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同等学力申硕《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新闻学专业)》题库【历年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010年同等学力申硕《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新闻学专业)》真题及详解

2010年同等学历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

新闻传播学试卷

.新闻学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30分)

1.小报

2.《法兰西共和国公报》

3.“黄色新闻”

4.新闻传播

5.现场观察

6.插题

7.发稿计划

9.广播音响

8.新闻评论

9.广播音响

10.电视专题报道

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信息反馈及其作用。

2.采访与写作的关系是什么?

3.组版构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简述广播电视媒体的传播优势与劣势。

三、分析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以埃德加·斯诺为例,简述早期外国记者对中国社会的客观报道及其积极作用。

2.联系新闻实践,简述遵循新闻传播规律的意义。

四、实务操作题(30分)

根据以下材料写作一条500字左右的消息,导语(含标点)不得超过80个字,制作一则复合型标题,并为其配发一篇500字以内的短评。

附材料:

洱海公园位于洱海南岸,是游览苍山洱海风景区的第一站。公园内有一座椭圆拱的小山,因山的形状被当地人叫做团山。据史料记载,唐代这里曾是南诏国的皇家养鹿场。公园始建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占地800多亩,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公园里的情人湖,原为洱海自然延伸的港湾,上世纪70年代筑堤,与洱海相隔。这里垂柳成荫,轻舟荡漾,是大理市民的休闲之地,更是情侣们流连忘返之处,故名为“情人湖”。中国青年报记者最近在“洱海天域”项目现场采访时发现,在这个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洱海之滨,一幢幢高档别墅拔地而起。在原来情人湖的旧址处,一幢五星级大酒店正在建设,而园内著名的情人湖,则从此长眠于地下。销售人员告诉记者,海景别墅单价每平方米在1万元以上,每栋别墅售价在200万-500万元。目前一期100多套基本售完,二期也已开始发售。附近的村民向记者介绍,2005年,“不知道是哪家公司得到了政府的批准,开着多台挖掘机、推土机,轰隆隆地突然就来推土填埋情人湖……但后来才知道,就是政府让那家公司填的。我们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美丽的情人湖被填埋了,就像看着自己的亲人被杀死一样。”大理市民寸亚平一天游洱海公园,惊讶地发现团山脚下、洱海侧畔的情人湖消失了,一座座别墅正拔地而起。寸亚平痛心疾首,挥笔写下一首诗:“昨日游团山,归来泪满襟。沧海变豪宅,何是情人湖?”

寸亚平说,当时政府说要建设环海路和南排污干渠,大家认为这是保护洱海的有效措施之一,因而十分赞成。由于项目一直是封闭施工,到2008年开放时,人们发现“情人湖”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名叫“洱海天域”的别墅区。

云南律师王冰等人表示,这一项目违反了城乡规划法、水法、土地管理法、森林法和风景名胜区条例、洱海保护条例等一系列全国性或地方性法规。根据有关法规,禁止在风景名胜区内设立各类开发区和在核心景区内建设宾馆、招待所、培训中心、疗养院以及与风景名胜资源保护无关的其他建筑物,已经建设的,应按照风景名胜区规划逐步迁出。此外结合洱海公园的实际情况,公园周边属限制建筑高度的范围。洱海公园为城市饮用取水口,属于一级保护范围,在取水口半径500米范围内,禁止排污、旅游、游泳、垂钓,兴扩建与供水设施无关项目。这些法律法规在项目引进和建设中并没有得到执行。

市民张先生以前特别喜欢周末带孩子来洱海公园,一家人坐在情人湖畔,欣赏着对面的洱海风光,吃上一碗凉米线,感觉惬意无比。但现在他再也不愿来了,“情人湖没有了,公园里望上去都是一栋栋别墅,我们还来干嘛呢?这里早已成了人家的后花园。”目前,这一项目已完成80%的工程量,建设投资3.3亿多元。另据分析,恢复生态系统是十分棘手的一件事。如果拆除别墅和酒店,恢复原有的生态系统,投入将更大。大理市委、市政府4月15日在通报中表示,由于过分追求建设速度,忽视了人民群众生活休闲的需求;为吸引投资商,拿出全市最好的公园附近地域进行开发建设,项目未完全顾及市民的历史情结,缺失有力监管。侯明明等专家认为,政府应强化公共管理职能,保护具有公共产品属性的景观资源不被侵占,纠正市场失灵,防止盲目开发公共资源。同时应坚持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决不能做杀鸡取卵、贻害子孙的蠢事。

据专家分析,围湖建别墅会侵占湖滨带湿地生态系统,造成的损失可能是不可逆的。同时,建房打地桩会破坏地下水网体系,损害“维持性资源”,造成更大的损失,可能危害整个高原断陷湖泊生态系统。

云南一些法律界人士认为,故意破坏生态环境和玩忽职守、滥用职权,情节严重的,属于犯罪行为。“仅仅行政或纪律处分是不够的,应当严格处理洱海相关区域建别墅行为,给公众一个负责任的说法。”

云南省社科院有关专家提出,地方各级政府是维护“公共利益”的,不是维护“开发商利益”的,一定要把官商勾结、损害政府形象、破坏生态环境的“内鬼”绳之以法。

大理市规划局局长陈东发说:“我们会正视问题,进一步思考如何把发展和保护有机结合,更广泛地听取市民意见,把舆论监督和市民监督运用到行政决策中。”

大理苍山洱海保护与开发战略研究课题组首席专家、昆明理工大学教授侯明明指出,洱海这类湖泊具有湖滨带湿地生态系统、地下水网系统两个命脉。由于面积较平原湖泊小,水体置换周期较平原湖泊长,洱海的生态系统较为脆弱。

真题及详解

2010年同等学历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

新闻传播学试卷及详解

.新闻学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30分)

1.小报

答:小报最早出现于北宋末年,盛行于南宋,是中国古代的非法报纸。其内容以邸报还没有发表或不准备发表的“朝廷之差除,台谏百官之章奏”为主,旨在为关心政局的官僚士大夫提供参考;小报所刊载的消息,不完全可靠;有时被利用为党同伐异的材料。发行小报的是一部分驻在首都负责传送邸报的各地进奏官、个别政府中下级官员、一部分坊间书肆的主人。宋朝的封建统治者严禁小报的出版,但难为禁绝。元明清等朝也出现过类似小报的出版物,当时称为“小本”、“小钞”或“报条”,同样遭到封建统治者的查禁。

2.《法兰西共和国公报》

答:《法兰西共和国公报》是巴黎公社时期最重要的报纸。它原是梯也尔政府机关报,1871年3月18日起被法国国民自卫军接管,巴黎公社成立后成为公社机关报,共出版66期。该报除发布重要宣言、法令、决议和指示外,还澄清事实真相,戳穿敌人的谎言。后该报印刷发行业务落入私人之手,文风刻板,不太关心群众利益。

3.“黄色新闻”

答:黄色新闻是指以煽情手法炮制的新闻。它建立在煽情主义基础上,注重犯罪、丑闻、流言蜚语、离婚、性的问题,强调灾害新闻和体育新闻的报道。黄色新闻报道的特殊做法包括:使用大字号煽动性标题(黑体字或套红色印刷),经常对不甚重要的新闻加以渲染、夸张,整个报纸版面给人以耸人听闻的虚假感;滥用照片,以至偷窃和伪造照片;种种欺骗手法,如捏造访问内容和新闻报道,歪曲性的标题,假科学,假学术;星期日增刊,登载彩色滑稽连环画和肤浅的文章;标榜同情“受压迫者”,发动运动反对平民所遭受的欺辱。

4.新闻传播

答:新闻传播指人际间、群体内以及社区内直接的或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对于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及意见的相互传授过程。人类的有明确目的的,即出于某种需求而传播或收受新闻的活动,称为新闻传播行为。新闻传播活动是人类最重要的社会行为之一,是人最重要的精神交往活动。

5.现场观察

答:现场观察是指记者的大脑及眼、耳、鼻、舌、身感觉器官同时运作,以眼为主从而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一致的现场采访形式。记者在现场观察时,如何强化视觉功能,有其突出的意义。现场观察能核实新闻事实的真伪,增强新闻的可信性;能激发鲜明、生动的表达事物的灵感,增强思维的敏捷性;能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增强新闻的深刻性;能为通俗地理解事物提供前提,增强新闻的可读性;能使采访对象触景生情,增强认知的可能性。现场观察有两种:同步观察,即跟踪新闻事实发生发展过程的观察,这是获取具体生动情节、绘声绘色描述现场情景的基本途径;事后观察,主要在于加深对人物、事物及其周围环境的体验和感性认识。它们都是记者获取事实的重要方法。对于掌握第一手材料,捕捉有特点的细节,增强对事物及其现场情景的具体感受,以及验证间接材料尤为重要。

6.插题

答:插题是指在稿件中穿插出现的标题,其主要功能是概括介绍或评价文章中某一层次的内容,具有分段或分类的作用,一般是从不同侧面对文章主题进行阐发。插题之间在内容上要相互联系,又要相对独立,外在形式上经常采用统一的格式,句式相同,字数相当。

7.发稿计划

答:发稿计划是报道进程中各个阶段刊出新闻稿件的统筹规划。包括确定每条稿件的题目、内容、体裁和篇幅,确定稿件刊出的先后次序与具体时间,稿件在版面上的位置。发稿计划是对报道规模与报道进程的具体落实。

8.新闻评论

答: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刊发的评论文章或评论节目。从文体来看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但与一般议论文相比,更强调时效性,一般是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和当下的热点问题进行分析评判。由于面向社会公众刊发,写作时注重选择公众广泛关注的话题进行讨论,行文过程中讲求通俗平易。从作者角度看,既有媒体的工作人员,又有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也有一般的社会公众。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评论迅速兴起,成为公众表达意见的新渠道。

9.广播音响

答:广播音响是指被报道的事物和人物及其所在环境中发出的声音。音响在广播新闻中的基本作用有两个:其一,增强报道的可信度;其二,增强报道的感染力。音响分主体音响,环境音响,背景音响。音响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应当遵循的原则:音响的使用要紧扣主题;音响的使用要符合事物的本来面目;音响的使用要合乎情理;音响的使用要少而精;音响的使用要和记者的描述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10.电视专题报道

答:电视专题报道是指综合运用多种电视表现手段和播出形式,深入介绍和分析某一重大新闻事件或某些具有认识价值的典型人物、经验、社会新现象、地区新面貌等题材的报道形式。电视专题报道是电视深度报道最常用的节目形态,是电视针对一个专门的题目所进行的深入报道。专题报道是消息类报道的拓展和延伸,时长多为15至30分钟左右。主要形式包括典型人物报道、事件现场报道、重大事件综述等。电视专题报道可分为这几种:典型报道;重大新闻事件的现场报道;重大新闻事件的综合回顾;社会问题、社会现象的思辨性报道等。

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信息反馈及其作用。

答:(1)信息反馈概述

在人类传播过程中,反馈是指受传者对接收到的讯息的反应或回应,也是受传者对传播者的反作用。

获得反馈讯息是传播者的意图和目的,发出反馈讯息是受传者能动性的体现。信息反馈是受众在接受到新闻信息之后作出相应的反应。

传播过程的运动特点在形式上体现为有意义的符号组合(讯息)在特定渠道中的流动,在实质上则是传播者与受传者的意义或精神内容的双向互动。

受众在接受到信息的同时,做出的反应也通过某些途径再传回给信息的传播者,以完成传播的双向互动过程。

(2)信息反馈的作用

信息反馈是体现社会传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的重要机制,其速度和质量依媒介渠道的性质而有不同。

信息反馈是传播者调节传播行为的重要依据,它是传播过程不可或缺的要素。

传播者以受众的信息反馈,来调整传播方向、传播方式等,从而引导受众获得准确的新闻信息。

(3)信息反馈作用举例

如2012年1月起,我国中东部一些城市出现雾霾天气,各大媒体多次报道。这些新闻一经发出,一些受众为自身安全健康,做出不出门等行为反应。这是受众对于雾霾天气这一新闻作出的反馈。

为消除这种恐慌,媒体在对雾霾天气的危害进行报道同时,也刊发了一些科普性质的相关报道,引导受众理性应对。在这一环节中,传播者根据受众的信息反馈作出了调节行为。

2.采访与写作的关系是什么?

答:(1)在新闻报道全过程中,最重要的工作是采访和写作。

采访是第一道工序,任何新闻报道都是采访在先,写作在后,俗话说,“七分采三分写”。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首先必须有事实,才能进行写作和报道。没有采访就不能报道,当然也谈不上写作了。

新闻写作是新闻事实的文字表达手段,是准确、鲜明、及时地报道新闻的重要环节。只有认识事实,才能反映事实,而对客观事实的认识,尽管可在贯穿整个采访过程,认识事实的任务基本上在采访阶段完成。写作要将仔细采访观察和真实的写作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得到一篇让人信服的报道。

新闻写作的基础在于采访,采访决定新闻写作,这是人们对客观事实认识的规律,也是新闻采写经验的总结。

(2)采访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关系到写作的深度和广度,而且在写作的时候一定要注重真实,这是新闻真实性的要求。

抓新闻是抓事实,写新闻就是写事实,新闻写作有赖于对事实的采访,在事实成为新闻的转化过程中,新闻写作是一个必经阶段和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采访活动也要受写作的制约和检验,新闻的写作对于采访有能动作用。

因此要求采访要更加的完善,没有扎实的采访,就会给假新闻提供出笼的条件,这样的新闻也没有意义。

(3)将采访的内容以新闻的方式写作出来,将一篇实际的文章呈现在读者面前,这是对于新闻采访结果的体现。

如果只是新闻采访而不将结果以文字的方式表现出来,读者不会了解传播者要表达的内容。将新闻采访结果以新闻写作的形式呈现出来,让读者知晓这则信息,而不单单知道采访过程。新闻写作是新闻采访的体现和归宿。

3.组版构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报纸的组版

报纸是一定社会环境与历史条件下的文化产品,报纸的生存环境决定了报纸生存状态。读者是报纸的服务对象,是新闻传播的接受者。

读者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因素,读者的人数、年龄结构、职业结构、文化程度、收入水平,以及读者对报纸的消费心理和行为等都是影响报业发展,从而制约报纸定位的要素。

读者对于新闻信息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这些都是报纸策划必须考虑的因素。而编辑思想则明确报纸设计最终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以及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能够做到。

(2)报纸的整体规模

报纸的整体规模主要由报纸的版面总量构成,如日均出版多少版面。每周版面总量有多少等;报纸的内部结构是指报纸全部版面的分工与组合形态,如报纸由多少块新闻版、专版专刊、副刊、广告版面组成,以及各组成部分在空间上排列的顺序、出版时间的安排等;报纸外部形象则主要由报纸的报头、版式、色彩等视觉性元素组合而成。

(3)报纸传播的内容

报纸传播的内容是指报纸新闻传播的总的报道面有多大。具体而言,包括报道对象的分布有多广、报道的领域有多宽、报道的区域有多大等。编辑方针对报纸传播内容的规定,将直接指导报纸总体规模和内部结构的设计。报纸版面的内容、栏目的设置都与此有关。

(4)报纸的影响因素广告

报纸面对的是读者市场,有着很大的广告需要,能够带来很大的市场效益,所以广告对于报纸很重要。

广告客户的需求、广告经营的规模越来越成为制约报纸定位和设计的重要因素,而且广告经营的成败与报纸的质量优劣已经是现代报业发展的一个“连环扣”,这两者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好的广告安排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5)报纸的风格特色

这是指报纸的整体结构、传播内容、传播方式和版面形象等综合表现出的格调和特点。报纸的风格特色由报纸的性质、办报宗旨、读者对象决定。

如《人民日报》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强调以权威性、指导性、理论性为主要特色,这种特色具体表现为重要言论多、对全国各行各业有指导意义的新闻多、报道稳健而有深度、版面庄重大方等。

4.简述广播电视媒体的传播优势与劣势。

答:(1)广播的传播优势

广播新闻传播的快捷性取决于制作程序的简单,比电视新闻的制作过程单纯得多。

广播不同于电视,不需要庞大的直播摄制设备、遥控设备,具备现场的音响发射装置即可。

广播记者或听众都可以利用手机向电台报道眼前正在发生的事件。

广播的特性是“即时同声传播性”。广播可以把现实生活中最新的、值得报道的事物和情况,通过无线或有线电波,把可以传情达意的现场的、真实的声音符号系统即时传播给广大的听众。

(2)广播的传播劣势

声音是广播唯一能够使用的传播符号,广播记者在进行新闻采集和制作的过程中必须把所有的具象和抽象符号都转化成声音符号传送出去,才能达到传播的目的。

造成广播传播单一声音通道的传播方式,容易产生理解上的偏差。

广播传播因其以声音方式进行传播,稍纵即逝,不易保存。

(3)电视的传播优势

“百闻不如一见”,“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些古老格言说明人们在获取信息过程中对信息现场的信赖。

电视新闻运用图像、声音、文字等多种信息符号报道新闻事实,具有“即时形声传播性”、接近性、广泛性等传播特性与优势。

电视新闻与报纸新闻、广播新闻相比较,因其形声兼备、直观生动、现场感强,可把事实的本来面貌具体形象、细致入微地展现在受众面前,使受众产生身临其境的参与感和亲近感。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讲,它往往以家庭为单位。家庭是人们心目中最有安全感的环境。所以家庭式的传播对传播内容、传播效果以及电视节目与观众之间的互动,都有着强大的促进作用。

(4)电视的传播劣势

转瞬即逝、不易保存,这是电视一产生就注定的遗憾。电视是视听兼备的多元符号,多元符号在电视节目的播放中间转瞬即逝,很难保留。线性传播选择性差,电视画面传播具有局限性。

电视新闻节目的安排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的,电视传播拥有与时间同一的流逝特征,它也是顺时序的“一次过”,缺乏贮藏性和复显性,它“过时不候”,无法返回。

三、分析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以埃德加·斯诺为例,简述早期外国记者对中国社会的客观报道及其积极作用。

答:(1)埃德加•斯诺在中国的活动

埃德加•斯诺简介

埃德加•斯诺,美国新闻记者、作家,1928年秋来到中国。1928年9月至1930年3月,在美国人办的报纸《密勒氏评论报》任助理编辑、代理主编等职,兼任美国《芝加哥论坛报》驻远东记者,发表不少新闻作品,描绘了中国人民的苦难生活。1933年至1935年,任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同时兼任美国《纽约太阳报》和英国《每日先驱报》特约记者。“一二·九”运动爆发后,积极支持爱国的学生运动。

斯诺在革命根据地的采访活动

1936年6月,斯诺在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的联系与协助下,离开北平到达西安,后进入陕北革命根据地。斯诺在陕北根据地进行了广泛的采访,见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又到甘肃、宁夏红军前线部队访问彭德怀等军队领导人。毛泽东多次同他长谈,包括他的革命经历和长征的经过等。斯诺还拍摄了许多照片,其中有著名的毛泽东头戴缀有五角红星的八角帽的照片。

《西行漫记》的出版

1937年,在这些报道的基础上,他写成《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文版书名为《西行漫记》。由于这部书较早地公开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斗争及其领导人的情况,出版后广泛流传,影响巨大,成为传诵一时的名著。

(2)早期外国记者对中国社会的客观报道及其积极作用

早期的外国进步记者,怀着崇高的职业使命感,以极大的勇气,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深入革命根据地进行采访报道。他们的报道对中国的抗战胜利、统一战线的维护以及取得国际的支持等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纵观早期外国记者对中国社会的客观报道,其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打破了国民党的新闻封锁,展现了革命根据地的真实面貌。

抗战的大部分时间,国民党一直对革命根据地实行严密的新闻封锁,企图割断解放区与外界的联系。与此同时,国民党顽固派还用一切不实之词对共产党中央及八路军、新四军进行造谣、诬蔑。而外国记者对于革命根据地的采访报道,打破了国民党的新闻封锁,戳穿了国民党的造谣、诬蔑,向世人展现了中共和根据地的真实面貌。

架起沟通之桥,推动中国共产党为世界舆论所接受。

由于国民党的新闻封锁和造谣、诬蔑,使得美英等盟国对中国共产党缺乏基本的认识。他们对于中共的抗战情况只能得到一些片面的、间接的甚至是国民党当局编造出来的虚假信息。而外国记者对共产党的报道就成为盟国政府官员了解中共的重要渠道,也成为盟国政府对华决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信息来源。

制约了国民党当局的反共图谋,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华民族抗战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而国民党顽固派却不断挑起事端破坏统一战线,致使统一战线多次面临破裂的危险。共产党为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国民党顽固派进行斗争的同时也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对共产党的这些正义之举,外国记者进行了大量的报道,并积极呼吁维护统一战线,国共共同抗日。

外国记者关于国共关系与统一战线的报道、呼吁形成了有利于统一战线的舆论氛围,这种舆论氛围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民党当局的反共图谋,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联系新闻实践,简述遵循新闻传播规律的意义。

答:(1)新闻传播规律的内涵

新闻规律,是就新闻的内在规律而言,可以分为新闻形成的规律、新闻传播的规律两个层面。新闻形成规律层面的主要内容是指所报道的事实应当确有新闻价值;新闻传播规律层面则主要是指新闻报道在写作过程中应当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使报道为受众所喜闻乐见。

新闻传播规律揭示的是新闻活动要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稳定的关系,核心则是传播主体如何通过传递新闻,满足收受主体新闻需求的内在的、稳定的关系。

按照新闻规律办事的新闻传播逻辑最重要的是要以受众为本位,以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报道新闻。将新闻报道置于并回归新闻事件与新闻现场,反映百姓生活的切实变化及真实感受。

(2)“两会报道”中的新闻传播规律

新闻传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新闻报道由传者开始,经由媒体这一中介,到受众这一终端,受众接受信息后向媒体进行反馈,形成新闻传播的循环过程。在我国,新闻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是党和人民沟通的桥梁,上情下达是它的主要职能之一。以“两会报道”为例,其对新闻传播规律的运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两会报道”应该是客观报道。

a.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把关人”,应对所报道的各类事实保持客观的态度,即在新闻选择的时候,根据事实进行报道。使报道符合客观事实。但必须注意的是,纯客观的报道是不存在的,因为报与不报,多报与少报以及怎么报,这些都是某种价值判断作用的结果。

b.随着我国民主化、法制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两会报道”向客观报道的方向努力已有明显的进步。在我国,新闻媒体既是党的喉舌,也是广大人民的喉舌;既是上情下达的工具,也是党和人民沟通的桥梁,要在对关系国计民生的“两会报道”中更好地发挥新闻媒体的这些功能,客观报道是前提。

“两会报道”应是接近受众的报道。

接近性是指新闻报道所涉及的内容与读者在地域、生活、年龄、职业、心理、性别等方面应该尽可能地接近。可以将接近性分为心理上的接近性和地理上的接近性。这是新闻价值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

a.增强“两会报道”在受众心理上的接近性,即要多报道“两会”中与受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从历年“两会报道”的发展趋势不难看出,大大小小的媒体在选择“两会报道”的内容时,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度普遍提高。

b.增强“两会报道”在地理上的接近性,主要是对地方媒体而言。人们往往对和本地区有关的新闻更感兴趣。因此,地方媒体在报道两会时要加强对本埠新闻的报道力度。

“两会报道”应是有人情味的报道。

人是新闻报道的主体。要使一些题材枯燥的报道富于人情味、更易于为读者所接受。对于内容相对枯燥的会议报道而言,以人写会,以人性化的笔触报道会议中的代表和委员,以软性的形式报道会议,可以增加会议报道中的人情味。

四、实务操作题(30分)

根据以下材料写作一条500字左右的消息,导语(含标点)不得超过80个字,制作一则复合型标题,并为其配发一篇500字以内的短评。

附材料:

洱海公园位于洱海南岸,是游览苍山洱海风景区的第一站。公园内有一座椭圆拱的小山,因山的形状被当地人叫做团山。据史料记载,唐代这里曾是南诏国的皇家养鹿场。公园始建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占地800多亩,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公园里的情人湖,原为洱海自然延伸的港湾,上世纪70年代筑堤,与洱海相隔。这里垂柳成荫,轻舟荡漾,是大理市民的休闲之地,更是情侣们流连忘返之处,故名为“情人湖”。中国青年报记者最近在“洱海天域”项目现场采访时发现,在这个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一一洱海之滨,一幢幢高档别墅拔地而起。在原来情人湖的旧址处,一幢五星级大酒店正在建设,而园内著名的情人湖,则从此长眠于地下。销售人员告诉记者,海景别墅单价每平方米在1万元以上,每栋别墅售价在200万-500万元。目前一期100多套基本售完,二期也已开始发售。附近的村民向记者介绍,2005年,“不知道是哪家公司得到了政府的批准,开着多台挖掘机、推土机,轰隆隆地突然就来推土填埋情人湖……但后来才知道,就是政府让那家公司填的。我们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美丽的情人湖被填埋了,就像看着自己的亲人被杀死一样。”大理市民寸亚平一天游洱海公园,惊讶地发现团山脚下、洱海侧畔的情人湖消失了,一座座别墅正拔地而起。寸亚平痛心疾首,挥笔写下一首诗:“昨日游团山,归来泪满襟。沧海变豪宅,何是情人湖?”

寸亚平说,当时政府说要建设环海路和南排污干渠,大家认为这是保护洱海的有效措施之一,因而十分赞成。由于项目一直是封闭施工,到2008年开放时,人们发现“情人湖”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名叫“洱海天域”的别墅区。

云南律师王冰等人表示,这一项目违反了城乡规划法、水法、土地管理法、森林法和风景名胜区条例、洱海保护条例等一系列全国性或地方性法规。根据有关法规,禁止在风景名胜区内设立各类开发区和在核心景区内建设宾馆、招待所、培训中心、疗养院以及与风景名胜资源保护无关的其他建筑物,已经建设的,应按照风景名胜区规划逐步迁出。此外结合洱海公园的实际情况,公园周边属限制建筑高度的范围。洱海公园为城市饮用取水口,属于一级保护范围,在取水口半径500米范围内,禁止排污、旅游、游泳、垂钓,兴扩建与供水设施无关项目。这些法律法规在项目引进和建设中并没有得到执行。

市民张先生以前特别喜欢周末带孩子来洱海公园,一家人坐在情人湖畔,欣赏着对面的洱海风光,吃上一碗凉米线,感觉惬意无比。但现在他再也不愿来了,“情人湖没有了,公园里望上去都是一栋栋别墅,我们还来干嘛呢?这里早已成了人家的后花园。”目前,这一项目已完成80%的工程量,建设投资3.3亿多元。另据分析,恢复生态系统是十分棘手的一件事。如果拆除别墅和酒店,恢复原有的生态系统,投入将更大。大理市委、市政府4月15日在通报中表示,由于过分追求建设速度,忽视了人民群众生活休闲的需求;为吸引投资商,拿出全市最好的公园附近地域进行开发建设,项目未完全顾及市民的历史情结,缺失有力监管。侯明明等专家认为,政府应强化公共管理职能,保护具有公共产品属性的景观资源不被侵占,纠正市场失灵,防止盲目开发公共资源。同时应坚持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决不能做杀鸡取卵、贻害子孙的蠢事。

据专家分析,围湖建别墅会侵占湖滨带湿地生态系统,造成的损失可能是不可逆的。同时,建房打地桩会破坏地下水网体系,损害“维持性资源”,造成更大的损失,可能危害整个高原断陷湖泊生态系统。

云南一些法律界人士认为,故意破坏生态环境和玩忽职守、滥用职权,情节严重的,属于犯罪行为。“仅仅行政或纪律处分是不够的,应当严格处理洱海相关区域建别墅行为,给公众一个负责任的说法。”

云南省社科院有关专家提出,地方各级政府是维护“公共利益”的,不是维护“开发商利益”的,一定要把官商勾结、损害政府形象、破坏生态环境的“内鬼”绳之以法。

大理市规划局局长陈东发说:“我们会正视问题,进一步思考如何把发展和保护有机结合,更广泛地听取市民意见,把舆论监督和市民监督运用到行政决策中。”

大理苍山洱海保护与开发战略研究课题组首席专家、昆明理工大学教授侯明明指出,洱海这类湖泊具有湖滨带湿地生态系统、地下水网系统两个命脉。由于面积较平原湖泊小,水体置换周期较平原湖泊长,洱海的生态系统较为脆弱。

答:(一)消息

示例如下:

大理洱海填湖造别墅  国家级景区成富人后花园

“昨日游团山,归来泪满襟。沧海变豪宅,何是情人湖?”大理市民寸亚平游洱海公园时发现昔日的情人湖消失了,一座座别墅正拔地而起,于是挥笔写下这首诗。

洱海公园的情人湖是大理市民的休闲之地,更是情侣们流连忘返之处,故名为“情人湖”。如今“情人湖”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名叫“洱海天域”的别墅区。

记者最近在“洱海天域”项目现场采访时发现,在这个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洱海之滨,一幢幢高档别墅拔地而起。在原来情人湖的旧址处,一幢五星级大酒店正在建设。

附近的村民向记者介绍,2005年,“不知道是哪家公司得到了政府的批准,开着多台挖掘机、推土机,轰隆隆地突然就来推土填埋情人湖……但后来才知道,就是政府让那家公司填的。我们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美丽的情人湖被填埋了,就像看着自己的亲人被杀死一样。”

市民张先生表示再也不愿来洱海公园了,“情人湖没有了,公园里望上去都是一栋栋别墅,我们还来干嘛呢?这里早已成了人家的后花园。”

云南律师王冰等人表示,这一项目违反了城乡规划法、水法、土地管理法、森林法和风景名胜区条例、洱海保护条例等一系列全国性或地方性法规。

大理市规划局局长陈东发说:“我们会正视问题,进一步思考如何把发展和保护有机结合,更广泛地听取市民意见,把舆论监督和市民监督运用到行政决策中。”

云南省社科院有关专家提出,地方各级政府是维护“公共利益”的,不是维护“开发商利益”的,一定要把官商勾结、损害政府形象、破坏生态环境的“内鬼”绳之以法。

(二)短评

示例如下:

谁让情人湖常埋地下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驰名中外的苍山洱海正在受到破坏型的开发,其中情人湖已经消失,高耸林立的别墅群,正使其变为富人们的后花园。

昔日垂柳成荫的情人湖边,曾凝结多少浪漫与惬意。而如今,面对钢筋水泥、森然建筑,情人湖早已深埋地下,这教人何以流连忘返?无怪乎当地民怨甚沸。

“情人湖”变身成了“洱海天域”的别墅区,“洱海天域”项目成了众矢之的,引起广大媒体的关注。媒体的跟踪报道形成舆论的倒逼,追究和调查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但破坏的事实已定,围湖建别墅造成的损失是不可逆的,此时才来调查究责是否晚了些?

犹记得厦门px项目所受到的口诛笔伐,洱海开发无疑也要经受众口的指责。新闻里从来不缺破坏性开发的案例,也从来不乏严厉的调查和处置,但却并没使人看到相应的期待,破坏开发的案例每每沉渣泛起,源于官商勾结,个别官员利用权力之便,为开发商大开绿灯,而将公众利益抛诸脑后。

情人湖消失了,属于人民的共同财产却变成了富人的私家花园,公民权利正被无情地践踏。这其中,破坏环境的房地产商固然可恶,但当地那些纵容甚至打着招商引资的华丽幌子为房企鞍前马后的政府有关部门更是难逃罪责。地方开发建设,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程序正当、规划可行,应以相应的制度建设作为依托。只有加强体制内外的监管,才能杜绝后来者重蹈覆辙。

(参考:红网2010-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