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理论知识过关必做2000题(第4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节 社会化与自我

一、单项选择题

1.最严重的角色失调是(  )。(2014年5月三级真题)

A.角色冲突

B.角色失败

C.角色不清

D.角色中断

【答案】B

【解析】人们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常常会产生矛盾、障碍,甚至遭遇失效,这就是角色失调。常见的角色失调有四种形式: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及角色失败。其中角色失败是最严重的角色失调,是指由于多种原因使角色扮演者无法成功进行表演,角色承担者不得不退出舞台,放弃原有角色,或者虽然还没有退出角色,但是困难重重,每前进一步都将遇到更多的矛盾。

2.詹姆斯的自尊公式是(  )。(2014年5月三级真题)

A.自尊=成功/自信

B.自尊=成功/抱负

C.自尊=自信/抱负

D.自尊=抱负/成功

【答案】B

【解析】詹姆斯一个经典的自尊公式,即自尊=成功/抱负,说明自尊取决于行为的成功和自身抱负的大小。

3.对个体重新进行社会化的过程是(  )。[2013年11月三级真题]

A.继续社会化

B.再社会化

C.自我塑造

D.社会适应

【答案】B

【解析】由于社会急剧变化,对个体重新进行社会化的过程称为再社会化,社会化就是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过程。A项,继续社会化就是指成年人经过基本社会化之后,为了适应社会文化环境,继续学习社会文化知识、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的过程。D项,社会适应是指个体的观念、行为方式随环境发生变化而改变,以适应所处社会环境的过程。

4.有利于提高个体自尊水平的做法是(   )。[2013年11月二级真题]

A.与比自己年龄小的人比较

B.扬长避短

C.与比自己优秀的人比较

D.取长补短

【答案】B

【解析】成功行为的反馈可提高个体的自尊水平,选择适合个体特质并能取得成就或成功的活动,有益于增加自尊。

5.个体社会化从掌握(  )开始。[2012年5月二级真题]

A.社会规范

B.社会角色

C.道德准则

D.语言

【答案】D

【解析】语言包括语词、语音和其他意义符号,是一种取得共识的符号系统,是人们思维和相互交流的手段。个体掌握一种语言后,才能接受相应的社会习俗和态度,塑造自己的人格,开始个体社会化。

5.看球赛时“足球流氓”扮演的社会角色属于(  )。[2012年5月二级真题]

A.规定性角色

B.自觉性角色

C.功利性角色

D.开放性角色

【答案】D

【解析】按角色的规范化程度,社会角色可以分为规定性角色和开放型角色;按角色的功能,可分功利性角色和表现型角色;按角色承担者的状态,可分为自觉角色和不自觉角色。足球流氓这一社会角色,缺少规定性,属于开放性角色;没有功利性色彩,是表现型角色;其行为往往是不自觉的,属于不自觉角色。

6.美国社会学家研究犯罪问题时发现,在犯罪率较高的社区内,一些男孩子自幼就模仿犯罪团伙中大男孩子的行为,认为他们勇敢、大胆,是真正的男子汉,视他们为楷模,直至最后堕落成犯罪团伙成员。这类犯罪团伙在该社区内成了许多小男孩子心目中的(  )。

A.非正式群体

B.内群体

C.参照群体

D.越轨群体

【答案】C

【解析】参照群体是能为个体的态度、行为与自我评价提供比较或参照标准的群体,其特点是个体可以不具备这个群体的成员资格,但这个群体却能为个体提供行为参照。参照群体的作用机制是规范和比较,前者向个体提供指导行为的参照框架,后者则向个体提供自我判断的标准。男孩子将犯罪团伙的成员视为自己的榜样,就是将犯罪团伙作为自己的参照群体。

7.新兵入伍所伴随而来的个体社会化过程属于(  )。

A.初级社会化  

B.预期社会化

C.再社会化 

D.继续社会化

【答案】C

【解析】“新兵入伍”属于非强制性再社会化,它是个体为适应社会文化与生活方式的急剧变迁而主动进行的再社会化。A项,初级社会化是指早年为各种成人生活角色所作的基本准备。B项,预期社会化是指为扮演未来角色做准备的社会学习的过程。D项,继续社会化就是指成年人经过基本社会化之后,为了适应社会文化环境,继续学习社会文化知识、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的过程。

8.个体接受社会化最好的时期是(   )。

A.青年期 

B.老年期

C.童年期 

D.少年期

【答案】C

【解析】童年期是社会化的关键时期、最佳时期,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儿童的语言、情感、角色、经验、知识、技能与行为规范方面的习得均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9.“文化反哺”是指(  )。

A.逆向社会化 

B.反社会化

C.再社会化  

D.继续社会化

【答案】A

【解析】“文化反哺”是我国学者周晓虹教授首先从文化传递的角度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传统受教育者对教育者反过来施加影响,向他们传授社会知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一种自下而上的社会化过程,即逆向社会化。

10.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可分四个层面,其中人际层面是指(  )。

A.个体的社会化  

B.个体间的互相作用

C.群体中的人际关系  

D.社会规范对人的影响

【答案】B

【解析】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可分为个体层面、人际层面、群体层面和社会层面。人际层面主要研究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人际沟通、人际关系等。

11.小张是所在学院学生业余排球队的队长,请问“队长”这一角色对小张来说是(  )。

A.规定性角色  

B.期望角色

C.开放性角色  

D.先赋角色

【答案】C

【解析】开放性角色是指规范化程度相对较低,个体自由度较大的角色,如朋友等;A项,规定性角色是指行为规范化程度较高的角色,个体自由度较小,如公务员、军警等;D先赋角色是建立在先天因素基础上的角色,比如父母角色。

12.京剧《赤桑镇》中的包拯,作为法官他要执法如山,要斩包冕,而作为包冕的长者,他又要保持叔侄的亲情,赦免侄子,在激烈的思想冲突之后,包拯还是选择了前者。请问这一故事主要体现下面了哪一种情况?(  )

A.角色紧张 

B.角色错位

C.角色内冲突  

D.角色间冲突

【答案】D

【解析】个体在不同条件下往往有不同的地位、身份与角色。如果它们互不相容,出现矛盾,那么个体在心理上就会感到角色冲突。角色间冲突指同一主体内,两个或两个以上角色之间的矛盾所导致的冲突。角色内冲突指由于人们对同一角色的不同的期待所引起的冲突。“法官”这一角色要求包拯秉公执法,而“叔叔”这一角色则要求他重视亲情、网开一面,这是两种角色同时对同一角色执行者提出了矛盾和冲突的行为要求,属于“角色间冲突”。

13.一位教师感到难以兼顾培养学生素质和提高升学率,他面临的角色失调是(  )。

A.角色间的冲突 

B.角色不清

C.角色内的冲突 

D.角色失败

【答案】C

【解析】个体在不同条件下往往有不同的地位、身份与角色。如果它们互不相容,出现矛盾,那么个体在心理上就会感到角色冲突。角色间冲突指同一主体内,两个或两个以上角色之间的矛盾所导致的冲突。角色内冲突指由于人们对同一角色的不同的期待所引起的冲突。这位教师面临的角色冲突是作为教师这一角色在面对不同的对象时所受到的期待不同而引起的冲突是角色内冲突。

14.按角色的功能可将社会角色分为(  )。

A.自觉角色和不自觉角色  

B.先赋角色和成就角色

C.功利型角色和表现型角色  

D.规定型角色与开放型角色

【答案】C

【解析】按角色的功能,社会角色可以分为功利型角色和表现型角色。前者是以追求实际利益为基本目标的角色,如银行家、企业家、商人等,主要是追求效率;后者是以表现社会秩序、制度、价值观念、道德风尚为基本目标的角色,如学者、教授等,主要发挥社会公平的作用。

15.表示男女在生物学方面差异的是(   )。

A.性  

B.性别

C.性别角色 

D.气质

【答案】A

【解析】男女之间的差异包括三方面:性、性别和性别角色。性表示男女在生物学方面的差异;性别表示男女在人格特征方面的差异;性别角色表示社会对男女在态度、角色和行为方式方面的期待。

16.个体对自己的身体、外貌、体能等方面的意识属于(  )。

A.社会自我  

B.投射自我

C.生理自我  

D.心理自我

【答案】C

【解析】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即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最后到心理自我。生理自我是自我概念的原始形态,主要是个体对自己躯体的认知。A项,社会自我是个体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担任的各种社会角色的知觉,包括对各种角色关系、角色地位、角色技能和角色体验的认知和评价。D项,心理自我是指个体如何看自己心理世界的层面。

17.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观念、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都属于(   )。

A.自我认识  

B.自我体验

C.自我调控  

D.自我感觉

【答案】A

【解析】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表现为认知的、情感的和意志的三种形式,分别称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其中,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指个体对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的认识,它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观念、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等层次。

18.大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需要动机、意志特征、理想及政治思想等进行深入的分析,这说明其自我概念具有(  )的特点。

A.丰富性  

B.完整性  

C.概括性  

D.稳定性

【答案】A

【解析】大学生自我概念的变化主要是指自我概念的丰富性、完整性、概括性和稳定性。其中自我概念的丰富性是指大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需要动机、意志特征、理想及政治思想等进行深入分析。

19.身份是个体的社会地位及处境地位决定的(  )。

A.行为功能 

B.角色

C.行为期待 

D.自我认同

【答案】D

【解析】身份是由个体的社会地位及处境地位决定的自我认同。社会地位所决定的身份是地位身份,是相对稳定的,是身份的主体;处境地位所决定的身份是处境身份,是易变的。

20.有些大学生在取得成绩时,容易产生积极、肯定的情感体验,有时甚至骄傲自满,忘乎所以;一旦遇到挫折,容易产生消极、否定的情感体验,甚至悲观失望、自暴自弃。这说明他们(  )。

A.自我体验具有丰富性和波动的特点

B.自我体验具有敏感性和情境性的特点

C.自尊感和自卑感相互交织

D.自我认识具有主动性和自觉性的特点

【答案】A

【解析】大学生的自我体验有一定程度的波动性,体现在:在取得成绩时,容易产生积极、肯定的情感体验,有时甚至骄傲自满,忘乎所以;一旦遇到挫折,容易产生消极、否定的情感体验,甚至悲观失望、自暴自弃。

21.个体的自我意识萌芽发生在(  )。

A.出生8个月左右  

B.1岁左右

C.1岁以后 

D.2岁左右

【答案】A

【解析】在生命降生之初,婴儿是没有自我意识的,他们甚至不能意识到自己和外界事物的区别。大约8个月左右,生理自我开始萌生,这就是自我意识的最初形态。

22.大学生对个人未来的社会角色、社会义务、社会归属等方面的思考属于(  )。

A.以学习成才为中心的自我探究

B.以社交活动为中心的自我探究

C.以个人未来的前途与发展为中心的自我探索

D.以自我的社会价值为中心的探究

【答案】C

【解析】大学生以个人未来的前途与发展为中心的自我探索主要表现在个体对个人未来的社会角色、社会义务、社会归属、人生价值等方面的思考上。对这些问题探索的水平,直接影响大学生社会意识和价值观念的形成速度,并最终影响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

23.社会化的目的是(  )。

A.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  

B.适应社会的变化

C.对个体进行教化  

D.有助于社会成员互动

【答案】A

【解析】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是个体同他人交往,接受社会影响,学习掌握社会角色和行为规范,形成适应社会环境的人格、社会心理、行为方式和生活技能的过程,其目的就是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

24.个体接受社会化最好的时期是(  )。

A.青少年期  

B.成年期  

C.儿童期  

D.老年期

【答案】C

【解析】儿童期是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家庭在社会化中位置独特、作用突出。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儿童的语言、情感、角色、经验、知识、技能与行为规范方面的习得均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25.个体如何看待自己的身体的层面,称为(   )。

A.物质自我  

B.心理自我  

C.社会自我  

D.理想自我

【答案】A

【解析】自我主要有五个层面:物质自我,是个体如何看自己身体的层面;心理自我,是个体如何看自己心理世界的层面;社会自我,是社会如何看待个体,同时被个体意识到的层面;理想自我,是个体期待自己成为怎样的人;反思自我,是个体如何评价他人和社会对自己的看法,这是自我概念反馈的层面。

26.自尊是个体对其(  )评价的结果。

A.社会地位

B.社会自我

C.心理自我

D.社会角色

【答案】D

【解析】自尊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自尊水平是个体对每一角色进行单独评价的总和。如果个体对其予以积极评价的角色看得比较重要,他就有高水平的自尊。

27.关于自我概念形成与发展,正确的说法是(   )。

A.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

B.社会自我→心理自我→生理自我

C.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D.心理自我→生理自我→社会自我

【答案】C

【解析】自我概念的形成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包括:生理自我,自我概念的原始形态,主要是个体对自己躯体的认知,包括占有感、支配感与爱护感,使个体认识到自己的存在,始于出生第八个月,二岁左右基本成熟;社会自我,这阶段大致从二岁到十三四岁,社会自我处于自我的中心;心理自我,这阶段历时十年,大约从青春期到成年。

28.社会公众对个体行为方式的希望与要求,被称为(  )。

A.角色转换  

B.角色领悟  

C.角色实践  

D.角色期待

【答案】D

【解析】角色期待是角色扮演过程的一个概念。个体承担某一角色,首先遇到的是他人与社会对这一角色的期待,即社会公众对其行为方式的要求与期望,如果个体偏离角色期待可能招致他人的异议或反对。

29.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现代观点强调(  )。

A.继续社会化  

B.毕生社会化  

C.早期社会化  

D.再社会化

【答案】B

【解析】社会化过程,传统观点认为到成人期即告结束,而现代观点则主张,社会化伴随人的一生,即毕生社会化(终生社会化)。

二、多项选择题

1.个体社会化的主要载体包括(   )。[2014年5月三级真题]

A.家庭

B.通讯工具

C.学校

D.交通工具

【答案】AC

【解析】个体社会化的载体主要包括家庭、学校、大众传播媒介(如影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参照群体(如同伴群体)。

2.一个人要变成社会人,不可或缺的条件包括(   )。[2012年11月三级真题]

A.较强的能力

B.必要的遗传因素

C.较高的情商

D.较长的生活依附

【答案】BD

【解析】社会化的两个基本条件:人类有较长的生活依附期;人类较好的遗传素质提供了社会化的可能性。

4.按社会化发展阶段划分,包括(   )。

A.早期社会化 

B.再社会化

C.毕生社会化 

D.继续社会化

【答案】AD

【解析】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按社会化的发展阶段划分,社会化分为早期社会化(儿童及青少年时期)和继续社会化(成人期)两个阶段。

5.角色扮演过程包括(  )。

A.角色失调   

B.角色领悟   

C.角色实践   

D.角色期待

【答案】BCD

【解析】角色扮演过程包括角色期待、角色领悟和角色实践。角色期待是指个体承担某一角色时,社会公众对其行为方式的要求与期望;角色领悟是指对角色的认识和理解;角色实践指在角色期待与角色领悟的基础上,个体实际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其社会角色的过程。

6.社会化的影响因素有(  )。

A.家庭

B.学校

C.文化

D.同辈群体

【答案】ABCD

【解析】社会化的影响因素包括文化、家庭、学校、同辈群体、职业背景以及大众传播媒介。

7.以下属于非强制性再社会化的情况有(  )。

A.东部发达地区大学毕业生支援西部贫困地区

B.监狱中对罪犯的改造

C.移民国外

D.产业工人节假日进修大学课程

【答案】AC

【解析】支援西部的东部毕业大学生是为适应社会文化与生活方式上的急剧变迁必将主动进行再社会化。移民国外是为适应国外生活而发生的再社会化。B项,属于强制性的再社会化现象;D项,工人为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文化环境而继续学习社会知识,属于继续社会化。

8.下列角色中属于开放性角色的有(  )。

A.父亲

B.法官

C.政府外交官

D.朋友

【答案】AD

【解析】按角色行为的规范化程度,社会角色可以分为规定型角色和开放型角色。前者行为的规范化程度较高,个体自由度较小,如公务员、军警等;后者行为的规范化程度相对较低,个体自由度较大,如朋友等。

9.一般来说,社会化的内容包括(  )。

A.政治社会化

B.道德社会化

C.性别角色社会化

D.人格社会化

【答案】ABC

【解析】社会化的内容可分为政治社会化、道德社会化和性别角色社会化。政治社会化是指个体学会接受和采用现时的社会政治制度的规范,有相应的态度和行为的过程;道德社会化是指个体将社会道德规范逐渐内化,成为自己行为准则的过程;性别角色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学会按自己的性别角色规范行事的过程。

10.自我概念的基本功能有(  )。

A.保持内在统一性

B.解释经验

C.心理健康

D.决定期望

【答案】ABD

【解析】自我概念是人的心理与行为的核心模式,具有保持内在统一性、解释经验、决定期望三种功能。保持内在统一性指人们的自我概念是相对稳定并且统一的;经验解释是指自我概念具有经验系统的作用;期望定向指人们对情景和自己行为的期望受到自我概念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