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国人民大学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
一、简答题(本题含1-5五个小题,每题8分,共40分)
1.简述比较优势陷阱,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1)所谓“比较优势陷阱”是指一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完全按照比较优势,生产并出口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则在与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的经济发达国家的国际贸易中,虽然能获得利益,但贸易结构不稳定,总是处于不利地位,从而落入“比较优势陷阱”。比较优势陷阱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初级产品比较优势陷阱,一种是制成品比较优势陷阱。
(2)比较优势陷阱产生的原因有:
①比较优势产生的基础来源于一国产品间具有生产率或者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发展中国家虽然拥有自然资源与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但随着要素的全球流动,以及资本技术新能源对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的替代,使得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不再具备垄断优势,以此获得的贸易利得也难以缩短与发达国家差距。
②不同的要素会带来不同的利益。各国的经验表明,制成品的出口比初级产品出口带来较大的利益。
③现实中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使得商品价格大于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不能如实地反映一国的比较优势,从而引起贸易福利的不均衡分配。规模经济、技术进步成为引发国际贸易的新经济变量,这使得仍按照比较优势理论指导开展国际贸易的发展中国家陷入了比较优势的陷阱。
2.比较绿地投资和跨国并购的优缺点。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1)绿地投资又称创建投资或新建投资,是指跨国公司等投资主体在东道国境内依照东道国的法律设置的部分或全部资产所有权归外国投资者所有的企业。
①绿地投资的优点:
首先,在外国建立全新企业不用面对旧企业的遗留问题。绿地投资能使企业最大限度地建设自己想要的分支机构形式。在一家新企业建立规章制度,要比改变被并购企业的规章制度容易得多。
其次,相对于并购来说,没有资产高估的风险。
最后,绿地投资能保证技术不被泄漏。这对许多国际企业来说,是个非常重要的优势,在这些企业中,把已有企业的产品、能力、技能和诀窍转移给新建子公司是它们创造价值的首要途径。
②绿地投资的缺点:
首先,新建企业建设周期长,风险也大。对于任何一家新企业,未来的收入和利润潜力都是不确定的。
其次,采用绿地投资的企业可能会被更具野心的全球竞争对手超越,后者通过并购进入,建立起更大的市场规模,从而限制了新建企业的市场潜力。
(2)跨国并购包括跨国兼并和跨国收购两种。跨国兼并是指原来两个不同国家企业的资产和经营结合成一个新的法人实体。跨国兼并分为跨国合并(A+B=C)和跨国吸收兼并(A+B=A或B)两种。跨国收购是指东道国当地企业资产和经营的控制权从当地企业转移到外国企业。
①跨国并购的优点:
首先,便于迅速营运。通过并购现有的企业,可以快速建立起自己在外国目标市场的运营设施。企业之所以实施并购,是因为它们知道这是在目标市场建立大规模设施的最快途径。
其次,在许多情况下,企业实施并购是为了在竞争对手之前抢占先机。在快速全球化市场先发制人,如电子通信行业,企业相互竞争试图争夺全球领先地位,因此这些市场呈现出集中的并购浪潮。
最后,并购比新建企业风险要小。当企业实施并购时,它买下的是一种能生产出收入和利润流的资产。当企业在国外市场实施一项并购,不仅获得一系列有形资产,如工厂、物流系统、顾客服务系统等等,而且也获得了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包括全球品牌和管理人员对那个国家商务环境的知识。这些知识可以降低由于不了解该国的文化而导致错误的风险。
②跨国并购的缺点:
首先,由于信息不对称,并购公司经常为被并购企业的资产支付过高的价格。如果有两家以上的企业对购买目标感兴趣,那么这家目标企业的价格就会被哄抬上去。另外,并购企业的管理层经常对通过并购所能创造的价值过于乐观,因此愿意支付一笔高于目标企业市场地位的可观费用。
其次,并购企业与被并购企业经常会产生文化碰撞,这会加大整合并购企业与被并购企业的难度,想要实现协同效应的企图经常遇到障碍,其过程要比预想的长得多。
最后,并购的失败率较高。现实中,许多并购不是提升了价值,而是毁掉了公司价值。
3.简述产业内贸易发生的原因和度量指数。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1)产业内贸易发生的原因
根据产业内贸易理论,产业内贸易有三个形成动因:
①产品存在属性或者功能上差异,产品间可替代且附加值不同。
②两国间需求偏好相似,即两个收入水平相近的国家存在需求重叠。
③规模经济的存在,使得产业内不同产品跨国流动可使得规模报酬递增,达到帕累托最优的生产规模。
(2)产业内贸易的量度
产业内贸易的量度一般用产业内贸易指数来衡量一个产业的产业内贸易程度:
其中,和是i产业的出口和进口总值。衡量的是i产业中双向贸易的程度,其值介于0和1之间,等于0意味着一国在该产业是纯进口或纯出口;等于1意味着一国在该产业的进口和出口值刚好相等。表明一国在该产业同时发生进出口。的值越接近1,表明该产业的产业内贸易程度就越高。
一个国家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可用如下公式计算:
另外,也可以用巴拉萨指数来度量产业内贸易,计算公式为:
4.简述避免国际双重征税的方法。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国际重复征税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国家按同一税种,对同一纳税人就同一征税对象,在同一时期内征税。跨国企业因为所得发生在来源国,可由来源国优先征税。在来源国已征税的情况下,居住国采取相应措施避免或缓解重复征税,从而达到避免重复征税的目的。具体有以下四种方法:
(1)免税法
免税法是指一国政府对本国居民纳税人的已向来源国缴纳了税款的国外所得予以全部或部分免税待遇。一国实行免税法并不等同于实行单一的地域管辖权,而且免税法只有在实行居民管辖权的国家才有意义。
(2)减免法
减免法是指一国政府对本国居民的国外所得在标准税率的基础上减免一定比例,按较低的税率征。一国的减免额度越大,越有利于缓解国际重复征税。
(3)抵免法
抵免法指一国政府在对本国居民的国外所得征税时,允许其用国外已缴纳的税款冲抵在本国应缴纳的税款,因此,实际征收的税款为应纳本国税款与已纳外国税款的差额。
(4)扣除法
扣除法是指一国政府在对本国居民的国外所得征税时,允许其将该所得负担的外国税款作为费用从应税国外所得中扣除,只对扣除后的余额按照相应的税率征税。
5.简述供应链管理的内容。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供应链管理就是指在满足一定的客户服务水平的条件下,为了使整个供应链系统成本达到最小而把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有效地组织在一起来进行的产品制造、转运、分销及销售的管理方法。
供应链管理主要涉及四个领域:供应、生产运营计划、物流配送和需求。在此基础上,可以将供应链管理分为职能领域和辅助领域。职能领域主要包括产品工程、产品技术保证、采购、生产控制、库存控制、仓储管理和分销管理。辅助领域主要包括客户服务、产品设计、会计核算、人力资源和市场营销。具体来说,供应链管理主要包括:战略性供应商和消费者合作关系管理,供应链产品需求预测与管理;供应链的设计,如对全球节点企业、资源、设备等的评价、选择和定位,特别是供应商的选择尤其重要;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物料供应与需求管理,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产品设计和制造管理、生产集成化计划、跟踪和控制;基于供应链的用户服务和物流管理;企业间资金管理;基于互联网的供应链交互信息管理。
图1-1 供应链管理的内容
二、论述及计算题(本题含6-8三个小题,每题20分,共60分)
6.综述欧洲货币一体化理论与发展实践,对当前欧洲债务危机发生的根源进行评析。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1)所谓欧洲货币一体化,是指欧洲经济联盟各成员国在货币金融领域进行合作,协调货币金融关系,最终建立一个统一的货币体系,其实质是这些国家集团为了货币金融领域的多方面合作而组成的货币联盟。这种货币一体化有三个典型象征:
①汇率的统一,即货币联盟成员国之间实行固定汇率制,对外则实行统一的浮动汇率。
②货币的统一,即货币联盟发行单一的共同货币。
③机构的统一,即建立统一的中央货币机关,发行共同的货币,规定有关货币联盟的国家以及保管各成员国的国际储备。
欧洲货币一体化对本区域的国际收支、汇率制度、国际货币体系乃至经济贸易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2)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发展实践
欧洲共同体的货币一体化,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即开始拟议并逐步实施。大体来讲,欧洲货币一体化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演变阶段:
①魏尔纳计划
“蛇形机制”的尝试是实现汇率统一的重要实践,尽管20世纪70年代的动荡使得维尔纳计划几乎落空,但是欧洲计算单位却成为欧元最早的雏形。
②欧洲货币体系
为了制止汇率剧烈波动,促进共同体国家经济的发展,在法、德两国的推动下,1978年12月欧共体各国首脑在布鲁塞尔达成协议,决定建立欧洲货币体系。
③德洛尔计划与《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经过德洛尔计划以及1990年《马约》的签订,欧洲货币一体化自此开始进入了稳定的发展阶段。
④《马约》签订后
2002年1月1日起,欧元开始正式流通。欧洲中央银行将发行统一货币的硬币和纸钞,有形的欧元问世,并且各参加国原有的货币退出流通,欧元将成为欧洲货币联盟内唯一的法定货币。
(3)当前欧洲债务危机发生的根源
从根本上讲,欧洲债务危机是自身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的一次集中释放,是由外部危机和长期内部失衡的累积、财政货币政策二元性矛盾以及东西欧债务链引发的危机。
首先,欧洲债务危机根源在于宏观结构发展失衡。经济一体化走在政治一体化之前的必然结果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无法保持一致。二者的隔离导致统一的货币政策无法得到分散的财政政策的支持。
其次,欧元区财政赤字问题由来已久,也凸显了欧元区财政货币政策二元性的深层次矛盾。分散的财政政策和统一的货币政策的矛盾是欧元区特有的政策二元性矛盾,但若要建立更大规模的统一财政预算,势必更进一步剥夺各成员国的财权。从主权国家的角度来说,财政政策的自主权对其管理和调节经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统一的财权也无法满足各成员国之间差异化的需求。
此外,西欧债务危机也受前期东欧债务危机所累。多年来,东西欧一直存在着极强的债务链关系。具有高报酬率的东欧新兴市场成为有吸引力的投资洼地,资本的高回报率为进入后工业化的西欧提供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西欧的资本也极大推动了东欧经济的繁荣。但是,金融危机的爆发彻底打破了东欧与西欧的经济关系,资产大幅缩水的西欧银行纷纷收紧银根,对包括东欧在内的信贷骤然减少,复苏乏力的西欧国家越来越难以振兴经济并承担债务,被一体化势头所掩盖的深层问题充分暴露出来。
7.综述影响汇率变化的因素,并评估人民币被低估的观点。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1)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财政经济状况
一国财政经济状况,即财政收支及经济发展状况较以前改善,该国货币就会趋于坚挺或升值,反之,就会贬值。
②国际收支状况
一国国际收支改善或出现顺差,外汇收入增加,该国货币必然趋于坚挺或升值,反之,则趋于贬值。
③利率政策与利率水平
短期内利率的升高,会吸引境外资本流入,外汇供给增加,在本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会推高本币升值。但长期来看,高利率货币在期汇市场上趋于贬值。
④宏观经济政策
一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如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改善投资环境、实行扩张的财政政策等都对该国货币从而对外汇汇率产生影响。
⑤市场预期
人们对市场预期的心理不同使外汇的供求发生变化,这种外汇供求的变化直接导致汇率的变化。
⑥各国中央银行的直接干预
如收购或抛售外汇、冲销干预、采取紧缩或扩张的货币政策,这都直接影响外汇汇率的变化。
⑦重大的国际事件
一些重大的国际事件,如战争、动乱、政府更替或发生政变、突发性恐怖事件、重大自然灾害等都会对汇率产生影响。
总之,在纸币流通的浮动汇率下,影响汇率变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本质的原因是一国的经济状况。
(2)人民币被低估的观点具有其理论合理性,但忽略了对现实情况的考量,结论过于偏颇。
首先,近年来我国生产力不断提高,经济水平不断发展,生活必需品以及初级产成品长期保持较低的物价水平,国际收支长期盈余,根据购买力平价以及国际收支理论,人民币的确存在潜在的升值空间。
然而,贸易顺差的获得以及初级产成品的低物价取决于我国的要素禀赋以及在国际分工中的位置。长期位于微笑曲线底部的中国,产品增值能力有限,即便是生产力的提高也仅仅源自于设备的更新以及经验曲线降低。事实上,中国大部分消费品的价格依然较高,人民币的购买能力依然有限。因此,人民币被低估的理论依据在实践中站不住脚。
8.假设A、B两国生产技术相同且在短期内不变,生产1单位衣服需要的资本为1单位,需要的劳动为3单位;生产1单位食品需要的资本为2单位,所需要的劳动为2单位。A国拥有240单位劳动和150单位资本;B国拥有180单位劳动和120单位资本。则:
(1)哪个国家为资本充裕的国家?哪种产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2)假设所有要素都被充分利用,且A国的劳动与资本的价格分别为5和10,B国劳动与资本的价格分别为10和4,则A、B两国最多生产多少衣服和多少食品?两国的衣服和食品的价格各是多少?
(3)假设两国偏好相同,两国间进行贸易,且衣服与食品的国际交换价格为1(),哪个国家会出口衣服?哪个国家出口食品?两国从贸易中获取的利益谁会相对稍多一些?
(4)随着A、B两国贸易的开展,两国劳动力和资本价格是否发生趋同趋势,为什么?并结合中美贸易的现实,说明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与现实出现偏离的原因。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1)①A国:TK/TL=150/240=5/8;B国:TK/TL=120/180=2/3>5/8。因此B国是资本充裕国家。
②衣服的生产所采用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为1/3,食品的生产所采用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为2/2,即1/3<2/2,因此衣服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2)设生产衣服(C)x单位,生产食品(F)y单位,因为要素被充分利用,所以:
解得:;。
A国衣服的价格为10+3×5=25;食品的价格为:2×10+2×5=30;
B国衣服的价格为4+3×10=34;食品的价格为:2×4+2×10=28。
(3)A国会出口衣服,B国会出口食品。A国从贸易中获取的利益会相对稍微多一些。
(4)①随着A、B两国贸易的开展,两国劳动力和资本价格会发生趋同趋势。国际贸易会使各国要素价格或要素报酬的差异缩小,这是广义要素禀赋理论,即要素价格均等论。产生要素价格均等化的原因是: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下降。
②由中美两国贸易的现实,似乎推翻了要素价格均等化的结论。中国的劳动力价格依然比美国低很多。
这是由于,要素价格均等是以商品价格的均等为先决条件的。现实中,由于运输成本和一些贸易壁垒的存在,各国的商品价格难以达到一致,因此,国际间要素价格均等化在现实中一般难以实现。另外,要素价格均等还要求生产技术条件必须完全一样,这也是一个比较苛刻的条件。
三、案例题(本题含9-10两个小题,每题25分,共50分)
9.二十世纪末,欧洲LH公司进入了中国市场。LH曾经一度拥有2000多个品牌,是快速消费品市场的国际性企业。LH的产品包括茶叶,其“Lipton”袋装红茶全球年销售额达数十亿美元,进入中国后,LH公司并购了北京茶叶总公司,希望通过公司的国际化品牌包装能力和袋装红茶的经验,在中国开发推广袋装绿茶。但是,大部分中国人喝的茶不是在超市买的,而是在茶店买。中国人对绿茶的消费讲究茶艺和原产地。很快,LH公司发现在中国推广袋装绿茶很困难。
LH的另一个产品是冰淇淋,它收购了在华南地区很有名气的冰淇淋品牌“蔓登琳”。冰淇淋必须在冷冻时运输,它的销售渠道也因此变得与众不同。当时蔓登琳在华南地区铺点已经相当成功,为了节约资金,加速销售网络建设,收购蔓登琳成了拓展市场最快捷的方式。收购之后,LH针对中国冰淇淋消费者对价格的偏好,推出一系列2元低价位的自有品牌冰淇淋,彻底取代了蔓登琳的市场地位。蔓登琳在完成了渠道网点的转接任务后,逐渐在市场上销声匿迹,目前LH的冰淇淋己经在全国畅销。根据案例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跨国公司选择国际目标市场战略时应考虑哪些因素?如何评价LH在中国的表现?(7分)
(2)新产品有哪些类型?评价LH公司的新产品选择和市场推广战略。(5分)
(3)LH公司在中国茶叶和冰淇淋市场上分别来用了怎样的市场策略?(6分)
(4)公司拥有众多品牌,会面临哪些品牌管理的问题?如何在中国做好品牌管理?(7分)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1)企业在进行国际目标市场战略选择的时候,应该慎重考虑以下五个因素:
①企业资源
对于实力雄厚、管理能力强,拥有充足人力、物力、财力及信息等各方面资源条件的大型企业,可根据其经营产品的不同特性采取无差异性和差异性营销战略进入市场,集中性营销战略也可根据需要加以采用。而那些企业实力不强、资源不足、能力有限的中小型企业,无力把整个市场作为目标市场,采取集中性营销战略更能奏效。
②产品的同质性
对满足消费者需要无多大差异的同质产品,比较适合无差异性营销战略。对那些满足消费者需要存在差异的异质产品,则宜采用差异性或集中性营销战略。
③市场的同质性
当市场的同质性高,购买者偏好相似,如一个时期的购买数量相近,对市场营销刺激的反应也相同时,企业可以采取无差异性营销战略;反之,企业则应选择差异性或集中性营销战略。
④产品所处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
企业选择目标市场应随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的变化而变化。如果产品处于引入期,企业往往先介绍单一款式来推出新产品,因此,采用无差异性或集中性营销战略最能奏效。当产品进入成长期和成熟期时,采用差异性营销战略的意义就非常重要。当产品进入衰退期时,为保存原有市场,延长产品的市场生命,全力对付竞争者.宜采取集中性营销战略。
⑤竞争对手的目标市场选择战略
当竞争对手进行市场细分,实施差异性或集中性营销战略时,企业应立即进行更为有效的市场细分,寻找新的良机与突破口,采取差异性或集中性营销战略。相反,当竞争对手都实行无差异性营销战略时,企业推行差异性或集中性营销战略必将大获其利。另外,如果竞争对手数目较少、实力较弱,企业也可采用无差异性或集中性营销战略。
LH公司由于没有考虑到中国市场的差异性,从而对公司旗下的茶叶采取无差异性的营销战略,使得袋装绿茶的推广很困难。
(2)按产品研究开发过程,新产品可被分为以下五类:
①全新产品
全新产品指采用新原理、新技术、新材料,具有新结构、新功能的产品。
②改进型新产品
在原有老产品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从而在结构、功能、品质、花色、款式及包装上具有新的特点、新的突破的产品被称为改进型新产品。
③换代新产品
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部分采用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制造的,其性能有显著提高的产品。
④仿制新产品
企业仿制国内外已经研制生产出来的新产品。在新产品开发中,合法的仿制是不可能排除的。
⑤市场再定位型新产品
以新的市场或细分市场为目标市场的现有产品称市场再定位新产品。
LH公司通过重新定位市场,推出一系列2元低价位的自有品牌冰淇淋,并利用现存的销售渠道,从而赢得市场。
(3)①LH公司在中国茶叶市场上采取的是无差异性营销战略。
无差异性营销战略指企业不考虑细分市场的差异性,对整个市场只提供一种产品。LH没有考虑到中国市场的差异性,仅仅从节约成本和获取利润的角度,试图在顾客心目中树立起优秀的产品形象,实践证明这一战略没有奏效。
②LH公司在冰淇淋市场上采取的是集中性营销战略。
集中性营销战略是指企业选择一块小市场来定位营销的战略。因为厂商只关注一个单一的细分市场,所以它们可以集中精力了解细分市场成员的需求、动机和满意度,也可以把精力集中在制定一个高度专业化的营销组合上。LH针对中国市场特有的低价需求,集中资源打开了该细分市场。
(4)①国际品牌管理在实践中要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各国在政治体制、法律、人文地理环境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为预防国际品牌跨国营销时“水土不服”,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如怎样使国际品牌在跨越文化壁垒和满足当地需求之间达到平衡,品牌政策的哪些方面可以在全球通用以及哪些方面应当保持机动灵活等。
对于想要扎根于世界各国的国际品牌来说,即使已经在全世界拥有了很强的品牌力,仍需结合各国的文化来进行品牌的梳理和重塑。
根据中国的政治体制、法律和文化,在中国进行品牌管理最优法则是建立亲密的客户关系。遵循这一法则的企业应把精力放在如何为特定客户提供所需的服务上而不是放在满足整个市场的需求上。他们不是追求一次性的交易而是为了和选定的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业务关系。只有在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关系的情况下才可以了解客户独特的需要,也才可以满足客户的这种特殊需求。这些企业应具有的信念是:我们了解客户要什么,我们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和售后支持来实现客户的远景目标。
10.赞比亚商业、贸易与工业部长Felix Mutati于2010年9日宣布,赞比亚最大的能源公司Zesco将与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合作开发15亿美元的发电站项目。特称,赞比亚亟需资金,中国企业对其大规模投资非常重要。
赞比亚国民经济对矿产资源(主要是铜矿资源)的依赖度高达55%。二十世纪60年代,中国政府无偿援助修建了坦赞铁路,使赞比亚的铜矿石不用经过不友好国家而可直接出口。中国企业在赞比亚的活动主要集中在铜产业,中国投资占赞比亚全国总投资额的20%。2006年胡锦涛主席与赞比亚总统Levy Mwanawasa签订90亿美元合作协议以后,十三家中国大型国有企业在赞比亚建立了第一个经济特区,主要从事铜矿加工,雇佣了6000本地员工及150中国员工。
Felix Mutati部长盛赞中国企业,称其将大部分利润进行赞比亚当地再投资,促进了就业;经济特区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扩大了内需,带动了建筑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帮助赞比亚建立铜深加工产业,有助于赞比亚摆脱对资源出口的严重依赖,降低国际市场波动的风险,实现经济平衡发展。但是,西方国家对于中国企业在非洲经营的非议颇多,如“新殖民主义论”、“就业挤出论”等。中国大型国有企业在赞比亚的经营面临新考验。根据案例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在PEST框架内,对中国资源能源型国有企业在赞比亚投资环境进行分析。(12分)
(2)在PEST分析基础上讨论中国资源能源型国有企业在赞比亚投资的战略。(13分)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1)PEST分析法是战略外部环境分析的基本工具,它通过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和技术的角度或四个方面的因素分析从总体上把握宏观环境,并评价这些因素对企业战略目标和战略制定的影响。
①P即政治与法律要素。赞比亚劳工政策严格。在赞比亚的法律和实践中,均不存在种族、部落、出生地、政治信仰、肤色、教义以及性别等方面的歧视。妇女在就业方面与男性享有完全平等的权利,包括上夜班。按照当地法律规定,公司要为员工上保险,主要的有固定费率的社会统筹养老保险和人身伤害保险。
②E即经济要素,赞比亚经济结构单一,以矿业为主。自然资源丰富,以铜为主。铜蕴藏量9亿多吨,约占世界铜总蕴藏量的6%,素有“铜矿之国”之称,赞比亚是世界第四大铜生产国,其他矿藏也十分丰富。赞比亚和中国一直保持友好的关系,两国领导人多次互访,双边关系不断发展。两国签有贸易协定、多个经济技术合作协定、科学技术合作协定、文化协定等。2005年1月1日起,中方对赞比亚部分出口中国产品给予免关税待遇。
③S即社会要素,赞比亚主要由本国人口构成,教育水平较低。共有1383万,大多属班图语系黑人。有73个民族,其中奔巴族为最大部族,官方语言为英语,另有31种部族语言。以基督教为国教,其他信奉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及当地原始宗教。赞比亚属热带性气候。赞比亚境内河流众多,水网稠密,水力资源非常丰富,主要河流有赞比西河。
④T即技术要素。由于教育落后,赞比亚一直以来技术落后,科技不发达,尤其是缺乏可以充分开发和利用本国资源的技术。
(2)对中国而言,从政策上看,中国企业去非洲投资顺应了中国中央政府走出去这一战略,从政策因素中可以获得支持和便利;经济上,一方面,在赞比亚的投资可以提供更多资源,上游一体化使得中国相关企业的原材料得以保障并且可以降低原材料的市场成本。另一方面,中国多年来贸易逆差所形成的的外汇储备也有了更好地发挥作用,对外投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一直以来的高储备两难;技术上,由于我国在资源开放方面有着较多的经验和较成熟的技术,对赞比亚的投资可以使企业本身迅速在赞比亚形成竞争力。
对赞比亚而言,长久以来受制于经济上的不发达和技术上的落后,资源无法与资金与技术结合,因此无法发挥本身的经济价值。中国在赞比亚的投资,给赞比亚带来了充裕的资金和相对成熟的技术,弥补了自身在经济和技术上的不足,同时基建上的完善和支持,使得赞比亚在其它行业内有了新的发展,就业的扩大,提高了居民的福利和生活水平又催生了新的需求。
因此,中国在赞比亚的投资,无论是微观面还是宏观面都是双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