、脉兼细也,乃因“上气不足……目为之眩”(《灵枢·口问》)、“细则气少”(《素问·脉要精微论》)之故;所谓痰浊为患者,以其症见胸闷、思睡、苔薄腻也,乃因“邪在心则病心痛”(《灵枢·五邪》)之故;所谓瘀阻为患者,以其夜间胸痛、其脉兼涩也,乃因“脉者,血之府也……涩则心痛”(《素问·脉要精微论》)之故。其治疗宜用黄芪补气,气旺则推动有力,配合郁金、姜黄行气,气行有助于运血,乃因“运血者即是气”(《血证论·阴阳水火气血论》)之故;丹参、葛根、川芎、降香活血通络;瓜蒌皮、法半夏化痰宽胸;鹿衔草、威灵仙、木瓜通筋活络;乌梢蛇、蝉蜕熄风通络;山楂和胃助运。诸药配合,以益气、行气、活血、化痰、通络为主,络通而心宁痹止。二诊已在半年之后,乃因情绪而诱发,因其兼夹肝郁,加重疏肝理气以收功。
2.气阴两虚痰瘀痹阻证
患者张某,男性,56岁,长沙市。
【初诊】2008年4月10日。
[主诉]左半身不遂11个月,突作胸前区痛3天。
[临床表现]患者于2007年5月因左半身不遂在某医院就诊,经头部CT诊断为脑梗死,经多种方法治疗,症状好转,能扶行,生活部分自理。3天前突然出现胸前区疼痛,呈刺痛,持续10分钟左右,含服硝酸甘油疼痛不能即刻缓解,仍频繁发作,日十余次,平时胸闷,口干不苦,纳食可,大小便可,易于疲乏,舌质黯红,苔薄腻,脉细滑。血压135/80mmHg。
心电图检查示ST段下移。频谱心电图示前侧壁心肌病变。
[诊断]中医病名:胸痹。中医辨证:气阴两虚痰瘀阻络证。
西医病名:冠心病心绞痛。
[治法]益气养阴,化痰活血。
[方药]生脉散合丹芎健心汤加减。
生晒参6g(另包蒸兑),麦冬10g,五味子6g,丹参30g,葛根30g,川芎10g,降香10g,郁金10g,瓜蒌皮10g,法半夏10g,黄芪30g,桑寄生30g,山楂12g。7剂。
【结果】患者于2008年9月17日因头晕来诊,讲服上方2剂胸痛即明显减少,服完7剂一般不胸痛,但时有胸闷,后来一直间断服用上方,胸痛一直未发作。
【按】此案与医案1一样都是气虚兼痰瘀阻络所致,但医案1无明显热象,此案则伴有口干、舌质黯红、脉象细滑,“滑者,阴气有余也”(《素问·脉要精微论》),乃痰之主脉,同时“滑者,阳气盛,微有热”(《灵枢·邪气藏府病形》),亦主热象,结合症、舌象,乃兼阴虚之象,故辨证为气阴两虚兼痰瘀阻络证。其治疗用生脉散加黄芪益气养阴;丹参、葛根、川芎、降香、郁金活血化瘀;瓜蒌皮、法半夏化痰宽胸;桑寄生补肾,同时监制黄芪升提之性;山楂和胃助运。
3.心阳亏虚痰瘀痹阻证
患者周某,男性,50岁,长沙市人。
【初诊】2008年8月13日。
[主诉]胸前区痛反复3年,加重1个月。
[临床表现]患者自2005年以来经常胸前区痛,多次去某医院就诊,经心电图等检查诊断为冠心病,经多种方法治疗,症状时好时差。1个月前开始胸痛发作频繁。现胸痛上午活动时发作较多,午后及晚上相对较少,历时短暂,发作时伴气促,休息后或含服硝酸甘油后胸痛当即缓解,平时胸闷,畏寒,口不干苦,纳食及大小便可,睡眠差,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滑。血压130/75mmHg。
心电图检查示T波改变。频谱心电图示下壁及前侧壁心肌病变。
[诊断]中医病名:胸痹。中医辨证:心阳亏虚、痰瘀阻络证。
西医病名:冠心病心绞痛。
[治法]温阳散寒,化痰活血。
[方药]桂枝汤合丹芎健心汤加减。
桂枝10g,酒白芍10g,荜澄茄5g,荜苃5g,丹参30g,葛根30g,川芎10g,降香10g,郁金10g,瓜蒌皮10g,法半夏10g,红花10g,山楂15g,炙甘草5g。7剂。
【二诊】2008年8月21日。胸痛较前明显好转,午后及夜间已不出现,上午偶作,程度减轻,发作时仍气促,舌质红,苔白厚腻,脉细滑弦。血压150/95mmHg。考虑心阳已复,目前痰瘀为患,有化热趋势,拟改用化痰活血之法。用丹芎健心汤加减。
丹参30g,葛根30g,川芎10g,降香10g,郁金10g,瓜蒌皮10g,法半夏10g,胆南星10g,旋覆花10g(布包),石菖蒲10g,九香虫10g,夏枯草10g,地龙10g,山楂15g。7剂。
【三诊】2008年8月27日。胸痛减少,但劳力仍发,休息则缓解,舌质淡红,苔白,脉细。血压130/75mmHg。仍用丹芎健心汤加减。
丹参30g,葛根30g,川芎10g,降香10g,郁金10g,瓜蒌皮10g,法半夏10g,旋覆花10g(布包),九香虫10g,黄芪30g,山楂15g。7剂。
【四诊】2008年9月17日。胸痛已不明显,轻度劳动可以不发,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血压125/80mmHg。用丹芎健心汤加减。
丹参30g,葛根30g,川芎10g,降香10g,郁金10g,瓜蒌皮10g,法半夏10g,旋覆花10g(布包),九香虫10g,黄芪30g,荜茇5g,山楂15g。7剂。
【五诊】2008年9月25日。胸痛未发作,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血压125/75mmHg。复查心电图及频谱心电图均正常。用丹芎健心汤加减以巩固疗效。
丹参30g,葛根30g,川芎10g,降香10g,郁金10g,瓜蒌皮10g,法半夏10g,益母草15g,九香虫10g,黄芪30g,红花10g,山楂15g。14剂。
【结果】患者于2008年10月23日复诊,讲胸痛已1个多月未发作,并且复查心电图及频谱心电图均已正常,拟用9月25日方加减以巩固疗效。
【按】此案与医案1一样都因虚、痰、瘀三者同时为患,但医案1乃气虚,此案乃阳虚,故见畏寒,乃《素问·气交变大论》所谓“岁火不及,寒乃大行,民病胸中痛”之意。其治疗用桂枝、白芍调和营卫,即《难经·十四难》“损其心者,调其营卫”之意;甘草配桂枝,加荜澄茄、荜茇温通心阳,散寒止痛;丹参、葛根、川芎、降香、郁金、红花活血化瘀;瓜蒌皮、法半夏化痰宽胸;山楂和胃助运。二诊后心阳渐复,改用化痰活血之法以巩固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