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 二
章次公(1903—1959)教授是我国开创传统医学革新的先驱者。采取现代学理谋求科学发展中医药学的创导人。章老是中医界最先使用体温计、听诊器进行临床检查、诊断疾病的第一人,最先应用现代检测方法证实我国传统医药学的实效性和科学性。
章老经历建国前后长期临床医疗工作,确认中国医药学是个伟大宝库,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开拓中医药学的科学革新之路,获得卓越成效。
章老在诊余之暇,孜孜不倦地钻研古今名医要论,深入研究《内经》和张仲景耆作,对叶天士等各家学说,尤勤探索。指出《内经》要旨,有一字千金之誉;仲景之书,确系大经大法,值得重视发扬;而明清温病学说确是《伤寒论》之发展,主张寒温统一论。章老一生致力于中医传承教学和临床疗效的提高,阐明中医理法方药的精义与学术主张的确立。于1955年冬,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调京荣任中央卫生部中医顾问,为振兴我国中医药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我是本书主编,为章老早年入室弟子,现将本书中章师主要学术思想归纳如下:
1.章师崇尚“发皇古义,融会新知”为宗旨,取“古为今用、洋为中用”途径,贯彻始终,谋求我国传统医药学的改革创新之路。
2.章师善于探索中西医各自治病特点,发现两者间在临床有很多能沟通的渠道,具有互补性,故在案语中认定:“中医亦不外此原理,但所应用之术语不同而已”(见肺炎)。本书是按章师主见,取现代系统的病名,与传统中医术语相结合,于是构成既有传统中医药特色,又与现代医学接轨,为组建共同语言奠定基础。这是章师推动中医革新的伟大创举,也是一项发展中医药的系统工程。
3.章师案语多有中西汇通之深意,寥寥几句就解释得十分清楚。例如:“宣肺多是祛痰剂,肃肺多是镇咳剂(见小儿急性支气管炎)”;“后世辛开苦降……乃健胃剂(见功能性消化不良)”;“阴指营养而言,气指细胞之活力而言(见核黄素缺乏病)”;“温者,镇其痛(见菌痢)”;“清者有杀菌解毒之意,而下则在通便排毒(见横痃)”。
4.解读中医术语通俗易懂,亦是本书特色之一。例如:“所谓表邪夹湿者,即感冒影响于消化系之谓也(见感冒)”;“久漏当以通为止,所谓通者,即现代之收缩子宫剂也(见崩漏)”;“痞是功能障碍,痛是气体之刺激。当宗醒胃运脾之法,不能再事摧残,致有虚虚之戒(见功能性消化不良)”;“壮年而冬令恶寒特甚,虽拥絮亦不觉温暖,以古人之学理言,当补命门之火(见神经衰弱)”;“古籍所称之阴虚,现代属之神经衰弱(见睾丸发育不全)”。
5.治疗感冒采取麻黄、桂枝,作为辛温解表时,其用量常不如麻黄用于平喘、桂枝用于通络时为重。虽含“轻可去实”之意,毕竟遵循“药量随证异而轻重”之主导准则,不可一例而论也(见感冒)。
6.治疗危重肺炎患者,取麻黄、佩兰、白芷、葶苈四味煎煮,吸其蒸汽,确有改善鼻扇痰鸣作用。这是章师治疗肺炎的中药蒸汽疗法,很有推广应用价值(见小儿肺炎)。
7.温阳益气类中药对心脏病尤其对心力衰竭有特效。章师说:“古籍所称之气虚肿满,以现代观之,多属心脏病。今两脉有歇止,此气不足以息,是其候也(见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力大衰,非温药不能拨乱反正(见小儿肠炎)”;“甘温退热,能强心脏(见肺结核)”。
8.根据消化性溃疡病起于长期饮食不节、七情内伤、劳倦过度、气血失和,致脾气中虚、胃阴耗伤等特点,章师主张应用温中补虚、养胃益阴、制酸护膜、滋润缓痛等措施,颇见著效。并说:“胃痛多作于食后2小时许,进硬固食物则其痛更甚,溃疡病之嫌疑最重。凡此等证过用香燥刺激之品,未有不偾事者。慎之!(见消化性溃疡病)”;又说:“溃疡病,切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否则呕血便血,势所难免”。
9.治疗痢疾,主张“痢症初起,先当荡涤(通因通用法)”。这已成为章师治疗细菌性痢疾取得提高疗效、缩短疗程之关键所在。
10.治疗时行热病,使用中医药发汗剂,观其热退与否,就能判定胃肠型感冒还是肠伤寒的便捷鉴别法(见感冒),资料确切,翔实可靠,值得珍视。
11.重视营养疗法。例如:“调经不外攻补二法:补者,增加其营养;攻者,刺激其卵巢功能(见经行愆期)”;“古人所谓血虚生风者,缺乏营养,发生神经炎故也。治风先治血,即恢复营养;散风则有镇痛之意(见风湿病)”;“溃疡性之胃痛,缓和包摄之药,只能暂缓所苦,根治纯在食养疗法(见消化性溃疡病)”;“甘寒退热,而兼营养(见肺结核)”。
12.提倡发掘有效中草药的临床应用。本书中发掘出雄黄用于回归热,西河柳用于风湿病,大枫子用于麻风,阿魏用于胃肠积气,六轴子用于消化性溃疡痛,虫类中地鳖虫、蜣螂虫、蝼蛄、将军干用于慢性肝炎,虫类中蕲蛇、蜂房、全蝎、蜈蚣用于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多很有效。章师重视和提倡这些不常用的中草药,是因为发现这些中草药能够发挥独特的有效治疗作用,可为人类诸多疑难重病患者作出更大的贡献。
13.章师主张膏方之制作,必须遵循辨证用药原则,药味取精用宏,务求实效为目标。力矫时俗不切实际风气,滥用膏方,药味庞杂,费用昂贵,浪费药物资源等种种弊端。充分体现了章师务实和革新精神,无意随从习俗之高尚品德(见膏方门)。
14.重视脉象在诊断方面的重要意义,例如:“神经衰弱与血压亢进皆以头部胀痛为主证。其鉴别纯在于脉象的观察:脉硬者属实;脉虽硬而重按柔和者属虚。再参以面色是否潮红、是否嗜酒与肥浓,大致不谬矣(见膏方门)”;“中年以后之人,脉忌大、忌弦,弦大则火浮于上,现代所谓血管硬化、血压亢进”(见神经衰弱)。
15.重申临床处理指导原则,有三个用药目标:①治病(治病就是杀菌);②祛邪(前贤称毒素为邪,祛邪,就是排泄毒素,抵抗毒素);③扶正(病人邪实而正亦强,当提心吊胆预防中途剧变;病人邪实而正虚,预后就大有问题;病人邪虽不盛而正太虚,始终扶正,犹虑不及)。(见肠伤寒)
16.章师善于掌握时机,贯彻“药随证转”方针,即紧抓当前疾病主证,立即随证转用高效方药,便能获得快捷疗效。章师说:“有谓夏令禁用附桂者,实不可从。夫医者药随证转,何可拘泥!(见感冒)”。所以说:章师倡导的“药随证转”方针,实属辨证施治的精髓所在。
17.在本书中有很多是经过现代检测方法确诊的病例,并由中医药治疗后获得痊愈者,这些中医疗效已得到公认的特效验案,具有较高科学研究价值。例如消化性溃疡病李男医案,曾经钡餐造影确诊为复合性溃疡病,共服章师中药两料,复查龛影消失,已获痊愈,充分显示章师开展辨病和辨证结合治疗的丰硕成果,值得效法和推广。
18.章师学识渊博,掌握众多古今名方汤剂之临床适用病证,故在章师门诊室处方笺之额首,设置“博采众方”四个大字,颇具深意。即在论病定方之际,广集效验药剂于方中,便于谋得高效佳品和愈病妙方之意。亦是本书取名《章次公博采众方医案》之缘故。章师工作时用端正之颜真卿体书写处方而著称于医林(见于本书页首)。处方除有济世救人作用外,宛如一件艺术书法珍品,乐为爱好我国书法家们的收集、鉴赏和珍藏,章师此举一时传为佳话。
19.本书提供章师众多诊治内、妇、儿、外、骨伤科病时运用经方、时方、验方而获效的珍藏案例,其中多数含有结合现代学理论述的正确评价。本书首次刊出一幅“用现代学理,读前贤医案,则正伪立判”之章师重要亲笔赠言,具有卓见深意(见于本书页首)。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书中提及的犀角、虎骨等药,现为禁用品,临床应使用相应代用品。
20.章师曾课堂教学于各大中医院校,还重视临床传承教学,谆谆教导要“理论联系实际”,在论病辨证,订立方药时,必须尽心尽职,务求药精用宏、确有实效为原则。这本章氏医案实源于聆听章师传承教学之实记笔录。由于章师传承教学时贯彻科学发展、振兴中医之理念,为继承者作了好榜样,如今汇集成为传承教材,亦即有了科学发展中医革新之宏伟蓝图,更鼓励青年一代要为中医药学的发展树立信心,才能为中医药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章师不愧为是我国开创传统医学革新的先驱者。采取现代学理谋求科学发展中医药学的创导人。最先应用现代检测方法证实我国传统医药学的实效性和科学性。因此,成为“发皇古义,融会新知”最杰出的代表性人物。章师的一生,实现了他在科学发展中医革新领域的卓越贡献。今将《章次公博采众方医案补注》一书出版后,一方面系统整理章师学术内涵和临床疗效的总结更完善,使其理法方药之规范更鲜明;一方面能发挥为传承讲授之教本更充实,使后学继承真传之目标更明确。本书的出版是发展中医药学的重要里程碑,并将迎来祖国传统文化的大繁荣和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大发展。故乐而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