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闻与传播硕士《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研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013年北京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北京大学

201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一、简答题(每题20分,共60分)

1.李普曼新闻理想。

2.在自媒体时代新闻工作者如何恪守新闻专业主义。

3.电视节目过度娱乐化现象。

二、论述题(每题45分,共90分)

1.民间舆论场为何对官方媒体不信任?如何打通两个场?

2.报业在新媒体环境下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应对?

参考答案

试题分析

一、参考教材(10本)

1.《新闻学概论》(李良荣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2.《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3.《时评写作十讲》(曹林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4.《新闻写作教程》(刘明华、徐泓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刘海龙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6.《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7.《传播学是什么》(陈力丹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8.《传播学概论》(许静著,南方日报出版社)

9.《传播学精编》(杨奕,何佳伟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10.《网络传播概论》(彭兰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期刊报纸:《新闻记者》、《当代传播》、《南方周末》、《中国青年报》、《参考消息》

论文部分:胡泳、杨伯溆、许静、刘德寰等北大老师近两年写的论文,要全部下载看一下

二、试题特点

1.题型及分值分布

主要题型分为:简答题、论述题。

(1)简答题(共3题,每题20分,共60分)

(2)论述题(共2题,每题45分,共90分)

2.考试内容

(1)新闻传播学基础知识(40分)

李普曼新闻理想、新闻专业主义

(2)新闻传播学热点(65分)

媒体节目过度娱乐化,媒体公信力

(3)新闻传播综合考点(45分)

新媒体冲击之下纸媒的发展

考试内容上,从2013年真题可以发现,它的命题非常务实,与社会联系密切。所以在平时复习的时候还要关注社会热点事件,前两年都考了评论,今年考了个新闻策划,所以要准备一下写评论,同时练习如何写策划,看看报纸、网站对一个事件是如何策划的,学习经验。

另外要好好利用微博,关注一些新闻传播相关的微博以及老师的微博,他们会经常对专业内容发表见解,注意做笔记,进行碎片化积累,到最后整合一下,答题的时候会非常有用。

三、本试题与其他相关试题比较

1.本试题与其他年份试题简单比较:题型、考试范围、难易程度等。

2013年北大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考研试题的题型与2012年相比,题量下降,部分题分值增加,334从4道论述题改为3道,题目难度与往年持平,没有特别难的偏题、怪题,保持了北大一如既往的风格——与社会联系密切。

13年的试题与往年一样,试题比较具有开放性,电视娱乐化依旧是出题的重点,已经连续两年考查电视娱乐化想象,媒体自省考查力度在加大。

与此同时,13年的学术前沿问题比重攀升,这是由于近年来新媒体的迅猛发展,给学术界带来大量新课题,这些新问题不能及时反映在教材上,又特别重要不能不考,故作为学术热点话题出现。预计,前沿问题以后仍会作为重点内容考查,需要大家注意。

2.本试题与其他学校相同专业试题简单比较:题型、考试内容、难易程度等。

与清华、人大、中传等校相比,13年北大新闻传播专业硕士考研的题目更能体现自己的重点,关注新媒体、传播学架构、社会前沿。

四、北大试题解题思路与步骤

1.四点可以参考的原则

(1)有理论、有分析

(2)有数据、有案例

(3)有观点、有总结

(4)有图、有真相

2.答题技巧

(1)核心概念带上概念的提出者、词源出处及英文表述。

(2)答题时要旁征博引。制造一种读书很多,知识渊博,信手拈来的感觉。

(3)考试答题也可以适当做到“有图有真相”,造成眼前一亮的感觉。

(4)论述题要层次清楚,有必要将每一个大条目后面都拟一个小标题。

(5)尽可能的运用学术化的语言,避免过于直白、不规范的表达。

陌生题目应对:

冷静、拆分关键词、罗列自己知道的知识点、“能得一分算一分”。

简单题当论述题来做,论述题当论文来写。

真题详解

一、简答题(每题20分,共80分)

1.李普曼新闻理想。

【分析】本题考点:李普曼个人及《公众舆论》、拟态环境、刻板印象、议程设置

难易:本题是考查基础知识,难易程度一般,关键是将知识点答全,要放在新闻传播学理论形成历史中来作答。

答题思路:抓关键词——李普曼新闻思想的专著《公众舆论》,表述书中的关键概念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沃尔特·李普曼是美国著名的政论家、专栏作家,是传播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学者之一,在宣传分析和舆论研究方面享有很高的声誉。其新闻思想主要如下:

(1)舆论观

近代以来的社会中,公众舆论主要作为一种政治现象,源头为开放的舆论生成与流通系统和封闭的舆论制造与灌输系统。李普曼的《公众舆论》对成见、兴趣、公意的形成和民主形象等问题做了精辟而深刻的探讨,完成了新闻史上对舆论传播现象的第一次全面的梳理,为后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关于拟态环境和刻板成见的观点

李普曼认为,现代社会越来越巨大化和复杂化,人们由于实际活动的范围、精力和注意力有限,不可能对与他们有关的整个外部环境和众多的事情都保持经验性接触,对超出自己亲身感知以外的事物,人们只能通过各种新闻供给机构去了解认知。这样,人的行为已经不再是对客观环境及其变化的反应,而成了对新闻机构提示的某种拟态环境的反应。

刻板成见是指人们对特定的事物所持有的固定化、简单化的观念和印象,它通常伴随着对该事物的价值评价和好恶的感情。刻板成见可以为人们认识事物提供简便的参考标准,但也阻碍着对新事物的接受。

(3)议程设置的研究

此研究最早起始于李普曼的《公众舆论》,虽然书中没有使用议程设置这一名词,但是他表达了这样的基本思想:媒体创造了我们头脑中的象征性的想象,这些想像有可能与人们经历的外在世界完全不同。他论证了大众媒体是现实世界的某个事件和我们头脑中对这个事件的想象之间的主要连接物。

2.在自媒体时代新闻工作者如何恪守新闻专业主义。

【分析】考点:新闻专业主义 传统媒体 自媒体  微博  微信

难易:学术热点话题,紧跟时事就不难。

答题思路:解释新闻专业主义,分析新闻专业主义在自媒体时代遇到的挑战,回归题目分析新闻工作者如何恪守新闻专业主义。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1)新闻专业主义的含义

新闻专业主义(professionalism)是指新闻工作的职业精神、职业原则和专业要求的总和,包括职业理想、职业标准和正当的业务手段,它以履行媒体的圣洁使命为目标。新闻专业主义的目标是服务于全体人民,而不是某一利益团体,更不是媒体本身。它最突出的特点,是对新闻客观性的信念,相信可以摆脱党派和团体的立场准确地报道事实。

(2)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专业主义的现状

在自媒体时代,微博、微信的盛行,给了传统媒体一个自我救赎的机会,与新媒体结合,是促进传统媒体转型的不多良机。新闻专业主义在自媒体时代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宏观方面是新闻机构开设的官方微博、微信,微观方面是著名新闻记者开设的个人微博、微信。

在官方微博、微信方面,新闻专业主义的现状表现

a.新闻来源多样化。

b.新闻报道贴近性加强,选材实用,文风朴实,注重受众的感知和体验,注重受众接受和引导。

c.新闻自由被认为是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尽管最近部分媒体一直在强调“网络/微博不是法外之地”,但由于网络的及时性、草根性和渠道广泛性,网络中的新闻自由毕竟要大于现实生活,自媒体中自我把关和政府监管相比传统媒体较为宽松。

d.自媒体中,由于信源的增多使得把关难度增大,加之时效性的考量,失实报道比例上升。

在新闻记者个人微博、微信方面,新闻专业主义的现状表现

a.部分个人微博已经具有官方化色彩,如@丹丹说天气已经成为类似栏目组的官方微博,内容主要是工作,即天气信息,@杨锦麟虽然是个人微博,但已经成为凤凰卫视的很好的宣传工具,再比如说@纠纠、@蒋方舟、@肖锋都或多或少的会被人们和《新周刊》划归同类。

b.部分新闻记者微博成为反抗传统媒体的限制、发挥自己新闻理想的圣地。诸如@简光洲、@王克勤等。

c.部分新闻记者通过开微博只是一种娱乐,通过娱乐来压制现实工作中的冲突。这种微博基本无新闻专业主义可言。

综上所述,我国传统媒体新闻专业主义在自媒体中的体现更加弱化、范围更加狭隘。如果说我国传统媒体新闻专业主义是“碎片和局域的呈现”,那么传统媒体新闻专业主义在自媒体中的体现就只能是泡沫化和孤岛式存在。

(3)新媒体环境下如何恪守新闻专业主义

我们也看到了自媒体新闻专业主义“救赎的希望”:网络相对传统媒体管制力度要小;传统媒体广告遭遇天花板,而新媒体的广告市场正井喷式发展,对传统媒体的诱惑力大;另外,随着网民素质的普遍提高,对新闻专业主义要求也会提高,专业主义将会成为传媒行业主的考虑对象。为此,个人认为传统媒体在自媒体上构建新闻专业主义还需努力。

首先,要重视自媒体,把自媒体当做是一种新的媒介形态来对待,依托母体,团队运作,权力下放,规则明确。加强与母体沟通,这是延展母体权威性、表现自媒体专业性的好途径;团队运作有效避免自媒体信息的过于个人化倾向,群策群力也可以把失误降到最低;权力下放是指自媒体团队有非重大新闻自行裁决权,这样更加有利于自媒体更好生存下去;规则明确是指新闻筛选要求规则明确,有计划、有目的选择素材,有步骤的验证信息真伪等。

其次,在新闻业务方面,传统媒体的自媒体应该加强新闻信息真伪辨别、注意标明信息出处、新闻选材要么贴近生活要么具有娱乐性,注意语言的通俗和接近性等。

最后,传媒工作者也要强化专业主义意识,内化专业主义为自身的职业操守。只有内化为传媒工作者的职业操守,才能更有效地使传媒为大众服务。

当然,传统媒体新闻专业主义在自媒体中的实现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支持。宣传任务的放松、监管的逐步法制化、学界积极地配合和宣传、传媒企业的效益普遍良好、良好的传媒受众等都是构建新闻专业主义所需要的良好外部环境。只有政府、学界、业界、传媒市场、受众共同努力,才能更好的塑造自媒体新闻专业主义。

3.电视节目过度娱乐化现象。

【分析】本题考点:娱乐至死现象  电视节目的“唯收视率” 解决办法

难易:题目给的比较大,容易找不到答题要点,难度中上。

解题思路:该题是延续11.12年电视节目娱乐化之后第三次出题,是电视节目娱乐化的反思,解题的关键在于分析当前电视节目娱乐化现象并给出应对措施。应当表明,限娱令只是外部束缚,真正好的措施来自于内部的机制和约束。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1)电视节目过度娱乐化的危害

随着电视事业的高速发展,竞争也异常激烈,为了提高收视率,吸引观众的眼球,越来越多的风格各异的娱乐节目出现在观众的眼前,其中的暴力和色情元素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效应。

庸俗化。节目制作庸俗不堪,披着娱乐的外衣却没有任何内涵,话语不着边际并以此娱乐受众。

商业化。媒体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唯利是图,不惜降低文化品位,在节目中设置一些不健康不文明的场景,忽视了电视作为大众媒介所肩负的责任。

虚假化。电视传播过程中,电视媒介传播者单纯为了追求娱乐效果和经济效益,会将虚假制造的信息传达给受众。

低俗化。传播过程中夹杂了低俗的内容,而且一些传播者的素质和文化程度不高,一味迎合小部分受众低俗的心理。

(2)解决办法

应杜绝少儿参加访谈和选秀节目

现在越来越多的少儿嘉宾出现在电视访谈节目中,但传达的并不是如何努力学习和做人。选秀节目正更大范围地向孩子们开放,孩子们作为祖国的未来,为了他们的健康成长,有必要杜绝少儿参加电视访谈和选秀节目。

加大播出科教文化类节目

要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作为面向全国观众的卫视,要提高娱乐节目的审美含量和文化品格,扩大优秀的经济、文化、科教、少儿等多种节目的比重,严防娱乐化的问题渗透到这些节目中来。

尽快建立一个公认的科学的综合评价体系

现在收视调查的入户,很多是城乡结合部的一些观众,受教育程度较低,仅以此类收视调查的结果作为筛选节目的标尺,不科学、不全面。衡量电视节目不能只是收视率一个标尺,收视率是收视的行为,欣赏指数为业界提供了另外一种尺度,引入了品位、愉悦、健康、启迪的综合评价标准。

加强主管部门的执政和监管能力

为避免荧屏过度娱乐化,要有制度,主管部门要有量化的标准,相对增大新闻和社教两类节目的播出总量。建立非常严格的掌门人问责制和频道评定退出机制。

二、论述题(每题45分,共90分)

1.民间舆论场为何对官方媒体不信任?如何打通两个场?

【分析】该题要点:结合当时社会热点现象与知识点,从民间舆论与官方媒体一直的矛盾出发考查媒体的执行力与应变力。应先解释原因,再说明打通两个场的必要性,最后回归题目解释方法。

难易程度:舆论场是传播学的热点知识,难度中上等。

解题思路:考生应该用数学集合的知识点,分析两者各自的部分和有交集的部分。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1)打通两个舆论场的原因

两个舆论场所讨论内容的方式、使用的话语存在较大差异。官方媒体舆论场主要在于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多的是一种单向的输出。民间舆论场,则显得较为嘈杂,网民在微博、论坛上各抒己见,针砭时弊,经常会制造一些令人喷饭的描绘形式,总体而言,它使用的语言更为草根,更为生动,更接地气。

与两个舆论场背后所代表着不同的利益群体有着重要关联,两个舆论场之间的封闭状态对于观念分野也有着深刻影响。

互联网特别是微博的兴盛,为保障人们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平台。而互联网对社会舆论、对党政机关的公信力,乃至于对NGO、企业的冲击都是空前的。在互联网的自媒体上,网民对很多公共事务有着自己的看法,有些看法非常尖锐。

(2)打通两个舆论场的必要性

在舆论场多元化、复杂化的当下,每个地方是民间舆论场域与官方舆论存有分歧的一面,但也有交集之处。打通两个舆论场是当下中国媒体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弥合社会观点冲突和分歧的必然举措。由于主流舆论场天然具有高门槛,民间舆论场很难进入,这就要求诸如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要沉入民间,主动沟通两个舆论场。民间舆论场与官方舆论场并非隔膜隔阂、独立独行,而是可以交流交接、融通融合。但这种融合需要主动接轨、积极打通。

(3)打通两个舆论场的方法

厘清对网络爱恨交织的矛盾心理

切实转变观念,厘清对网络爱恨交织的矛盾心理,尽管民间舆论不可避免地存在虚言、谎言、怨言现象,但仍应牢固树立网络的灌水不是祸水、网民的意见不是偏见的理念。

积极适应网络世界

主动转变职能,积极适应越来越火爆的网络世界,迅速从信息发布向信息解释、从意见表达向意见引领、从社会守望者向社会组织者转变,让党委与政府的声音及时有效传达到网络社区中,进而不断增加官方与民间舆论场的最大公约数。

增强政务微博亲和力

彻底转变文风,增强政务微博亲和力。政务微博直面的不是上下级,而是普罗大众,应摒弃官腔官调、空话套话,扬弃文件式、灌输式陋习,抛弃傲慢态度、霸权色彩,多用网络语,勤讲乡下话。

在网络赋权人人拥有麦克风的时代,打通官方与民间的舆论场,其实折射的是政府部门是否平等对待、聆听每位受众的内在的民主素养和执政品质。因此打通两个舆论场,呼唤民众的理性表达和有序参与,但政府显然负有更大的责任。

2.报业在新媒体环境下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应对?

【分析】本题要点:媒体融合与新媒体的变革性发展是今年各大高校考查的重点,北大也不例外,本题关键是媒介融合、传统媒体的变革和挑战。

难易:本题涉及新媒体方面的知识,如果考生紧跟时事,读过北大胡泳老师的论文,这道题就比较容易。

解题思路:分析新媒体时代的趋势,说明报纸存在的问题,最终回归应对方法,需要强调的是要说明体制问题在报纸改革中的影响,这是报业遇到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1)报业在新媒体环境下遇到的困境

新兴媒体对传统报业的挑战

网络媒体为当今世界和中国的传播业营造了一个崭新的媒体环境,它以不可阻挡之势在传媒市场蔓延拓展开来。传统报业在与新兴媒体的竞争中有自己的优势,但在重大事件的报道中表现出了无法掩饰的缺陷,新闻报道的时效性相对较差,表现单一,界面不够友好。相对于新兴媒体,在传统的传播条件下,报纸的缺陷是其无法弥补的劣势。

报业自身的问题

a.在我国报纸是党和政府的喉舌,肩负着正确引导舆论的使命,同时报业本身存在的资源垄断、行政干预、市场要素残缺等多种体制上的弊端,以及报业集团的粗放型产品生产,都为中国报业的良性发展设置了障碍。

b.当前都市类报纸不断增多,千篇一律的追求造成了同一地区报纸内容的同质化,丧失了自身的个性,最终引发相对过剩的危机。

(2)报业应对新媒体的方法

在传统报业基础上发展多媒体

a.加大报网的互动。新媒体并非是传统报业的掘墓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是一个逐渐融合的过程,而且两者融合的进程在不断加快,形成多媒体互动共赢的局面,这将会成为今后的一种趋势。将报纸的一部分内容在互联网上发行,虽然报纸的发行量下降,但是在不同的平台上报纸也会有所作为,这样就能保证报纸实际发行不会下降,对读者的影响力也不会降低。

b.构建多媒体新闻室,实行多媒体互动。尽量将记者提供的内容,展现在不同的平台上,报纸、网络、电台、电视台等平台联合起来工作,一周七天,一天24小时,形成一个具有竞争性的团队。

报业品牌仍需大力培育读者市场

a.完全按市场法则操作,按企业模式运营。让报纸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并最终让报业品牌在市场中锤炼出来。

b.报纸定位精准。形成不同的定位和固定的读者群,探索独到的经营模式,采取蓝海战略,而不是同质化厮杀的红海战略。

c.新闻策划、活动策划到位。培养报纸忠实的读者群,提升了报纸的品牌张力与影响力。

差异化定位细分报业市场成为竞争优势

a.为不同的报纸和不同的读者群提供专门性的内容产品服务。应坚持强调开发新市场的理念,而不是从其他报纸抢读者造成其发行量的降低。

b.开展调查,研究读者群体,按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将读者分类,细分读者群不仅对了解读者的需求,提高办报质量有益处,而且对有针对性地吸引广告起到很大作用。

c.重视采取措施降低报业的运营成本。在报纸与网络互动中,将报纸新闻内容进行重新包装。为降低编辑成本,将报纸的标题制作业务交给了专门的标题制作公司。

引用数学模式,对受众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a.引用数学模式,将过去的数学作为历史性参考,然后在此基础上预测未来,中间做变化。

b.使用监控系统,弄清卖报点和加盟零售商的情况,对产品促销活动和未来盈亏进行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