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诸多创新科技的不断涌现和广泛应用,商业社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客户和市场的易变性(Volatility)、不确定性(Uncertainty)、复杂性(Complexity)以及模糊性(Ambiguity)呈现出急速上升的趋势,我们迎来了乌卡(VUCA)时代。为了应对这个时代的各种特征,拥抱变化、应对复杂、迭代进化、快速交付成为了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而这些恰好是敏捷所倡导和推进的。
我与敏捷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发生在2006年,当时我任职于诺基亚手机的合作伙伴——芬兰企业Elektrobit(现名为Bittium)。作为亚洲区质量部经理,我负责建立和维护公司的项目和质量管理体系。当时诺基亚要求我们对一个重要项目采用其正在全公司范围内推广使用的敏捷开发流程,这样诺基亚才会对进度放心。于是,迫不得已,我带领这个项目的骨干开始学习敏捷,蹒跚学步,按照书上写的做。
第一个敏捷项目做得很痛苦。当时在中国还没有多少人知道敏捷,遇到问题时我们只能从网上查资料,因此在磕磕绊绊的过程中我们总结出的是大量的教训而不是成功的经验。但从最后的结果来看,客户非常满意,因为产品如期上市,客户可以每隔两周来验收软件,项目的透明度给了他们极大的信心。
于是,这个项目结束后,我决心在公司内全面推广应用敏捷。推广初期异常艰难,我试图让每个项目、每个管理者理解和接受敏捷,而大多数人的反应跟我当初听客户说“敏捷”时一样,充满了怀疑和排斥。那个时候的我,完全没有推动企业级敏捷转型的经验,也没有任何可以参考的书籍和资料。而在不断试错的过程中,我坚持了下来。多个项目的成功让公司高管看到了敏捷的价值,在他们的支持下,我领导了公司管理体系的革新升级,实现了全公司范围的敏捷转型。
从那以后,我分别以产品负责人、敏捷教练、敏捷和精益转型顾问等身份,在数家企业深度指导了企业级敏捷转型。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它们虽然是来自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组织,但都经历着我曾经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也像我当年一样无助。很多企业面对敏捷仍有困惑和顾虑,不敢转型;还有很多企业在敏捷转型过程中遇到了层层阻碍和挑战,但无处寻找解决方案;有些企业在敏捷转型的中途放弃,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更有一些企业经历了转型失败的痛苦,一蹶不振,对新方法不再信任……尽管近些年有很多国外的敏捷书籍被翻译成中文版,给中国的本土企业提供了很好的理论知识,但是实战案例很少,而贴近中国国情的企业转型实战类书籍更是稀缺。
为了帮助更多期待转型或者处于转型过程中的企业打消顾虑、突破阻碍,我将多年来自己在数家企业推动企业级敏捷转型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了系统总结和归纳,辅以大量真实的案例,完成了这本贴近中国国情的企业敏捷转型实战书,希望能够帮助中国本土企业突破层层阻碍,应对挑战,最终取得敏捷转型的成功。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转型的意义与困难:为什么要实施敏捷转型,以及转型会遇到哪些挑战(第1章)
·转型的核心:以人为本(第2章)
·转型的策略:如何开展敏捷转型(第3章至第4章)
·转型的方法与流程:如何将敏捷与精益实践落地(第5章至第8章)
·转型的数据反馈:敏捷与精益数据分析(第9章)
·转型的基础:敏捷领导力(第10章)
本书采用了如下三个标识。
本书共囊括了近100个真实的敏捷转型案例。
本书介绍了近50个敏捷转型容易走入的误区。
本书解答了每个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必问的近30个问题。
在本书的撰写过程中,我与27位业界资深敏捷专家及知名企业里卓越的敏捷带头人进行了深度交流。在此,我对以下参与书稿交流和审校的各位专家表示由衷的感谢。
Odd-e咨询师吕毅、敏捷变革中心创始人姜信宝、前平安敏捷中心负责人林伟丹、百度资深敏捷教练姜丽芬、华为敏捷教练徐静珠、未来邦科技CEO侯伯薇、京东敏捷教练何留留、京东研发效能部资深解决方案架构师张乐、京东开放平台高级架构师王栋、敏捷咨询师王威、腾讯高级产品经理刘峰、招商银行网络PMO余强、三星通信研究院徐永士博士、原用友开发管理部负责人罗涛、广联达PMO经理张鹏峰、东软敏捷教练孟繁强、Odd-e咨询师王晶、思源云PMO总监郭正元、挖财公司PMO负责人郭池、中兴开发部部长祁建胜、中兴PMO总监苏春山、中交兴路质量部负责人廖君仪、敏捷教练翁云锋、北京农科院信息中心刘鹏飞、杨瑞、欧兰辉、斜杠青年王洪亮。
希望我与这27位专家共同总结的经验能够帮助中国众多企业转型成功,为中国本土企业实现企业级敏捷转型贡献一己之力。
看板方法的高级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