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所有市场集中:AS-AD模型
一、概念题
1.总供给关系(aggregate supply relation)
答:总供给关系说明了产出对价格水平的影响,产出的增加导致失业下降,工资上升,价格水平上升,它是从劳动力市场均衡中推导出来的。由价格决定和工资决定两个公式联立得到关于价格水平、预期价格水平和产出的总供给关系:
结论:①预期价格水平提高,实际价格水平会提高相同的比例:
②产出增加,价格水平上升:
图7-1 总供给曲线
如图7-1所示,总供给曲线的三个特征为:①向上倾斜,对于一个给定的预期价格水平Pe,产出增加导致价格水平上升;②曲线必然通过A点,在A点Y=Yn,P=Pe。也就是说,如果产出等于自然水平Yn,那么价格水平就等于预期价格水平Pe;③预期价格水平上升使得总供给曲线向上移动,相反,预期价格水平下降使得总供给曲线向下移动。
2.总需求关系(aggregate demand relation)
答:总需求关系说明了价格水平对产出的影响,价格水平的上升减少了实际货币存量,提高了利率,减少了产出。它是从物品和金融市场均衡推导而来。
(物品市场)IS:Y=C(Y-T)+I(Y,i)+G
(金融市场)LM:
总需求曲线的表达式:
产出是实际货币存量的增函数,政府支出的增函数和税收的减函数,其推导过程如图7-2所示。
图7-2(a)画出了IS和LM曲线,最初的均衡点为A点。当价格水平从P上升到P′时,LM曲线向上移动。均衡从A点移动到A′点,利率从i上升到i′,产出从Y下降到Y′。价格水平上升导致产出下降。产出与价格水平之间的负相关关系由图7-2(b)中的向下倾斜的AD曲线表示。图7-2(b)中的A和A′点对应着图7-2(a)中的A和A′点,价格水平从P上升到P′导致产出从Y下降到Y′。这条曲线就称之为总需求曲线,把产出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基本负向关系称为总需求关系。
图7-2 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3.货币中性(neutrality of money )
答:货币中性是指货币对产出和利率在中期没有影响的现象。在短期内,货币扩张导致产出增加、利率下降和价格水平上升。随着时间推移,价格上升,货币扩张对产出和利率的影响消失。在中期内,名义货币的增加完全反映在价格水平的成比例增加上;它对产出或利率没有影响。
4.宏观计量经济模型(macro econometric models)
答:宏观计量经济模型指研究宏观经济的计量经济模型,这类模型一般具有变量多、方程多、关系复杂、不易求解等特点,具有一般均衡分析的特征。本章指大型的总供给和总需求模型。该模型是由斯坦福大学的约翰·泰勒于20世纪90年代早期建立的。从总供给角度,有价格函数和工资制定函数;从需求角度,有消费函数、投资函数、出口函数和进口函数等。另外,该模型讨论了8个国家(美国和7个主要的OECD国家)而不是仅仅1个国家,并同时解决了这8个国家的均衡问题。对各国而言,每个方程在进行计算时都用了计量经济学,结构和形式比本章使用的要丰富得多。
但是并非所有的宏观计量经济模型给出的答案都是一致的,因模型的建立、变量的选择、方程的估计及得出的结论都是不同的,因此结果也不一样。一些经济学家对如此大规模模型得到的模拟结果表示怀疑。建立这类模型时需要决定应该包括哪些方程、每个方程应该包括哪些变量以及哪个方程应该剔除。总有一些决定是要出错的。因为模型非常大,所以很难知道每一个决定如何影响特定的模拟输出结果。因此他们认为,如果有可能,就应该使用更为简单的模型。
5.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OPEC)
答:石油输出国组织是政府间经济合作组织。1968年1月9日由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和利比亚三国创建。总部在科威特。成员包括阿尔及利亚、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巴林、埃及(1979年4月17日被冻结成员资格,1989年5月恢复)、伊拉克、卡塔尔、科威特、利比亚、沙特阿拉伯、叙利亚、突尼斯和阿拉伯也门共和国,共l2个成员国。组织机构有部长理事会、执行局和秘书处等。部长理事会是该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由成员国石油部长参加,轮流担任主席。执行局协助部长理事会工作。秘书处负责处理日常事务。此外,还设立了解决成员国之间争端的仲裁委员会。该组织的宗旨和任务:促进成员国在石油工业方面的合作,推动加工业的发展,增加石油工业的附加价值,提供训练和就业机会,协调与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关系,调整石油政策,维护成员国的利益,推动阿拉伯国家的经济发展。
6.产出波动(output fluctuations)
答:产出波动是指产出围绕其长期趋势的波动,表现为实际产出水平低于或高于潜在产出水平。产出波动是经济周期的一个组成部分,受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影响,受制于经济周期,但不一定同步。
产出波动来自不断出现的、新的冲击,每个冲击都有其自己的传播机制。导致产出波动的冲击一般分为需求冲击、供给冲击和政策冲击三种。解释产出波动的理论有梅茨勒的存货投资理论、萨缪尔森的投资加速数理论、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理论、卢卡斯的不完全信息理论和普雷斯科特的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产出波动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各种解释产出波动的理论相互补充。
7.商业周期(business-cycles)
答:商业周期,又称为经济周期,是指整个社会经济在运行过程中经济活动的繁荣与萧条交替出现的周期性波动。这种波动通过国民生产总值、工业生产指数、就业人数、物价水平等综合性经济指标表现出来。美国经济学家W.米契尔(W.Mitchell)和A.伯恩斯(A.Burns)给商业周期下了这样一个定义:商业周期是以商业为主的国家总体经济活动的一种波动;一个周期包括同一时间内许多经济活动中发生的扩张,继之以同样普遍的衰退、收缩,以及引起转入下一个周期扩张阶段的复苏;这种变化的顺序重复出现但没有周期性;商业周期的时间从1年多到10年或12年不等;这些周期不能再分为与它们本身的特点相似的、更短的周期。
根据这一定义,一般把经济周期分为4个阶段:经济活动高涨的扩张或繁荣阶段,经济活动低落的收缩或萧条阶段,由繁荣过渡到萧条的衰退阶段,由萧条过渡到繁荣的复苏阶段。其中前两个阶段是经济周期的主要阶段。
8.冲击(shocks)
答:冲击是指作用于经济系统的外力,即外生关系及外生变量对内生变量的影响,它是经济变量波动的重要原因。每个冲击对经济变量及其组成部分会产生动态影响,这些动态影响被称为冲击的传播机制(propagation mechanism)。不同的冲击有着不同的传播机制。在描述经济变量波动的特征时,必须从周期中分离出趋势,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把经济变量的变动看作受两类冲击的影响。某些冲击对变量的运动有长久的影响,称为持久冲击;而另一些冲击对变量只有暂时影响,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影响也随之消失,称为暂时冲击。通常把持久冲击引起的变化称为趋势,它的序列在构造上是非平稳的,把暂时冲击引起的变动称为周期,其序列在构造上是平稳的。
对于冲击的研究关键是如何分解冲击,即持久冲击和暂时冲击的分配问题。根据偏重点的不同,冲击的分解有三种。以国民经济产出波动为例:传统的分解方法假定产出的趋势分量是平滑的,因而产出中的大部分短期波动来自于暂时冲击;第二种分解假定都来自持久冲击,实际产出和趋势产出相同;第三种分解最为合理,即不仅考察产出的波动,而且考察产出以外的其他变量,并假定不同的冲击对它们的影响不同。
9.传播机制(propagation mechanism )
答:传播机制是指每个冲击对产出及其组成部分产生动态影响的传导机制。不同的冲击有着不同的传播机制,在起初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可能很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可能会减弱。或者是这种影响会持续一段时间,然后减弱并最终消失。对传播机制的研究有助于弄清经济冲击的作用方式,从而采取对策趋利避害,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
AS-AD模型是分析传播机制的宏观经济学理论框架。该模型包括了劳动力、商品、货币三个市场的一般均衡分析,对于由消费、投资或政府支出等方面引起的需求冲击、对于由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引起的供给冲击和持久冲击都能作出很好的解释。
二、计算与分析题
1.运用本章学到的知识,判断以下陈述属于“正确”、“错误”和“不确定”中的哪一种情况,并解释。
a.总供给关系意味着产出的增加导致价格水平的上升。
b.自然产出水平可以只通过总供给关系来决定。
c.总需求曲线之所以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在更高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购买的商品减少。
d.如果财政或货币政策没有变化,经济将总是停留在自然产出水平。
e.在中期,扩张性货币政策对产出水平没有影响。
f.财政政策在中期不能影响投资,因为产出总是返回它的自然水平。
g.在中期,价格和产出总是返回同样的值。
答:a.正确。总供给关系表明了产出对价格水平的影响。其作用机制为产出的增加引起就业增加,就业增加导致失业减少,失业率下降,更低的失业率导致名义工资上升,名义工资上升导致价格制定增加,从而导致企业提高价格水平。
b.正确。自然产出水平指经济处于自然失业率时的产出水平。当价格等于预期价格水平时,产出就等于自然率的产出水平,故从总供给关系中可以得到经济的自然产出水平。
c.错误。总需求关系表明了价格水平对产出的影响。总需求关系是从IS-LM模型中推导出来的。在该模型中,价格水平的上升减少了实际货币存量,提高了利率,从而减少了产出。
d.错误。即使财政或货币政策没有变化,短期内,均衡产出也会由于其他因素变动造成的冲击而使实际产出经常偏离自然产出水平。如:预期的变化引起产出波动等。一般情况下,仅靠经济体自发调节的力量是难以到达自然产出水平的,实际产出水平总是围绕着自然产出水平上下波动。
e.正确。在中期,货币是中性的,它对产出没有影响,货币变化反映为价格水平的同比例上升,因此,扩张性货币政策对产出水平没有影响。
f.错误。以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为例:预算赤字下降时,IS曲线左移;中期内,虽然产出返回自然率水平,但利率低于原利率水平,投资提高。
g.错误。中期,需求冲击下产出会返回到自然产出水平,供给冲击下会改变自然产出水平;价格变化则需根据冲击的类型而定。需求冲击必定引起价格水平的改变;而发生供给冲击时,如果总需求不变(AD曲线的位置不变),价格水平也会改变。
2.总需求冲击和中期
假设经济开始时产出等于自然率水平,现在降低所得税。
a.使用本章建立的AS-AD模型,说明所得税减少在中期对IS、LM、AD和AS曲线位置的影响;
b.在中期对产出、利率和价格水平有何影响?中期消费和投资将会如何?
答:a.所得税减少时的AS-AD分析如图7-3所示。
短期内,在每一利率水平上,所得税减少,消费支出增加,导致产出增加,IS曲线右移(从IS右移至IS′)。IS-LM的短期均衡点移至E′点,产出增加,即在价格水平P0不变的情况下产出增加,AD曲线右移(从AD右移至AD′)。AS-AD模型中的短期均衡点为G点,产出为Y1>Yn,价格上升,实际货币供给减少,因而LM曲线左移(从LM左移至LM′)。
中期内,由于短期均衡产出大于产出的自然率水平,因而AS曲线会不断上移直到均衡产出水平等于自然产出。即中期内AS曲线上移(从AS上移至AS′)。中期均衡点为F,此时产出等于自然产出,价格提高至P′。由于价格不断提高,实际货币供给会不断减少,LM曲线不断上移至LM″。中期内,物品和金融市场的均衡点为F,此时,产出不变,而利率提高至i′。
图7-3 所得税减少的短期和中期影响
综上所述,所得税减少,消费增加,IS曲线右移;AD曲线右移;AS曲线上移;LM曲线上移;中期均衡时,Y不变,利率i提高,价格P上升。
b.在中期,产出将回落至经济体的自然产出水平,利率和价格水平都会上升;收入也将会回落至不变的自然水平,但由于税收减少,消费仍然会上升;而由于利率上升,投资将会减少。
3.供给冲击和中期
假设经济开始时产出等于自然率水平,现在失业救济提高。
a.使用本章建立的AS-AD模型,说明失业救济金的提高在短期和中期对AD和AS曲线位置的影响;
b.在短期和中期,失业救济提高对产出和价格水平有何影响?
答:a.失业救济金提高在短期和中期对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位置的影响
失业救济金增加导致WS曲线会上移,PS曲线不变;AS曲线会不断上移,AD曲线不变。分析如下:
失业救济金增加会使工人提出更高的工资要求,在任一失业率水平上的工资都更高,因此工资制定关系(WS)上移;而由于价格制定关系(PS)仅取决于厂商的价格加成比例μ,所以PS不变。此时自然失业率上升,如图7-4所示。自然失业率上升时,充分就业时的劳动力N下降,由Y=AN得自然产出水平Yn下降(从Yn下降至Yn′)。如图7-4所示,此时经济的实际产出水平高于新的自然产出水平,因此AS曲线会不断上移,直到AS曲线移到AS′时均衡产出等于新的自然产出水平,经济在F点达到中期均衡。
图7-4 失业救济金增加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b.失业救济金提高在短期和中期对产出和价格水平的影响
在这个过程中,价格不断上升(从P0逐渐上升至P′),因而实际货币余额不断减少,LM曲线不断左移,最终物品和金融市场于F′处达到中期均衡。此时利率上升至i′。IS曲线不变,最终达到中期均衡时,产出下降(从原自然产出水平Yn下降至新的自然产出水平Yn′),利率i上升,价格P也上升。如图7-5所示。
图7-5 失业救济金增加对产出和价格的影响
4.货币中性
a.货币在什么意义上是中性的?如果货币是中性的,货币政策还有用吗?
b.财政政策,就像货币政策一样,不能改变自然产出水平。那么为什么货币政策被认为是中性的,而财政政策却不是呢?
c.讨论这种说法:“因为不管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不能影响自然产出水平,所以可以得出结论:在中期自然产出水平独立于所有政府政策。”
答:a.货币对产出和利率在中期没有影响的现象称为货币在中期是中性的。在中期,名义货币的增加完全反应在价格水平的成比例增加上,它对产出或利率没有影响。
货币政策仍然有用是因为:短期内,由于预期不完善,未预料到的货币政策可以对产出产生较大影响。例如扩张性货币政策能够帮助经济走出衰退并迅速返回到自然产出水平。
以货币扩张对产出和利率的动态影响——AD的变化为例进行分析。
如图7-6所示,在货币扩张之前,经济处于A点,产出等于自然率水平Yn,利率等于i。货币扩张的短期影响使LM曲线从LM向下移动到LM′,均衡从A点移动到A′点。利率下降,产出增加。随着时间的推移,价格水平进一步上升,从而减少了实际货币存量,使得LM曲线又向上移动。因此LM曲线沿IS曲线不断上移:利率上升,产出下降。最后,LM曲线回到名义货币增加之前的位置。中期内,经济在A点达到均衡。
因此,名义货币增加最初引起LM曲线向下移动,利率下降、产出增加。随着时间推移,价格水平上升,LM曲线往回移动,直到产出返回自然水平。所以,在短期,货币政策仍然有效。
图7-6 名义货币增加对利率和产出的影响
b.判断一个特定模型中财政政策是不是中性的最普遍的标准是确定财政政策的变动给均衡带来的影响。如果在由财政政策变动所引起的最初均衡破坏以后,新的均衡是在所有的实际变量的数值变动之前达到,财政政策就是中性的。否则,财政政策就是非中性的。
因为在中期,财政政策能使投资和利率都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经济的资本存量,进而影响经济的长期增长,所以财政政策不是中性的。比如财政赤字下降,即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此时IS曲线左移,短期利率和产出都下降。同时,由于AD曲线左移,短期产出低于自然产出水平,AS曲线会不断下移,价格下降。价格下降提高了实际货币供给,因此LM曲线右移,利率继续下降,投资不断增加(如图7-7所示)。投资的增加会提高经济的资本存量,有利于促进经济的长期增长。因而在中期,财政政策能够对投资和利率发生实际影响。当财政政策变动后,新的均衡是在新的实际变量下形成的,因此财政政策不是中性的。
图7-7 财政紧缩的中期影响
c.错误。自然产出水平并不是恒定不变的。在中期,劳动力市场政策影响自然产出水平。比如失业救济金的增加使自然失业率上升,自然产出水平下降。
5.储蓄悖论,再一次讨论
在第3章和第5章的题目中,我们在关于“投资对产出和利率的反应”的不同假设下分析了短期中的储蓄悖论。这里,我们在AS-AD模型背景下讨论这一问题。
假设经济开始时产出等于自然率水平,现在家庭的消费信心下降,试图在给定可支配收入下增加储蓄。
a.用AS-AD和IS-LM图形说明消费者信心下降在短期和中期的影响。解释图形中的曲线为何移动。
b.在短期,产出、利率和价格水平将如何变动?在短期,消费、投资和私人储蓄将如何变动?在短期,消费者信心下降可能最终导致私人储蓄下降吗?
c.在中期,重复(b)中的问题。中期存在储蓄悖论吗?
答:a.消费者信心下降时的AS-AD分析如图7-8所示。
短期内,在每一利率水平上,消费者信心下降,消费支出减少,导致产出减少,IS曲线左移(从IS左移至IS′)。IS-LM的短期均衡点移至E′点,产出减少,即在价格水平P0不变的情况下产出减少,AD曲线左移(从AD右移至AD′)。AS-AD模型中的短期均衡点为G点,产出为Yn>Y′,价格下降,实际货币供给增加,因而LM曲线右移(从LM右移至LM′)。
中期内,由于短期均衡产出小于产出的自然率水平,因而AS曲线会不断下移直到均衡产出水平等于自然产出。即中期内AS曲线下移(从AS下移至AS′)。中期均衡点为F,此时产出等于自然产出,价格下降至P′。由于价格不断下降,实际货币供给会不断增加,LM曲线不断下移至LM″。中期内,物品和金融市场的均衡点为F,此时,产出不变,而利率降低至i′。
图7-8 消费者信心下降的短期和中期影响
b.短期内,产出下降,利率降低,价格水平下降;消费减少,由于利率下降,产出降低,所以无法判断投资的变化;由于私人储蓄等于投资,私人储蓄也无法判断,因此在短期内消费者信心的下降可能会导致私人储蓄的增加。
c.中期内,产出回到自然生产水平,价格水平进一步降低,利率进一步降低;由于产出的增加会使消费提升但是还是低于初始水平,由于利率不断下降,产出也回到初始水平,所以投资一定会增加。由于私人储蓄等于投资,投资增加了,私人储蓄也会增加,此时,储蓄的增加并没有减少产出,所以中期不存在储蓄悖论。
6.假设利率对投资不产生影响
a.你能想到可能发生这种情况的情景吗?
b.这对IS曲线意味着什么?
c.这对LM曲线意味着什么?
d.这对AD曲线意味着什么?现在继续假设利率对投资不产生影响,假设经济开始处于自然产出水平。由于对变量z的冲击,AS曲线向上移动。
e.对价格和产出的短期影响是什么?用文字解释。
f.随着时间推移,产出和价格会发生什么变化?用文字解释。
答:a.可以举出很多投资不受利率影响的例子。
比如企业对销售持有悲观态度,无论利率如何变化,都不去银行贷款而进行投资。再如,中国现在典型的情况是投资对利率不敏感,这是因为:一方面,中国目前的经济状况是投资收益大,企业面临筹资制约;另一方面,国有企业面临预算软约束,不考虑借贷成本,只求企业做大。
b.投资对利率不作出反应意味着IS曲线是垂直的,即无论利率如何变化都不影响物品市场的均衡产出,如图7-9所示。
图7-9 投资不取决于利率时的IS曲线
c.LM曲线与投资无关,所以LM曲线不发生变化。
d.AD曲线是垂直的,价格水平的变化不影响均衡产出。如图7-10所示,当价格从P1下降至P2时,假定名义货币供给不变则实际货币供给增加,LM曲线向右移动。由于投资独立于利率,IS曲线垂直,所以产出不变。因此AD曲线垂直。
图7-10 投资不取决于利率时的AD曲线推导
e.由工资制定关系W/P=F(u,z)得:综合变量z的冲击使WS曲线上移,自然失业率提高(从un上升至u′),如图7-11(a)所示,因而自然产出水平下降(从Yn下降至Yn′)。如图7-11(b)所示,短期内AS曲线向上移动至AS′。因为AD曲线是垂直的,所以产出不变,价格提高。虽然此时产出Yn不变,但短期均衡产出高于新的自然产出水平Yn′。
图7-11 综合变量z冲击的短期影响
f.由于AD曲线垂直,AS曲线的调整不会使产出达到新的自然产出水平。随着时间推移,AS曲线会一直向上移动,价格会不停地上涨,但产出不发生变化,始终保持在原自然产出水平上。
7.需求冲击和需求管理
假设经济开始处于自然产出水平,现在商业信心有所下降,以至于在任何利率水平下投资需求减少。
a.结合AS-AD图,说明短期和中期产出和价格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b.在短期和中期,失业率发生怎样的变化?假设短期内,商业信心下降,美国联邦储备对此迅速做出反应。特别地,假设美联储短期内想要阻止因商业信心下降引起的失业率变化。
c.美联储应该怎么做?结合商业信心下降分析美联储采取的行动将如何在短期和中期影响AS-AD曲线。
d.与(a)中的答案相比,短期中产出和价格水平会怎样?
e.与(b)中的答案相比,短期和中期中失业率会怎样?
答:a.在AD-AS模型中,商业信心的下降会使AD曲线向左移动,从而在短期内会造成价格水平下降,产出下降。在中期,由于产出低于自然产出水平,则预期价格会下降,则AS曲线向右移动,从而形成更低的价格水平,但产出恢复到自然产出水平。
b.在短期,产出下降,则失业率上升。但是在中期失业率恢复到最初水平(因为自然产出水平没变,而自然失业率与自然产出水平具有对应关系),没有发生变化。
c.此时美联储应该增加货币供给。适当的货币供给增加将会使AD曲线右移,抵消商业信心下降使得AD曲线左移的倾向,从而不论是在短期还是中期,AD曲线和AS曲线均不发生变化,因此失业率不变。
d.在短期,若采取c中的政策选择,则价格水平和产出将上升;在中期,产出水平与a中相同,但价格水平更高。
e.在短期,若采取c中的政策选择,则失业率会降低;在中期,失业率水平与b相同。
8.供给冲击和需求管理
假设经济现在处于自然产出水平,现在油价升高。
a.结合AS-AD图,说明短期和中期中,产出和价格发生怎样的变化?
b.结合AS-AD图,说明短期和中期中,失业率发生怎样的变化?
假设针对油价上涨,美联储迅速做出反应。尤其是在短期内,美联储想要阻止石油价格提升后失业率的变化。假设紧随油价的上涨,美联储在油价提升后立刻一次性改变货币供给,此后将不再改变它。
c.为阻止短期内失业率的下降,美联储应该怎么做?结合商业信心下降分析美联储的操作在短期和中期对AS-AD图形的影响。
d.与(a)中的答案对比,短期和长期中的产出和价格水平会怎样?
e.与(b)中的答案对比,短期和长期中失业率会怎样?
答:a.若石油价格上升,则产品加成μ上升,表示价格制定关系PS曲线将向下移动,此时自然失业率提高,形成新的较低的自然产出水平。AD-AS曲线上,负面供给冲击使得AS曲线在短期内向上移动,形成较高的价格和较低的产出。这一产出若还高于新的自然产出水平,则在中期内AS曲线进一步上移,价格进一步提高,直到产出等于新的自然产出水平。
b.由a中可知,自然失业率在短期将会上升,在中期将进一步上升。
c.美联储应该在短期内增加货币供给,推动AD曲线向右移动,从而形成新的较高的产出水平,阻止失业率上升。这样才能抵消AS曲线不断上移的影响。
d.在短期,若采取c中的政策选择,则价格水平和产出将上升;在中期,产出水平与a中相同(因为价格加成所确定的新的自然失业率是惟一的,其所对应的新的自然产出水平也惟一),但价格水平更高。
e.在短期,若采取c中的政策选择,则失业率会降低;在中期,失业率水平与a相同。
9.根据问题7和问题8的答案以及本章中的材料,评价下面的说法:“美联储的工作是世界上最简单的工作——只需要在失业率上升时执行扩张的货币政策;在失业率下降时执行紧缩的货币政策”。
答:事实上,美联储的工作并没有那么简单,比如区分自然失业率的变化和实际失业率的变化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工作。美联储常常需要做大量的统计研究工作才能准确把握货币政策的力度和方向。美联储可以使用货币政策使失业率维持在自然失业率附近,但却不能够影响自然失业率。货币政策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有时候艺术的成分多过了科学的成分,需要货币当局不断地总结和学习。
10.税、油价和工人劳动力大军中的任何人都关心两件事:第一,是否有工作;第二,如果有,那么税后收入为多少,即税后真实工资。一个失业工人可能也会关心获得失业救济金的可能性以及获得多少的问题,但在此,我们将不予考虑。
a.假设油价上涨,在短期和中期将对失业率及实际工资产生怎样的影响?
b.假设所得税下降,在短期和中期将对失业率及真实工资产生怎样的影响?对于一个特定的工人的税后收入又将产生什么影响?
c.根据模型,政府采取什么政策工具才有可能增加真实工资?
d.在2003年和2004年间,油价上升几乎与所得税下降是同时发生的。对此有个广为流传的笑话:人们用税收偿还(tax refunds)去支付更高的油价。你是如何理解的?进一步探讨。
答:a.(1)油价上涨在短期的影响
若油价上涨,则自然失业率在短期将会上升。真实工资即税后收入会下降,实际工资将会立即降至中期的水平即。如图7-12所示,短期内,油价加成μ的增加使得价格制定关系水平线向下移动,使得实际工资下降,自然失业率上升,工人面临的劳动力市场使得其谈判能力下降,从而真实工资下降,同时产品价格上升,实际工资水平下降。
图7-12 短期内石油价格上涨对自然失业率的影响
(2)油价上涨在中期内的影响
在短期内,价格上升导致总供给曲线面临负向的冲击,从而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到AS′,如图7-13所示。此时产出水平虽然下降了,但仍然大于自然产出水平Yn′,中期内总供给曲线继续向左移动,经济随着时间从A点移动到A″,即直到产出等于更低的自然产出水平Yn′,价格水平进一步上升,实际工资进一步下降。
图7-13 中期内石油价格上涨的影响
b.假设所得税下降,则在原有名义工资下税后收入增加,从而可能超过了工人们原有的保留工资,工人们就愿意上岗就业,失业率降低;然而在中期随着可供挑选工人数量的增加,企业付给工人的工资就会下降,当名义工资下的税后收入降至工人原有的保留工资水平时,工人们便不再就业,此时又回到最初的失业率水平。所得税的降低对于真实工资没有影响,但增加了工人们的税后收入。
c.在价格制定模型中,实际工资仅仅依赖于价格加成,即W/P=1/(1+μ)。因此,为了提高实际工资,就必须降低价格加成,而价格加成幅度的大小又与市场的竞争结构有关,竞争性越强的市场价格加成越低。因此,政府要出台促进竞争的政策,比如更加严厉的反托拉斯政策等。
d.所得税的降低使得税后真实收入增加,而汽油价格的上升削减了税后实际工资。因此,汽油价格上升“吸收”了额外的因减税而增加的税后收入。
11.把能源价格加入AS曲线中
在这一问题中,我们把能源价格加入到AS曲线中。假设价格决定方程为
PE是能源资源的价格,且0<a<1忽略前面与之相乘的常数,是由生产技术决定的边际成本函数。Y=NaE1-a,N为被雇用的劳动力,E表示在生产中使用的能源资源数量。
上文中提到的,工资决定关系是W=PeF(u,z),应注意区分能源资源价格PE与整个经济的预期价格水平Pe。
a.把工资决定关系代入价格决定关系中,得到总供给关系。
b.设x=PE/P为能源的实际价格。可以看到PE=x•P,用其替代在(a)中得到的AS关系中的PE,解出P。
c.在给定的P和z水平下,画出(b)题中的AS关系曲线
d.假设P=Pe。如果x,即能源的实际价格上升,自然失业率如何变化?(提示:你可以从AS等式解出2来得到答案,或者你可以使用你的直觉。如果P=Pe,当x增加时,F(u,z)必须如何变化才能保持(b)题中的等式成立。μ应该如何变化才能保证F(u,z)的这种影响?)
e.假设经济开始时产出等于自然率水平。然后能源的实际价格上升。在AS-AD图形中表示能源实际价格上升的短期和中期影响。
这里表明货币政策预期的变化可能有助于解释在过去一些年里石油价格的上升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小于20世纪70年代石油价格的冲击。让我们来分析预期的变化如何改变石油价格冲击的影响。
f.假设能源实际价格上升,而且预期价格水平Pe不变。在实际能源价格上升的短期影响之后,在中期,经济是否会进一步调整?为使预期价格不变,工资制定者对实际能源价格上升后的货币政策有怎样的预期?
答:a.把工资决定关系代入价格决定关系中得到P=(1+m)(Pe)a[F(u,z)]a(PE)1-a。
b.
c.将上面等式中的u用l-Y/L代替,得到总供给关系或简称为AS关系:
如图7-14,由总供给方程知价格与产出水平呈正向关系,表现为总供给曲线在坐标空间中向上倾斜。其中,在A点,当实际价格水平与预期价格水平一致时,对应的产出即为自然产出水平Yn。
.
图7-14 总供给曲线
d.若P=Pe,则1=(1+m)1/aF(u,z)x(1-a)/a。当x上升时,为了保证等式的成立,则F减少。由边际产量递减当u上升时,F递减。所以能源实际价格的上升会导致自然失业率上升。
e.如图7-15所示。在短期内,能源价格上涨会导致AS曲线向上移动,中期内会导致AS曲线进一步向上移动。价格和失业率在短期内上升并且在中期内会进一步上升。产出在短期内减少,在中期内进一步减少。
图7-15 短期和中期内能源价格上涨的影响
f.实际能源价格的上涨会使总供给曲线在短期内向上移动,如果使预期价格保持不变,总供给曲线将不会进一步向左移动。为了使预期价格不变工资制定者希望货币当局减少货币供给,这样会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这样的一个货币政策会使产出达到一个新的较低的自然产出水平,保持一个原始的价格水平,并且在过渡到中期平衡时将不会有价格的调整。
12.增长和波动:一些经济历史
当经济学家回顾历史时,经济波动现象往往非常抢眼——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冲击和滞胀;20世纪80年代,紧随萧条后的长时间扩张;20世纪90年代,紧随衰退后的超低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的繁荣。
登录经济分析局的网站http://bea.doc.gov,检索国民收入和产品统计报表1.1.6的季度版本找到以链式加权2005年美元不变价格计算的实际GDP。获得1959年、1969年、1979年、1989年、1999年、2000年、2010年以及最近年份第4季度的实际GDP数据。
a.使用1959年到1969年间的实际GDP计算20世纪60年代实际GDP 10年期的增长率,同样计算出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以及21世纪的实际 GDP 10年期的增长率。
b.与后面几个10年期的增长相比,20世纪70年代的增长情况如何?20世纪60年代呢?哪一个10年期最不寻常?
答:a.经查表计算得:1959年第四季度到1969年第四季度这十年的实际GDP增长率为53.1%,1969年第四季度到1979年第四季度实际GDP增长率为38.1%,1979年第四季度到1989年第四季度实际GDP增长率为34.9%,1989年第四季度到1999年第四季度实际GDP增长率为38.6%,1999年第四季度到2009年第四季度实际GDP增长率为19.5%。
b.从上述数字可以看出,20世纪70、80、90年代比较类似,而20世纪60年代的增长看起来更不同寻常一些。事实上,这也可以从单位资本的实际GDP增长率看出,20世纪60年代为34%,20世纪70年代为24.4%,20世纪80年代为22.8%,20世纪90年代为22.7%,21世纪10年代为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