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典型题与考研真题详解
一、概念题
1.结果评估(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研)
答:社会工作评估是指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系统地评价社会工作的介入结果、总结整个介入过程、考查社会工作的介入是否有效、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与目标的过程。结果评估是社会工作评估常用的策略之一,是指工作完成的最终成果。结果评估是在工作过程的最终阶段进行的评估,包括目标结果和理想结果两个部分。其中,目标是指介入要努力达到的方向;结果是介入的直接和最终效果。结果评估是检视计划介入的理想结果以及这些结果实现的程度及其影响。相对而言,目标是比较概括的,而结果则是具体并可以度量的。
2.个别化(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研)
答:个别化是指一种分别逐一对待的方法,体现了传统的社会工作价值。它把每一个人看作是唯一的、不同的实体,应该受到不同的对待。个别化体现了对个人的尊重。具体是指每个人都应当有权利和机会发展个性,社会工作者应当尊重服务对象的个体差异,不应当使用一般或统一的服务方法回应他们的独特需要,要充分考虑到服务对象在性别、年龄、职业、社会地位、政治信仰、宗教以及精神或生理残疾状况等方面存在的价值差异,及其与社会主流价值之间可能存在的冲突。在生活、活动和学习方面也要有相应的措施。另外,在起居上要尊重每一个人的隐私权,尽可能地满足每一个人保守其隐私的需要。
3.直接介入(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研)
答:直接介入是指以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为关注对象,针对他们所采取的行动,重点在于改变服务对象家庭或群体内的人际交往,或改变个人、家庭和群体与其环境中的个人和社会系统的关系和互动方式。直接介入也指针对服务对象采取的行动以及直接服务提供和介入。
4.增能(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研)
答:增能即增强权能,是指增强人的权利和能力。增强权能取向的社会工作认为,个人需求不足和问题的出现是由于环境对个人的压迫造成的,社会工作要为受助人提供帮助,应该着重于增强受助者的权能,以对抗外在环境和优势群体的压迫。其宗旨是通过社会功能的发挥,达到社会和谐,增进个人的社会适应能力,满足个人的需求。增能“意味着帮助个人、群体、家庭,以及社区在其内部或周围探求和扩展其资源与手段的意图和过程”。探求人们和社区内部的力量,必须推翻和抛弃歧视性标签,为家庭、机构和社区的资源连接提供机会,让弱势社群远离受害者的思维定式;信任人们的直觉、说法、观点和精神,确信人们的梦想。
5.目标系统(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研)
答:目标系统是指为了达到改变案主系统的目的所需要改变和影响的系统。由于案主的问题及其解决,是与案主生活的环境及其资源密切相关的,在工作中,为了逐步达到社会工作服务和改变案主的目的,社会工作者要与有关的人与系统工作,将其作为工作的目标系统去加以改变和影响,从而为解决案主的问题与满足需要创造条件。在一般情况下,案主系统是社会工作的目标系统,案主系统发生相应的改变,就可以帮助案主、实现社会工作的目标。但是案主系统也可以不是社会工作的目标系统。在有些情况下,案主系统并不总是为达到社会工作而要改变的系统。例如在学校社会工作中,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有时会将学生家长作为目标系统,随着家长与学生沟通状况或教育方式的改善,会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可见,案主系统并不一定就等于目标系统,一般情况下,目标系统大于案主系统,并具有时效性。有时案主系统与目标系统一致,有时不一致,有时可以是交叉的。
6.个案工作
答:社会个案工作是由专业社会工作者运用有关人与社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为个人和家庭提供物质或情感方面的支持与服务,目的在于帮助个人和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运用案主本身及外部资源,增进案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个人和社会的良好福利状态的过程。
7.预估
答:预估是指收集与服务对象有关的详细数据、了解服务对象问题形成的过程,是依据既定情境中的事实与特点推论出有关服务对象问题含义的暂时性结论的逻辑过程。预估就是收集数据和认定问题的过程,是把所有有关服务对象的数据组织起来并使其具有意义的专业实践活动。
8.评估
答:评估是指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系统地评价社会工作的介入结果,总结整个介入过程,考查社会工作的介入是否有效、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与目标的过程。社会工作评估“是一种认知过程,一种逻辑判断”,具有持续性、互动性、逐步深入、知识指引性等特点。评估的目的包括:①考查社会工作介入效果、服务对象进步情况及介入目标的实现程度;②总结工作经验,改善工作技巧,提升服务水平;③验证社会工作方法的有效性;④进行社会工作研究。
二、简答题
1.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角色有哪些?(北师2016年研;南航2015年研)
答:社会工作者担当的角色有直接服务角色和间接服务角色:
(1)直接服务角色
直接服务角色是指实务工作者面对面接触处在需要情境中的案主,提供直接服务,以帮助案主解决困难和问题的社会工作服务的方式。
①支持者。当案主遇到困难时,经常会寻求社会工作者的帮助,这时,社会工作者就扮演一个支持者的角色。能否给处于困境中的案主以心理上的支持,就在于工作者能否以一种恰当的方式表达你的理解与支持。
②指导者。给予案主指导或忠告,是社会工作者一个经常性的角色。忠告只是一种建议,一种提议,给案主提示思考与解决问题的方向与思路,而不是代替案主做决定与行动。
③治疗者。社会工作者作为治疗者或辅导员的角色有很长的历史,甚至某些时期还是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角色,它是回应某一时期社会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
④照顾者。社会工作者对因生理或社会原因而处于特殊情境中的人经常给予照顾。照顾的角色有两方面:一是提供关怀和保护易受伤害的个人与团体;二是变成社会控制的力量。
(2)间接服务角色
间接服务角色是社会工作者作为案主的代表去争取资源,改进服务的输送方式,或创造新的服务,以满足案主的社会需要。
①行政者。社会工作者在服务于社会时,经常以行政者的身份出现,目的在于在一个人服务项目内计划、发展与执行政策、制定服务和工作方案。
②研究者。在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专业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越来越重视与强调研究的作用。
③中间经纪人。中间经纪人的角色是认为案主的需要可以通过社会服务机构、制度、资源与机会的分配更有效地得到满足。
④调解者。调解者的角色就是以最具建设性的方法和途径去化解纷争,目的是帮助处于冲突中的案主,对于冲突的问题达成共识。
⑤管理与协调者。管理与协调的角色就是通过将案主与适当的服务不断连结的过程,达到为个人或家庭提供持续性的服务,协调这些服务,以确保案主获得所需服务的目的。
⑥倡导者。倡导者的角色就是社会工作者与案主一起或作为他们的代表抵制或增进一个有目的的行为,为有需要的个人与群体争取权益和尊严,通过改进社会制度、社会规范来保护和促进这些新的权利。
⑦教育者。教育者的角色是提供机会,让案主学习特定的社会技能;供给信息,使其更有效地扮演与发挥角色功能,并预防问题与困难生活情境的发生。
2.社会工作过程有哪些基本要素?(扬州大学2015年研;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研)
答:社会工作致力于改善人与社会系统所处的社会环境,这构成社会工作实践过程的重要参照架构与基本要素。社会工作过程中的要素包括:
(1)个人和系统完成生命任务的条件与资源
人依靠社会系统得到物质、情绪与精神资源,获取服务与机会,实现愿望与满足需要,完成生命任务。非正式的或自然的资源系统(包括家庭、朋友、邻居、同事等)、正式资源系统(党派、专业团体、群众组织及各种协会等)和社会性资源系统(学校、医院、各种社会服务机构等)组成了人完成生命任务与履行社会角色的支持网络,构成了人们生活于其中的社会处境。
这些资源帮助人们实现价值、愿望并减轻痛苦与压力。这是社会工作实践过程中最重要的参考要素。只有先认定案主所处的社会情境、分析案主完成生命任务的条件与资源状况,才能决定提供哪些帮助。
(2)个人或系统与资源系统的互动
人与他们所处的资源网络系统的关系是社会工作分析社会情境的又一视角,社会工作对于产生问题根源的认识,不是简单归结于个人,而是认为,人之所以产生问题,根源在于人与所处社会环境的互动。问题不在于“谁”有问题,而在于环境中的各种因素怎样相互影响了人们在完成生命任务过程中对问题的处理。
社会工作关注社会情境中人与资源系统的互动关系。这种互动有三种类型:人在资源系统中的互动,人与资源系统的互动和资源系统之间的互动。这三种互动已超出了简单的“人和资源系统”这样的二分法观点,而是关注到互动各系统之间连结的性质以及人与他们的各种资源系统之间的关系。
(3)个人或系统的困难与社会问题的关系
这一要素指导社会工作者注意到生活在一定社会情境中的人们所具有的个人性问题与以个人问题为基础的社会公共问题之间的关系。许多个人性的问题不可能由个人或家庭解决,因为个人的问题是与社会问题紧密相联的,不解决社会问题,个人问题就得不到解决。同样,不研究个人问题对形成社会问题的影响,社会问题也不能解决。因此,社会工作不仅只是提供服务和资源,而且负有将个人问题与社会问题的关系、社会问题对个人的意义反映、演绎出来的责任。
3.社会工作的过程。(社科院2015年研)
答:社会工作的过程包括: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和结案六个阶段或称步骤,每个阶段或步骤都有不同的工作任务、内容和方法与技巧。
(1)接案
“接案”是社会工作实务过程的第一步,是社会工作助人活动的开端,也是整个助人过程的基础和起点。
(2)预估
社会工作者接案后要进一步了解服务对象的情况,了解服务对象出现“问题”的原因。为了帮助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需要了解服务对象的详细信息和资料,从而能够全面地认识和了解他们,并且能够对他们所表现出的“问题”给予解释。这个工作过程,就是社会工作助人过程中“预估”阶段的工作。
(3)计划
获得了对服务对象问题、需要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资料及对这些方面的问题的基本判断后,社会工作者需要设计指导介入行动的整体计划来帮助服务对象。
(4)介入
“介入”是实际执行服务计划、满足服务对象需要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行动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社会工作者发掘和运用服务对象的内在动机、潜能,与他们一道寻找资源解决问题。
(5)评估
通过系统地汇集各种资料、总结工作过程所运用的方法、检查介入成果与介入目标的匹配程度,社会工作者要对介入阶段的工作经验做进一步提升,总结出介入工作的经验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下一步工作的目标。上述对介入工作的检查和总结就是对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中的评估工作。评估是检查介入行动是否实现了介入计划、总结经验、发展社会工作的实务知识的过程,是整个社会工作助人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6)结案
当社会工作的协助已经成功地达到了预定目的,或者当服务对象认为已经达到足够的改变而要求终止工作、服务对象与社会工作者由于某种原因而不能继续服务时,整个社会工作的介入过程就结束了。此时,就要进入社会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即结案阶段。
通用社会工作过程模式是一个整合的工作取向,适用于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工作历程包括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和结案。每个阶段前后衔接,构成完整的助人过程。社会工作实务从接案开始,经过对服务对象社会心理的预估,获得对服务对象问题和需要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介入计划。介入计划是社会工作者工作的蓝图,提供了介入的方向,而实际的介入则是为服务对象提供直接和间接服务。介入后的评估帮助社会工作者总结助人过程的经验,检查是否实现了介入目标。结案阶段的工作重点在处理服务对象面对结案时的反应,并在结案后进行跟进服务。
4.助人过程主要涉及哪些因素?它们各起什么样的作用?(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研)
答:(1)作为一种专业的助人活动,社会工作由社会工作者、服务对象、价值观、助人活动和专业方法等几个基本要素构成。
(2)各要素在助人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如下:
①社会工作者。作为提供服务的一方,依据助人价值观去设计和实施助人活动,并积极吸引服务对象主动参与到这一行动过程中,以相互配合与协调,从而达到助人目标。社会工作者是助人行动的主体和发动者,没有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就不会发生。社会工作者在助人过程中,居于主动的甚至是支配的地位,他要控制整个过程的发展进程和方向,以期实现最佳的助人效果。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需要将理论、知识和技能结合起来,以完成助人活动,所以,社会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对服务的开展有直接影响。
②服务对象,又称受助者或案主,是指在社会工作过程中需要帮助的一方,是在正常的社会生活中遇到困难,需要帮助而解脱困难的个人或群体。服务对象是社会工作得以发生的基本前提,没有服务对象,社会工作就失去了对象,社会工作也不会发生。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不仅指个人,也可以是家庭、群体或社区,当他们陷入自己无法摆脱的困境时,就可能成为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
③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是指社会工作者所持有的评判助人活动的一套理念,包括社会工作者对助人活动的看法、对服务对象的看法以及对自己的看法等。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核心是利他主义,即社会工作者以帮助他人、服务于他人为自己行动的目标。价值观是社会工作的灵魂,社会工作只有在专业价值观的指导下,才会自觉地、持久地进行,才会尽最大可能去帮助他人、服务于工作对象。
④助人活动,是指社会工作者依据服务对象的需要,依据社会工作价值观向服务对象提供帮助或服务的行动,也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互动及合作的过程。助人活动联结了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包含了双方在这种持续的互动中所持有的价值观、理念、感情甚至个人的行为特点。助人活动是社会工作最主要的承载者和表现者。
⑤专业方法,是指社会工作群体在长期的助人实践中形成的、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做法。这些方法作为知识,被社会工作者共享,并有效地支撑着社会工作者的实践。科学的方法是达到助人目的的有效手段,所以,专业方法对于社会工作来说,是不可缺少的。
5.接案的重要意义。(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研)
答:接案是指社会工作者开始与服务对象接触时的第一步工作,包括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就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和服务对象的需要而展开的沟通,包含了社会工作者如何与服务对象开展工作的知识和技巧。
成功的接案是专业助人活动的前提。其重要性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澄清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双方的期望和义务
接案工作的意义在于使有关各方了解各自的期望,明白各自应尽的义务,避免因误解而给后续工作带来障碍。
(2)激励服务对象
对双方各自角色和责任的了解能够激励服务对象为解决自己的问题而努力。
(3)促进和诱导服务对象的改变
如果在接案时即与服务对象建立起信任的关系,就能增强其参与助人过程的意愿,否则会造成因服务对象没有了解其任务而中途退出的问题。
(4)影响后续工作关系
接案过程不仅决定着求助者是否能从潜在的服务对象变为现有的服务对象,而且影响着服务对象在后续服务中与社会工作者的关系,以及参与助人过程的积极性。
(5)影响今后的互动
接案阶段的早期印象会对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今后工作中的互动产生影响。如果这个阶段的工作不成功,随着助人过程的推进,会严重影响改变工作的顺利进行。
6.预估的原则。(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研)
答:预估是指收集与服务对象有关的详细资料、了解服务对象问题形成的过程,是依据既定情境中的事实与特点推论出有关服务对象问题含义的暂时性结论的逻辑过程,是把所有有关服务对象的资料组织起来使其具有意义的专业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为制定科学的介入计划打好基础。具有持续性、社会工作者和案主共同参与、行动取向和专业判断性等特点。预估的原则大致包括以下几点:
(1)个别化原则
来源于服务对象的特点,社会工作相信,每个人都是独特的,都具有长处和弱点。预估要准确反映服务对象的特点及其问题的特殊性,这样才能使介入工作是有的放矢的、有效的、为着特定的服务对象的。
(2)合作原则
预估需要服务对象一同参与,来决定探索问题的领域和探索的方式。同时也是一个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合作的过程。服务对象的参与将使对问题的预估更全面和更准确。
(3)避免片面
为了确保资料的准确性,社会工作者要采用多种方式收集资料,以防止资料的片面性,保证资料的可信性。
(4)避免简单归因
人的社会性使他们的问题与其生活的环境密切相关。预估时要尽量全面,避免对问题做简单归因,如此才能识别出问题与环境、与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识别出问题的产生、演变与发展的过程,使预估为科学的介入提供坚实的事实依据。
(5)兼顾服务对象的弱点与长处
预估要采用“优势和能力”视角,既要找出服务对象的弱点,也要发掘其长处。发现弱点能够帮助社会工作者认识和知道服务对象的问题所在,而发掘优点和长处则可以为社会工作者提供解决问题和满足需要的资源。兼顾弱点和长处的预估才是全面的预估。
7.简述个案社会工作“危机介入模式”的过程与技巧。(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研)
答:危机介入模式是围绕着服务对象的危机而展开的调适和治疗工作,注重不同服务介入技巧的综合运用,目的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有效地帮助服务对象摆脱危机的影响。个案社会工作中“危机介入模式”的过程与技巧,主要内容如下:
(1)开始阶段
在危机介人的开始阶段,其工作目标主要是与案主建立牢固的专业关系基础,取得案主的信任。当案主的思想开始澄清时,可以通过布置任务让他感觉自己有了自主能力,让他觉得自己有做决定的能力,重建自信。
①第一次会谈时要搜集案主的基本资料,并将会谈集中在正在经历的危机事件上。了解案主的认识能力与“自我”强度,并了解案主的社会资源网络;
②第二步要搞清楚其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从而把问题集中在目标上,找出真正的问题,然后,达成13头协议,把问题集中在核心问题上。
(2)中间阶段
工作者要进一步搜集资料,扩大对案主的认识,如可以把现在发生的事情与案主过去的生活经历相联系,指出前后的因果关系,以帮助案主改正对问题的认识。让案主倾诉可以减低焦虑。然后,帮案主看看什么样的办法对解决问题有效。这时工作者要做案主的榜样,让案主学习怎样解决问题;可以给案主布置作业,促使他改变思考方式,换个角度看问题,从而改变感觉和行动。
(3)结束阶段
在危机介入的最后阶段,回顾一下开始时双方协议要做的事执行得如何,达到了什么目标。这时可以提醒案主结束工作关系的时候到了,与案主一起回顾已取得的进步,征询案主对今后生活的想法。如果案主说:“我行了,不用再见你了”,这标志着案主已经可以重新自主生活,危机结束了。
8.小组工作的社会目标模式。(武汉大学2012年研)
答:社会目标模式源于社会小组工作的早期实践,是最早的一个小组工作模式,社会目标模式是透过一系列原则和方法培养成员的社会责任感、社会意识和社会良知。它的原则在小组中强调参与、共识与任务的达成,更重要的是强调自我了解和专业训练。这一模式较多地运用在社会政治小组和组织小组中。
(1)理论基础
社会目标模式的理论主要来源于系统论和社会学的观点,强调社会系统与人和群体间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个人和群体出现功能失常或问题,与社会系统的功能是否正常有关,而人和群体的行为又会影响社会系统的正常运转,因此个人问题的解决必须通过社会变迁的途径来实现。
(2)模式的特点
社会目标模式以关注社会整合和人参与社会的责任感为工作重点,通过人的能力和意识的提高去影响和改变社会。这种工作模式利用小组过程发展小组成员的民主意识和参与社会变迁的责任心,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并提高其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在这种工作模式中,小组被看作是一个统一体,通过小组集体的力量达致社会变迁,社会责任得到鼓励,领导能力得到发展,民主的概念在小组过程中也得到充分的实践。
(3)实施原则
社会工作者在开展小组工作实践中,自始至终都要强调和贯彻如下几点原则性的“工作意识”:
①致力培养并提升小组组员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
②致力发展小组组员的自我发展能力、社会参与和社会行动的能力,特别是他们建立和扩大社会资本、整合社会资源、参与和改变社会环境的能力。
③致力小组工作目标与社区发展目标的一致性,特别是要针对社区的需求和问题,吸引和选择合适的社区成员参加小组活动,并结合上述需求和问题,制定小组工作目标,设计活动项目。
9.简述社会行动模式的目标及关注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2012年研)
答:(1)社会行动模式的目标
①总的目标
改变不公平的政策,实现一定程度的社会改革。
②任务目标
争取权益及资源的重新分配。通过行动争取利益,获得应得的资源,改善环境,伸张居民权益,并加强其参与决策的能力。这个目标通常也是边缘群体的切身需要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为贫困家庭申请最低生活保障金、为残疾人士争取社区康复设施等。
③过程目标
a.提高自我意识:在争取的过程中,让参与者意识到社会的不公平,了解自己应有的权益,学会争取的技巧。
b.提升社会意识:通过行动的过程,提升参与者自我的社会意识,改变其无能和无助感,加强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c.认识团结的重要性:通过集体行动,使参与的居民感受到团结的重要性及居民组织的作用;行动过后,继续将他们组织起来,关注其自身面临的问题。
(2)社会行动模式关注问题
①关注的现象
社会不公平、不平等与剥削现象。
②关注的人群:
a.经济上最缺乏市场价值的人,如贫困者和失业者;
b.政治上最缺乏自我组织的人,他们参与公共活动不积极,不善于运用合法途径维护和表达自己的利益;
c.社会上最缺乏选择权利的人,他们在教育和择业上缺乏主动选择的机会;
d.文化上最受身份歧视的人,他们经常被别人贴上标签。
三、论述题
1.结合你的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经验,试举例谈谈社工接案不成功的因素。(南航2015年研)
答:接案是使潜在服务对象成为实际和现实服务对象的关键环节,社会工作者要努力在接案阶段与他们建立一个良好的专业关系,以便在后续工作阶段提供适当服务满足他们的需要,协助他们解决困难和问题。同时也存在一些影响与服务对象建立关系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
(1)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的期望不一致
例如,有些流浪儿童希望社会工作者给他们提供刮风下雨时的临时住所,而社会工作者却希望将他们安顿下来,并提供必要的教育,帮助他们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期望不一致,如果双方不能调和,就不能成功接案和提供后续服务。
(2)社会工作者的能力不足以提供帮助
例如,当服务对象患有精神疾病,而社会工作者没有相关的专业训练时,就要将服务对象转介给其他相关的专业服务机构。
(3)临时事件和外部障碍
例如,当遇到服务对象搬迁、患病、被捕时,或服务对象的家人不愿接受服务,就有可能使服务中断。
(4)服务对象不愿接受帮助
有些服务对象对接受社会工作的协助存有偏见,不信任机构。有些服务对象认为,接受服务就意味着自己没有能力,因此拒绝受助。
(5)社会文化因素
社会文化对求助与受助的观念和看法也是影响能否成功接案的因素。因此,在初步接触、了解潜在服务对象成为正式服务对象的过程时,要特别注意了解服务对象的感受,即服务对象是如何看待助人与受助的。在接案阶段,了解服务对象对助人与受助的态度与观念对帮助其接受社会工作服务具有指导意义,即社会工作者要有策略地引导当事人成为服务对象。
(6)不同专业间的配合出问题
当服务对象需要接受不同专业的服务时,社会工作者要协调不同专业的工作,避免重复提供服务,或者相互竞争。不同专业会因争取服务对象而竞争,导致服务对象无所适从,最终终止专业关系。
2.试述结案阶段的主要任务。(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研)
答:结案阶段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对整个助人过程的回顾和总结方面,借着结案,社会工作者要帮助服务对象巩固已经取得的改变成果,增强他们独立面对问题的能力和信心,将工作成果转化为服务对象的实际行动。结案的阶段的主要任务包括:
(1)总结工作
即通过评估有目的地总结社会工作介入的成效。评估整个工作过程,对计划目标的完成情况、介入效果进行总结和评估,并将结果与服务对象分享,报告给机构(这部分内容即是评估阶段主要完成的工作),审慎处理服务对象因结案带来的与分离有关的感受和情绪,做结案记录并写成结案报告。
(2)巩固已有改变
社会工作的目标是助人自助,因此,确保服务对象在社会工作助人过程中获得的经验能够巩固下来并应用于日常生活中,是社会工作者的责任。社会工作者要尽力帮助服务对象保持在助人过程中取得的进步,巩固和增强他们的自我功能。
下面一些方法能够帮助社会工作者达到这样的目的:a.回顾工作过程;b.强化服务对象已有的改变。在回顾工作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通过指明和强调服务对象自己取得的成绩来增进他们的自信;c.表达积极支持的态度。
(3)解除专业工作关系。
结案并不是说社会工作者绝对不再与服务对象有任何接触,而是不再提供服务。如果服务对象还需要其他服务,社会工作者应给予转介,这对时机未成熟就必须结案的服务对象来说尤其重要。转介服务对象时,社会工作者需要与其他机构建立互联网络,了解转介条件,为服务对象作转介准备,妥善结案。
(4)做好结案记录。
结案时要撰写书面结案记录。结案记录的内容包括:
①基本资料: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
②背景资料:服务家庭情况、社会支持情况;
③主要问题:服务对象的心理状况、就业问题、家庭、社会交往问题等;
④问题分析:分析问题的成因、强度、影响等;
⑤服务计划:目的、目标、介入行动具体计划;
⑥介入过程:社会工作采取的主要干预措施;
⑦服务评估:主要是说明工作进行,或者成效如何;
⑧个案反思:对这项工作我们认为哪些方面做得比较好,还有哪些存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