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管理
一、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原则
商业银行业务经营原则包括安全性原则、流动性原则和盈利性原则,具体如表5-4所示。
表5-4 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原则
商业银行经营的“三性”原则既是相互统一的,又有一定的矛盾。其中,流动性与安全性是相辅相成的,流动性强则安全性高;而盈利性与流动性、安全性存在冲突,一般而言,流动性强安全性高的资产盈利性低,而高盈利性往往伴随高风险性。由于“三性”原则之间的矛盾,使商业银行在经营中必须统筹考虑三者的关系,综合权衡利弊,不能偏废其一。一般应在保持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实现盈利的最大化。
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1资产管理理论
该理论注重资产运用的管理,重点关注流动性管理。资产管理理论主要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①真实票据理论,主张商业银行以真实票据为根据,主要应发放短期和商业性贷款以保持资产的流动性;②可转换理论,在金融市场发展的条件下,商业银行的资产运用范围可以扩大到投资于具有一定可转换性的资产,以增强银行调节流动性的能力;③预期收入理论,强调借款人的预期收入是银行选择资产投向的主要标准之一。
2负债管理理论
负债管理理论认为,银行可以通过调整负债项目实现“三性”原则的最佳组合。商业银行通过负债业务创新,主动吸引客户资金,扩大资金来源,并根据资产业务的需要调整或组织负债,通过金融市场增强主动性负债的比重,让负债去适应和支持资产业务。
3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
该理论强调将资产和负债综合考虑,通过统筹安排,实现“三性”的统一。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重点是主动利用对利率变化敏感的业务,协调和控制业务配置状态,保证银行获得正的利差和资本净值。
最普遍采用的方法是缺口分析,缺口即利率敏感性资产与利率敏感性负债之间的差额。在管理中,商业银行可采取防御型战略,注意平衡利率敏感性资产与负债之间的数量,使净利息收入免受利率波动的影响;或采取主动战略,通过预测利率变化和调整组合,增加利息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