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我做主:西交利物浦大学的故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西浦人的故事举例

1 西浦金融数学专业2012级学生于可欣:我在西浦的变化

还记得,刚刚与你相识时,我还是一个刚刚成年的“孩子”,从来没有独立地做过什么重要的决定。还记得,当我第一次看到种类繁多的社团时整个人都蒙了,不知道选哪些参加,虽然学长学姐热心地介绍,虽然父母也在一旁出谋划策,可是别人的都只是建议,仅有自己才能给自己做出选择。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努力适应这种自己给自己做主的生活,尽管常常犹豫不决,尽管做了不少不明智的决定,但是我不得不说,正是这自主权,西浦,让我更加成熟理性,更加“成年人”。在这里,父母、老师只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支持者而不是主导者,你把选择权和主动权给了我,让我可以自由选择参加哪个社团,听哪场讲座,可以自由选择何时学习、何时娱乐,甚至我还可以自由选择学习什么、如何学习。在这里,我的任何一个决定都受到尊重和理解,这不是放任自由,相反,我学会了如何权衡利弊,懂得了如何有效地管理时间,明白了要对自己的决定负责,也正因此我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活得轻松,学得轻松。

还记得,我差点因为高中填鸭式的应试教育而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差点忘记了拼搏与奋斗。直到遇见你,西浦,我才又一次体会到了学习给我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其实,在这里,没有人逼着我们学习,一切全凭主动和自觉,老师不会追着学生要作业,辅导员也不会批评学习不认真的同学;然而,也是在这里,西浦慷慨地给予所有热爱学习、敢于挑战的同学展现自己的机会,参加比赛零门槛,还有一群愿意和学生一起熬夜,就算没有报酬也愿意给学生补课、开讲座的老师。所以,我总能看到双休日自习室里灯火通明,总能看到下课后学生围住老师争着提问题,总能看到老师放弃休息时间为我们答疑解惑……我总能感受到身边的朋友为了梦想锲而不舍的决心和勇气。

在这种刻苦钻研氛围的感染下,我也开始主动地学习课本以外的知识。大一开始,我便用课余时间学习数学建模知识,学习Matlab,参加数理中心老师加班加点给我们开的讲座。大二寒假,当大家还在过年,我便和小伙伴赶到学校一起参加2014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经过四天的头脑风暴,我们从对题目所涉及内容的一窍不通到最后递交了一篇完整的研究型论文,虽然最后拿到的二等奖并没有太多值得炫耀的,但是整个建模过程中,我们的相互鼓励、废寝忘食、精益求精的奋斗精神却值得我一辈子铭记和坚持。也正是通过许许多多这些主动学习的经历,日复一日的学习不再枯燥乏味,因为我学的都是我想要学或是喜欢学的知识,学习之于我,不再是一种被逼无奈,而转变成了一项爱好,一件我非常愿意去认真做好的事情。有人说,西浦作为一个录取分数在本一院校中几乎垫底的学校竟有那么多人能申请到世界顶级名校是个奇迹,但是我想说,这是所有西浦人努力拼搏的结果,不是意外,而是必然。在这里,不是所有人都成功,但是所有人都有机会成功。

还记得刚入校时,我也曾为了未来的规划苦恼过、迷茫过,我不知道自己应该学什么专业,也不知道今后应该从事什么职业。幸好,西浦给我们准备了非常多的关于职业规划甚至是人生规划的讲座,各大名企的成功人士现身说法,让我对许多行业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西浦也不停地向我们提供实习机会,让我们提早体验上班族的生活,在职场上变得更成熟。2014年暑假,我通过YSPA(Young Success Partners Association,青年合伙人协会)组织的活动获得了东亚银行苏州分行的实习机会,虽说实习的内容并没有什么高大上的,但也让我熟悉了职场环境,学习了与同事、上级交流的技巧,给我未来的职业规划提供了宝贵的信息。另外,学长学姐们也会超级热心地答疑解惑,也正是学姐的一句“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我坚定地选择了金融数学这个专业,并且从未后悔过。刚到西浦的时候,听到最多的词就是“管理”和“规划”,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如何平衡学习和娱乐,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和人生。通过课堂讲解,师生讨论,课外实践,我们学到了一套科学的管理学习和生活的框架,虽然每个人框架里的内容不尽相同,但是,这个框架可以帮助我们明确目标,从而做到高效地学习和生活。同时,西浦不是一个标准化生产的大工厂,而是一个多元化的舞台,天南海北、拥有不同爱好和迥异性格的学子都能通过探索规划出适合自己的发展之道。在这里,并非只有学霸受到热捧,那些热衷于创业,那些游刃于各大社团,那些敢想敢拼的同学都是大家心目中的佼佼者。有时候,知道自己想干什么比知道自己会干什么更重要,而西浦正是在教授我们理论知识的同时,不遗余力地帮助我们明确兴趣和目标,并给予我们不断追求的勇气和信心。

2 西浦数学老师韩云瑞教授:在西浦教书最重要的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西浦教育理念要实现学生的三个转变:从孩子到年轻成人再到世界公民,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再到研究导向型学习,从盲目学习到兴趣导向再到关注人生规划。为了践行这个理念,在大一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当把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作为最重要的任务。

如何让学生实现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首先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方式,用激励、指导和共同探讨等方式,逐步使学生学会和善于主动地求知、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一年级数学课程,包括微积分和线性代数,都是经典的不可或缺的基础知识。这样的基础课教学,往往是内容多,课时紧张。在这种课程的教学中,怎样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每年,在面对新生的第一堂数学课上,在讲数学知识之前,我总是先告诉学生,来到西浦,首先必须对你的学习心态和方法做出改变。如果你努力转变自己,在西浦你将会海阔天空,在人格境界和适应这个世界的能力方面获得一个比一般大学要多的提升。反之,如果你不努力地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西浦,你可能会觉得无所适从。

然而,要使学生尽快主动学习,教师不能止于抽象的理念宣讲,课堂不能依靠照搬老模式,教学不能满足于过去那种讲得好和听得懂的传统效果,而是要立足学生的精神境界和学习能力的提升,使教学目标能够切实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来。

在西浦教书,不能只停留在“经师”的境界,而是要达到“人师”的层次。也就是说,教师的责任不止于传授知识,还要用自己的奉献和示范,用责任意识和乐观心态感染学生,在精神方面对于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其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学习观,实现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是大一教师面临的第一个课题,是一个比传授知识更加重要的任务。

每个学期课程结束时,我总要向各group(小组)的课代表赠送一本书,以感谢他们收发作业的辛苦和奉献。上个学期末,我为微积分和线性代数两门课的12位课代表赠送了书。大家都很高兴。在微积分课上,突然有两位女生向我走过来,她们说本group有两位课代表,应当再送一本,我二话没说,立即从网上又买了几本书。

鉴于我对这一届学生特别喜欢,除了对课代表赠书之外,还挑选了三位同学,向他们颁发了“贡献奖”。有两位女生和一位男生获得了贡献奖。获得贡献奖的男生叫韦家彤。当我在微信上公布获奖名单时,他格外兴奋,说,没想到获奖的居然是他!把这个奖给他是有道理的。这个学生平时非常认真,成绩也不错。有一次我发了一份练习题,他开口问我有没有详细解答。我有些不悦,对他说:“我给你留习题,你怎么让我替你做?”在他转身要离开的时候,我把他叫住了。我对他说:“给你个任务,做一份标准解答。”然后又对他说:“我还可以给你一个机会,可以单独找我讨论。”很短的时间,他就把一份整齐的详细解答交给我,解答完全正确,比我做得还好。我自己把他的解答拍照上传到微信,向大家展示他的成果。他做标准解答,比做作业要认真得多,因为他确实把标准解答当作一件需要认真做的事情了。

获奖的两位女生之一名叫L可心,这个女孩就像她的名字一样让人觉得可心。她学习认真,成绩优秀,而且非常愿意和老师互动。我说要建一个微积分学习交流群,她拿过我的手机,在课堂上快速建立了这个群。但是她有些调皮,竟然把这个群起了“微积分小韩韩”的名字。把我说成“小韩韩!”我觉得有些不妥。我强烈要求改个名字,结果另一位同学把群的名字改成了“西浦之光小韩韩”。我无奈地默认了这个名字。有一次,我在课上留了一道较难的题目,对学生说,最先做出的学生有奖。可心做对了,她问我给她什么奖。我回答说,奖励你再做一道题目。她在微信上对我说:“俺就自奖一道吧!”

获得贡献奖的另一位女生是一个端庄文静、非常可爱的女孩。她学习认真,理解力很好,同时又稳重低调。她总是坐在第一排,能及时发现我的讲稿和板书中的错误,及时指出。她知道自己获奖时,也非常兴奋。

那么,我为什么乐此不疲地坚持这样做?唯一的理由就是我觉得快乐。在与学生相处中,我快乐,学生也快乐。教师的快乐,学生的快乐叠加在一起,可能会产生大于两倍的快乐。真的是其乐无穷!每年的课上,我都对学生说,我不能担保你们会得到比其他班学生更高的分数,但是我会努力让你们在数学课上获得多一些的快乐。

说一些我如何做tutorial(数学习题课)的事情。由于部分学生一时尚不能完全适应数学课全英语教学,所以数学学习会遇到一些暂时困难,可能某些概念没有完全理解,或者某个方法不会使用,做题不知道从哪里入手等。这种情况对于习题课提出了新的挑战:在短短的一个课时之内,使学生既得到释疑解惑,又能提高主动学习的能力。

最近,我将习题课的模式做了两次改变,目的是提高习题课的效果。我的做法是:出一份有适当难度的练习题。第一步,让学生用中文正确地解释题意。第二步,让学生自己分析,需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条件?从题目给出的信息中,你怎样提取你需要的条件?第三步,把上述问题讨论清楚之后,再让学生给出解决问题的程序。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学生自己找到解题思路和程序。最后,不是由我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标准解答,而是把做完整解答的任务明确交给一些学生,由他们写出解答,并拍照上传微信,由大家评判。如此,在一个较短的解题过程中,学生既复习了学过的知识,获得了思考问题的方法,也形成了更加主动的学习态度。这种教学方式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调动和激励了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让学生思考和解答问题,而不是由教师反复仔细讲解,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过去,每当布置练习题时,学生总是向老师要答案甚至详细解答。显然,这种被动学习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和自信,必须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坚持不懈地加以纠正。前几天,一位学生按照我的要求把题目的英文解答传到微信,我在微信上对他的评语是:①书写工整,说明你有责任意识;②过程规范完整,说明你力求完美;③解答正确,但这不过是你良好学习态度的副产品。让学生讨论和独立解决问题,不仅仅在于获得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逐渐养成学生独立和主动的精神。

上个学期,我同时开两门数学课,建立了两个微信群,微信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这个学期,我分别为四个班上习题课,已经建了三个微信群。当然,由于精力所限,对于大家的问题,我可能做不到“秒杀”式的回答,但是希望同学之间开展讨论,学生自己为自己回答问题。事实证明,微信群确实有利于学生互动。

在课堂上,我常对学生这样说:如果老师仍然按照中学方式教你,那么你永远停留在中学生的水平;如果老师按照幼儿园的教学方法教你,那么你永远长不大。但是我这次说话的重点是,要求学生主动学习,绝不是把学习的责任完全推给学生,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过程中,教师有许多事情要做。例如,刚入学的大学生不知道怎样主动学习,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更加重要的是,教师要把课堂教学做好,使学生有余力,有兴趣进行主动学习。该讲明白的概念和原理一定要讲透彻,该掌握的方法一定要落实。虽然讲课不能面面俱到,把所有问题讲细讲透,有些问题需要学生在课后独立学习思考,但是,一定要让学生知道哪里不懂,明白课后应当做什么以及怎样做。这就是主动学习的第一步。

数学基础课的课堂教学效果,包括三个方面:①教学法的使用;②教育技术的合理运用;③教师深厚的学术底蕴。其中第三条尤为重要,因为,教师对知识的研究越透彻,呈现给学生的就越简单。同样的数学内容,为什么有的教师就能讲得简单易懂?教学水平不等于学术研究水平,也不单是经验的积累。教学既需要专业水平,也需要积累经验,但是,教学有其规律,需要上升到理论层次。教学质量保证,有教学经验方面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数学专业上的功夫要好。把抽象概念讲得具体,把复杂问题讲得简单,把枯燥内容尽可能讲得生动。对于数学方法,先会做,再理解;先使用,再证明,往往会提高教学效率。

在讲数学概念时,我总是对学生说:“我要用世界上最简单的例子解释最抽象的数学概念!”但是,数学必须培养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不论什么领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都需要抽象能力。数学也需要证明,因为证明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学太难,学生接受不了。但是如果没有适当难度,学生能力不会提高。在讲数学方法时,要做例题,我会先从很简单的例题开始,慢慢过渡到较复杂的问题。

一位数学家说过:“有些人在遇到复杂问题时束手无策,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没有把基本问题弄清楚。”对学习数学而言,这是规律。教师向学生奉献好的课堂教学,就会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推动学生的主动学习。所以,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是需要指导的,需要培育的。经常有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来问我学些什么。我会了解他的基础,他的爱好,向他提出学习建议。对于有能力主动学习的学生,我从来不建议他们大量地、重复地做习题;我可能建议他们学习新知识,既能开阔视野,又能锻炼能力。有了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才有底气要求学生主动学习。学生才能逐渐学会如何主动学习。

以下是数理中心的教师和学生互动的两个小故事,说明教师在学生转变学习方式过程中的积极作用。2011年,牛强副教授的班上有位女生甘思伟,学习非常刻苦,特别是表现在她的informal learning(课外学习能力)中。一年级下学期就自学统计数学和其他课程之外的数学知识,参加校内数学建模比赛。在全美数学建模大赛中,她虽然只获得二等奖,但是在参赛过程中,扩展了视野,提高了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甘思伟后来又和其他同学一起发表过两篇学术研究论文,获得本科最佳论文奖,还获得过国家励志奖学金。后来甘思伟到纽约大学攻读金融工程方向的硕士,并获得奖学金。在大一的数学学习中,尤其是在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过程中,甘思伟得到了牛强老师的悉心指导。牛强副教授是一个既有强烈的责任感,又有很高的专业水平的老师,甘思伟的成长,一个重要因素是得到了牛老师的帮助和指导。

还有一个更为生动的事例,就是郭镜明教授和他的学生沈妮妮之间的互动故事。三年前,我曾经在人人网上以《迟到四个月的明信片》为题写过这个故事,由于篇幅,今天我只能简单重提。沈妮妮是2009年走进西浦英语专业的学生。她说,自己之所以选择英语专业,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不喜欢数学。但是走进西浦之后,她突然发现,英语专业也要像其他专业一样必修数学。在困难面前,她郁闷过,纠结过。但是,沈妮妮有幸遇到了郭镜明教授这样的良师益友。郭老师讲数学课深入浅出,幽默风趣,沈妮妮逐渐克服了畏难情绪,对数学产生了兴趣。郭老师在代数课上向学生介绍了谷歌搜索引擎中使用的矩阵方法,引起沈妮妮和她的伙伴的极大兴趣。

后来,沈妮妮参加2010年全美数学建模大赛,在郭老师讲过的谷歌搜索引擎的矩阵方法的启示下,对于犯罪的地理模型问题成功地建立了数学模型,受到评委的好评,获得大赛一等奖。2012年,沈妮妮被伦敦政经学院录取为研究生。在做伦敦奥运会志愿者的过程中,她从伦敦向郭镜明教授寄来一张明信片。由于邮资不足,明信片迟到四个月才到达苏州。正是因为这个迟到,我才发现这个故事,才有了我在人人网上发表的那篇日志。

3 西浦家长的心声:西浦让孩子的成长远超预期

“教育,最好的目的是解放孩子,解放他的潜质、个性和与生俱来的智慧。帮助他找到自己”,冯骥才先生的这段语录,读过之后非常受用。然而,与众多家长一样,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昨天的我们却一直是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纠结中踉跄走过。

不久前,F(西浦学生)终于结束了求学之路,如愿以偿入职国内一家知名企业总部。作为父母,我们心系的那只风筝从此彻底放飞。

F的天资并不过人,初中时,F在一所不错的学校就读,但宽松的学习环境仅成就了他在校篮球队三届市级联赛冠军的少年梦幻,换得的却是年级中下的学习成绩。焦虑之余,我们自断了盲目追逐名校的不良心态,大胆地让他报考一所新成立且与之学习水平相近的住读高中。在新的起跑线上,伴随与闹市隔离的住读管理及良好的教学环境,F在高中的学习突飞猛进,直至高考时,他还曾试图冲刺“985”行列。然而,面对应试教育的严酷现实,在拥挤不堪的独木桥上,F并不扎实的学习功力,“临门一脚”功亏一篑。

因为与“西浦”有着同城的便利,我们对他的成长自然格外关注。高考之后,面对传统的国内教育和开放的国际教育两条不同路径,权衡再三,“西浦”这所旨在借鉴东、西方优秀教育传统和最优实践,适应全球化发展及面向世界的新型国际大学,恰恰契合了我们和孩子一直向往的素质教育理念,“西浦”因此成为我们全家的又一次大胆选择。

那年,在与众多家长一起参加的西浦开学典礼上,我们这些“外宾”被安排在独墅湖礼堂的二楼,中西合璧的会场氛围,全英语的大会发言,着实让家长眼前一亮。除了校长和老师,先后登台的两位学生,一个落落大方地担当会场翻译,另一个操着流利的英语代表学生发言,至今令我们记忆犹新。这让家长不禁反问,我们的孩子今后也能这样?更记得校长在对学生描绘他们的未来时,信誓旦旦地告诉大家:你们的未来不仅仅是在经济发达的长三角,也不仅仅是在正蒸蒸日上的中国内地!那一刻,我们与孩子一起振奋,把全部期望寄托给了西浦。与此同时,在我们忐忑的心中留下的又是更多的“问号!”毕竟,西浦当年才3岁。

“兴趣”是孩子成长和学习的支撑点,“兴趣”更是解放孩子潜质、个性和智慧的重要途径,F自然不会例外。小学时,因为兴趣,F写出过多章节的武侠小说,也因为兴趣,他学会了用吉他去追逐流行音乐;初中时,因为兴趣,他痴迷于NBA,让家长常被老师告诫面责;高中时,又因为兴趣和崇拜的两位史地老师,他执意选择了文科。对于F的兴趣,我们从来都会给予支持和认可——即便当我们的观点与他出现分歧时。而由于文科生的局限,F被西浦录取的专业是文理兼收的计算机科学,经过一段时间,他发现这一专业与自己的兴趣存在很大偏差,产生了调整专业的想法。西浦非常理解不少新生入学时对专业选择常有的迷茫,其人性化的专业调整办法,让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目标有了明确的方向。为此,F的学习成绩一直保持在班系的前列,并在大二时如愿调整到自己心仪的专业。

大一下半学期,F在学校的引导下选择了一家在国际社区门口的冰淇淋店帮工,走出了社会实践的第一步。这家店的生意很好,顾客中不乏白领精英和国际友人,他认为在这打工,既能接触社会也能提高英语。为了兼顾学业,F打工的时间安排在晚上,每晚从6点开始一直要工作到深夜,很快他就在店中独当一面,这个一向在家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独生子女,几个月下来学会了如何关心和照顾他的顾客,学会了把店里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擦拭得窗明几净,他用第一份打工收入买来的礼物着实让妈妈兴奋得彻夜未眠。

大二临近寒假,F为了筹建他的创业公司,一直住在学校忙碌着,虽然家离学校很近,我们与他已是难得一见。一天,F打电话告诉我们,“下周有个家长会你们有空可以参加”,妈妈对F的事总是当成家中第一要务,逼着公务缠身的爸爸早早调整好时间。记得那天下班,我们匆匆赶到学校时天已见黑,会场上的家长已是熙熙攘攘来了不少,坐定之后,我们左顾右盼,希望在这能够见到F。会议开始了,当英籍副校长来到主席台前用他带有浓厚利物浦口音致辞时,我们惊讶地发现,站在他身边的那个翻译竟然是F!我们兴奋地拿出手机全程记录这一震撼我们心灵的时刻(这段视频至今还保存在我们手机上时常回放)。此时,校长的讲话似乎已不再重要,我们更关注的是他身边的那个,神色淡定应对自如专注翻译的青涩学子。在校长发言之后,接下来是两个学生介绍他们在校的学习和创业生活,我们再次看到了F站在了讲台的中央:他们的愿景和目标、他们的公司和团队……听着F的演讲,我们既感到熟悉又感到陌生,这真是当年那个曾抱定信念要去美国打街球的少年?这真是那个中学英语一直徘徊在及格线上,总是让妈妈为他学习无比揪心的玩童?此刻,F的形象在我们心中已被彻底颠覆。会后,F告诉我们,今天他的主要任务是作为学校优秀创业团队的代表来向家长做汇报演讲,给校长当翻译则完全是临时安排的现场客串。

“2 + 2”走出国门,依然是F自己的选择。他拿着利物浦大学一等奖学金和7.5分的雅思成绩一路前行。两年的海外学习中,F率领的团队打入过IBM商业挑战赛全英总决赛;留英的唯一暑期,他成功申请到英国某银行总部的实习,其间参与的内部管理决策辅助系统设计开发项目被集团更高一级管理团队采用。丰富的社团活动,各种学习竞赛,明确的职业规划,超前的职场准备,以及几乎每天不足5个小时睡眠的付出和代价(这是妈妈最焦心而又无奈的问题),F以优异成绩摘取了利物浦大学一等荣誉学士学位,同时也积蓄了参与国际化竞争的潜能。毕业时,他不但收获了多所英国名校的研究生Offer,还得到了伦敦一家“四大”会计事务所的入职机会,一切来的都是这样顺风顺水。但我们惊诧地发现,F的每一分收获都能从一、二年前找到他思考的痕迹,那时我们曾多次对他“过于”超前的想法提出过质疑:有些问题是否考虑得太早呢?他却说,是西浦这样要求我们的!

F没有按照家长的设定继续读研,他认为在英国就业比考研更难,自己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在“四大”工作期间,F负责过37个国家的事务所团队内部的工作协调,同时负责11个跨国公司的客户服务,为他们提供专业咨询,起草分析报告,提出合规方案,很快他就独当一面成为事务所总部核心项目团队的成员,并全科通过了英国皇家税务师协会会员资格考试。优厚的福利待遇,安逸的工作环境,五年即可取得在英国的绿卡。然而一年后,F对我们说,事务所的“天花板”已经看到,这样的工作和生活不是他的最终理想与追求。不久,他按照自己的规划,成了CFA特许金融分析师学员,再度拿到了帝国理工学院研究生的Offer。他需要借助宝贵的海外工作经历,迈向更高的平台。

苏州人是非常恋家、安于现状的。因此,作为家长的我们不断向F勾画着家乡的繁荣、祖国的昌盛及国内发展的美好未来,倾力动员了在国内并不雄厚的社会资源,试图为他回家工作开辟通道,但他笑着劝我们不要“乱点鸳鸯谱”了。然而,我们的积极也许产生了一些效果,他不动声色地向国内几家知名企业申请了职位。终于,F在国内外多个选项中做出了我们最期待的决定。

现在,F的同事90%来自“985”高校,余者则为欧美名校,工作节奏超快,工作负荷超强。F自信满满地说:这儿的工作既充满挑战,也充满机遇,正是年轻人成长发展的最好环境,我的事业从这开始起航!

F的成长远超我们的预期,“帮助他找到自己”的使命业已完成,欣慰之际不由感慨:也许F的成长是一个非典型且不具代表性的个案。但我们更相信,他和他有着类似经历的诸多西浦学子,若在传统教育体制下是很难走到今天的。他们之所以能够“弯道超车”,受益于这个时代,更得益于西浦的助力加油。

感谢西浦!多元化的社会进步需要西浦!

仅以此文表达我们对西浦的由衷敬意。

4 高校同行的感受

西浦领导与教育前沿研究院基于西浦探索为国内高校管理者、任课教师和行政员工提供培训。以下是几位参与培训的同行对西浦教育探索的反馈。

“教育领导力研修班从理念、框架和支撑体系等方面系统地帮助我们重新思考大学的职责以及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和定位,西浦的许多做法也为我们提供了参考。”

——河南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中层干部

“通过这次任课教师培训,我学习到了许多教育理念和方法。首先我在理念上有了许多转变,系统了解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和育人模式,同时针对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也与同行从课程设计、学生互动和学生学习评价考核各个教学环节进行了深度的讨论和思考。”

——湖南大学骨干教师

“西浦在学生工作上的举措让我们印象深刻,更新了以往对学生工作的认知,认识到课外活动对学生能力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发现了许多工作上待发展的领域。”

——嘉兴商学院学生辅导员

5 大家说西浦

“我非常感谢西浦校外导师项目,六年多自己也成长了很多,我在导师身上学到了很多,学生像一面镜子映照着我的成长。我会继续用心、用爱把这个项目做好,更希望我的学生有更精彩的未来。”

——西浦校外导师徐琛

“西浦虽然办学才五年多,但在高等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探索已经走在了前列,大学在校区建设、育人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引进、研究平台创立、管理制度创新等很多方面体现和贯彻了现代的理念和思路,发展空间和潜力很大。”

——江苏省政府副省长曹卫星

“作为中英两种教育体系结合的产物,同时授予中外两个学位是非常独特的创举。我认为这绝对是一个很棒的模式。西浦的模式处于领先地位,并且已经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越了人们的想象。西浦发展得如此之快,真是令人难以置信。”

——利物浦大学校长、西浦副董事长Janet Beer教授

“我很欣赏西浦的一点是,它鼓励学生去做自己,给予学生发展自我、规划未来的空间。希望西浦未来能够蒸蒸日上,办学越来越出色。”

——西浦2010级学生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