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青海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1发展目标
持续打造“大美青海”,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成为青海转型升级发展的新引擎、新动能,成为青海扶贫攻坚的富民产业、生态文明建设的美丽产业,着力构建“一圈三线三廊道三板块”旅游发展格局,把青海省建设成为中华民族特色文化旅游目的地,国家生态旅游目的地,国家丝绸之路战略支点上新兴的黄金旅游目的地,努力建设成旅游名省。
(1)总体目标
①大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②持续打造“大美青海”品牌;
③培育壮大旅游行业规模;
④着力推进幸福旅游事业;
⑤充分释放综合带动功能。
(2)要素目标
①力争新增5家5A级景区,确保每个市、州新增1家以上4A级旅游景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2家,全国生态旅游示范区3~5家。
②至少新增7家4星级以上度假主题酒店(西宁2家、格尔木2家、青海湖1家、玉树1家、果洛1家)。
③继续打造5~10个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镇,5~10个全省特色景观旅游名村,促进乡村旅游发展。
④至2020年全省乡村旅游接待点达到4000家;星级乡村旅游接待点达到1200家;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达到190家;每年实施60个以上的重点村旅游扶贫工作,“十三五”末完成重点旅游扶贫任务,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
⑤规划建设自驾游营地、户外活动营地、汽车旅馆,到2020年,自驾游营地达到100个。
⑥持续实施“旅游厕所革命”,2017年累计建成1000座旅游厕所。
⑦至2020年,4A级以上旅游景区实现免费WIFI、智能导游、电子讲解、信息推送等;力争到2020年,西宁、海东以及纳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的格尔木、贵德、共和建成智慧旅游城市。
⑧结合“一带一路”规划建设,把丝绸之路青海道上的县城及乡镇规划成特色旅游城镇,每个县至少建设一个特色旅游度假区及2个以上特色旅游乡村。
⑨年接待量超过百万人次的景区达到5个,年营业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旅游企业10家以上,重点培育3~5家亿元旅游企业。
⑩新增旅游直接就业人员5万。
2发展理念
(1)创新驱动;
(2)统筹协调;
(3)绿色低碳;
(4)扩大开放;
(5)发展共享。
3战略路径
(1)龙头引领,整合突破;
(2)品牌引领,载体突破;
(3)创新引领,特色突破;
(4)旺季引领,淡季突破;
(5)项目引领,要素突破;
(6)标准引领,质量突破;
(7)战略引领,开放突破;
(8)集散引领,城市突破;
(9)民生引领,乡村突破;
(10)科技引领,人才突破。
4发展布局与支撑节点
(1)做强一圈,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
①加快青海旅游交通集散一体化发展;
②加快推进西宁与青海湖一体化发展;
③加快塔尔寺景区与周边一体化发展;
④加快环夏都西宁旅游圈宣传营销一体化;
⑤加快环夏都西宁旅游圈旅游服务一体化。
(2)整合三线,打造全域精品旅游带
①祁连风光旅游北线;
②青藏铁路(公路)旅游中线;
③唐蕃古道旅游南线。
(3)提升三廊,打造国家示范风景道
①黄河上游旅游景观廊道(南线);
②青海湖人文旅游景观廊道(中线);
③祁连风光生态旅游景观廊道(北线)。
(4)推进三板块,打造区域旅游目的地
①柴达木旅游板块;
②三江源旅游板块;
③大年保玉则旅游板块。
(5)构建支点,打造旅游名省品牌化体系
①旅游名景体系
重点建设青海湖景区、塔尔寺景区、互助土族故土园、茶卡盐湖、金银滩-原子城景区、祁连风管旅游区、西宁市博物馆群、坎布拉旅游区、门源百里油菜花海景区、年宝玉则旅游景区等10个景区。
②旅游名城体系
西宁市、海东市、德令哈市、玉树市。
③旅游名县体系
湟源县、湟中县、互助县、循化县、乌兰县、贵德县、祁连县、久治县、玛沁县、同仁县。
④旅游名镇体系
乌兰县茶卡镇、共和县龙羊峡镇、大通县东峡镇、玛沁县拉加镇等10个旅游名镇。
⑤旅游名村体系
西宁市湟源县东峡乡下脖项村、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街子镇三兰巴海村、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灯塔乡班前村、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拉布乡拉司通村等。
5主要任务与支撑业态
(1)产品开发与新亮点培育工程
①精品向导,提升观光旅游产品;
②突出避暑,发展度假旅游产品;
③完善配套,做大自驾旅游产品;
④发挥优势,做特专项旅游产品;
⑤加强合作,叫响线路旅游产品。
(2)要素集成与融合化发展工程
①优化提升六大传统业态
a.培育精品旅游景区;
b.优化提升旅游住宿;
c.积极开发特色餐饮;
d.整合创新旅行社业;
e.着力拓展旅游购物;
f.大力发展休闲娱乐。
②大力发展十大新兴业态
旅游农业、旅游工业、旅游地产业、旅游文化业、旅游商贸业、旅游会展业、旅游金融业、旅游信息业、旅游体育业、旅游策划业。
③重点建设四类产业园区
a.新型旅游开发区;
b.国内旅游口岸;
c.文化旅游创意园区;
d.青海味道体验园区。
(3)公共服务与全域化推进工程
①提升立体化门户枢纽功能:
a.门户枢纽格局:“一中心,六门户”;
b.一个中心:西宁市;
c.六个门户:海东市、海西州、海北州、玉树州、果洛州、黄南州。
②完善网络化旅游集散体系;
③继续推进旅游厕所革命;
④完善标准化景区基础设施。
6智慧旅游与信息化建设工程
(1)建设智慧旅游数据平台
重点实施四大工程:无线网络覆盖工程、智慧数据库工程、旅游刷卡无障碍工程、二维码识别普及工程。
(2)建设智慧旅游管理与服务体系
开展五大系统建设:移动终端服务、公共信息服务、旅游信息推送、游客互动评价、在线预订服务。
(3)建设智慧旅游试点体系
力争到2020年,西宁、海东以及纳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的格尔木、贵德、共和建设成智慧旅游城市,持续推进智慧旅游城市、景区、企业建设,鼓励景区、饭店、旅行社、农家乐、旅游咨询服务中心、自驾车营地等开展智慧旅游建设的项目试点。
7营销创新与品牌化推广工程
(1)继续强化旅游形象推广;
(2)大力拓展入境旅游市场;
(3)奋力开拓国内旅游市场;
(4)着力推进旅游营销创新;
(5)积极推进全域旅游;
(6)创建国家特色旅游基地。
8深化改革与全方位开放工程
(1)改革旅游管理体制机制;
(2)创新旅游发展融资模式;
(3)培育大型旅游企业集团;
(4)实施旅游“双+双创”工程;
(5)拓展旅游合作的新空间。
9行业监管与服务管理工程
(1)健全服务质量监管体系;
(2)完善旅游行业规范体系;
(3)建设旅游行业诚信体系;
(4)优化提升文明旅游环境;
(5)构筑旅游安全保障机制。
10人才强旅与高素质队伍工程
(1)实施“百千万”人才计划;
(2)加强旅游人才开发与培训力度;
(3)建立专家服务咨询机制;
(4)推动旅游教育改革与发展;
(5)建立青海旅游发展新型智库平台。
11乡村旅游与精准化扶贫工程
(1)继续创建乡村旅游示范项目;
(2)打造一批乡村旅游名镇名村;
(3)实施旅游千村万户富民计划。
12自驾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工程
(1)打造三大拳头自驾车旅游精品,引领青海“全域自驾”;
(2)架构无缝对接、网络立体化的全域自驾游交通体系;
(3)以自驾游景观廊道为核心,实现“四位一体”旅游要素统筹;
(4)以“自驾车营地群+途中服务网”构建全域自驾游服务体系;
(5)创新“自驾游+”发展理念,提升全域自驾游深度体验系统;
(6)以“智慧景区+智慧通道”强力推进移动互联网的全域覆盖;
(7)以自驾车主题示范线路为抓手,建设全省自驾车旅游产品体系;
(8)以自驾车营地体系为突破口,推动全省自驾游相关业态发展;
(9)加强对青海自驾车旅游的管理与扶持。
13实施举措与保障体系
(1)加强组织领导;
(2)加大财政投入;
(3)加强政策扶持;
(4)加强规划引领;
(5)强化风险管控;
(6)加强生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