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成人高考专科起点升本科《教育理论》考点精讲及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2 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

一、选择题

1.决定教育性质的主要社会因素是(  )。[2014年真题]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科学技术

D.民族文化传统

【答案】B

【解析】B项,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主要原因是: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决定着受教育者的权利;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内容。A项,经济可以影响教育但是还不足以决定教育的性质,其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产力制约教育的内容、决定教育发展的水平,制约教育的结构。CD两项,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教育质量和教育者数量、教育观念、内容和技术,但不是主要因素,也不能决定教育性质。

2.教育的本质属性是(  )。[2013年真题]

A.使新生一代适应现有的生产力

B.使新生一代适应现有的生产关系

C,使新生一代接受现有的主流文化

D.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答案】D

【解析】教育是传递社会生活经验并培养人的社会活动。通常认为:广义的教育,泛指影响人们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3.在我国近代,“教育救国”的口号曾不绝于耳,但“唤来唤去还是一句空话”。这是由于(  )。[2013年真题]

A.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B.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起决定作用

C.教育对社会文化的制约作用

D.教育对社会生产力的制约作用

【答案】A

【解析】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性质制约教育的性质;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宗旨和目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领导权;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受教育权;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内容、教育结构和教育管理体制。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有反作用,但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教育在这种矛盾运动中只起到加速或延缓的作用,不能起决定作用。教育不能决定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方向,更不可能成为政治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所以“教育救国”夸大了教育的作用,只能是不切实际的空想。

4.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起源的传统观点是(  )。[2012年真题]

A.生物起源说

B.心理起源说

C.劳动起源说

D.需要起源说

【答案】C

【解析】A项,生物起源说认为,人类教育发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代表人物有利托尔诺、沛西·能等。B项,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代表人物为孟禄。C项,马克思主义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即劳动创造了人类和社会;劳动过程的复杂性要求通过教育把人类积累的经验传授给下一代。D项,需要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社会生活和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

5.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教育往往具有各自的传统和特点。这反映了教育具有(  )。[2012年真题]

A.阶级性

B.等级性

C.永恒性

D.继承性

【答案】D

【解析】教育的发展本身具有继承性,具体表现在:教育内容的继承;教育方式的继承;教育理论与教育经验的继承。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教育往往在某种程度上继承着已有的教育内容、方式、理论和经验,呈现出各自的传统和特点。

6.教育生物起源论与心理起源论都是错误的,其主要原因是二者都否认教育具有(  )。

A.相对独立性

B.社会性

C.稳定性

D.因材施教性

【答案】B

【解析】教育生物起源论者认为,人类教育发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心理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二者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教育的起源,但他们的共同缺陷是都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和目的性,否认了教育是一种自觉有意识的活动,把动物本能和儿童无意识的模仿同有意识的教育混为一谈,因而都是不正确的。

7.实行“自觉纪律”教育的社会是(  )。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答案】D

【解析】AB两项,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实行的是“棍棒纪律”。C项,资本主义社会实行的是“饥饿纪律”。D项,社会主义社会实行的是“自觉纪律教育”。

8.狭义的教育是指(  )。

A.社会教育

B.学校教育

C.家庭教育

D.网络教育

【答案】B

【解析】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狭义的教育是指专门组织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它不仅包括全日制的学校教育,而且也包括半日制的、业余的学校教育、函授教育、刊授教育、广播学校和电视学校的教育等。

9.从作用的对象划分,教育功能可分为(  )。

A.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D.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C.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D.政治功能和经济功能

【答案】C

【解析】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从作用的方向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10.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的“狼孩”事例,说明了(  )。

A.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B.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

C.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作用

D.自然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答案】B

【解析】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素质、环境和学校教育。遗传素质仅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而不是现实性。“狼孩”的事例主要说明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1.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  )。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社会活动

【答案】C

【解析】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A项,遗传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条件。B项,环境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因素。C项,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这是因为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引导着个体的发展方向,可以激发和发展被教育者的潜能,教育同时能对各种环境加以一定的控制和利用。尤其是学校教育具有高度的组织性,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科学和深刻。

12.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  )。

A.顺序性和阶段性

B.不均衡性

C.稳定性和可变性

D.个别差异性

【答案】B

【解析】B项,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工作要抓关键时期,不能错过发展的关键时期。A项,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C项,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相应变化,加速青少年的身心发展。D项,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13.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  )。

A.顺序性

B.不均衡性

C.稳定性

D.个别差异性

【答案】D

【解析】“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指每个学生具有特殊性,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要求教育工作者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各得其所,使其能力获得最大限度的发挥。

14.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主要是(  )。

A.六艺

B.三科

C.四学

D.七艺

【答案】A

【解析】我国奴隶社会学校教育被奴隶主阶级所垄断,教育目的是培养巩固和维护奴隶社会统治的大小奴隶主。教育内容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15.教育是一种(  )。

A.生物现象

B.自然现象

C.社会现象

D.心理现象

【答案】C

【解析】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按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影响的社会活动。

二、辨析题

1.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但教育不是万能的。

答:正确。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虽然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但教育不是万能的。离开遗传素质,离开了环境,教育的作用就无法发挥。

2.教育功能是指教育活动或系统对个体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答:错误。

教育功能不仅指教育活动或系统对个体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和作用,也包括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和作用。

教育功能是指教育活动和系统对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从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划分,可分为教育的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正向功能是指教育对个体和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负相功能是指对个体和社会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教育功能不仅包括教育活动或系统对个体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和作用,也包括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和作用。

3.教育规律是指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答:错误。

教育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包括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的本质的联系,也包括教育与其他社会活动间的必然联系,如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等。具体表现如下:

(1)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根本上受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制约,一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与它的教育发展程度成正比的。

(2)教育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或社会里,由于受不同的经济政治制度的影响而具有不同的性质。

4.教育从来就是具有而且将永远具有阶级性的特点。

答:错误。

原始社会生产资料共有,大家共同劳动,共同消费,人人平等,教育水平相对低下,并且与原始宗教或仪式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原始社会的教育具有社会性,没有阶级性,全社会成员教育机会平等,教育目标一致,只有性别差异,没有阶级之分。之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教育既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且具有严格的等级性和浓厚的宗教性。

5.一个国家的教育属于什么性质主要是由该国家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

答:正确。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具体体现在决定教育的目的、教育的领导权与受教育权方面。

三、简答题

1.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2012年真题]

答:人的发展是在遗传、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实现的,其中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这是因为: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培养人的活动。它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选择适当的教育内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对人进行系统的教育和训练,保证了人的发展方向,从根本上消除了环境对人的影响的自发性和盲目性。

(2)教育是教师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对青少年施加影响,促进他们获得全面发展的活动。教师的职责和工作特点保证了青少年发展的正确方向。

(3)在人的一生中,青少年时期是最需要受教育也最适宜受教育的时期。青少年时期正是长知识、长身体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的知识比较贫乏,经验不足,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判断是非的能力还不强,他们的成长有赖于正确教育的引导。由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教育所起的作用是主导的。

2.教育的文化功能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人类的文化一旦产生,就成为外在于人的客观存在,教育对于文化保存与发展的作用,构成了教育的文化功能。具体说来,表现在:

(1)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

教育的文化保存和延续功能有两种方式,其一是纵向的文化传承,表现为文化在时间上的延续;其二是横向的文化传播,表现为文化在空间上的流动。

(2)活化文化的功能。

教育能把文化从物质载体转移到人身上,与人的思想、智慧、情感建立联系,从而使文化成为影响人的行为的现实力量。

(3)选择文化的功能。

教育虽是文化传递的手段,但教育又不等同于文化传递,因为教育不是对所有文化的传播,教育传播的文化是有选择的。

(4)文化批判功能。

教育的文化批判功能,是指教育按照其价值目标和理想,对社会现实的文化状况进行分析做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引导社会文化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5)文化交流、融合功能。

教育从两个方面促进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一方面是通过教育的交流活动;另一方面,教育过程本身通过对不同文化的学习,对文化进行选择、创造,对旧的文化进行变革、整合,形成新的文化,促进文化的不断丰富和发展。

(6)文化更新与创造功能。

没有文化的更新和创造,就没有文化的真正发展。教育激活文化的功能,最根本的体现就是对文化的创新。

3.教育应遵循人的发展的哪些规律?

答:教育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必须遵循人的发展规律,主要是遵循以下四个方面的规律:

(1)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

人的身心发展史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顺序过程,教育工作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根据其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顺序,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不能“揠苗助长”。

(2)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在人的身心发展的某一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

人的身心发展从整体上是向前发展的,但实际上各个方面是不匀速的,各个部位的功能发展也是不均衡的。这种不均衡性表现在两方面:

表现在不同年龄阶段中,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是不平衡的;

表现在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的不平衡,显示出一定的关键期和最佳时期。

(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既考虑稳定性,不任意改动教育内容和办法,又注意可变性,充分挖掘受教育者的发展潜力。

人的发展的稳定性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人的身心发展阶段的顺序、每个阶段的变化过程和速度,大体上是相同的;

人的发展的可变性是指由于受不同的社会与教育条件的影响,人的身心发展水平和速度会表现出一定范围和幅度的变动和差异。

(4)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由于受遗传、环境和教育等因素的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不同学生的同一方面发展速度和水平不同;

不同学生的不同方面发展不平衡;

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

4.为什么说“教育救国论”是错误的?

答:“教育救国论”是指中国近代主张的以教育拯救中国社会的政治思潮,盛行于20世纪20~30年代,代表人物有严复、黄炎培、陶行知等。他们认为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是没有文化,缺少教育,科学落后,主张从教育入手,以教育来改造人,拯救国家。之所以说“教育救国论”是错误的,原因在于:

(1)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有反作用:教育培养出具有一定阶级意识的人,维护和巩固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通过影响社会舆论、道德风尚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但是,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它不能决定政治经济发展的方向,不能成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2)“教育救国论”的错误之处在于认为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起决定作用。“教育救国论”的倡导者企图在不触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前提下从改造教育入手,实行清明政治,富国强民,实际上是行不通的。

5.简述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实践经验之间的关系。

答: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教育方针政策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的方向和政策。

(1)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方针政策

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应反映客观的教育规律,但它不等于教育规律;

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民族的教育方针政策是教育学研究的对象之一。

(2)教育学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

教育规律是对教育实践经验的升华和概括;

教育实践经验是处于感性认识阶段的东西,它也可以作为教育学或教育科学分支学科的研究对象,我们要善于把教育实践经验总结上升到理论高度。

四、论述题

1.试述教育的社会属性。

答:教育的社会属性体现在:

(1)教育具有永恒性

教育是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范畴,教育之所以具有永恒性,是因教育具有两大社会功能:

使新生一代适应现存的生产力,作为生产斗争的工具;

使新生一代适应现存的生产关系,在阶级社会作为阶级斗争工具。

(2)教育具有历史性

教育又是一种历史现象,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不同的历史时期,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都各不相同,因此,教育具有历史性。在阶级社会,教育必须反映统治阶级的利益、愿望和要求,表现出鲜明的阶级性。

(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这种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

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

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物质条件而凭空产生。任何一种教育,从其思想、制度、内容、方法等方面来看,尽管受当时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但同时又是从以往教育发展而来的,都与以往教育有着承继关系,即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

教育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教育虽然受政治经济制度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但同时又和上层建筑中其他意识形态发生密切的联系,受这些意识形态的影响。一般说来,意识形态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a.表现在教育观点上;

b.表现在教育内容上。

正是由于教育受意识形态的影响,所以在同一时代,当存在不同的意识形态特别是不同的哲学思想时,也会出现不同的教育观点。

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教育与政治经济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种情况是教育落后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即当社会政治经济发生了改变,某些教育思想、内容、方法还能存在相当长的时间,这时教育对新的政治经济起着阻碍作用;另一种情况是教育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这时教育对新的政治经济起着催生作用,即在旧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未被推翻前,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以产生新的教育思想,对新社会起着催生作用。

2.运用教育基本规律分析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答:因为教育对社会生产力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1)教育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

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通过教育可以实现劳动力再生产,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

教育是科学知识技术再生产的手段。通过教育,科学知识与技术被劳动者所掌握,变成劳动者的知识与技能,成为直接的生产力要素,从而在生产中创造物质财富。

教育是生产科学知识技术的手段。教育的主要职能是传递人类已有的科学知识和技术,但它也担负着发展科学技术、产生新的科学技术的任务。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

教育通过培养具有一定阶级意识的人,维护和巩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

a.教育通过培养大批的统治人才,直接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

b.教育通过帮助个人社会化来为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服务。

教育通过影响社会舆论、道德风尚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

通过在校师生的言论和行动、学校的教材和刊物向社会宣传一定的思想意识,制造社会舆论,影响社会的风俗习惯和道德面貌等,起着巩固现有政治经济制度的作用。

正是由于教育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所以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3.广义教育与狭义教育有何联系与区别?广义教育在今天为何愈来愈受到中外教育界人士的重视?

答:(1)广义教育与狭义教育的联系与区别

教育是传递社会生活经验并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把教育分为广义的教育和狭义的教育两个概念。广义的教育,指影响人们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产生于人类社会初始阶段,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各种活动过程中。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广义教育与狭义教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二者的联系

广义的教育和狭义的教育都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现象,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二者紧密联系,具体表现在:

a.从本质上说,两者都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主要解决受教育者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其特定功能在于,把人类积累的生产斗争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智慧、才能与品德,使他们身心得到发展,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b.狭义教育实际上是广义教育的一部分,而广义教育是狭义教育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延伸。二者相互依存、相互需要,缺一不可。没有学校教育,人类的知识技能就无法系统完善地传递下去;没有广义教育,人类的学习就会局限于学校课堂之上,而这对于人类个体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进步是远远不够的。

二者的区别

广义教育和狭义教育毕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还存在许多差别,主要表现在:

a.广义教育产生于人类社会的初级阶段,而狭义教育则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有能力提供一定的物质基础来兴办学校和聘请教师时才出现的。

b.广义教育的教学内容更加广泛、教学形式也更加多样,教学场地则因时因地而异。狭义教育则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有比较严格的选择和限制。同时也要求有相对固定的场所。

c.广义教育贯穿于人的一生,而狭义教育则仅仅局限于青少年时期的学校教育阶段。

(2)广义教育日益受重视的原因

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现代人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如世界变化速度加快、人口迅速增长、科学知识和技术日益进步、政治基础和经济结构的变革、大众传媒的出现、闲暇时间的增多、生活模式和社会人际关系出现危机等。这些来自人类生存环境改变的挑战,向人们提出新的教育问题和教育需要,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广泛性、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要求人们在智力、体力、情感等方面作好准备。

广义教育涵盖了从一个人出生到生命终结的不间断的发展,也包括了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各个阶段之间的紧密而有机的内在联系。具体表现在:

a.广义的教育是贯穿于人的整个一生以及人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教育和训练并不随学校学习的结束而结束。

b.广义教育包括一切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以及非正式教育,具有连续性和整体性。

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实施广义教育不仅是现代社会的需要,也满足了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广义教育的实施对于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和建立学习型社会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广义的教育为每一个人享有终身受教育的权利提供保障,有助于教育民主化的实现。广义的教育有助于冲破传统学校的僵化体制,从而采取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广义教育的实施也有助于狭义教育的改造,学校将成为为整个社会服务的教育和文化中心,而不再是与现实生活隔绝、只供一部分人使用的封闭区域。广义教育的实施有助于学习型社会的建立,进而促进全人类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进步。

 

4.你是如何理解“现代教育”这个概念的?

答:现代教育是从资本主义大工业和商品经济发展起来到共产主义社会完全实现的,致力于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现代教育的概念。

(1)现代教育的基础

现代教育的社会基础

现代社会是现代教育的基础。界定现代社会及其特征,是确立现代教育特征的主要依据。现代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是现代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现代教育既要依托于现代社会,受现代社会诸多要素发展程度的制约,又要服务于现代社会,促进现代社会的进化和发展。构成现代社会的要素很多,有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学技术、人口以及社会环境、婚姻家庭等。现代教育与现代社会及其诸要素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现代教育的哲学基础

哲学对教育实践有指导作用,首先表现为哲学的整体认识功能。哲学既具有反映一切事物普遍规律的超越性,又具有反映不同事物特殊表现的具体性。哲学对教育实践的预见作用主要表现为:教育者在教育实践前要思考教育目标、内容、方法、手段和步骤,哲学可以为教育者提供一种理论与方法,提供一个解决问题的理论框架,为教育实践提供一条恰当的思路。哲学对教育实践中的各种现象有解释和说明的作用。另外,哲学对教育实践还有选择和规范功能。

现代教育的心理学基础

现代教育必须自觉地以心理学作为重要的理论基础。

a.现代教育必须自觉地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并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没有这个基础,现代教育将会失去它特有的本质;

b.要博采众长而不固执一端;

c.心理学的新发展和元认知的提出;

d.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之争是其主线。

(2)现代教育的特征

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的理想和理论走向现实实践。这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以往教育的首要的基本特征。现代教育之所以称为现代教育,首要一点就在于它能提出培养现代人即全面发展的个人这一目的,并将它付诸实践,以往一切教育都不能做到这一点。如果不能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就不能认为是现代教育。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意义日益广大。不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不能认为是现代教育。这一基本特征与前一个基本特征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一起,乃是现代教育两个最根本的特征。其他一系列特征都是与它们密切联系着的,甚至是派生的。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科学教育深厚的社会历史实践基础,就在于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越来越科学化,依赖于科学技术又为科学技术的变革和发展提供沃土。正是科学技术把教育与生产劳动联结起来,没有科学技术就没有现代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同样,没有科学技术的教育就没有个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重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不仅发展学生的智力,也发展他们的体力。不仅使学生具备较高的科学素养,同时也具有强烈的人文精神,促进学生全面的充分的发展。

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民主化是现代教育的一个基本特征。教育民主化首先表现为教育普及化。“教育机会均等”是教育民主化要求的一个具体口号。教育民主化的发展,也促成教育法制化的发展。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再一个重要表现就是由外部民主向内部民主发展。教育民主化与民族化、国际化的关系也是现代教育越来越关注的问题之一。

拥有前所未有的新手段。

a.社会向教育不断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这是教育发展强大的根本动力;

b.存在着前所未有的国际教育竞争与合作;

c.科学技术不断发明革新,应用到社会生产、生活各个领域,也应用到教育中来,甚至成为教育的一个专门领域,教育技术也发展起来。

日益显示出整体性、开放性。首先是现代学校制度逐步形成。现代教学的开放性逐渐凸现的重要表现就是大教育观的诞生。现代教育的开放性不仅表现在制度和组织形式上逐步突破封闭性,而且表现在课堂内容、教学方法等也不再是封闭的了。现代教育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性越来越强,它的各个组成部分和各个方面相互依存,联系越来越密切。

教育功能扩展和增强。现代教育比中世纪封建性的教育增强和扩展了功能,越来越多地“释放”出它的能量。把功能局限于狭隘片面的范围甚至削弱自己功能的教育,不能被认为是现代教育。教育功能取决于教育的内外部条件,是经过发展、变化形成的,是统一发挥的。

教育的社会地位逐步发生根本性变化。在教育史上,也在一般的人类社会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这种情况,即教育不再老是扮演追随者的角色,而是变成了先行者。“教育先行”由可能变为现实还要有教育思想方面的条件,就是思想要对客观历史进程的变化及时做出反应,改变观念。

现代教育的本性和存在形式不断变革。不但教育自身进行变革,而且还要成为变革社会的因素。变革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不断地深刻地变革着。教育外部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并提供了有利于教育进一步发展的条件;教育内部结构和功能往往迅速失调,急需及时调整,并固有一种不满现状和自我改进的冲动力量,这一切综合起来,就推动了教育不断变革。

理论自觉性越来越高。现代教育是理性水平的实践而不是感性水平的实践,是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上的活动而不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活动。停留在感性活动、经验水平上的教育,不能算作是现代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