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理法与实践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3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者,此太阳病之过经,当愈而未愈也。
“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者,此寒热往复,其形如疟,发热多,而恶寒少。是为热多于寒,阳胜于阴也。
“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此邪气未传于少阳,亦未传阳明也。是为证已转轻,脉已缓和,乃邪气之将去,其病欲解,不必再治也。
“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此其脉不为数大,而为脉微;证不为发热,而为恶寒。是为不只虚于阴津,更虚之于阳气。既不可发汗以治表,更不可吐下以攻里,而当以补虚为法也。
“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此如不为脉微恶寒,而为面上反有热色者。是为邪气之怫郁,其病虽然欲解,而又不得作解也。
“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者,此病之不得作解者,是为不能得其小汗,而邪不得出,但汗不出,则身必痒,而难以自解也。
“宜桂枝麻黄各半汤”者,此宜与桂枝与麻黄两汤,各取三分之一,以发其小汗。则邪气得去,其病自愈也。
:本条论述太阳病欲解与未欲解之辨治。
桂枝麻黄各半汤方
桂枝 一两十六铢去皮  芍药  生姜   甘草   麻黄 各一两去节  大枣 四枚  杏仁 二十四枚汤浸去皮尖及两仁者
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一升八合去滓温服六合本云桂枝汤三合麻黄汤三合并为六合顿服将息如上法
经方之用,妙在量上,病重者则量大,病轻者则量小。是为医之当知,不可等同而施也。此证面上反有热色,不为周身之热者。是为病之轻者,非药量大之所宜。故取桂枝、麻黄各三分之一,以发其小汗。此治邪气之怫郁,病轻量小之方也。
麻黄之用量,大青龙汤中为六两,麻黄汤中为三两,而本方中为一两。其量之不同者,是为病之轻重不同也。
医案
1.斑疹
李某,女,19岁,学生。曾患胃病辍学月余,因服西药治疗不效。无奈而改用中药,服后病愈而返校。于当年秋季,又复来求治。
自诉:因晨起跑步,偶感风寒,致令周身发痒,继出斑块,布满于全身。经服药打针,病不得解。病人睑垂,唇掀,脸上斑块垒起,高出于皮表,全身皆然。颜色淡红,奇痒难忍,微恶风寒。舌无苔,脉浮弱。其他如故。处方:
桂枝3g,芍药3g,甘草3g,麻黄3g,杏仁3g,生姜3g,大枣4枚,蝉蜕10g。水煎服,一剂。
服后温覆,得小汗。晚上服药,次晨斑块尽消,病得痊愈。(编者案)
:斑疹之辨治,须依六经而用法。病属风寒者,必有恶寒之外证。今其人奇痒难忍,微恶风寒者,是为风寒所伤,而病在营卫也。《伤寒论》23条:“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故而依法与之,服后即愈。
2.荨麻疹
董某,男,27岁。患者自13岁时外出淋雨后,遍体荨麻疹未经治疗,二日自愈。后不时频作,诱因不明,但觉阴天发作显著。每发时患母怕其着凉受风,闭户令其在炕上复被静卧,未见效果。出疹时奇痒,虽搔破出血,亦不能缓解。1959年频来我院门诊。曾用过苯海拉明、溴化钙、葡萄糖酸钙、考的松和肾上腺素、苯海拉明封闭等法,并严禁能诱导本病发作的一切因素,未获效果。1963年12月7日,又入我院中医病房治疗。当时胸背、四肢浮肿样大片疹块,两唇及眼睑呈浮肿,皮色苍白,脉微缓,体温36.6℃。实验室检查均正常。处方:防风、荆芥、桂枝、地肤子、金银花、连翘、蝉蜕、红花、僵蚕、苍术、米仁、白鲜皮、生甘草。无效。继用四物消风散、升降散、蝉蜕丸,外用生姜擦,及针刺列缺、足三里、内关、外关、血海、风池,以苯海拉明、考的松穴封,仍时发时止。后改用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6g,麻黄6g,赤芍9g,杏仁6g,生甘草4.5g,生姜6g,大枣3枚。
两剂即获痊愈。停药一周观察,并给食鱼类和物理性等能导致本病诱发的条件,未见复发,于12月12日出院。随访至1964年8月底,未见复发。[梁嵚五等.桂麻各半汤治愈荨麻疹一例[J].浙江中医,1965(5):31.]
:此案与前案相同,皆为风寒在于营卫。今症见遍体荨麻疹,医者用荆芥、防风、蝉蜕、红花等药,四物消风散、升降散、蝉蜕丸等方,无济于事者,此皆非病之所宜,故虽服无效也。病人但觉阴天发作显著者,此风寒之怫郁不去,与天气相应也。皮色不红,而为苍白者,此病之不属于热,而属之于寒,从其颜色中可知也。风寒之怫郁不去者,当发其小汗以散之,桂枝麻黄各半汤是为当用之方。故服两剂,即获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