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续刊(第二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尊師承例

《法言》曰:“譊譊者,各習其師。”劉歆《移太常博士書》亦言“是末師而非傳記”,豈惡學者墨守師説,蔽所見聞,而不能旁通博采乎?

然漢儒傳經,最重師承,班氏蓋審知之,不特儒林一傳叙經學之授受,以見《詩》《禮》諸家倶有師法也。即於列傳中,凡其人師事某某亦必記載之。今觀《藝文志》,如易家《蔡公》云:“事周王孫。”禮家《記》百三十一篇云:“七十子後學者所記也。”《王史氏》云:“七十子後學者。”儒家《曾子》云:“孔子弟子。”《宓子》云:“孔子弟子。”《景子》云:“説宓子語,似其弟子。”《世子》云:“七十子之弟子。”《李克》云:“子夏弟子。”《公孫尼子》云:“七十子之弟子。”《孟子》云:“子思弟子。”道家則於《文子》《蜎子》皆云:“老子弟子。”墨家則於《隨巢子》《胡非子》皆云:“墨翟弟子。”於此知孟堅撰述此志,蓋尊崇師承之至矣。後之志藝文者,於其人學有師承,不當注之曰“爲某氏弟子”乎?誠以史家目録,須明乎學術源流,固不徒專司簿籍已也。嘗考之《書録解題》,而得其證焉。易類《易證墜簡》,范諤昌撰,“世言劉牧之學出於諤昌,諤昌之學亦出种放”。又《周易言象外傳》王洙原叔撰,其序言:“學《易》於處士趙期。”又《易解》,皇甫泌撰,“其學得於常山抱犢山人,而莆陽游中傳之”。又《太極傳》,晁説之以道撰,“其學本之邵康節”。又《皇極經世》,邵雍堯夫撰,“其學出於李之才挺之,之才受之穆修伯長,修受之种放明逸,放受之陈摶”。又《沙隨易章句》,程迥可久撰,“嘗從玉泉喻樗子才學”。即以此一類言之,如陳氏者,非猶知師承之可貴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