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2 课后习题详解

1社会学这门学科是如何产生的?

答: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三、四十年代,其产生的决定性因素是时代的实践的要求。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

(1)两次大革命是社会学产生的历史时代根据

两次大革命使社会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思想观念到政治制度都发生了变化。作为上述变化突出表现的工业化(机器大工业普遍地代替工场手工业)和都市化(城市规模的扩大、作用的增大等)以及与此相联系的社会问题的产生,对社会学的产生有着直接的影响。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社会学从一开始就是社会转型的产物。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暴露出社会的许多问题,经济危机、贫富差距、劳资矛盾等等都对资本主义社会是否能良性运行提出了质疑,因此,社会运行和发展问题随之提出。

(2)思想材料在形成社会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历代思想家在其哲学、政治和伦理观点中包含的社会思想的作用。例如,孔德不仅受到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霍布斯等人的影响,还直接从孟德斯鸠关于历史和社会现象的决定论和孔多塞关于人类理性进步的必要阶段论中,分别引出自己关于人类知识、关于政治形式、关于社会类型的三阶段论。

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德国古典哲学、以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为代表的英国古典经济学、以傅立叶和圣西门为代表的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也是其社会学的思想来源;西方社会学中的反实证主义思潮也受到德国古典哲学传统以及社会科学历史学派的影响;韦伯的社会学既受到德国人文科学观点的影响,又受到英法实证主义的影响。

自然科学成就及其方法的影响。细胞、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生物进化等三大发现,既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也促进了以孔德、斯宾塞等人为代表的用进化论解释社会变迁、用自然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的实证主义思潮的发展和盛行。

17~19世纪早期社会统计调查和定量分析方法发源于英国,既为社会学积累了有关人口、商业、男女性比例、自杀率等经验观察材料,也为形成社会学的调查研究方法,特别是为社会学成为一门不同于过去思辨的社会哲学的实证社会科学起了推动作用。涂尔干的《自杀论》明显地表现出这一点。

2什么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如何正确加以把握?

答:社会学研究对象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多方争论的问题。国内外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讨论如下:

(1)国外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及其分类

实证主义路线。这种观点在西方社会学传统中的主要代表为孔德、斯宾塞、涂尔干等,侧重以社会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

反实证主义路线。这种观点在西方社会学传统中的主要代表为韦伯等,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为研究对象。在属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传统的学者中,既有主张实证主义路线的观点的,也有赞成反实证主义路线的观点的。但他们都是以社会和个人的统一为指导的,都赞成马克思的下述观点:个人是社会的存在物,应当避免把“社会”当作抽象的东西同个人对立起来;反之,社会又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是各个人借以生产的社会关系的总和。

不属于上述两大类的其他社会学定义。其中有些观点影响不小,但都没有成为社会学发展的主流。

(2)国内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

侧重以社会为研究对象。其代表性观点有:

a.认为社会学是用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的治和乱、兴和衰的原因,揭示社会由以达到治的方法和规律的学问。

b.认为社会学与历史唯物论一样是研究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学问。

c.认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整体及其规律性的学问。

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其代表性观点有:

a.新中国成立前主要以孙本文为代表,他从芝加哥互动学派心理行为理论出发,给出了定义:“以社会学为研究社会行为的科学”。

b.中国台湾学者龙冠海也认为社会学的主要旨趣是“研究在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中的人”。

c.1978年后,有的学者认为“社会学是研究人们的社会性行为规律的科学”(杨心恒等),有的学者认为“社会学应该着重研究人的社会活动的固定化过程和固定化形式”(庞树奇)。

不属于上述两种类型的观点,其代表性意见包括剩余说、学群说、调查说、问题说与未定说等。

(3)正确把握社会学的研究对象问题

社会学有独特研究对象,这一点应该得到肯定。社会学实际上是以别的具体社会科学都涉及但不做专门研究的东西为研究对象的,社会学家们都自觉不自觉地在寻找这个东西,都有意识无意识地在沿着这条路探索。

社会学研究对象问题上的众说纷纭,正是对那个“别的具体社会科学都涉及但不做专门研究的东西”进行多方面的、积极的探索的表现,是社会学从不成熟走向成熟过程中的必然现象。

在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理解上不应强求一致。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判断、去比较哪一个或哪一些定义更适合中国国情,能够提供社会学的视角,有利于把握社会学的内容,能够较好地做到理论上前后一贯。

3如何理解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答:(1)社会学与历史唯物论的关系

社会学和历史唯物论的关系,是具体的社会科学与哲学科学的关系,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从对象上看,历史唯物论研究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社会学则研究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特殊规律。

从科学层次上看,历史唯物论是对包括社会学在内的各门社会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社会学在历史唯物论的指导下,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特殊角度对其他社会科学进行概括和总结。

从作用上看,历史唯物论考察整个社会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社会学则着眼于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特殊观点研究社会。正由于历史唯物论与社会学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因此它们在理论上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2)社会学与单科性社会科学的关系

社会学和政治学、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法学等具体社会科学的关系,是综合性的科学与单科性科学的关系。社会学所研究的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涉及社会整体及其与各个组成部分,以及各个部分、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社会学与政治学等具体社会科学的关系,是特殊与个别的关系。同样,在其他具体的社会科学都涉及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限度内,其他社会科学也都是社会学科学。

(3)社会学与其他综合性社会科学的关系

社会学与其他综合性社会科学如历史学、管理学的关系,是特殊与特殊的关系。

历史学和社会学的区别

a.历史学面向过去,社会学则面向现在和将来。

b.历史学研究各个社会的发生、发展、衰落、灭亡的规律,主要是一种纵向科学;社会学研究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主要是一种横向科学。

管理学与社会学的区别

管理学与社会学研究的侧重点不同:管理学侧重于从管理的主体——管理者、领导人——方面来研究问题。社会学研究人、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等主要是为了客观地说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条件和机制。

(4)社会学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

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的政治科学。

社会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区别

a.二者研究的角度不同。科学社会主义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这样的政治学角度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则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这样的社会学角度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

b.二者的学科性质和层次不同。科学社会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属于单科性学科,社会学则是综合性的学科,但是二者之间绝不存在从属关系与包容关系。

科学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联系

a.目的一样。都是为了推翻旧社会,建立新社会。

b.理论基础一样。都以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科学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独立学科,二者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

4社会学如何为社会实践服务?

答:作为认识与改造社会的有效工具,社会学主要通过以下两条途径为社会实践服务:

(1)认识社会

向人们提供科学的社会知识,告诉人们社会现象是什么(描述)、为什么是这样(解释)、将来怎样变化(预测)。

社会学不仅提供现成的社会知识,而且通过提供社会学的视角和方法,帮助人们认识新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获得新的社会知识。

社会学在认识社会方面的一个特点和优势是,它不仅可以定性地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而且能够对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可以量化的方面,进行定量的研究。

(2)改造社会

社会学在帮助人们掌握科学的社会知识的基础上,进而帮助人们在维护和改善现存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改革不利于社会发展的社会体制方面,避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使自己的社会行动更加合理,更加符合规律性。

社会学以自己的研究成果,对科学地管理社会和制定正确的社会政策提供有根据的、经过论证的实际建议,为改革开放服务,为社会弱势群体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服务,为多方面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从而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5中国社会学与中国社会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转型是何关系?

答:中国社会学和中国社会的转型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二者的具体关系如下:

(1)中国的社会发展是中国社会学发展的源泉

从世界范围看,社会学是西方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产物。从中国的情况看,近百年前社会学被引入中国,在中国获得较大发展,被取消27年后又不得不重建,归根到底也是适应了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型的需要。这一事实说明社会发展是社会学发展的源泉,中国社会发展是中国社会学发展的源泉。

(2)中国社会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转型与中国社会学的发展互相促进

当前中国社会正处在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转型的加速期,其特点除了速度大大加快外,广度、深度和难度等都空前未有。研究这个转型过程、回答转型过程面临的种种问题,不仅是中国社会学义不容辞的义务,而且是它安身立命的根基。可以说,对中国社会的“转型”认识得越深入、越全面,中国社会学的成长也就越扎实、越迅速,而成长了的社会学又能够为推动转型过程比较顺利、比较健康地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6中国社会转型与中国社会学“理论自觉”是何关系?

答:受到费孝通先生“文化自觉”启发而提出的“中国社会学理论自觉”的命题,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这对增强中国社会学界的学术主体性、增强民族自信心起了并且还会继续起巨大的作用。中国社会转型与中国社会学“理论自觉”的关系是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的,其主要表现为:

(1)中国社会转型为中国社会学“理论自觉”提供了社会学基础。

我国社会转型加速期的社会现实、我国社会建设的巨大社会需要,为社会学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巨大舞台和现实性宝贵资源。社会转型快速期的种种社会现象、社会事实、社会过程,无疑是我们社会学科和社会学界共同的水之源、木之本。

(2)中国社会学“理论自觉”有利于中国转型社会的认知。

如果没有“理论自觉”,如果还是用西方的观点、西方的理论来解释中国社会的巨变,还是在西方的笼子中跳舞,那么,这种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巨大舞台和现实性宝贵资源不过是西方的观点、西方的理论的某种案例、某种例证。这是典型地为别人做嫁衣裳。我们应通过这种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巨大舞台和现实性宝贵资源,创造自己的理论、自己的学术话语,为世界社会学增添我们中国社会学者自己的创造。这也符合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社会正在从地区性大国转变为全球性大国和强国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