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8年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典型题)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3 典型题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标志太平天国由盛到衰转折的事件是(  )。[2013年4月自考真题]

A.北伐失利

B.天京事变

C.安庆失守

D.天京被围

【答案】B

【解析】1856年9月,太平天国内部发生自相残杀的天京事变。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先后被杀,翼王石达开率部出走败亡。天京事变严重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2下列太平天国的诸活动中,能与当时世界历史潮流同步的是(  )。

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洪仁玕《资政新篇》提出的主张

C.建立农民政权

D.规定农、副业产品的生产与分配由农村政权的基层组织实行管理

【答案】B

【解析】太平天国运动时期,世界历史潮流是资本主义制度正在逐步取代封建制度,世界范围内的资产阶级革命此起彼伏。《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近代中国的先进人士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近代化纲领,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与当时世界历史潮流是同步的。

3以下对于太平天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

B.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C.太平天国起义冲击了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

D.太平天国起义有力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答案】B

【解析】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它把千百年来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比较完整地表达了出来。《资政新篇》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这反映了太平天国某些领导人在后期试图通过向外国学习来寻求出路的一种努力。因此,太平天国起义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太平天国起义也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太平天国的领袖们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贸易。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4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中国发生了洋务运动。以下对洋务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自强”“求富”

B.洋务运动的目标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洋务运动的首要目的是为了加强海防、边防

D.洋务运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答案】D

【解析】A项,洋务派提出“自强”“求富”的主张,通过所掌握的国家权力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同时也试图“稍分洋商之利”,发展若干民用企业,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B项,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冯桂芬。他在《校邠庐抗议》一书中说:“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这个思想后来被进一步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首先是为了购买和制造洋枪洋炮以镇压农民起义,同时也有借此加强海防、边防,并乘机发展本集团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意图。

5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朝统治阶级内部的洋务派兴办近代企业,建立新式海陆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洋务派兴办洋务新政的主要目的是(  )。[2018年考研政治真题]

A.迎合帝国主义

B.维护封建统治

C.对抗顽固派

D.发展资本主义

【答案】B

【解析】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主张引进、仿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创设近代企业,兴办洋务。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首先是为了购买和制造洋枪洋炮以镇压农民起义,维护封建统治,同时也有借此加强海防、边防,并乘机发展本集团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意图。

619世纪60年代,清朝统治集团中倡导洋务的首领人物是(  )。[2014年4月自考真题]

A.曾国藩

B.奕䜣

C.李鸿章

D.张之洞

【答案】B

【解析】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如奕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主张引进、仿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创设近代企业,兴办洋务。其中,恭亲王奕䜣是清朝统治集团中倡导洋务的首领,他提出:“查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7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规模较大的近代军事工业是(  )。[2014年4月、2013年10月自考真题]

A.江南制造总局

B.马尾船政局

C.天津机器局

D.湖北枪炮厂

【答案】A

【解析】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如奕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主张引进、仿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创设近代企业,兴办洋务。洋务派首先兴办的是军用工业,主要有5个:1865年,曾国藩支持、李鸿章筹办的上海江南制造总局,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同年,李鸿章在南京设立金陵机器局;1866年,左宗棠在福建创办的福州船政局(附设有船政学堂)是当时国内最大的造船厂;1867年,崇厚在天津建立天津机器局;1890年,张之洞在汉阳创办湖北枪炮厂。

8洋务派建成的新式海军中的主力是(  )。[2013年10月自考真题]

A.福建水师

B.广东水师

C.南洋水师

D.北洋水师

【答案】D

【解析】1874年,日本派兵侵犯中国台湾,清政府筹办海防、建设海军之议随之兴起。从19世纪70到90年代,分别建成福建水师、广东水师、南洋水师和北洋水师。其中,北洋水师是清政府的海军主力,拥有舰艇20多艘,这支舰队一直归李鸿章管辖。

9洋务派创办的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民用企业所采取的主要方式是(  )。

A.官办

B.官商合办

C.官督商办

D.商办

【答案】C

【解析】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兴办的民用企业多数是官督商办的方式,少数采取官办或官商合办的方式。其中最重要的官督商办企业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都是李鸿章筹办或控制的。这些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虽然受官僚的控制,发展受到很大限制,但基本上是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

10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  )。

A.李鸿章

B.冯桂芬

C.左宗棠

D.张之洞

【答案】B

【解析】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冯桂芬,他在《校邠庐抗议》一书中说:“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这个思想后来被进一步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体西用”,就是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并以前者来支配后者。

11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兴办的民用企业中,采取官督商办方式的企业基本上是(  )。

A.买办官僚性质的

B.封建主义性质的

C.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的

D.资本主义性质的

【答案】D

【解析】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兴办的民用企业多数是官督商办的方式,少数采取官办或官商合办的方式。其中最重要的官督商办企业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这些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虽然受官僚的控制,发展受到很大限制,但基本上是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

12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是(  )。

A.中法战争中国的不败而败

B.维新派与守旧派论战中守旧派的失败

C.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D.《辛丑条约》的签订

【答案】C

【解析】洋务运动历时30多年,虽然办起了一批企业,建立了海军,但却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甲午战争一役,洋务派经营多年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的失败。

13甲午战争后,维新运动迅速兴起。针对洋务派提出的“中体西用”的方针,维新派指出,体与用是不可分的。中学有中学的“体”与“用”,西学有西学的“体”与“用”,把中学之“体”与西学之“用”凑在一起,就如同让“牛体”产生“马用”一样荒谬。维新派与洋务派分歧的实质是(  )。[2013年考研政治真题]

A.要不要社会革命

B.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C.要不要在中国兴办近代企业

D.要不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

【答案】D

【解析】封建守旧派和反对改变封建政治制度的洋务派,利用自己的地位和权力,对维新思想发动攻击,于是维新派与守旧派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论战。论战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这场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论战的分歧在于,守旧派反对西学,坚持封建的政治制度,强调“中体西用”;而维新派则主张不仅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更应当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通过论战,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在中国得到进一步的传播,戊戌变法运动的帷幕随之拉开。AB两项,是1905年至1907年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之间争论的问题。C项,在中国兴办近代企业,是维新派与洋务派都赞同的,并不是维新派与洋务派的分歧,更不是分歧的实质。

14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是(  )。

A.戊戌维新运动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太平天国革命

【答案】A

【解析】戊戌维新运动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维新派突破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主张用君主立宪制取代君主专制制度。戊戌维新运动虽然未能成功地建立起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度,其颁布的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若干措施也未能生效,但在政治、经济等领域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15戊戌维新前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这场论战,实质上是(  )。

A.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B.守旧派与洋务派之间的一次论战

C.保皇派与革命派的一次论战

D.帝党与后党的权力之争

【答案】A

【解析】封建守旧派和反对改变封建政治制度的洋务派,利用自己的地位和权力,对维新思想发动攻击,于是维新派与守旧派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论战。论战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这场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16戊戌维新的性质是一次(  )。

A.爱国救亡运动

B.政治改革运动

C.思想启蒙运动

D.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答案】D

【解析】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维新派突破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主张用君主立宪制取代君主专制制度。戊戌维新运动虽然未能成功地建立起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度,其颁布的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若干措施也未能生效,但在政治、经济等领域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17戊戌维新运动兴起的社会物质条件是(  )。

A.列强瓜分中国,民族危机急剧激化

B.洋务运动的失败

C.西方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播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答案】D

【解析】19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挣脱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在此背景下,资产阶级的改良思想迅速传播开来,逐步形成为变法维新的思潮,并发展成一场变法维新的政治运动。

18戊戌维新时期,谭嗣同撰写的宣传变法维新主张的著作是(  )。[2013年10月自考真题]

A.《新学伪经考》

B.《变法通义》

C.《日本变政考》

D.《仁学》

【答案】D

【解析】AC两项,《新学伪经考》《日本变政考》是康有为的著作;B项,《变法通义》是梁启超的著作。

19近代中国,一些爱国人士提出过工业救国、教育救国、科技救国等主张,并为此进行过努力,但这些主张并不能从根本上给濒临危亡的中国指明正确的出路,这是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  )。[2015年考研政治真题]

A.中国已经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中

B.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前提

C.资本主义制度已经过时

D.中国是一个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国家

【答案】B

【解析】近代中国的时代特点以及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人民始终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的主题、内容和实现方式都不一样,不能相互替代,但又息息相关,不能分割。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只有第一个任务解决了,才能有条件解决第二个任务。本题中,工业救国等主张只看到了第二项历史任务,忽视了第一项历史任务。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  )。

A.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

B.农民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C.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D.单纯的农民战争对反帝反封建斗争是没有意义的

【答案】ABC

【解析】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动摇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础,有力地打击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显示了农民阶级的反抗精神和战斗力量,然而,其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深刻的。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缺乏科学思想理论的指导,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

2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最终失败,从自身原因来看在于,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

A.无法从根本上提出正确的政治路线

B.无法从根本上提出正确的社会改革方案

C.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

D.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答案】ABCD

【解析】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路线;无法从根本上提出正确的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这一切都大大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3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部分人震惊于列强的“船坚炮利”,主张学习西方以求“自强”,洋务运动由此兴起。洋务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创办新式学堂,主要有(  )。[2012年考研政治真题]

A.翻译学堂

B.工艺学堂

C.军事学堂

D.法政学堂

【答案】ABC

【解析】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归纳起来有三方面:兴办近代企业;建立新式海陆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其中,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学堂主要有三种:翻译学堂,如京师同文馆,主要培养翻译人才;工艺学堂,培养电报、铁路、矿务、西医等专门人才;军事学堂,如船政学堂等,培养新式海军人才。

4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是为了(  )。

A.购买和制造洋枪洋炮以镇压农民起义

B.借此加强海防、边防

C.乘机发展本集团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意图

D.镇压太平天国起义

【答案】ABCD

【解析】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首先是为了购买和制造洋枪洋炮以镇压农民起义,同时也有借此加强海防、边防,并乘机发展本集团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意图。这一点,在奕䜣等人的奏折中说得很明白。奕䜣认为,太平天国、捻军等农民起义是“心腹之害”,俄国是“肘腋之忧”,英国是“肢体之患”,所以“灭发(指太平天国)、捻(指捻军)为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

5从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包括(  )。

A.创设京师大学堂

B.建立新式海陆军

C.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D.兴办近代企业

【答案】BCD

【解析】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包括:兴办近代企业,包括军用工业和民用企业;建立新式海陆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A项,创设京师大学堂是百日维新的一项举措,是在洋务运动时期京师同文馆的基础上发展的。

6“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A.是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

B.是以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

C.是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

D.决定了洋务运动必然失败的命运

【答案】ABCD

【解析】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中体西用”,在封建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在维持封建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条件下发展一些近代企业,为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服务。“中体西用”,即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并以前者来支配后者。但新的生产力是同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不相容的,是不可能在封建主义的桎梏下充分地发展起来的。洋务派既要发展近代企业,却又采取垄断经营、侵吞商股等手段压制民族资本;既想培养洋务人才,又不愿改变封建科举制度。这就决定了洋务派企图通过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必然失败的命运。

7十九世纪下半叶,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历时30年。其最终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2010年考研政治真题]

A.指导思想的封建性

B.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C.资金人才的匮乏性

D.洋务企业管理的腐朽性

【答案】ABD

【解析】洋务运动是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封建思想的指导下,在维护封建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条件下发展近代企业,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的运动。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主要有: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洋务运动的企业管理具有腐朽性。

8毛泽东曾在同斯诺谈话时,两次提到《盛世危言》给予他的影响:“我读了一本叫做《盛世危言》的书,我当时非常喜欢读这本书。”“《盛世危言》激起我恢复学业的愿望。”郑观应在所著《盛世危言》中提出一系列具有重要的思想启蒙意义的主张,主要有(  )。

A.大力发展民族工商业

B.同西方国家进行“商战”

C.设立议院

D.实行共和制度

【答案】ABC

【解析】19世纪70年代以后,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等人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同时也要求吸纳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说。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具有比较强烈的反对外国侵略、追求中国独立富强的爱国思想,以及具有一定程度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如郑观应在所著《盛世危言》中提出大力发展民族工商业,同西方国家进行“商战”,设立议院,实行“君民共主”制度等主张。这些主张具有重要的思想启蒙的意义。

9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严复

D.谭嗣同

【答案】ABCD

【解析】在内忧外患的冲击和中西文化的碰撞过程中,资产阶级的改良思想迅速传播开来,逐步成为变法维新的思潮,并发展成一场变法维新的政治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主要代表人物有: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

101898年的“百日维新”如昙花一现,只经历103天就夭折了。谭嗣同在慷慨就义前仰天长叹:“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维新派“无力回天”的原因主要是(  )。[2016年考研政治真题]

A.他们提倡全面学习“西学”,彻底否定“中学”

B.他们遭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击和镇压

C.他们惧怕人民群众,把改革的全部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

D.他们不敢触动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

【答案】BCD

【解析】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具有一系列深层原因: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和维新势力弱小,只把自己实行改革的全部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身上,以致遭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击和镇压。不敢否定封建主义。他们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在经济上,并未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在思想上,他们虽然提倡学习西学,却仍要打着孔子的旗号,借古代圣贤之名“托古改制”。惧怕人民群众。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他们虽然大声疾呼救亡图存,却又幻想西方列强能帮助自己变法维新。A项,戊戌变法并没有彻底否定“中学”,而是“托古改制”。

三、简答题

1简述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目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答:洋务运动是在19世纪60年代初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兴起的。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如奕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主张引进、仿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创设近代企业,兴办洋务。

(1)目的

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首先是为了购买和制造洋枪洋炮以镇压农民起义,同时也有借此加强海防、边防,并乘机发展本集团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意图。

(2)指导思想

对洋务派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冯桂芬。他在《校邠庐抗议》一书中说:“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这个思想后来被进一步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中体西用”。所谓“中学”,特指“中国的文武制度”,也就是封建制度;“西学”特指西方的船坚炮利和其他先进科学技术,主要是所谓“长技”。所谓“中体西用”,就是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并以前者来支配后者。

(3)目标

早期的洋务运动以“自强”为目标,后期的洋务运动以“求富”为目标,主张通过所掌握的国家权力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同时也试图“稍分洋商之利”,发展若干民用企业,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2简述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答:从19世纪60到90年代,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兴办近代企业

兴办的是军用工业。这些企业都是官办的,其中规模较大的有5个:1865年,曾国藩支持、李鸿章筹办的上海江南制造总局,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同年,李鸿章在南京设立金陵机器局;1866年,左宗棠在福建创办的福州船政局(附设有船政学堂)是当时国内最大的造船厂;次年,崇厚在天津建立天津机器局;1890年,张之洞在汉阳创办湖北枪炮厂。30余年中先后办过24个规模不同的兵工厂,还设有译书局,聘请中外人士翻译了百余种科技、军工和人文科学书籍,在介绍与传播西方资本主义科技、文化上起了一定作用。

兴办了一些民用企业。这些企业除少数采取官办或官商合办的方式外,多数都采取官督商办的方式。其中最重要的官督商办企业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都是李鸿章筹办或控制的。这些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虽然受官僚的控制,发展受到很大限制,但基本上是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

(2)建立新式海陆军

19世纪60年代,京师和天津、上海、广州、福州等地的军队纷纷改用洋枪、洋炮,聘用外国教练。李鸿章的淮军、左宗棠的湘军也是用洋枪装备的军队。

1874年,日本派兵侵犯中国台湾,清政府筹办海防、建设海军之议随之兴起。从19世纪70到90年代,分别建成福建水师、广东水师、南洋水师和北洋水师。其中北洋水师是清政府的海军主力,拥有舰艇20多艘,这支舰队一直归李鸿章管辖。

(3)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为培养懂得西方先进技术的专业人才,洋务派创办了20多所新式学堂。主要有三种:

翻译学堂,主要培养翻译人才。

工艺学堂,主要培养电报、铁路、矿务、西医等专门人才。

军事学堂,如福州船政学堂、天津武备学堂等。

3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是什么?[2011年10月自考真题]

答:洋务运动历时30多年,虽然办起了一批企业,建立了海军,但却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甲午战争一役,洋务派经营多年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的失败,但其具有重大的历史作用和深远的历史影响。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洋务派继承了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以“求强”“求富”为目标,通过所掌握的国家权力,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同时也发展若干民用企业,使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在社会经济中明显增长。

(2)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

洋务派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新式学堂打破了旧式教育和科举制度的一统天下,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军事人才。官派留学生归国后大都成为重要的专业人才,如詹天佑成为著名铁路工程师,严复成为近代著名启蒙思想家。

(3)传播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

洋务派翻译了一批西学的书籍,介绍西方近代的科学文化知识,给当时的中国带来新知识、新学问,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4)引起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传统的价值观念也受到冲击,社会风气也有所改变。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受到很大冲击,商人、商业在社会中的地位明显提高。在对世界和中国自身的认识方面,传统的“夷夏”观念也有改变,西方的科学技术不再被视为“奇技淫巧”,“西学”成为中国求强求富的学问。

4简述维新运动兴起的社会历史条件。

答:维新运动兴起的社会历史条件有以下几点:

(1)维新运动作为一次具有相当规模的政治运动的兴起,是列强在华划分势力范围、民族危机急剧激化的产物。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是维新运动兴起的物质条件。

(3)洋务运动的开展和民族近代工业的出现,催生了早期维新思想家,奠定了阶级基础。

(4)中日甲午战争后,人们普遍对洋务派所标榜的“求富”“自强”的口号发生怀疑,逐渐形成了一种共识,即要救国,只有维新,为维新运动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5简述维新派和守旧派论战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它的实质是什么?[2013年4月自考真题]

答:封建守旧派和反对改变封建政治制度的洋务派,利用自己的地位和权力,对维新思想发动攻击,斥之为“异端邪说”,指责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是“名教罪人”“士林败类”。于是维新派与守旧派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论战。

(1)维新派和守旧派论战的主要内容

要不要变法。守旧势力坚持“祖宗之法不能变”,否则就是“违背天理”;维新派指出,事物的进化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法则,中国当下的形势,只有维新变法,才能挽救危亡。

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守旧派认为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维新派运用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对封建专制制度进行批判,认为只有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才是当时中国理想的政治方案。

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学堂。守旧势力认为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是不可改变的;维新派痛斥科举制度,要求废八股、改科举和兴学堂。

(2)维新派和守旧派论战的意义

维新派和守旧派的论战所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集中反映了近代中国在文化思想领域出现的中学和西学、新学和旧学之争,进一步开阔了新型知识分子的眼界,解放了人们长期受到束缚的思想。通过论战,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在中国得到进一步的传播,戊戌变法运动的帷幕随之拉开。

(3)维新派和守旧派论战的实质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619世纪末,维新派对封建主义妥协的主要表现。[2010年10月自考真题]

答:19世纪末,维新派对封建主义妥协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在政治上,维新派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而是幻想通过和平、合法的手段实现君主立宪制,让资产阶级及开明绅士的代表参加政权。在经济上,维新派要求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但却没有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在思想上,维新派提倡学习西方,但却仍要借古代圣贤孔子之名来“托古改制”。

(2)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维新派大声疾呼救亡图存,却一直幻想西方列强能帮助自己变法维新。而帝国主义列强决不愿意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当时,英国与日本,虽然为了抵制俄国的扩张,曾对中国维新运动表示同情并拉拢维新派,但始终未能给予实质性的具体援助。在戊戌政变前,维新派曾分别乞求英、美、日公使的支持,结果都落了空。

(3)脱离人民群众

维新派的活动范围很有限,基本上局限于一些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维新派不仅脱离人民群众,而且害怕人民群众。由于缺乏群众的支持,当维新派得知守旧势力要发动军事政变时,只能求助于拥有兵权的袁世凯,结果被其出卖。

7清末对国家出路的三次探索的失败分别说明了什么?

答:清末对国家出路的三次探索分别是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这些运动都以失败而告终。这些对国家出路的探索失败表明:

(1)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动摇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础,有力地打击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显示了农民阶级的反抗精神和战斗力量。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失败表明,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缺乏科学思想理论的指导,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2)洋务运动历时30多年,虽然办起了一批企业,建立了海军,但却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甲午战争一役,洋务派经营多年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的失败。洋务运动的失败表明,在维持封建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前提下“求强”“求富”,是走不通的。

(3)戊戌维新作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其失败不但暴露了这个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四、论述题

1试述《天朝田亩制度》的性质和基本内容。

答:1853年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战争特点的纲领性文件。

(1)《天朝田亩制度》的性质

《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代表了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反映了农民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普遍要求,比历代农民起义所提出的口号更深刻。

《天朝田亩制度》突出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它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幻想在分散的小农经济基础上实行均贫富。这无法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只是空想,根本无法实现。

(2)《天朝田亩制度》的基本内容

《天朝田亩制度》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田地分为9等,好坏搭配,不论男女老幼按人口平均分配,16岁以上分一整份,16岁以下分一半。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了农副业产品的生产与分配,都以农村政权的基层组织“两”来实行管理,每25户为一两。分得土地的农民都要参加农副业生产劳动;每“两”生产的农副业产品,除满足自己需求外,余则归国库。支出也由国库统一分配。

《天朝田亩制度》涵盖了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多方面问题,通过这个方案,太平天国领导人希望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2试述《资政新篇》的性质和主要内容。[2011年4月自考真题]

答:太平天国后期,“干王”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作为统筹全局的建议。

(1)《资政新篇》的性质

《资政新篇》是一个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但通篇未涉及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这一致命的弱点,决定了这个方案从一开始就缺乏实施的阶级基础和社会条件。

(2)《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

政治方面

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制定法律、制度;设“暗柜”,用以监督官员,改革弊政。

经济方面

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金融等事业;吸取外国的科学技术,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提出“准富者请人雇工”,即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

思想文化方面

提出设新闻官、新闻馆;主张革除缠足、溺婴等社会陋习;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

在外交方面

主张同世界各国平等交往、自由通商,但严禁输入鸦片;强调允许外国人为天国献策,但不得毁谤国法。

3试述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答: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在维新派的推动和策划下,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开始变法。在此后的103天里,光绪皇帝颁布了一系列变法上谕,史称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

(1)“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机构,裁撤闲散、重叠机构;裁汰冗员,澄清吏治,提倡廉政;提倡向皇帝上书言事;准许旗人自谋生计,取消他们享受国家供养的特权。

经济方面:保护、奖励农工商业和交通采矿业,中央设立农工商总局与铁路矿务总局,各省设立商务局;提倡开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注重农业发展,提倡西法垦殖,建立新式农场;广办邮政,修筑铁路;开办商学、商报,设立商会等各类组织;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决算。

军事方面:裁减旧式绿营兵,改练新式陆军;采用西洋兵制,练洋操,习洋枪等。

文化教育方面:创设京师大学堂,各省书院改为高等学堂,在各地设立中、小学堂;提倡西学,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经济特科;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派人出国留学;奖励新著,奖励创办报刊,准许自由组织学会。

(2)“百日维新”的意义

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维新派突破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主张用君主立宪制取代君主专制制度。戊戌维新运动虽然未能成功地建立起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度,其颁布的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若干措施也未能生效,但在政治、经济等领域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维新派大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自由平等、社会进化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和封建纲常伦理,从而把顽固的封建主义思想壁垒打开了一个缺口,有利于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在维新派的推动下,“诗界革命”“文体革命”“小说界革命”“戏剧改良”“史学革命”等相继而起,形成了广泛的文化革新运动。以维新运动为起点,资产阶级新文化开始打破封建文化独占文化阵地的局面。在教育方面,维新派主张采用西方近代教育制度,兴办新式学堂,这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维新派在改革社会风习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例如,主张革除吸食鸦片及妇女缠足等恶俗陋习,提出“剪辫易服”的主张,倡导讲文明、重卫生等。

五、材料分析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1861年1月,恭亲王奕䜣在《筹划清朝大计》中奏称:英、法在《北京条约》订立后南撤,“所请尚以条约为据。是该夷并不利我土地人民,犹可以信义笼络……似与前代之事稍异”。“就今日之势论之:发(指太平军)、捻交乘,心腹之害也,俄国……肘腋之忧也,英国……肢体之患也。故灭发、捻为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就目前计之。按照条约不使稍有侵越,外敦信睦……尚不致遽为大害”。此奏得到咸丰帝批准。

材料2

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冯桂芬。他在《校庐抗议》一书中说:“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这个思想后来被进一步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3

1872年,李鸿章通过官督商办的形式创办起轮船招商局,规定该局平时运输官粮客货,战时装载援兵军火,在经营方面,除官款取息7厘、向朝廷“报效”之外,盈亏全归商人。该局很快受到英、美轮船公司巨大压力,最后于1893年和英国在华两大轮船公司订立“齐价合同”,规定彼此停止竞争,共同垄断沿海和长江航运。中法战争中,该局船只悬挂美国旗帜以避险。

(1)结合材料1说明洋务运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结合材料2、3,说明如何正确评价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

【参考答案】

(1)结合材料1说明洋务运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答:洋务运动是在19世纪60年代初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兴起的。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主张引进、仿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创设近代企业,兴办洋务。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首先是为了购买和制造洋枪洋炮以镇压农民起义,同时也有借此加强海防、边防,并乘机发展本集团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意图。

(2)结合材料2、3,说明如何正确评价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

答:洋务派提出“自强”“求富”的主张,通过所掌握的国家权力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同时也试图“稍分洋商之利”,发展若干民用企业,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但是,洋务派兴办洋务新政,主要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并不是要使中国朝着独立的资本主义方向发展。

洋务运动时期,为了培养通晓洋务的人才,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与此同时,还翻译了一批近代自然科学书籍,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使人们开阔了眼界。

洋务运动时期,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传统的“重本抑末”等观念受到冲击,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工商业者的地位上升。对一部分人来说,西方的各种技术和器物不再被当作“奇技淫巧”受到排斥,而是被视为模仿、学习的对象。这一切,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

洋务运动历时30多年,虽然办起了一批企业,建立了海军,但却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甲午战争一役,洋务派经营多年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的失败。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主要是:

a.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企图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决定了它必然失败的命运。

b.洋务运动对列强具有依赖性。洋务派官员一再主张对外“和戎”,其所兴办的企业一切仰赖外国,他们企图依赖外国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于与虎谋皮。

c.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派所创办的一些新式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基本上仍是封建衙门式的。

正因为如此,洋务运动不能避免最终失败的命运,并没有使中国真正走上近代化的道路。

2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风小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

——李鸿章论近代中国政局,原载吴永口述:《庚子西狩丛谈》

材料2

有人把洋务运动看作是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方向,认为如果按洋务运动的道路一直走下去,“中国早就现代化了”。这个看法显然是难以成立的。维新派领袖梁启超曾经充分肯定洋务运动在学习西方、引进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科学文化和生产技术方面的“荜路开山”的历史贡献,但同时也严肃地指出,洋务运动是“根本不净,百事皆非”。所谓“根本不净”,是指这个运动以维护封建专制主义为根本目的,一切举措以不触动封建统治秩序为最高准则。但这个时候,封建统治已十分窳败,极端腐朽,早已成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绊脚石。因此,洋务运动尽管“经划屡年”,最终只能“一无所成”。维新派毫不含糊地指出,洋务运动是一场并未能使国家民族臻于独立富强的失败了的历史活动。维新派对洋务运动的评判,在李鸿章自己的讲话中得到了印证。李鸿章等人办工厂、筑铁路、建海军,等等,无非是“勉强涂饰,虚有其表”,对“破屋子”“东补西贴”地裱糊一番。当然,修葺裱糊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好;但要靠这种办法使“破屋子”脱胎换骨,焕然一新,显然是缘木求鱼。看来,不论是旁观的梁启超还是当事的李鸿章,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比今天的有些研究者似乎还要客观和实事求是一些。

——李文海:《“老屋子”的比喻与中国前途命运》,《光明日报》2005年5月24日

材料3

概言之,清末改革派倡言“中体西用”,较之昔时的文化自闭是一大突破,其实效则是机器工业、近代文教、近代官制、军制的引入,中国获得宝贵的文化新质,然而,由于政治制度和观念领域深层变革的滞后,“中体西用说”自觉不自觉地陷入“体用两橛”境地,谭嗣同(1865—1898)将其批评为“不审”,并力陈“道之不离乎器”,“器既变,道安得不变?”(《谭嗣同全集》,第197页)兼通中西的严复(1854—1921)则评述:

故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议者必欲合之而以为一物。(《与外交报主人书》,《严复集》第3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558页)

认为中学与西学各有体用,中体与西用的勉强拼接,实为牛体马用,无法成功。严复考析洋务运动实践,批评其“盗西法之虚声,而沿中土之实弊”(《严复集》第1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8页),无以救中国。

——冯天瑜:《中国路径与文化自觉:勿陷虚骄与自卑两极病态》,《光明日报》2012年1月16日

请回答:结合材料分析洋务运动为什么不是中国的发展方向?

【参考答案】

结合材料分析洋务运动为什么不是中国的发展方向?

答:洋务派提出“自强”“求富”的主张,通过所掌握的国家权力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同时也试图“稍分洋商之利”,发展若干民用企业,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但是,洋务派兴办洋务新政,主要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并不是要使中国朝着独立的资本主义方向发展。洋务运动不是中国的发展方向,其原因主要在于:

(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企图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决定了它必然失败的命运。因为新的生产力是同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不相容的,它不可能在封建主义的桎梏下充分地发展起来。

(2)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洋务运动进行之时,清政府已与西方国家签订了一批不平等条约,西方列强正是依据种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和控制,因而它们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而洋务派官僚却一再主张对外“和戎”,兴办的企业一切仰赖外国,企图依赖外国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与虎谋皮。

(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派所创办的一些新式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基本上仍是封建衙门式的。洋务派所办的军事工业完全由官方控制,经营不讲效益,造出的枪炮、轮船往往质量低下。即使是官商合办和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其管理人员大多由政府委派,商人没有多少发言权,还要承担企业的亏损。企业内部极其腐败,充斥着营私舞弊、贪污受贿、挥霍浪费等官场恶习。

正因为如此,洋务运动不可能为中国摆脱贫弱找到出路,也不可能避免最终失败的命运。

3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若夫美、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俗殊,变久迹绝,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敢为政法也。然求其时地不远,教俗略同,成效已彰,推移即时,若名书佳画,墨迹尚存,而易于临摹,如宫室衣裳,裁量恰符,而立可铺设,则莫如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矣。

……考其维新之始,百度甚多,惟要义有三:一曰大誓群臣以定国是,二曰立对策所以征贤才,三曰开制度局而定宪法……日本之强,效原于此。

——摘自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2

富国之法有六,曰钞法,曰铁路,曰机器轮舟,曰开矿,曰铸银,曰邮政……养民之法:一曰务农,二曰劝工,三曰惠商,四曰恤穷。

——摘自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

材料3

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急。然而,距今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

——摘自《泰晤士报》主编姬乐尔致该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的信(1898年11月25日)

(1)简析戊戌维新变法的意义。

(2)“不打破鸡蛋就不可做成煎鸡蛋卷”给我们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

(1)简析戊戌维新变法的意义。

答:戊戌维新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在中国近代史上仍然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主要表现为:

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维新派突破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主张用君主立宪制取代君主专制制度。戊戌维新运动虽然未能成功地建立起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度,其颁布的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若干措施也未能生效,但在政治、经济等领域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维新派大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自由平等、社会进化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和封建纲常伦理,从而把顽固的封建主义思想壁垒打开了一个缺口,有利于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在维新派的推动下,“诗界革命”“文体革命”“小说界革命”“戏剧改良”“史学革命”等相继而起,形成了广泛的文化革新运动。以维新运动为起点,资产阶级新文化开始打破封建文化独占文化阵地的局面。在教育方面,维新派主张采用西方近代教育制度,兴办新式学堂,这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维新派在改革社会风习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例如,主张革除吸食鸦片及妇女缠足等恶俗陋习,提出“剪辫易服”的主张,倡导讲文明、重卫生等。

(2)“不打破鸡蛋就不可做成煎鸡蛋卷”给我们哪些启示。

答:“不打破鸡蛋就不可做成煎鸡蛋卷”给我们以下启示:

戊戌维新变法的失败,不仅暴露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戊戌维新的失败再次暴露出清朝统治集团的腐朽与顽固,“戊戌六君子”流血的教训促使一部分人放弃改良主张,开始走上革命的道路。此后,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一步发展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