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工作实战大全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1 文件归档整理

文件归档整理工作首先要了解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掌握文件归档的基本原则与基本程序。明确哪些档案是需要归档的,并按照一定的文件归档整理程序对文件进行归档。

1.1.1 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

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包括七个方面:档案收集、档案鉴定、档案整理、档案保管、档案检索、档案信息开发、档案统计。

1. 档案收集

档案收集工作具体是指为了保证单位档案的完整性和积累本单位宝贵的档案财富,实现单位档案由零散的碎片化档案转向集中归类的档案的管理。档案收集是档案管理的前期准备工作,是档案资料保存和进一步查阅的基础工作。

2. 档案鉴定

在传统档案管理工作方面,档案鉴定泛指鉴定档案的真假。但现代意义上的档案鉴定更多的是关注档案相对重要和次要的价值区分,对有重要价值的档案做到妥善保管,从而恰当分配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出。

3. 档案整理

档案整理主要指的是按照一定的归类原则,对档案进行全宗卷的区分、排列、组合以及编目等工作。档案整理工作使档案由分散凌乱的信息转化为系统有序的信息,使复杂的、数量繁多的文档变为系统条理的档案,为档案的检索和档案系统的利用打下了坚实基础。

4. 档案保管

档案保管的目的在于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与完整。档案保管的内容涉及两个方面,一是避免各种损害档案信息的现象和行为发生,二是实现档案信息存储的有序性。档案保管工作实现了档案使用的长久性与便捷性。

5. 档案检索

档案检索是指查找存储档案信息的过程。目前,档案检索已经实现电子化检索,并且提供了查找档案的多种手段和方式。通过档案检索可以实现查找档案的多途径与多形式。

6. 档案信息开发

档案信息开发的目的在于发现档案的价值和作用。档案开发是为了满足用户的特定需求,开发特定的渠道,通过特定的方式和特定的方法将客户所需要的档案传递给客户。在我国,档案信息开发过程中的重点工作是“档案编研”。“档案编研”就是在客户具体需求的基础上,按照特定的专题、方法与体例对档案文献进行编辑的过程。档案信息开发一方面能够满足档案管理的社会需求,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发现档案的内在价值,延长档案的使用期限。

7. 档案统计

档案统计指的是对档案数量进行搜集、统计、整理和分析的过程。通过档案统计可以实现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整体情况的摸底,进而总结出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与成绩,不断提高档案管理的有效性和水平。

1.1.2 档案管理的原则

档案管理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全国性质的档案管理工作应当由各级党委和政府负责,并且各级档案行政管理机关负责档案的具体归档和保管工作。企业档案必须由本单位的档案管理部门专门集中进行保管。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单位档案中存在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档案,还应当转移交付给同级地方政府档案馆,不得占为己有。

2. 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档案的完整性包括档案的数量完整和档案的质量完整两个方面。档案数量的完整指的是按照各单位不同的归档要求,各部门要将各类需要归档的材料全部移交给单位的档案保管部门,不得有任何遗漏;档案质量的完整指的是档案的归类要按照事物发展的过程,加强文档之间的关联性,切不可片面、分割地整理档案。档案的安全性主要指的是在档案保管过程中,要防止档案遭受人为或者自然的破坏。当今世界纷繁复杂,要防止档案通过不合法的途径流入境外组织,防止国家机密的泄露。只有既完整又安全的档案才能称得上是一份合格的档案。档案的完整和安全是档案管理工作得以有序进行的前提条件。

3. 档案要便于利用

档案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则在于档案归档之后要方便单位或相关人士今后对档案进行查阅。档案的客观价值正是通过档案的查阅功能得以实现。单位的档案管理水平越先进,后续档案的查阅利用就越方便,越能彰显档案的真正价值。

1.1.3 文件归档的程序

文件归档是档案管理的前期工作,其基本程序主要包括十个步骤:收集材料、划分年度、分大类、确定保管期限、装订档案、排列档案、录入档案管理系统、纸质档案加盖公章、编制档案件号、装盒存档。

1. 收集档案材料

按照单位档案归档的要求,搜集单位档案的正文、底稿、附件、批复单、指示单等相关材料,特别是上级单位的收文、发文、红头文件等。单位的会议纪要也在档案材料的收集范围之内。档案材料收集要突出档案的全面性,在档案归档范围之内的所有材料都要收集,避免材料的疏漏。

2. 按年度分档归类

档案整理归档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这个顺序通常指的是时间顺序。档案需要按照归档文件形成时间进行归类,将发生在同一年度的档案整理在一起,以便后期查阅。

3. 按照单位职能部门分类档案

按照单位的职能部门对档案进行分类,将同一职能部门的档案统一进行归集,具有历史延续性和查阅便捷性。如果单位较小不能按照职能部门对档案进行分类,可以按照单位历史经营活动的大类进行分类。一旦单位对部门分类档案的标准确定,不要随意变动。

4. 确定档案的保管期限

根据单位档案的重要程度不同,档案的保管期限可以划分为永久、长期和短期三类。单位档案保管范围内的各类档案,在同一大类的档案中,不同档案保管的期限也不一样。永久档案要求对档案进行永久保存,长期与短期要根据单位的具体情况进行期限的设定,通常单位档案长期为30年,短期为20年。同一类档案中可以永久、长期与短期三种档案并存,也可以只存在一种或者两种期限的档案。

5. 装订档案

永久保管的档案,通常比较重要,要用专门的装订工具装订成册,例如会计档案就要逐本装订成册。而一些短期保管的档案,可以标好页码后装入档案盒,无须进行专门的装订。

6. 确定档案排列顺序

对于同一类的档案文件,要按照档案的重要程度和相似度进行排列。排列要遵循由重要到次要的顺序。同一类的档案材料要按照文件号进行排列。

7. 录入档案管理系统

整理完的档案,要在档案系统中进行录入,在录入后要注意对单位档案进行备份。录入完毕,要分别打印出总目录以及不同类下的分目录。

8. 纸质档案加盖公章

对于归档文件应在相应的文件上加盖公章。加盖单位公章的目的在于证实单位档案的真实性。

9. 对档案进行编号

加盖好公章的档案要进行编号。对档案编制件号时,要按照单位档案永久、长期、短期的保管期限依次进行编写。

10. 归档保存

将整理好的档案放入专门保存档案的档案盒中,同时在档案盒的正面、背脊处写明各项内容。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档案盒上相应项应当用铅笔书写,以便于保存。在每一个档案盒中都要保留一份“备考表”,其内容包括立卷人、检查人、负责人以及立卷时间的记录,也可以记录一些说明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