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市民通俗小说(一)
4.1 复习笔记
一、通俗小说的定义
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是指以清末民初大都市工商经济发展为基础得以繁荣的,在内容上以传统心理机制为核心,在形式上继承中国古代小说传统为模式的文人作品;在功能上侧重于趣味性、娱乐性、知识性和可读性,但也顾及“寓教于乐”的惩恶劝善效应;基于符合民族欣赏习惯的优势,形成了以广大市民层为主的读者群,是一种商品性文学。
二、“鸳蝴”开启直接源头
1.“鸳鸯蝴蝶一礼拜六派”文学
(1)从1912年(民国元年)到1917年这五年,是“鸳鸯蝴蝶—礼拜六派”文学的繁盛期。
(2)鸳鸯蝴蝶派是指清末民初专写才子佳人题材的文学派别,《礼拜六》是1914年开办的一种娱乐消闲周刊。两者合在一起,很能代表这一类文学以言情小说为骨干,情调和风格偏于世俗、媚俗的总体特征。
2.旧派小说繁荣的原因
(1)当时的北洋政府自顾不暇,给了文学以良好的发展机会。
(2)科举取消,加上近代报刊业的发展,通俗作品有了较雄厚的作者队伍。
(3)文人跌入了市民阶层,小说在他们手中回到了市民文化的本位。
3.旧派言情小说的代表
1912年同年连载的徐枕亚的《玉梨魂》,吴双热的《孽冤镜》,李定夷的《贾玉怨》,三人被称为“三鼎足”。三部小说都写婚恋悲情,其“通俗”主要在情调上。
4.旧派社会小说的代表
民国旧派小说以李涵秋的《广陵潮》为代表,这部小说的最大贡献便在于开创了社会言情长篇的体例。
三、对峙迫使旧派向“俗”定位
新文学阵营从1917年开始持续批判黑幕小说和鸳鸯蝴蝶派。这场批判言词尖锐地指出旧派的思想陈腐守旧,除击中其要害“游戏的消遣的金钱主义的文学观念”之外,胡适、茅盾还特别地解析了民国旧派小说在文体上的弊病。
旧派小说在新文学的强大攻势下败退下来,逐渐明白了自己的位置,被迫同新文学分割,发挥自己所长,去努力争取一般老派市民读者了,形式上更加“通俗”,并力图加强自身的“现代性”。张恨水、平江不肖生等大家逐步崛起。
四、市民通俗小说类型的形成
旧派小说有社会、武侠、侦探、历史这四种基本类型,特点是南派通俗小说占据上风。
1.社会小说
社会小说有海上说梦人(朱瘦菊)的《歇浦潮》,毕倚虹的《人间地狱》,包天笑的《上海春秋》等。徐卓呆和程瞻庐给社会小说增加了滑稽体式。徐卓呆,被誉为“文坛笑匠”和“东方卓别林”。他重视写短篇,代表作有《万能术》。程瞻庐,善于运用插科打诨的俏皮笔法,代表作有《茶寮小史》《葫芦》等。
此时张恨水崭露头角,1919年在报纸连载第一部长篇《南国相思谱》,1924年始到1929年,因《春明外史》一举成名,并预示出作者能在章回体小说内部进行部分革新的潜力。
2.武侠小说
出现了被称为民国武侠小说奠基人的平江不肖生(本名向恺然),其代表作为《江湖奇侠传》《近代侠义英雄传》。其他的武侠小说有赵焕亭的《奇侠精忠传》等,时有“南向北赵”之称。
3.侦探小说
这类作品先是翻译,如清末《新民丛报》里就译载过《福尔摩斯探案》;后是创作,如程小青1914年起写的“霍桑探案”系列。
4.历史演义本
代表作有叶小凤的用明末来喻清的《古戍寒笳记》,蔡东藩的《历朝通俗演义》,包天笑的《留芳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