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一代诤臣
时间:580~643
皇帝讷谏,是对臣下的尊重和笼络,臣下必然竭力效忠皇帝,这就是儒家思想中“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具体表现。魏徵视唐太宗为“明主”,忠言直谏,成了历史上的一代名臣。
明主遇名臣
魏徵(580~643),字玄成,钜鹿曲城(今河北巨鹿)人。魏徵幼年适逢隋朝末年炀帝暴政,各地反隋的起义风起云涌。魏徵因为起草文书受到瓦岗军首领李密的赏识,而来到李密军中掌管文书。这时王世充来袭,由于李密麻痹轻敌,结果全军溃败。于是魏徵随李密到长安投靠了李渊。在魏徵的劝说下黎阳的徐世、魏州的元宝藏等瓦岗旧将相继归降了李渊。武德二年(619)十月,窦建德领兵南下,攻占黎阳,这时正在黎阳的魏徵被窦建德俘虏。不久,李渊命李世民率大军东征洛阳等地。王世充、窦建德相继失败,魏徵再一次来到了长安。大难不死的魏徵这次回到长安,其才华仍然没有得到赏识,他在太子李建成的东宫做了一个小官,主管经籍图书。
鸳鸯莲瓣纹金碗·唐
玄武门之变以后,李世民派人找来魏徵,质问他:“你为什么要在我们弟兄之间挑拨是非?”魏徵神色自如,不慌不忙地回答说:“可惜太子没有听我的话,否则他不会落到今天这样的结果!”魏徵的话顿时让大殿的气氛异常紧张,谁也不敢吭声。没想到,太宗竟然转怒为喜,反而称赞魏徵的正直,不但没有处分他,还任命他做了谏议大夫。
为百姓据理力争
魏徵喜逢知己之主,竭诚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加上他性格耿直,往往据理抗争,从不委曲求全。
有一年征兵,有大臣建议不满18岁的男子,只要身材高大,也可以入伍,唐太宗同意了,但是诏书却被魏徵扣住不发。唐太宗催了几次,魏徵还是扣住不发。唐太宗大发雷霆,派人把魏徵叫来,训斥道:“那些个头高大的男子,自己说不到18岁,其实可能是故意隐瞒年龄,逃避征兵。我已发布诏书,你为什么扣住?”魏徵不慌不忙地说:“我听说把湖水弄干捉鱼,虽能得到鱼,但是到明年湖中就无鱼可捞了;把树林烧光捉野兽,也会捉到野兽,但是到明年就无兽可捉了。如果把那些身强力壮、不到18岁的男子都征来当兵,以后还从哪里征兵呢?国家的租税徭役又由谁来负担呢?”唐太宗觉得魏徵说的有道理,可还是不服气。
魏徵接着说:“陛下的诏书上清清楚楚地写着征召18岁以上的男子当兵,现在不到18岁的男子也得应征,这不是说话不讲信用吗?”唐太宗吃惊地问:“我什么时候不讲信用?”魏徵说:“陛下刚即位的时候,曾经下诏:拖欠官府东西的,一律免除,可是官吏们照样催收,这是不是说话不算数?陛下曾明令规定:关中百姓免收租赋两年,关外百姓免除劳役一年。如今已经服了劳役或交了租赋的又被征当兵,这是不是说话不算数?陛下一向说要以诚信待人,为什么征兵的时候怀疑百姓作假?无缘无故怀疑人,这能算讲信用吗?”魏徵的一席话说得唐太宗哑口无言,好半天唐太宗才说:“我过去总以为你固执、不通情达理,今天听你谈论国家大事,才知道我的过错很大啊!”于是,太宗又重新下了一道诏书,免征不到18岁的男子。
魏徵字帖
魏徵精书法,太宗出御府金帛购天下古本,曾命魏徵、虞世南、褚遂良定真伪。
三彩女立俑·唐
该俑高44.5厘米。1959年陕西西安西郊中堡村唐墓出土。俑头梳鬟发垂髻,面颊丰满,秀目顾盼生辉,红唇紧闭,嘴角点黑色妆靥。身穿蓝底黄花衫,下着黄裙,左臂抬起,袖口下垂,右臂前伸手掌向上,手式纤巧。显露出温婉娴雅、娇柔矜持的女性风度,亦反映出唐代所称尚的浓丽丰硕的艺术风格。
为人主所敬畏
有一次,唐太宗从长安去洛阳,途中休息时,因为下面的人备膳安排不周而大发脾气。魏徵知道后,当面批评太宗说:“隋炀帝就是因为常常责怪百姓不献食物,或者嫌进献的食物不精美,结果遭到百姓反对,隋朝也灭亡了。陛下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兢兢业业,小心谨慎。如能知足,今天这样的食物陛下就应该满足了,如果贪得无厌,即使食物好一万倍,也不会满足。”唐太宗听后不觉一惊,说:“若不是你,我就听不到这样中肯的话了。”
魏徵行事多如此类,他看到太宗有不对的地方,就当面力争。太宗不但不记恨,反而说:“人家都说魏徵举止粗鲁,我看这正是他妩媚可爱的地方!”
由于魏徵能够犯颜直谏,即使太宗在大怒之际,他也敢面折廷争,从不退让,所以,唐太宗对他产生了敬畏之心。有一次,唐太宗想要去秦岭山中打猎取乐,行装都已准备停当,但却迟迟未能成行。后来,魏徵问及此事,太宗笑着答道:“当初确有这个想法,但害怕你又要直言进谏,所以很快又打消了这个念头。”还有一次太宗得到了一只上好的鹞子,把它放在自己的肩膀上,很是得意。但当他看见魏徵远远地走来时,太宗赶紧把鸟藏在怀中。魏徵故意奏事很久,致使鹞子闷死在怀中。
由于自己的正直敢言,让君主对大臣敬畏到这个程度,魏徵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痛失人镜
贞观十六年(642),魏徵染病卧床,唐太宗所遣探视的宦官往来于道路之上。魏徵一生节俭,家无足够的居所,唐太宗立即下令把为自己修建小殿的材料,全部为魏徵营构大屋,用五天的工夫就给魏徵修起了正厅。次年正月,魏徵病危。唐太宗亲自两次到魏徵家探望。第一次,让左右的人都回避,两人单独谈了很久。第二次太宗还带了太子和衡山公主,打算把衡山公主嫁给魏徵的儿子叔玉。唐太宗悲伤地安慰魏徵好好养病,流着眼泪问他还有什么要求。魏徵拖着病体,对太宗说:“寡妇不愁织布的纬线少,只是担心周朝的灭亡!”意思就是我不发愁别的小事,只担忧国家的兴亡。唐太宗感动得无以言表,转身叫站在一旁的衡山公主过来,对魏徵说:“你再勉强看一眼你的新儿媳吧!”魏徵被太宗这个出人意料的决定感动得老泪纵横。
彩绘涂金着明光铠武士俑·唐
狩猎纹高足银杯·唐
唐代酒具,1970年陕西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土。器身饰珍珠纹地,在地纹上用阴线刻出狩猎纹及奔跑的野猪、鹿、狐等。内底刻有工匠名“马舍”二字。
第二天,魏徵病逝家中。太宗亲临吊唁,痛哭失声,并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太宗把魏徵作为自己行为、思想的一面镜子,如今魏徵去世,就少了一面镜子,魏徵的死对太宗和唐朝都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令人感慨的结局
值得一提的是,魏徵曾经向太宗密荐中书侍郎杜正伦和吏部尚书侯君集有宰相才能。魏徵死后,他们两人都因牵连到太子承乾事件,杜正伦以罪获谴,被流放到外地,侯君集则被冠以谋反的罪名被诛杀。这时有人借机攻击,说魏徵推荐他们二人,并不是因为他们有才,而是因为魏徵和他们结为同党,互相吹捧,谋取私利。后来,太宗又得知魏徵曾把自己给太宗的谏诤言辞的书稿给史官褚遂良观看。魏徵这样做,虽让自己录之国史,名扬千载,却宣扬了君主的错误。这与同时的重臣戴胄奏完之后,即毁掉底本,进行保密的做法不同。两相比较,魏徵的做法当然让太宗不高兴。为了表示对魏徵的不满,太宗下令毁掉先前把衡山公主许配给魏徵长子叔玉的婚约,随后又“亲仆其碑”。一段君臣佳话,竟以此为终,让后世读史的人,不禁生出许多感慨!
历史词典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贞观十七年(643)二月,唐太宗为了表彰开国的功臣勋将,下诏书画功臣像于凌烟阁。凌烟阁坐落在太极宫内,阁内共设三隔,分别绘画宰辅、侯王及其他功臣像。唐太宗命著名画家阎立本画像,由自己作赞,令褚遂良撰书。凌烟阁共陈列有24位功臣像,他们分别是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敬德、李靖、萧、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秦叔宝。这就是传名于后世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