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推、拉
在日本有“一是推,二是推,三还是推”的谚语,还有“推若不行则拉”的名言。如果把器具设计成“拉”的形式,那即使用再大的力推都不行。所以,首先尝试“推”,若推不动,则再拉,这就是谚语所要表达的意思。作为一种处世哲学,蕴含着耐人寻味的经验教训,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操作机器时却往往行不通,因为操作机器时手的动作是推、拉、旋转、挪动中的任何一种,操纵的器具也是配合手的动作而制作的。其实,我们的日常生活都是依靠切、敲、刻、打、洗、编、写等各种各样的动作来维持,若将这些动作再分解的话,无论哪个动作,都是由手指的推力和拉力合成的。
从工效学角度对“推、拉”进行研究,可以分以下三个部分:手腕(或脚踝)、上肢(或下肢)和全身。
首先从手腕说起。日本人的手灵巧常常成为话题,若分析其中道理,可以列举两点。一是工具的形状、大小及重量与手的能力取得了很好平衡,另一点是工具没有不必要的活动线。以日本传统刀具为例,制刀名人把刀具拉成优美的线形,重心在中心附近,其握柄的形状与手能很好地吻合。通过实验,在活动的手上装上小灯,通过摄影来研究手的动作,就很清楚地知道:在手腕动作中,动作的细致很重要,相对而言,出力的大小倒不成为问题。
第二是依靠上肢和下肢的拉。这往往是力的输出问题。图3-10表示人站立不动时,用上肢按不同方向向自己周围推、拉时出的力。从图中可以看出,水平方向时力最小,随着靠近垂直方向,力渐渐增大起来。也有报告指出:伸展下肢时力的大小,年轻时几乎与体重相同,但随着年龄增大而减小,到50岁时大约减半。
图3-10 立位时的推力和拉力(设体重为100kg,单位:N)
第三是使用全身的力量推、拉时的情况。结果如表3-1所示。间壁和栏杆的安装强度,必须参考这些数据来决定。
表3-1 用全身推力和拉力(日本成人男子)
注:表中数据为一个人的力。当多个人一起使劲时,不能简单倍乘。此外,男女力量有别,假设男子5人是4000N,则女子5人可视为3000N左右。
在“推、拉”的动作上,日本和西方的差别很大。如锯子在西方是推锯,在日本却是拉锯。刨子也一样,西方是推刨,而日本是拉刨。这些都是从悠久的传统中产生的技术,但为什么会相反?这是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最后,还想补充的是关于“推”和“拉”的辨别问题。我们知道,在旋钮边缘,一般都刻成锯齿状的花纹,在其周围还留有间隙,因此只要注意就可知道旋钮的位置,但是推和拉却很少有标记,让人费解。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站在内外两向都能开的门前,却往往不知所措。先试着握住门把手,当拉不动时,才发觉是相反的,费很大劲才推开门通过。虽然门上有时会贴有“推”和“拉”的标记,但很少有人看了以后再旋转把手,而是因为打不开门,才注意贴的标记,看了标记才明白的。因此,如果有谁能够想出办法,让人看到把手或到门附近时,立即就能明白开门的方向,那就好了。幸运的是,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有了不用推拉的自动门,但门的推拉问题仍需我们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