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梦想的作用
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梦想表达的那种境界与追求,使个人、组织和国家都能因满含梦想而保持一种持久的动力和追求状态的活力。正是因为梦想的存在,才让每个人有机会实现人生抱负和自我价值,才让企业、组织能保持基业长存和永不止步的发展,才让整个国家蒸蒸日上,向繁荣富强之路高歌猛进。
一、个人梦想的作用
在几百年前的中国古人看来,飞翔上天是一个不敢奢望的梦想,而从杨利伟坐着“神舟”五号飞船环游地球的那一刻起,人们开始感叹持之以恒的梦想足以改变世界,改变一切不可能。梦想无论大小,无论处在人生哪一个阶段,都是伟大而不甘于平庸的,都支撑着人们追求幸福。
第一,梦想贯穿于每个人的人生。梦想是未来的真实投影,昨天的梦想是今天的希望,也会成为明天的现实。人生可以没有很多东西,没有梦想和希望就不完整。梦想是人生的灯塔,希望是灯塔中照射出的光明。无论是大梦想,还是小目标,都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对人生有着重要的影响。梦想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不满足,是人的思维对现实的完美建构,是指向未来的比现实更高远、更美好的目标。正是具有这样的特点,梦想才能激发人们去向往、追求、为之奋斗;正是具有这样的特点,梦想也才能指导现实的发展,对人们的行动发挥鼓舞作用。梦想好比泥土中生出来的花,它虽生长在泥土中,但又不是泥土。人的欲望只会越来越大,至少可以说不会减少,当现实的某一领域满足了你,你还会力求追索其他东西,这个过程是永无止境也是不断提升的。人的生活离不开梦想,人总是要在不断设计与追求梦想中展开与推进自己的生活。因此,梦想是人的本性,是人存在和发展的基本状态。梦想是人生的根本动力,梦想给予人的是希望,人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没有希望的生活,没有希望的生活意味着未来的无意义,也就是没有梦想意味着人生的僵死,意味着一切都将无法改变也都将不会改变,活着将不再具有“人”的意义。
第二,梦想指引着一切的改变。无论是改变自己、改变他人还是改变生活的世界,都起源于人们心中产生的要做出不同变化的念头。人总是生活在有梦想存在的世界中的。歌德说:“人就是要把不可能的东西当作仿佛是可能的东西那样来处理。”德国哲学家、美学家恩斯特·卡西尔(Enst Cassirer)也认为,相对于动物的被动接受和本能反应,人的世界则是一个“理想”的世界,人的生活总是向着“可能性”行进而超越“现实性”。人有创造出一个自己的世界的需求,就发明了各种符号和理念,逐渐明确何为“梦想”,何为“可能”。现实无法与梦想相提并论,梦想永远在现实之上,成为我们披荆斩棘不断前行的动力,人类的改变就开始了。
第三,梦想激励着每个人不满足于渺小与平庸。人们相信他们所做的事情是值得的,如果他们相信能够通过自己在组织中的工作完成一些值得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做的事情——一些他们独自无法做成的事情,那么他们就会信心满满。梦想会给人带来更多的希望,激励人们追求更高、更好的目标。如果你珍惜梦想,它就是无价之宝;倘若你不珍惜它,它就可能一文不值。人生最后能带来所谓满足感的,是一种为理想的奋斗及其过程,而不是在这个过程中给你带来的符号——无论这些符号是权力、财富或地位——这就是持续奋斗的价值观和力量源泉。把梦想作为资源运用形成一个组织的牵引力,有助于组织成员依此而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如果有人认为自己能力不够、干不好,缺乏自信心,就难以提高工作效率。自我暗示给每个人心理定位,给自己的行动做出限制。然而梦想就能调动人内在的潜力,想象自我能胜任工作,就更有可能努力改善与提高,获得认可。一步一步获得认可的过程也是人们重新审阅自己发现自己更加强大的过程,将从前的庸庸碌碌踩在脚下的过程。寻求生活的意义是我们生存的一部分,当一个人懂得了工作的原因,他个人的需要被满足,一种强大的推动力便作用于这个人身上,有益于开发他的创造力。梦想用来延长奋斗期限,用来把每一个人联合起来,使人们成为这一奋斗目标的拥护者。
资料 李光耀的梦想与奋斗
1923年9月16日,李光耀出生于新加坡,祖籍广东。1939年,16岁的李光耀以优异的成绩从莱佛士学院毕业,后在剑桥大学修读法律,当过律师。由于新加坡这个小岛经历日军三年半的残暴统治,李光耀为争取新加坡自治而从政。他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政治生涯中,先后担任新加坡首任总理、国务资政及内阁资政,被誉为“新加坡国父”,是20世纪最成功的政治家之一,他开启的“新加坡模式”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学习和探究的经济发展模式。在担任新加坡总理的数十年间,李光耀的政治手腕和个人魅力受到了世界多国政要的肯定,领导新加坡实现了政治独立和经济繁荣,把一个缺乏生机的城市国家变成了一个全球贸易和金融中心,将弹丸岛国新加坡打造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在剑桥的求学时光对李光耀的政治思想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那时他常常参加社会调查和政治活动,结识了一批马来亚(马来西亚独立前的称呼)留学生,并参加了“马来亚论坛”。相比于英国本土的英国人,李光耀开始认识到在新加坡和马来亚的英国人对推动殖民地的进步毫无兴趣,他们在乎的只是殖民地带来的高级职位和丰厚薪金,还有输出马来亚树胶和矿产赚取的美元外汇。自此,他便确立了一直为之奋斗的反殖民主义梦想。1950年,以优异成绩从剑桥大学毕业后,李光耀开始在新加坡开了一家律师事务所,尽管他由于业务精湛广受欢迎,但李光耀的目标却是想据此来组织群众推翻殖民统治。1952年,马来亚邮电工人大罢工,李光耀被聘请为邮电工会的法律顾问,和一些工会代表一起与英国殖民当局谈判,初次显露出他对工人运动的作用,成了100多个工会的法律顾问,为他赢得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后来,他声援了因为创办鼓吹独立的报刊而被英国殖民当局审判的学生,辩护取得成功再次令李光耀声名大噪。此时虽然李光耀积累了一定的政治资本,但他也意识到光有工人和学生运动并不足以推翻殖民统治,还需要组织政党接过殖民者手中的政权。
1954年11月21日,李光耀与左派学生及工会领袖成立了人民行动党,并任秘书长,自此步入政坛。人民行动党成立以后,结束殖民统治、建立一个包括新马两地的独立国家成为李光耀的首要大事。先是联合共产党赢得新加坡华人的支持,后又在1955年参加“部分民选政府”的首次选举,包括李光耀在内的多位人民行动党员当选立法议员,成为立法议会中的反对党,开始争取掌握政权的斗争。此时,李光耀为了与更多的华人群众打成一片,还花费大量时间学习了两种中国方言,为实现种族协调提供了基础。1956年6月5日,年仅35岁的李光耀宣誓就任新加坡第一届自治政府的内阁总理。此后,人民行动党从新加坡地小人少、无自然资源、夹在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两个大国之间的实际情况考虑,力主并入马来西亚以求得生存。经过李光耀的多方斡旋,新加坡与马来西亚终于在1963年9月16日合并成为马来西亚联邦,新加坡在马来西亚联邦内有一定的独立性,李光耀的身份仍然是新加坡总理。但新马合并后,不仅没有给新加坡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也没有理顺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政党关系及紧张的种族关系。1964年,新加坡发生种族骚乱,马来西亚联邦政府推行的“种族沙文主义”使马来人享受特殊待遇,马来西亚当局担心人民行动党的反对呼声越来越高最终主宰整个马来西亚,决定把新加坡逐出马来西亚联邦。1965年8月9日,新加坡宣告脱离马来西亚联邦成立一个独立的共和国。这种独立对于李光耀来说并非荣光。当宣布此事时,李光耀泪流满面。在李光耀的一生中,他只哭过两次,一次是他的母亲去世,另外就是这次的新马分家。
新加坡独立后,李光耀怀抱建设美好家园的梦想,积极着手推动本国经济改革,当政期间开发裕廊工业园区、创立中央公积金制度、成立贪污调查局,并进行教育改革、联手改善劳工运动限制工会特权、推动设施优良且价格合理的组屋的建设,解决了狮城大约80%人口的居住问题,李光耀提出“让每个新加坡人都有个家”的目标基本实现了。此外,新加坡缺乏国内市场和天然资源,李光耀就推行对外开放、吸引外资。李光耀还将新加坡建立成多元文化融合发展的国度、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推行双语等。作为“现代新加坡的缔造者”,李光耀制定的政策成为了亚洲的范本,让新加坡成为一个非常安全、犯罪率很低、经济繁荣、生活富足的国家。他没有带领新加坡民众走入狭窄的保护主义之路,反而是走上了经济全球化的道路,并提升了整个国家的经济竞争力。
李光耀先生说:“我们踏上人生旅途时,前途充满着未知数。我们有的是计划、梦想,但是往往得走迂回曲折的道路。对着难越的关山兴叹,抢渡险恶的急流,或被土崩和地震阻挡征途,我就是这样度过了80年。”他还说:“我今生最大的满足就是我年轻的时候没有虚度时光,我一直在团结各方面力量,说到做到,让新加坡变成一个任人唯贤,人尽其才,没有贪污,各种族拥有平等发展机会的社会。而且这个社会没有了我一样还能保持这些基本的东西,不会因某一个人在或不在而改变。”人的一生是无法全盘计划好的,充满变数又让人振奋不已。因此,我们不应失去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梦想的追逐。
二、组织梦想的作用
组织的梦想和愿景反映在组织的规章制度、营销策略、发展战略上,不是实体存在但比物化的存在事物更具有价值。运创科技公司(Vitria)创办人兼董事长张若玫是第一位进入《福布斯》400富人排行榜的华裔女性。作为成功女性,她对企业愿景有一番见解:没有愿景,就没有灵魂。为了赚钱而赚钱,就不会赚钱。为了追求梦想,就要不断地学习,向前走,就会成长。人没梦想是很痛苦的事,企业像人一样,也需要梦想。中国古语也说:志不同则道不和,道不和则不与谋。志同道合,就是拥有同一个梦想,这是组织基业长青的保证。
第一,组织梦想本身是一个组织战略目标。这个梦想表明了组织存在的理由,能够为组织运行过程中的决策提供参照物,同时能成为判断组织进步的可行标准。将组织梦想融入组织的生存发展中,如战略制定和管理模式;还要融入与员工密切相关的制度当中,如业绩考核、晋升和奖励,使它可执行、可规范、可考核,企业的梦想最终就会落实到企业的行为上去。首先,在这个战略目标指引下,个人自觉学习技能知识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工作技能。人们怀着愿景与共同的梦想,在学习中会踏实自觉、循序渐进地学习,防止出现“坏电池,废电池”和“半壶水响叮当”的现象,实现自身价值也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其次,在愿景或梦想影响之下,员工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规范组织的作业流程和员工的行为表现,让其明确意识到组织的战略目标即组织中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明确个人在组织中的分量,真正融入组织。最后,愿景的内容和特征会直接影响到组织业绩。当员工真实地认同组织愿景并且明白愿景与自身工作之间的关联性时,传统的严格等级控制就显得多余了,他们就会将愿景作为日常工作的指导。规划完美、表达清晰的愿景是组织长远发展的灯塔,有助于将企业的各种努力导入要追寻的前进方向,进而实现这一战略目标。
第二,组织梦想产生超越现实的凝聚力量。它是心中一股令人深受感召的力量,召集为一群人的支持,这时候就可以把它看成是具体存在的,遍布组织全面的活动。组织梦想的凝聚力量首先表现在每个组织成员力争在各自人生道路上取得相应成就,不但努力丰富自己的人生,并且同心同力使集体价值能够充分体现。其次,梦想的凝聚力量来自组织各部门激发出来的巨大活力,净化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慵懒懈怠风气,全面提升整体形象。梦想的凝聚力量最终表现为全体合力,一个组织的互相鼓励。主流的驱动力使大家可以互相支撑、互相欣赏、互相促进,梦想除了能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增强忠诚度,还可以在整个社会中转变成组织和个体的期望,将现实的难题一一排除,统一组织和个体的价值观,有利于优化管理氛围。
第三,组织梦想发挥对组织的强大驱动力。首先,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人通常能产生巨大的勇气和胆识,去尝试任何能实现梦想的努力。梦想往往能激发组织中新的思考与行动方式,当遭遇混乱或阻力时,进行头脑风暴勇于创新,继续大胆寻求正确的路径前进,坚持不懈。其次,梦想培育出责任担当与试验的精神。赫门米勒家具公司的总经理赛蒙说:“当你努力想达成愿景时,你知道需要做哪些事情,但是却常不知道要如何做,于是你进行试验。如果行不通,你会另寻对策、改变方向、收集新的资料,然后再试验。你不知道这次试验是否成功,但你仍然会试,因为你相信唯有试验才能使你在不断尝试与修正之中,一步步地接近目标。”人的生命短暂而有限,但人的潜能无限,风险与成功并存的追梦征途才能将有限的生命创造出无限的价值。最后,员工的奉献精神与组织的共同梦想息息相关。如果没有共同梦想,人们看不到未来的出路在哪里,就不会产生奉献的心理,甚至都不可能真正遵从。那些深信有能力创造未来的人才能献身去实现梦想,持续深入探询真实情况,以组织合力更容易地解决问题,推进组织的进步。
资料 奇瑞重工的梦想与奋斗
奇瑞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奇瑞重工)是中国安徽一家涉足农业装备、工程机械等的大型现代化装备制造企业。奇瑞重工在北京设有以海外销售及进出口为主业务的分公司,以农业装备为主营业务,覆盖研发、制造、销售、物流、服务等全价值链业务运营。奇瑞重工业务已基本覆盖国内主要农作物(小麦、水稻、玉米、油菜等)的育种、整地、播种、田间管理、收割、烘干储存等生产全过程,致力成为农业生产机械化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奇瑞重工坚持以全球化为视角,立足于整合全球资源,以创新为驱动力,致力于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农业装备品牌,力争成为全球前5位的农业机械制造企业。
中国农机工业在快速发展,奇瑞重工也不会停下前进的步伐,在“科技改变世界,智造成就未来”的梦想与使命驱使下,积极发展成为农业生产全面机械化方面的优秀服务商。中国农业装备产业走向全球的过程中,面对粮食生产环节受困于农机与农艺有效融合不足的技术瓶颈。2013年1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担任特别技术顾问,在国家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启动农机农艺融合项目。“我有一个梦想,就是禾下乘凉梦,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帚那么长,籽粒有花生那么大,我和同事们工作累了,可以在稻下乘凉……”83岁的袁隆平如此阐述自己的水稻“中国梦”。研究中心拥有在水稻育种和种植等方面的多项技术,可以对农业装备提出技术性指导,从而有助于满足高产水稻的需求。从水稻种苗培育阶段就开始进行产品设计、开发,全面提升产品可靠性和适用性,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会一步一步走近袁隆平院士的“禾下乘凉梦”。
创立之初,奇瑞重工就确立了清晰的国际化战略,坚持与世界同步,按照“三步走”全球战略目标,即走进市场、深耕市场、维护市场,每一阶段运用不同的实施策略,圆满完成一个阶段的目标再自然过渡到下一阶段。奇瑞重工副总经理袁勇富为企业未来描绘了全球化蓝图:国外、国内市场同时进行,农业装备、粮食装备两大业务全面推出,站稳中国、走向世界。公司总体战略目标是2015年,成为国内知名的装备制造商;到2020年,成为国际知名的装备制造商,具备成为国际主流装备制造公司的持续发展能力;未来,成为世界级机械装备主流品牌。目前,奇瑞重工已开发了全球48个国家市场,全球分销服务网络已经超过180家,在一支150多人组成的具有国际业务能力、高素质的职业化人才团队的打造下,整合企业自身优势和全球资源支持海外业务,产品已经成功进入包括欧美在内的海外市场。奇瑞重工一直以本土化市场特征和客户需求为中心,运用差异化的全球化运营理念和商业模式创新,要求从研发、采购到营销、服务均实现以目标市场为核心的体系和流程管理。
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国,振兴经济、提升产业创新都离不开农业现代化与机械化。奇瑞重工就是一群怀揣梦想的人共同搭建的创业与奋斗的平台,他们基于振兴民族农机工业、打造世界农机品牌的共同目标与追求,梦想着成为中国农机业的新领军者。同时,他们也是这样去做的——以战略作为指引,以品牌发展为导向,建立了品牌形象和品牌创新工程并一步一步扎实地践行下去。如在BICES2011(中国北京国际工程机械建材机械及矿山机械展览与技术交流会)上的崭露头角,又在bauma China2012(第五届中国国际工程机械、建材机械、工程车辆及设备博览会)上的新品牌发布,还有参与收购世界农机巨头挪威格兰集团,其品牌发展力量快速增长令人称奇。奇瑞的愿景是要做百年企业、创世界品牌,推动和实现农业现代化。奇瑞重工正如追日的夸父一般,日行千里,不眠不休。在这条幸福而又艰辛的逐梦征程中,奇瑞重工就是要在中国的农机现代化进程中书写遒劲的一笔。
三、国家梦想的作用
梦想的魅力不是你的能力能达到某种程度所以你可以取得多大成就,而在于你的想法、渴望能将你送达多远的远方,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更是如此。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Jr.)在“I have a dream”(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中说:“I have a dream that my four children will one day live in a nation where they will not be judged by the color of their skin but by the content of their character.”(我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我的四个孩子将来有朝一日可以在一个不以他们的肤色,而是以他们的品格优劣来评判他们的国度里生活)。这是一个自由平等,人人受尊重的美国社会的缩影,更是一个美国黑人的“美国梦”。这就如同个人和组织拥有各自的梦想那样,每一个国家也都有着自己的梦想。新时期的“美国梦”是让每一个美国人能最大自由去追求财富、积累财富、挣最多的钱而不受机遇的限制。“欧洲梦”强调的不是个人无限财富聚敛,而是追求“可持续性的文明”,这种新的历史观体现在普遍富裕、拥有社会安全而有“品位”的生活,注重健康、良好社会关系及自然环境的质量等。“俄罗斯梦”即强国梦。正因为普京“给我20年,我将还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这一伟大梦想,普京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方针。统一俄罗斯党作为执政党将普京的治国理政思想概括为“普京计划”,包括五个方面:保证国家的统一、通过创新发展提高经济竞争力、通过继续落实国家民生计划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建设公民社会、维护国家主权和国防实力。对于中华民族来说,中国30多年的腾飞历程更是见证了“中国梦”带来的奇迹。
第一,梦想指引民族文明的延续。历史中,不管朝代更替也好,外敌入侵也罢,但梦想的力量总会让我们涅槃重生,龙的香火不灭,中华文明延续至今。历经磨难但总能劫后重生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一方面,中国人心中那深深的“中华之根”,扎根于每个国人心中,无论离祖国有多远,依旧不变的是那颗炽热的中国心。这样的“中华之根”生生不息地传承在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心中,使得中华文明光辉永续。自古以来保家卫国就是中华各民族的梦想,各族人民胸怀饱满的爱国热忱反抗殖民入侵,对于任何殖民主义都会以不同形式参与斗争,都有可歌可泣的不朽业绩。在此进程中更涌现出一大批敢于自我牺牲的民族英雄、国家栋梁、仁人志士,正是有了这样的一批批民族栋梁,凝聚了一个个时代的民族精神,作为中流砥柱,引导我们这个民族,才避免了国家解体的危机和威胁并最终得以建设国家。中华民族具有独特的民族风俗和精神面貌,整个社会强调一种集体意识,为了大局,勇于牺牲私利,强调自我约束。总之,中国人无论走到哪里,只要给他一个安身之处,一杯水,一块土地,他就能闯出一片天下。
另一方面,中华民族的理想人格是君子。“成人之美”是君子重要的品德。君子讲究礼仪和中庸之道。中国的气节就是来源于礼仪,元代时就曾有外国传教士评价中国老百姓身处“礼仪之邦”。中庸之道是中国的最高道德,它避免了一切极端主义,从而也使中国文化几千年不灭。中华文明在哲学中表现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厚德载物”的气魄,这使这个文明既有刚性又有韧性,能够适应内外各种条件的变化并兼容其他不同的文明来不断丰富自己。《易经·乾卦》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坤卦》又云:“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精神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和延续有着特殊的意义,而厚德载物的精神使中华文明能够容纳百川,求同存异。这两方面的精神特性正是当下全球化、一体化时代所必备的精神。
第二,梦想是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复兴的力量源泉。没有梦想的民族只会止步甚至倒退,对美好梦想不能坚定不移追求的民族同样看不到未来。一方面,社会发展历史进步需要梦想的激励,需要不断启蒙人类思想,引领人类由野蛮愚昧走向文明智慧。文明智慧是追求人类福祉的基础,而人类福祉是人类永远追求的没有止境的梦想。从人类社会发展轨迹来看,社会进步活动是从已有发展基础上创造出物质与精神财富,从而形成不同社会历史形态。在农业为主的封建社会时期,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制约着社会物质生产,伦理道德却获得了极大提升。进入以工商文明为基本特征的资本主义社会时期,物质财富极其丰富,人类道德却出现滑坡。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看,经济发展与道德提升在人类社会历史发过程中缺一不可,都统一于人类福祉这一根本目的。不论在任何历史时期,只有明确该阶段最有可能实现的梦想是什么,在其刺激下逐步转化为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齐头并进的实际行动,社会历史才能有效向前发展。
另一方面,国家与民族复兴强盛需要梦想引导。20世纪的中国曾经历了历史的低点、国运的衰败和三千年来未曾出现的大变局,这种转变充满了痛苦艰难、深沉的民族悲情和苦难记忆。同时,中国现代的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还远远没有结束,中国的发展还远没有到顶。和一些国家的殖民主义完全不同的是,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从来都不是建立在侵略和掠夺他人的基础上,而是始终坚持“和而不同”、“扶弱抑强”,怀抱追求富强、不甘沉沦的终极梦想追求自身的崛起,为争取中华民族的平等待遇共同奋斗。就算我们的梦想和现实有距离,就算现实中存在着不公正和不合理的现象,就算还有许多的矛盾和问题,只要中国人怀抱信念、保持乐观,为这些问题和挑战的解决出言献策、努力拼搏,国家的富强之路就能追随梦想的引导越走越宽阔。
第三,梦想为国家的未来和奋斗赋予意义。现在,面对贪污腐败、道德滑坡等社会问题,一些人退却了,一些人失望了,还有人不停地抱怨诸如中国货不如外国货、中国社会不如外国社会、中国文化不如外国文化等。中国社会这些年发展很快,但很多人感到越干越没劲、越干越迷茫。有人说,我们工作是为了有饭吃,吃饭是为了有力气工作,如此而已,缺乏远大理想和目标,存在安于现状和懒于奋斗的心态,不知道生活究竟为了什么,不知道奋斗的目标和意义是什么。这种普遍存在的国民心态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肯定是不利的,社会的发展永远需要努力奋斗,需要国民良好心态的配合引领。一个有梦想、有追求的民族,才是最有希望和未来的民族。因此,今天的中国社会需要一种能够让中国人把自己每时每刻的奋斗跟将来的宏伟目标、事业凝聚为一体的梦想。整个社会需要在自尊自信、理性科学、务实进取、开放宽容的国民心态下,面对任何复杂多变的形势和艰难险阻,都振作精神勇往直前去克服。国家的梦想作为一面旗帜,也作为一座灯塔,凝聚人心,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被调动起来。另外,在改革开放以后的进程中,中国以惊人的速度实现了不计其数的梦想,“中国梦”还在世界舞台上不断地延伸,强国之梦中的世界定位是很多国家十分在意的。历史和现实证明,大国崛起需要国际认同,要与世界产生更多的文化认同和共识,中国需要对外有一个自己的话语体系,在世界层面,这个话语体系的载体就表现为“中国梦”。在世界面前,中国强大的整体形象无疑大大提升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这对于激发中国人的爱国热情和为建设美好未来的奋斗激情具有重要意义。整个中国就可以继续从梦想中找到自信、找到未来、找到力量,建设强盛国家,延续民族未来。
资料 以色列与犹太民族的奋斗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独立,于当日公布的《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of the State of Israel》说:“以色列故土是犹太民族的发祥地。在这片土地上,犹太民族的精神、宗教和民族特性得以塑造;在这片土地上,犹太民族曾过着自由而独立的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犹太民族创造了一种具有民族和世界意义的文化;在这片土地上,犹太民族撰写了永恒的《圣经》,并把它献给了世界。在被暴力驱逐出以色列故土后,流散到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对故土忠心耿耿,始终不渝地希望返回故土,在那里重新获得政治自由,从没有为此停止过祈祷。”基于这一历史联系,世世代代犹太人为返回先辈的故土,一起为实现世代以来的梦想——重振以色列——奋斗不息。
犹太人有着被遗弃者身上的特殊性即被排挤迫害,被视为异类或者遭遇威胁。犹太人时常被驱逐——从中世纪的英格兰到15世纪的西班牙,犹太人都曾被驱逐出境。由宗教原因引发的恐怖暴力的反犹太暴动、谋杀和驱逐几乎成了常态,以色列曾陷入阿拉伯国家的重重包围之中。对犹太人来说,在欧洲的生活始终处于悬崖的边缘,因为他们所取得的成就和他们为自己创建的一切顷刻之间就会被席卷一空,反犹太主义如潮水般汹涌。虽然还经历了几次中东战争,而伟大的犹太人并不会选择屈服,而是以惊人的速度牢牢立足于阿拉伯世界的中央,迎来了经济、农业的飞速发展。在最近的几十年里,他们大批地返回故土。他们开垦荒地,复活希伯来语,兴建城市与村庄,并创建了一个具有自己的经济、文化和不断发展的共同体……
正是曾经的悲剧才赋予了犹太民族自强不息超赶他人的最大动力,正是因为近2000年里失去国家饱遭蹂躏才让犹太人构筑了重回故国家园的梦想。一方面被迫流散于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利用自身非凡的学习能力很快吸收了当地先进文化,融合本民族文化精华;另一方面,犹太人在罗马人的严酷统治下,经过十字军东征的劫掠、欧洲各国歧视压抑、到“二战”纳粹集中营的残杀等事实被披露后,获得了全世界一致的同情,得到重建祖国的广泛支持。犹太人倔强地坚持着犹太文化的优越感,谋求生存和平等地位,他们努力奋发、团结对外,不怕跌倒的犹太人还是会重新崛起并在其他地方取得成功。以色列崇尚强权和实用,强调民族主义情绪,以色列人和整个社会氛围都呈现出对国家、民族概念的强烈认同。这种情绪也被强大的外部压力一再强化,导致以色列国家机器不得不高速运转。上百个民族、来自70多个国家的国民都极力保持各自的文化传统遗产,结果可想而知——内部和外部都充满矛盾。但就是以色列人用之不竭的智慧和共创美好未来的目标导向造就了一个矛盾而又和平共处的成功社会。努力设想一个共同的未来,创造一种全新的生活是每一个以色列人的梦想。犹太人聪明的脑袋是以色列能迅速崛起的最重要智力资源,这种智力资源的应用创造了征服自然、改造以色列的奇迹,在世界的生存空间得到拓展,经济高速发展。经济上政府牵头战略合作再发展企业开拓,以外贸为主进行交流,产业政策和开放市场并行。这个只比北京市略大的国家,资源极度匮乏,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2.5万美元,这个数值只低于主要发达国家,排在世界28位。这其中不能不提的是,中东多年的战乱纷扰使得至少10%的国内生产总值不得不投入到军队建设中,同时几乎限制了旅游业的发展。工业部门以军工部门起家,本土化其全部的工业体系。在传统产业上,因为地理条件的限制,基本上是以高度技术化牵头,如以色列的遗传工程闻名于全世界。虽然这和民族传统息息相关,但也得益于以色列比例相当大的教育投资和教育精英化,注重实效性和人才的产出比。1万个以色列人就有140名科学家和技术人员,而这个数据在美国是80,在日本是75。以色列人习惯用“Sabra”(萨布拉)——沙漠仙人掌来形容理想的国民形态,比喻以色列国家的人格化个性,因为受过历史中那样的苦难和磨砺的以色列人面对任何恶劣的环境和任何艰巨的困难,都能顽强地扎根和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