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辅导教材-青海导游基础知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旅游资源

1青海旅游的四大重点和一圈三线的发展态势(重点掌握)

(1)青海旅游的四大重点

青海旅游的四大重点分别是指大美青海观光之旅、文化青海溯源之旅、生态青海健康之旅、神奇青海体验之旅。

(2)青海旅游一圈三线的发展态势

青海旅游“一圈三线”是指环夏都西宁旅游圈、绵绵祁连美景旅游线、三江源生态探秘旅游线、昆仑文化溯源旅游线。加快推进“一圈三线”的产品化配套建设,加快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城镇体系等配套支撑建设,加快以景区、酒店等为主的旅游要素建设,建立核心景区独立、系统的配套接待服务设施,将“一圈三线”发展布局由概念切实转变为旅游产品。

2探险与观光山地特征(重点掌握)

(1)探险山地的特征

探险山地主要是指为登山活动而开放的高山,海拔高,有许多是终年积雪、适宜于人们进行登山探险和冰雪运动。如日本的富士山、俄罗斯的高加索山、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和喀尔巴阡山、美洲的安第斯山。我国峰珠穆朗玛峰、乔戈里峰以及天山、喀拉昆仑山、贡嘎山、四姑娘山等。

(2)观光山地的特征

观光山地大部分以中、低海拔高度的风景名山为主,保留了许多自然奇景,又分布着众多的人文景观。

3江河与湖泊景观(重点掌握)

(1)江河景观

青海省集水面积在5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达380条。全省年径流总量为611.23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居全国15位,人均占有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3倍。河流主要包括三江源、通天河(长江上游)、扎曲(澜沧江上游)、湟水等。

三江源

三江源,位于我国的西部,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腹地,是孕育中华民族悠久文明历史的世界著名江河——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被誉为“中华水塔”。

通天河

通天河,古称“牦牛河”,因出自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地势高峻而得名。通天河位于万里长江源头附近,主要流经青海地区,其名声主要来源于《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大战通天河。

扎曲

扎曲是澜沧江上源,源出青海省杂多县境唐古拉山北麓,地处我国独特的横断山脉,走向纵贯南北,北高南低,山峰林立,地形复杂。

湟水

湟水,又称西宁河,是指流经西宁城北的黄河重要支流,有“湟流春涨”之特点,为西宁古八景之一。湟水河是高原人生命一代代获得延续和繁衍的摇篮,又称“母亲河”,当地百姓称之为“生命之水”。

(2)湖泊景观

青海全省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242个,省内湖水总面积13098.04平方公里,居全国第二。

茶卡盐湖

茶卡盐湖,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茶卡镇,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站点,被誉为“柴达木东大门”,历史上是商贾、游客进疆入藏的必经之地。如今,它成为柴达木盆地有名的天然结晶盐湖。

青海湖

青海湖,位于青海省西北部的青海湖盆地内,既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它是由祁连山的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形成。湖的周围被群山环抱,而贴近湖畔则是苍茫的草原,景色壮观优美,可供观赏的地带和景观很多。

柯柯盐湖

柯柯盐湖,蒙古语青色盐湖之意,位于青海省乌兰县境内牦牛山下一小盆地内。其具有高海拔、无污染的环境优势,所生产的“绿洁”“海神”“柯柯”商标的工业盐和食用盐产品畅销全国12个省(市、自治区),并出口韩国、尼泊尔等国家。

察尔汗盐湖

察尔汗盐湖,位于青海省格尔木市,是中国最大的盐湖,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内陆盐湖之一,青藏铁路穿行察尔汗盐湖而过。湖中储藏着500亿吨以上的氯化钠,还出产闻名于世的光卤石,晶莹透亮,十分可爱。

4典型的动植物景观(重点掌握)

(1)主要动物景观

概况

青海全省有陆栖脊椎动物类约1100种,有经济价值动物250种,鸟类别294种、兽类103种,分别占全国的1/4和1/3。

代表动物

滩黄羊、藏羚羊、雪豹、藏野驴、林麝、岩羊、棕熊、白唇鹿、野牦牛、野骆驼、黑颈鹤、蓝马鸡、斑尾榛鸡、天鹅、雪鸡、高山蛙、西藏蟾蜍、沙蜥、高原蝮蛇、青海湖裸鲤(俗称湟鱼)等。

代表鱼类

全省分布的各类水生野生动物中,哺乳类1种(水獭)、两栖类分属2目5科6属9种、鱼类分属3目5科18属51种。鱼类主要以裂腹鱼亚科和条鳅亚科为主,且多数种类为我国特有的高原珍稀物种。按省鱼类区系分布,境内有21种产于长江水系、22种产于黄河水系、8种产于澜沧江水系,19种产于内陆水系。属国家二类保护水生生物有大鲵、水獭、川陕哲罗鲑3种,省内重点保护水生生物有青海湖裸鲤、齐口裂腹鱼等14种。

(2)主要植物景观

概况

青海的野生植物约有2000多种,其中经济植物1000余种,药用植物680余种,名贵药材50多种。

代表植物

梭梭树、云杉、冷杉、太白红杉、华山松、钓樟、青冈、辽东栎、红瑞木、四萼猕猴桃、枸杞、文冠果、毛樱桃、毛榛子、园柚、桃儿七、羽叶丁香、紫丁香、金银花、红杜鹃、八仙花、珍珠海、蒿草、圆囊苔草、矮金莲花、水麦冬、长花野青茅、西北针茅、短花针茅、华扁穗草、驴蹄草、金腊梅(金露梅)、轮藻、杉叶藻、水毛茛、西伯利亚蓼、雪莲、人参、三七、淫羊霍、羌活、贝母、冬虫夏草等。

5中国夏都品牌构建的原因(重点掌握)

(1)品牌发展效应

进入21世纪,全世界各个阶层有了更强的品牌意识,对于旅游业来说,做好一个品牌,就等于开掘了一方资源。由于品牌意识已逐渐融入普通老百姓的思想,旅游业要想取得长足的发展,就必须全力打造自己的品牌。

(2)资源有效利用

西宁作为一个后发展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先天不足,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生态资源过去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近年来,政府对西宁的旅游重新进行定位,依托西宁“冬暖夏凉”的独特气候,精心打造了“中国夏都——西宁”品牌,使西宁成为名副其实的消夏避暑之都,不断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旅游文化品位。

6青海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点掌握)

(1)孟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境内,总面积17290公顷,于2000年4月被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一个以森林生态系统、湖泊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孟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和野生物种,对于研究植物的进化、群落的演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对黄河上游的水源涵养也具有重要作用。

(2)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青海省刚察、海晏、共和3县境内,面积495200公顷,于1975年经青海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7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鸟类。青海湖保护区丰富多样的湿地生态系统类型和生物资源,使其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在今后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西部,总面积450万公顷,是21世纪初世界上原始生态环境保存较好的自然保护区,也是中国建成的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之一。其主要保护对象是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藏原羚等珍稀野生动物、植物及其栖息环境。2014年11月,青海可可西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启动。

(4)隆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隆宝镇境内,面积10000公顷,属于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主要保护对象是黑颈鹤等水禽及栖息地。保护区内的主要植被类型为草甸和淡水沼泽,为水禽候鸟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黑颈鹤栖息繁殖的集中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保护区之一。

(5)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南部,总面积39.5万平方公里,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湿地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是国家重点保护的藏羚羊、雪豹、兰科植物等。

(6)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是以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维护和增强区域水源涵养为主体功能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不仅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且水源涵养作用非常突出,为省会西宁市提供了90%的用水量。2012年底,青海大通北川河源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7)青海柴达木梭梭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德令哈市西南部,西至大柴旦全集河,北与青藏铁路相连,南与东西走向的额木尼克山为界。保护区东西长114公里,南北宽54公里,保护区面积3105平方公里。其中,额木尼克是原始梭梭林保存较完整的地区之一。2000年5月始建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13年7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主要保护对象为梭梭林。

7青海的丹霞、雅丹地貌(重点掌握)

(1)丹霞地貌

据《青海省区域地质志》,青海东部地区主要跨祁连和秦岭两个地层区,这两个地层区内陆生红色碎屑岩成生于侏罗纪-第三纪时期,侏罗纪零星出露,由含煤碎屑岩组成。青海东部构成丹霞地貌特征的陆生红色碎屑主要为第三系和白垩系,其类型主要有陡崖式丹霞地貌景观、象形式丹霞地貌景观、宫殿式丹霞地貌景观和蜂窝状丹霞地貌景观等。其中,具有典型代表的是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其丹霞地貌由红色砂砾岩构成,岩体表面丹红如霞。

(2)雅丹地貌

青海省的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在柴达木盆地西部的南八仙和牛鼻子梁一带,它由各种奇形怪状的泥岩组成,以风化引起。柴达木盆地的“风斧”经过数千万年的雕山刻崖,造就了波澜壮阔、形态万千的奇特景观——柴达木雅丹林。这里的雅丹林总面积约2.15万平方公里,是迄今国内发现的最大的风蚀土林群。

8青海的瀑布与泉景观(一般掌握)

(1)青海的瀑布景观

达摩禅音瀑布

达摩禅音瀑布位于仙米国家森林公园境内,景区内一块山崖,山崖中间犹如虎口的自然裂口,与山顶山洞相连,一挂瀑布倾泻而出,清澈的令人惊叹不已,颇为壮观,旁边石崖隐约有一仙风道骨的老者守护。从山崖上流下的美妙声响犹如达摩祖师在此地诵读佛经一般,故此起名为“达摩禅音瀑布”。

药水泉瀑布

药水泉瀑布位于青海省海东行署境内的扎龙沟景区,由108眼喷涌而出的泉水汇集而成。药水泉是天然矿泉水,泉水中含有钠、镁、钙、铁、镁、锰等微量元素,有较好的养生和医疗效果。

神龙潭瀑布

神龙潭瀑布是青海省互助县北山风景区里诸多瀑布中的一个。山峰陡峭,水流湍急,瀑水自峰顶处一洞穴中俯冲而下,颇为壮观。瀑布的右面石壁上有一尊色彩鲜艳的佛像,这就是藏龙王。

东沟瀑布

东沟瀑布是青海省内最大的天然瀑布,距民和县城南约30多公里的东沟乡红崖子村红崖子峡内。峡谷口右面石峰为“马头崖”,形似扬首引颈、势若腾飞之马。左边石峰“鹦哥嘴”拔地而起,马头深锁云雾之中。

岗什卡七彩瀑布

七彩瀑布,坐落在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青石嘴镇境内岗什卡雪峰主峰下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间。山体主要由偏酸性石英角闪岩、片麻岩、斜长角岩、基性火山岩等组成,到了入冬时节,山泉水顺势而下,在零下二、三十度的低温作用下,山间地下水溶解各种矿物后流出地面,矿物在地面经沉淀,在源头形成了独特的多彩瀑布群,山泉水流到山底时,地势渐趋平缓,矿物质再一次沉淀,在河床上铺上了一层白中泛淡蓝绿色的底色,形成了巍巍壮观的七彩瀑布。

(2)青海的泉

北门泉

北门泉位于北门城楼下,水质甘冽清醇,四季不竭。泉水涌起处筑有两米见方的镶板,水深两尺左右,清澈见底。西宁解放后,城市自来水工程不断扩建,北门泉才失去了实用价值,逐渐被废弃。1999年,北门泉重新被开挖出来,泉水量却比当年要小许多。

神沵泉

神沵泉,被称为“圣洁之水”,位于青海南部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腹地高海拔地区,周围雪山林立,冰川广布。在神沵泉的水潭底部有若干涌泉,常年保持恒定水流,历经万年冰川断裂带岩层过滤,层层矿化,形成水龄高、活性强、富含硒、钠、钾、钙等多种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的奇特泉池;尤其值得称奇的是,神沵泉还有一个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一泉双水质”现象:有南北两个水质完全不同的泉池。

昆仑泉

昆仑泉,被誉为神泉圣水、琼浆玉液,位于昆仑河北岸,泉池四周由花岗石砌成的多边形图案,中央一股清泉从池地喷涌而出。泉水冷冽甘甜,水质透明,是昆仑山中最大的不冻泉。当地藏民视不冻泉为神泉,时常对泉水膜拜。

9省级自然保护区(一般掌握)

(1)可鲁克湖-托素湖自然保护区

可鲁克湖-托素湖自然保护区,位于柴达木盆地东部,是德令哈内陆流域的两个中型湖泊,其东面还有大片的淡水和微咸水沼泽地,面积为24570公顷,是中国的一个水禽自然保护区,主要水禽有棕头鸥、凤头潜鸭、赤嘴潜鸭、赤麻鸭、斑头雁、灰雁、白头顶等。

(2)格尔木胡杨林自然保护区

格尔木胡杨林,位于阿尔顿曲克草原西北部、托拉黑河周边的托勒海地区,是青海唯一、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胡杨林。保护区内的动物群主要为温带荒漠、半荒漠动物群;树种主要为胡杨,分布最广泛、面积最大的是柽柳群落。

格尔木胡杨林是一道绿色屏障,也是保护沙区农牧业的天然屏障,是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地,是维护这一地区生态平衡的主体。这1700亩胡杨林,于2000年被认定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3)诺木洪自然保护区

诺木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1180平方公里,位于海西州都兰县境内,是以保护荒漠生态系统为主,兼有保护地质遗迹、野生动植物和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集自然生态系统类、野生生物类和自然地质遗迹类为一体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其中核心区面积174平方公里,属无人区;缓冲区面积368平方公里;实验区面积638平方公里。

诺木洪省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于2005年,是柴达木盆地目前保存相对完整的荒漠生态系统,区域内分布有大面积的以芦苇为代表的沼泽湿地,以及以红柳、白刺为主的灌丛,栖息有藏野驴、黑颈鹤、大天鹅、鹅喉羚等在内的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此外,还有约一亿年前古湖退缩大量贝壳类动物聚集湖岸所形成的省内仅存的湖象地质遗迹。

(4)海北祁连山自然保护区

海北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始建于2005年12月,位于青海省东北部、青藏高原边缘的海北藏族自治州的门源县、祁连县和海西藏族蒙古族自治州德令哈市、天峻县境内,由团结峰、黑河源、三河源、党河源、油葫芦沟、黄藏寺、石羊河、仙米8个相对完整的独立区域组成。

海北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为祁连山湿地、冰川、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森林生态系统,总面积为794399.6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为365483公顷,缓冲区面积为175076公顷,实验区面积253840.6公顷。

10昆仑大地震地质奇观(一般了解)

格尔木昆仑山地势高峻,平均海拔5000~6000米,是柴达木盆地内陆水系和长江外流水系的分水岭,有“世界第三极”之称。其地质遗迹资源十分丰富,其中许多地质遗迹在国际和国内都有较高的对比性,保存完好,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1)2001年11月14日,在东昆仑构造带昆仑山口西发生了8.1级强烈地震。山崩地裂,地震地表破裂带长达426公里,宽数百米。此次地震,不仅形成了千年一遇的壮观奇景,而且造就了世界上最长、最新的断裂带,也是我国大陆有史以来最长的一条地震变形带。

(2)东昆仑断裂发育着大量古地震遗迹,包括鼓包、断塞塘、地震陡坎等断错地貌现象,表明它是一条具有按一定复发间隔不断发生地表破裂型地震能力的地震断层。

(3)在东昆仑山,历史上遗留有6处断裂带,那些清晰可辨的长150多公里的地带鼓起的山包就是200多年前发生大地震时的遗迹。昆仑山地震断裂带与世界上其他的断裂带相比,具有植被低矮、人为破坏少、极少受到雨水冲刷侵蚀的特点,而且这里的永冻层也为保护断裂带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是理想的地震科研实验场所。

(4)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遗迹,已被国际地质学界公认为研究地球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和强地震机理的天然“课堂”,昆仑山断裂地震遗迹的典型性和稀有性已成共识。

(5)昆仑山属于多年冻土区,冻融物理地质现象十分发育,有冻胀丘、冰丘、冰锥、厚层地下冰、热融滑塌、热融湖塘、阶梯状草坡、疙瘩状草沼、岩屑坡、石环石玫瑰和石冰川等多年冻土地貌地质遗迹,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泥火山型冰丘和石冰川。

昆仑山泥火山型冰丘属多年生冰丘,其年龄在1000年以上,是世界少有、国内唯一的此类型地质遗迹,形成的冰锥不断生长,不断爆裂。

昆仑山口的大片高原冻土层虽终年不化,但冻土层表面的草甸上却生长着青青的牧草。每到盛夏季节,草丛盛开着各种鲜艳夺目的野花,煞是好看。

昆仑山冰丘与展布于其北侧的北西向昆仑主干断裂、北东向惊仙谷断裂息息相关,为研究昆仑山构造-深层地下水活动和永久冻土区的气候演替提供了一个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