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强化习题详解
一、名词解释题
1.思维
答:思维是人以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现实间接的、概括的反映。人的思维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对事物进行加工形成概念,并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从而认识事物一般的和本质的特征和规律性联系的心理过程。
2.定势
答:定势是指在过去经验的影响下,对解决后来的相似问题时的心理活动趋势。定势对解决新问题带有一定的倾向性,有时对问题的解决有利,有时也会妨碍问题的解决。
3.功能固着
答:人们习惯于看到某一物品的通常功能和用途,而难看出此物品的其它功能和用途的现象叫功能固着。在解决问题时它往往影响灵活性和变通能力的发挥。
4.迁移
答:迁移是指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和技能等对学习新知识、技能和解决问题所产生的一种影响。对学习起有利影响的称为正迁移,起干扰作用的称为负迁移。
5.想象
答: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进行加工、重新组成新形象。
6.创造
答:创造是提供新颖的、首创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产物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创造性行为具有流畅性、独特性、变通性的特点。
二、单项选择题
1.揭示事物内容特征和规律的高级认识活动是( )
A.记忆 B.思维
C.想象 D.再认
【答案】B
【解析】思维是人以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现实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人的思维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对事物进行加工形成概念,并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从而认识事物一般的和本质的特征和规律性联系的心理过程。
2.具有比较发达的抽象思维的阶段是( )
A.婴儿期 B.幼儿期
C.童年期 D.青年期
【答案】D
【解析】抽象思维是人们在认识活动中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客观现实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的过程。属于思维的一种高级形式,是人类思维的重要形式。其发展较晚,一般成长到青年期以后,才有比较发达的语词逻辑思维。
3.3岁的幼儿运用表象和动作来解决问题,是运用了 ( )
A.直观动作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语言逻辑思维 D.创造性思维
【答案】A
【解析】直观动作思维是指当思维的任务具有直观的形式,解决问题主要依靠实际动作的思维。3岁前的幼儿掌握的语言很少,记忆表象也不发达,他们的思维活动离不开触摸和摆弄物体的活动,其思维方式主要靠直观动作思维来解决问题。
4.语言逻辑思维又称作 ( )
A.形象思维 B.实践思维
C.抽象思维 D.聚合思维
【答案】C
【解析】语词逻辑思维又称抽象思维,是以语词所概括的逻辑思维结果为内容的思维方式。人们面对理论性质的任务时,主要运用抽象的概念和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5.将自己的思路禁锢在过去的“框框”里,这种思维僵化称为 ( )
A.功能固着 B.刺激的空间排列组合
C.迁移 D.定势
【答案】D
【解析】定势是指在过去经验的影响下,对解决新问题带有一定的倾向性,也就是在从事某种活动时的一种内部准备状态。这种倾向性有时对问题的解决有利,有时也会妨碍问题的解决。
6.“茅塞顿开”是指创造性解决问题的 ( )
A.准备阶段 B.酝酿阶段
C.豁朗阶段 D.验证阶段
【答案】C
【解析】豁朗阶段或称灵感期,这是创造性思维的关键阶段。经过酝酿,摆脱旧定势的束缚,创造性的新观念或新形象可能突然产生而使问题疑团豁然开朗得到解决。
7.人在睡眠状态时产生的梦属于 ( )
A.无意想象 B.幻想
C.有意想象 D.再造想象
【答案】A
【解析】梦是无意想象的最明显的例子。梦是在睡眠状态下所发生的想象活动。人在觉醒时接触客观外界环境,获得了丰富的感性材料,经人脑加工成为经验和表象。在睡眠状态下,这些经验和表象中的一部分重新呈现出来,就成了梦的内容。
8.看小说时产生的想象活动主要是 ( )
A.表象 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D.幻想
【答案】B
【解析】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的表述或图形的描绘在头脑中形成有关事物的形象的心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也会运用自己的记忆表象和感知觉材料作些补充。如我们能想象出小说中描写的人物形象和生活情境,就是再造想象。
9.会骑自行车的人,一下子很难骑好三轮车,这种现象的发生是由于 ( )
A.直觉 B.负迁移的影响
C.正迁移的影响 D.定势的影响
【答案】B
【解析】迁移指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和技能等对学习新知识、技能和解决新问题所产生的一种影响。当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有利的影响,为正迁移;也可能产生干扰作用,起到对当前任务的消极影响,为负迁移。因此,负迁移也叫干扰。
10.由于事物间的其他联系而引起的联想称为 ( )
A.接近联想 B.相似联想
C.对比联想 D.关系联想
【答案】D
【解析】关系联想是指由于事物间的其他联系而引起的联想。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多方面的,因此关系联想也是多方面的。
11.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确定解决问题的原则、方法和途径属于解决问题的( )
A.发现问题 B.分析问题
C.提出假设 D.检验阶段
【答案】C
【解析】提出假设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确定解决问题的原则、方法和途径。在解决问题时,常常从长时记忆中提取以前解决类似问题时所用的策略;或根据问题的性质和内容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形成新的策略。
三、简答题
1.简述思维的分类。
答:思维根据以下方式分为:
(1)根据任务的性质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①直观动作思维:又称操作思维。当思维的任务具有直观的形式,解决问题主要依靠实际动作的思维。这种思维具有明显的外部特征,通常以直观的具体的实际动作表现出来。
②具体形象思维:运用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对表象的联想所进行的思维。
③语词逻辑思维:又称抽象思维。人们面对理论性质的任务时,主要运用抽象的概念和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2)根据探索答案的方面
①聚合思维:是把问题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到一个正确或最好的答案。
②发散思维:是一种求异思维。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思考,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展开性思维方式。
(3)根据思维的主动性和独创性
①习惯性思维:又称再造性思维。习惯性思维是指人在解决问题时常常不加改变地运用解决类似问题时获得的知识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当前问题。
②创造性思维:是具有主动性和独创性的思维。除具有一般思维的特点外,它能提供新的并具有社会价值的特点。创造性思维的过程离不开推理、想象、联想、直觉等思维活动。
2.简述解决问题的四个基本阶段。
答:思维过程主要体现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解决以下包含着几个互相联系的阶段:
(1)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是认识问题的存在,并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动机,与人是否有积极的需要和动机、认识水平和知识经验有关。
(2)分析问题
分析问题的首要任务是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使思维活动具有明确的指向性。
(3)提出假设
提出假设阶段需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确定解决问题的原则、方法和途径。在解决问题时,常常从长时记忆中提取以前解决类似问题时所用的策略。
(4)检验假设
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和人的主观因素影响,提出的假设不一定是正确的和最好的。虽然解决问题包含几个阶段,但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不是按照阶段直线式进行,而是一个反复的、曲折的过程。
3.简述想象的分类。
答:根据产生想象时有无目的性可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1)无意想象
无意想象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的想象。例如当人看到白云,想象它像某种动物:
(2)有意想象
有意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例如文学家对人物形象的构思。根据想象内容的新颖性和独特性不同,又可将有意想象分成两种:
①再造想象:根据言语描述或图形等的提示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②创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运用已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具有首创性、独立性、新颖性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