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之为病,脉浮”者,此论太阳病之辨脉,是为轻手可得,如水飘木,名之为浮脉。惟有诊得此脉者,始得为病在太阳,而不可以有误也。
“头项强痛”者,此头项为太阳经脉之所过。太阳之经,“连风府,上头项,挟脊抵腰至足,循身之背”。症见头项强痛者,是为病在太阳之经也。
“恶寒”者,此阳虚不胜于寒,畏寒气之所凌也。太阳主一身之表,阳虚于表者,则症见恶寒;阳虚于里者,亦症见恶寒。今恶寒与头项强痛同见,是为病在太阳之表,不在于里也。
以上之一脉两证,是为太阳病之纲领。纲领者,辨病之关键,虽病之变化万端,皆须取之以为据,是为病之主证也。
太阳病脉浮者,有自病脉浮与感邪脉浮之分。自病脉浮者,浮为正气之虚;感邪脉浮者,浮为邪气之实。此又不可不知也。
太阳病头项强痛者,有自病头项强痛与感邪头项强痛之分。自病头项强痛者,津液之内虚;感邪头项强痛者,风寒之外侵。此亦不可不知也。
太阳病恶寒者,有自病恶寒与感邪恶寒之分。自病恶寒者,只欲多着衣被;感邪恶寒者,虽重衣厚被不除。此恶寒之不同者,是为病有虚实之别也。
太阳病,以经病为在表,胸中之病为在里,膀胱之病为在腑。虽病位有所不同,皆须具有纲中之脉证,如无纲中之脉证者,是为病属他经也。
脉浮,头项强痛,恶寒之一脉两证,虽为病在于表,亦为病在于经。虽可同时具有,亦可只有其一。后文之头不痛,项不强者,此病不在于经也;反不恶寒,脉沉迟者,此病不在于表也。
太阳病之恶寒,是其病情;头项强痛,脉浮,为其病机。辨病之法,惟有晓其情,得其机者,可知病之所在。如阳明病之恶热,是其病情;胃家实、口渴、大便硬,为其病机。少阳病之口苦、咽干、目眩,是其病情;胸胁苦满,为其病机。太阴病之腹满时痛、吐、利,是其病情;手足自温,为其病机。少阴病之自下利,是其病情;脉微细、但欲寐,为其病机。厥阴病之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是其病情;手足厥,为其病机。
六经为病,各有其纲,执纲以挈领,则病无所遁。此条为太阳病之纲,文字虽然不多,却脉与证俱备,实为要言不烦。
太阳有手足之分,手之太阳为小肠,足之太阳为膀胱,虽病有手足之分,而其气相同。凡书中称太阳病者,手足皆在内,并非只言其一也。陈修园说:“三阴三阳上奉天之六气,下应地之五行,中合人之脏腑,合而为一,分而为三,所该者广。今人言太阳只曰膀胱,言阳明只曰胃,言少阳只曰胆,三阴亦然,是以有传足不传手之说。不知脏腑有形者也,三阴三阳无形者也,无形可以该有形,而有形不可以该无形。故一言三阳,而手足三阳俱在其中;一言三阴,而手足三阴俱在其中。所以六经首节,只提太阳之为病,而不言足太阳、足少阴之为病,其义可思矣。况论中厥阴心包、少阳三焦,太阴肺之证颇多,又阳明燥结,有不涉于大肠者乎?传足不传手之说,非也。”此言《伤寒论》中之六经,手与足皆包于其中。伤寒传足不传手,温病传手不传足之说,非为达道之言也。
按:本条为太阳病之纲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