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闻与传播硕士《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研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014年北京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北京大学

201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一、简答题(每题20分,共60分)

1.伊里县调查提出了“意见领袖”的概念,简述这个概念对当时传播理论的影响。

2.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差异。

3.社会化媒体对新闻生产的影响。

二、论述题(每题45分,共90分)

1.材料《爸爸去哪儿》取得成功,谈谈你对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的看法。

2.传统媒体产业面临的问题和前景。

参考答案

北京大学

201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试题分析

一、参考教材(10本)

1.《新闻学概论》(李良荣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2.《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3.《时评写作十讲》(曹林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4.《新闻写作教程》(刘明华、徐泓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刘海龙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6.《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7.《传播学是什么》(陈力丹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8.《传播学概论》(许静著,南方日报出版社)

9.《传播学精编》(杨奕,何佳伟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10.《网络传播概论》(彭兰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期刊报纸:《新闻记者》、《当代传播》、《南方周末》、《中国青年报》、《参考消息》

论文部分:胡泳、杨伯溆、许静、刘德寰等北大老师近两年写的论文,要全部下载看一下

二、试题特点

1.题型及分值分布

主要题型分为:简答题、论述题。

(1)简答题(共3题,每题20分,共60分)

(2)论述题(共2题,每题45分,共90分)

2.考试内容

(1)新闻传播基础理论(40分)

“意见领袖”的概念以及对当时传播理论的影响;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差异。

(2)新闻传播热点(45分)

由《爸爸去哪儿》谈谈对中国电视节目真人秀的看法。

(3)新闻传播综合知识(65分)

社会化媒体对新闻生产的影响;传统媒体产业面临的问题和前景。

2014年的考题能看到之前三年考题的很多影子,比如12年简答题第一题考查了研究方法(研究方法分为几类以及各自的优缺点)到14年变为定量定性研究的差异,14年考查的社会化媒体对新闻生产的影响在11年(网络、微博对新闻生产的影响)、12年(媒介产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都有涉及,14年考查的对中国电视节目真人秀的看法在13年出的类似的题目是谈谈对电视节目过度娱乐化的看法。这些例子说明了北大出题的内在连贯性,重点是一致的,就是“新媒体”、“传播学理论框架”、“新闻传播学界和业界关注的热点”,希望考生围绕这些热点来备考,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本试题与其他相关试题比较

1.本试题与其他年份试题简单比较:题型、考试范围、难易程度等。

2014年334试题相比于其它年份,有两大特点:

(1)越来越重视理论知识的考核,不论是关于“意见领袖”的考查还是关于定量定性研究方法的考查,试题都是新闻传播学理论方面的知识。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要求考生加强理论修养,构建传播理论框架,并能灵活运用。

(2)没有偏题、怪题,难度上保持中等,这反映北大出题模式越来越成熟。这也要求考生不仅要答出一道题,还要答好一道题,要有一个独特的分析问题的角度。

2.本试题与其他学校相同专业试题简单比较:题型、考试内容、难易程度等。

和清华、人大、中传的试题相比,北大14年334真题和之前的考题一样没有名词解释,题型只有两类,题量最小,分值最大,题目开放程度也比较大。同时,突出的重点是新媒体和社会热点,需要考生在这两方面多积累,平时要多练笔,增加答题的灵活性。

真题详解

一、简答题(每题20分,共60分)

1.伊里县调查提出了“意见领袖”的概念,简述这个概念对当时传播理论的影响。

【分析】本题是关于新闻传播理论及其影响的考查,要求考生在备考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传播学理论框架并能灵活运用。难度中等,关键是要在“意见领袖”对当时传播理论的影响方面要答得全面。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1)伊里县调查

1940年5月至11月的半年间,拉扎斯菲尔德等人以总统选举为课题,在伊里县进行了大规模的连续性调查,主要研究大选期间影响选民投票意向的因素。该项研究的结果显示:大多数人早在竞选之初就已经作出了怎样投票的决定,投票意向受传播媒介影响的人不到百分之五,即使是这不到百分之五的人,也主要受他们周围的人(领导、同事、家庭成员)的影响。由此可以得出进一步的结论:决定人们投票意向的,主要不是传播媒介的影响力,而是人际传播的影响力。1948年,该项研究的成果汇集出版,即《人民的选择》。

(2)意见领袖概念及影响

拉扎斯菲尔德及其助手在进一步的研究中还提出了“意见领袖”和“两级传播”的概念。意见领袖是指人群中那些首先或较多接触大众传播信息,并将经过自己再加工后的信息传播给其他人的人。意见领袖介入传播过程,加快了信息传播进程并扩大了传播信息的影响。其特点是:

与被影响者一般处于平等关系而非上下级关系;

并不集中于特定的群体或阶层,而是均匀地分布于社会上任何群体和阶层中;

其影响力一般分为“单一型”和“综合型”;

社交范围广,拥有较多的信息渠道,对大众传播的接触频度高、接触量大。

由此,拉扎斯菲尔德提出了两级传播理论,即讯息和影响先由大众传播媒介传播给意见领袖,然后,再由意见领袖扩散给社会大众;传播媒介的作用是间接的,并且会受到社会基层舆论领袖的影响而削弱。该理论一方面使研究者深入认识到传播环节中的众多因素;另一方面,也推动了传播学的研究,特别是传播过程的研究。后来的学者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新的“多级传播理论”。这项研究对于否定“子弹论”起了直接的作用,同时也开创了“有限效果论”的传统。

2.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差异。

【分析】在北大MJC12年334的考题中也涉及了研究方法,考查的是“主要的研究方法以及各自的优缺点”,相比起来,14年的这道题难度有所降低,只需回答定量定性的差异。这也要求考生对研究方法相关的知识点要深入了解,以防北大围绕这方面出题。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1)定性研究

定性研究是探索性研究的一种主要方法。定性研究的结果回答“为什么”“如何”“可能的答案有哪些”这样的研究问题。定性研究的特点包括:对特定问题的研究具有相当的深度;信息更真实、生动、详尽,尤其是人们主观性的信息;可以发现和界定未知或模糊的问题和现象。

(2)定量研究

定量研究又称量化研究或实证研究,在占有大量量化事实的基础上,描述、解释和预测研究对象,通过逻辑推论与相关分析,提出理论观点。定量研究能回答“多少”“比例”“哪个因素是最重要的”等形式的问题。定量研究一定要在获得了确切的规律性的东西后,在理论指导下,通过编制量表、问卷和实验程序等,要么对某个人群进行测查,从样本向总体推论,要么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干预,把经过实验证实的有效干预措施向更大的范围推论。

(3)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差异

3.社会化媒体对新闻生产的影响。

【分析】对新媒体、媒介产品的考查是北大出题常涉及的内容,考生应对所有可能促使媒介产品改革的因素都有所掌握,比如:今日头条对媒介产品发布的影响、微信对媒介产品的影响、赫芬顿邮报对我国国内新闻媒体改革方向的借鉴意义。由于社会化媒体概念提的比较大,不仅包括早期的论坛、博客也包括最近的“两微”——微信微博,本题难度中等偏上。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1)社会化媒体是基于用户社会关系的内容生产与交换平台。社会化媒体的主要特征有如下两个方面:

内容生产与社交的结合。也就是说,社会关系与内容生产两者间是相互融合在一起的,社会关系的需求促进了社会化媒体平台上的内容生产,反过来,这些平台上的内容也成为连结人们关系的纽带。这些内容并非全都具有公共价值,但社会化媒体平台的传播机制可以很快地在无数的信息碎片中将有公共价值的内容筛选出来。

社会化媒体平台上的主角是用户,而不是网站的运营者。因此,论坛、游戏、即时通信、博客、视频分享、问答、维基、SNS、微博、LBS,甚至电子商务,都是社会化媒体应用。换一个角度看,今天互联网上的应用,除了各类基于Web模式的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外,其他几乎所有的应用都或多或少具有社会化媒体的属性。

社会化媒体可以有不同的偏向,例如,即时通信、SNS等是偏社交的,而博客、微博是偏媒体的。但无论最终表现出哪个方向的偏向,社交与媒体二者的逻辑关系却是清楚的:社交及社会关系是基础,而媒体的功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如果认为偏媒体的平台是以媒体属性为基础,再将社交嫁接在这个之上,那么这仍然是传统媒体时代的思维。在这种思维之下,恐怕难以真正理解与运用好社会化媒体。

(2)社会化媒体影响下的新闻生产模式——公民新闻与专业媒体平分秋色。

社会化媒体的发展带来了公民新闻活动的繁荣。对于公民新闻活动的认识,不能仅限于新闻的发布或传播这个层面,而应该把公民的各种新闻信息生产行为综合在一起考查,包括新闻的采集、发布、整合、传播,也应包括与之相关的评论和其他活动。

社会化媒体时代,公民新闻的力量必然不断上升,最终与专业媒体相抗衡。这将使得未来传

媒业的生产模式发生质的变化。公民新闻主要用以下方式影响着新闻的生产:

原创性生产。一些具有一定新闻素质的网民,有意识地参与到网络新闻生产中,他们有时所提供的是完整的新闻报道或新闻评论。在博客、微博等平台中这样的原创性新闻生产越来越多。这些内容与专业机构的新闻生产的结合也越来越密切,其中图片报道、视频报道被专业媒体接纳得更多。

启动性生产。网民有意或无意地向媒体提供的新闻线索,是帮助媒体寻找报道题材、启动报道的一种方式。

资源性生产。网民参与各种形式的网络调查,为新闻报道提供了一定的报道素材与背景。网民的微博、博客以及BBS的各种帖子,也都可能为网络新闻报道提供丰富的资源。

增值性生产。网民通常会通过论坛、博客、微博等转发自己认为好的或是有意思的新闻。这种方式虽然并不直接生产新的新闻,但是,它使新闻扩散,从而实现新闻的增值。在更多的时候,即使网民不直接传播、扩散新闻,但是,他们在各种网络空间中发表的与新闻有关的评论,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事件或新闻的关注度。这是对新闻价值的另一种提升。

互动性生产。有些新闻的生产过程,本身就需要受众的参与,例如,网民与新闻事件当事人或嘉宾的在线交流。

整合性生产。很多网民不直接进行原创性新闻生产,但是,他们对媒体的新闻进行筛选、整合,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进行重新编排,从而为其他网民提供有序的新闻资源。在博客中,这样的生产行为是大量存在的。微博中一些用户的转发,也是这样一种新闻的选择与整合。

这六个方面,有些是网民的原创性生产活动,有些则是对专业媒体内容的一种“再生产”过程。

尽管很多研究者与从业者对公民新闻的碎片化持否定态度,但在某种意义上,网民带来的碎片化的信息,是对由大众媒体垄断带来的信息不平衡状态的一种补充。它们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参照、相互校正的可能。虽然每个网民只是提供的一些零散的“碎片”,但是,当那些关键的碎片拼贴在一起时,当它们与专业媒体所提供的图景组合在一起时,最终呈现出来的景象,会比仅仅由专业媒体所描绘的景象,要更为丰富、立体、真实。

二、论述题(每题45分,共90分)

1.材料《爸爸去哪儿》取得成功,谈谈你对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的看法。

【分析】熟悉北大历年试题的考生对该题一定不会陌生,在13年334的简答题第三题就考查了对电视节目过度娱乐化的考查,到14年是对13年的考题的又一个延伸,该题还有由头是利用《爸爸去哪儿》的成功为出发点要求考生分析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不仅要分析中国电视真人秀的好也要分析它的缺点,下笔容易,答全不易。要求考生备考过程中对涉及新闻传播学界的热点有一个认识,并积极思考,形成自己的独特的答题角度是获得高分的法宝。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2013年《爸爸去哪儿》等真人秀节目的热播,为电视媒体提供了一个个收视率高点和源源不断的广告收入。然而面对这场娱乐盛宴也需要一定的理性思考,以下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当前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

(1)原创精神的缺失

观照2013年国内的娱乐真人秀节目,可以看到几乎绝大多数的节目都是从国外引进的版权,这些节目虽然实现了较好的传播效果,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人们还是不禁疑惑:中国什么时候能有自己原创的叫好又叫座的电视娱乐真人秀节目?这样照搬舶来的文化产品会引导中国的媒体文化产业走向何方?当下的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的“挤压效应”作用下,寻找各种机会抢占市场份额,地方媒体资源的丰富也加剧了各家卫视之间的竞争。然而,仅仅满足于依靠照搬国外节目版权求得生存与发展,显然不可能持久。

(2)价值导向的失控

舆论的形成,往往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来源于群众自发,二是来源于有目的的引导。媒体在舆论形成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导向作用。真人秀不提供台词,不规定过程和结果,不进行现场调度,一般也尽量减少摆拍,往往是采用多机位、立体式的方式记录参与者的行为,而参与者则可以在规定情景中自由行动、选择和思考。因此,记录他们的这种“自由”,就成为真人秀不同于电视剧的魅力所在:真实、自然、随机、开放、难以预测、出人意料。在真人秀节目中,“草根明星”被媒体这个大机器不断地制造,而受众中也不断出现“粉丝”这类过度的媒介消费者。偶像崇拜是一个延续了很多年的社会心理现象,它通过人们对某一人物被夸大了的社会认知的崇拜而产生光环效应,将其言行举止加以神圣化并神秘化。人们认同偶像的价值观、言行举止,也往往模仿偶像。而这种一夜造星的结果将不可避免地给正处于价值观形成期的青少年带来某些负面影响。娱乐媒介产品价值导向的失控必然带来社会价值观的乖离。

(3)市场机制的滞后

目前国内的娱乐真人秀节目存在着简单复制的倾向,或曰“跟风”现象。从电视出现的那天起,电视台之间就相互学习、相互模仿,这也很正常,毕竟优秀的电视节目资源具有示范作用,因此模仿已经取得成功的节目形态在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似乎成为一种典型征候。

2.传统媒体产业面临的问题和前景。

【分析】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媒体不能坐以待毙而是应该积极行动起来进行改革,因此上海两大媒体集团的合并整合,才有后来的澎湃新闻。这也是学界普遍的观点,传统媒体改革之前一定要对自己的问题和未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这也是该题出题的初衷。这个题目也是老生常谈了,题目面很大。要把问题拆分,先说问题,再说前景。问题当然数不胜数,咱要继续细化分类。传统媒体最直接的原因当然就是目前的大热门:新媒体的冲击,其次是本身制度、体制的问题,当然还有人才、资金等等诸多因素,大家可以自己补充,我只写了三个。关于前景,考生自由发挥的余地很大,把能想到的都写上去,我记得当时写了12条。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1)传统媒体产业面临的问题

理念陈旧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理念决定方向。当前,传统媒体在转型方面观念陈旧,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抱残守缺,坚持“内容为王”理念。新媒介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博客和微博等自媒体的大量出现,对传统媒体组织和传统媒体形成了较大的冲击。当前,媒体之间的竞争已经不仅仅是内容层面的竞争,而且是融合内容、渠道、营销和运营的系统层面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仍坚持“内容为王”的理念,已经不能适应竞争的需要。

当前绝大多数传统媒体还没有深刻认识到新技术给传媒领域带来的颠覆性变化,仍幻想通过细节的、修修补补的改良来应对新媒体。新媒体带来的是颠覆性的革命,无论是观念、技术、经营策略,还是体制、机制等都需要彻底改变,才能实现传统媒体的顺利转型。

体制禁锢

当前很多传统媒体还是采取“事业单位企业化运作”,尚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这也导致转型的一些配套制度难以建立。首先是很多传统媒体创办的新媒体虽然成立了相应的公司,但是尚未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更谈不上“公司化”运作。其次,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层激励约束制度。第三,在依然以传统媒体为主业和利润源的现有架构下培育新媒体,当给予尚未盈利的新媒体从业人员以较高待遇时,这必将受到传统媒体从业人员的质疑和阻止。但是如果不给稀缺的新媒体高级人才以市场化水平的高薪酬待遇,又难以吸引真正的高水平人才,这就形成一个难以破解的悖论。

人才结构缺陷

传统媒体培养了大量的传统采编人才,但是在转型尤其向新媒体转型的过程中,存在着重大的人才缺陷,主要表现为“三多三少”:一是传统媒体人才多,新媒体人才少;二是传统采编人才多,现代经营人才少;三是采编人才多,技术人才少。

技术落后

从最新发展趋势来看,无论是国外的facebook、twitter、谷歌、微软、雅虎,还是国内的腾讯、百度、新浪、搜狐、网易,其本质上都是新技术公司,可以说,技术和媒体相互驱动、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一方面,媒介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激发了用户的潜在需求,例如苹果公司整合技术,打造了iPhone、iPad等产品,使得产品和信息实现了良好的融合,有效地激活了用户对媒体的潜在需求。另一方面,技术和用户需求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技术进步激发了用户的潜在需求,而用户的需求又成为技术发展的目标,时刻引领着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但是,从传统媒体的发展现状来看,在技术理念、技术实力和技术配套等方面和新媒体公司相比,都极其落后,相差悬殊。尤其是有效利用外部技术来为传统媒体提供技术支撑的技术系统集成能力很差,不能满足传统媒体转型的技术要求。

资金匮乏

由于传统媒体多采取“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且由于奉行的是自我积累的内源式发展模式,导致自身规模小,实力弱,资金较为匮乏。转型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巨额的资金支撑,尤其是向新媒体的转型更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持。这一点,考查一下新媒体公司从创始到盈利的过程中所花费的资金就可以明了。如何拓展融资渠道,为自身的转型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成为传统媒体转型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2)传统媒体产业的前景

媒介产业化运营。

传统媒体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形成完善的产业化运营机制。

三跨:跨地区、跨行业、跨媒体。

打破目前条块分割的现状。跨地区,不同地区的媒介实现融合、兼收并蓄;跨行业,如贝索斯收购华盛顿邮报,将传媒产业的触角伸向不同的产业,利用已有产业的优势促进新闻的生产发展;跨媒体,不同的媒体形式进行融合,借鉴国外媒体巨头的运营模式,形成集团化运营,从而实现媒体产业发展的专业化、集约化

走国际化道路。

致力于打造属于中国自己的国际传媒品牌,扩大在国际上的新闻自主权和话语权。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增加国家文化软实力。

发展新闻外包业务,如路透社尝试将低附加值的业务外包到印度,以缩减总工资支出,在国内又可保留尽可能多的好的记者岗位。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很多业务可以实现多国共通共享。

公民记者,重视受众

做新闻不仅仅依靠专业自身挖掘新闻,也要依靠受众发现新闻。生活是新闻最好的来源,而受众又是社会生活的主角,随着受众地位的提升,公民新闻日臻完善。

大数据,重视技术

大数据进来成为越来越热门的话题,也是传统媒体不可避免的一个重要关口。传统媒体可迎合大数据技术,重视平台建设,树立起大数据事业,积累数据资产。

制度建设,有张有弛。

完善制度建设,可尝试将媒体分为两类,党的喉舌类和非党的喉舌类,党的喉舌类媒体执行党的政策主张,非党的喉舌类媒体给予其更大的自主权和自由发挥的空间,根据其自身定位鼓励发展,而不必承担宣传大政方针的政策,只在大方向上进行一定的掌控,从而使传媒市场更加多样化、更具活力。

法律设定、行业自律组织的建设

一个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法律的保障。目前,专门用于规范新闻行业的法律有待出台,专业的行业自律组织尚无,未来在这两个方面均期待完善。

渠道多元化移动互联网

未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3G和4G业务的普及,传媒产业传播渠道将更加多元化,传播更加精准,需求捕捉方式也将更加完善。

技术驱动将长期发挥作用 人机互动 用户体验

技术必将日新月异,也为传媒产业的发展不断诸如新鲜血液,技术因素必将长期发挥作用。例如未来的人机互动,用户体验质量将不断提高。

传统媒体既有优势的扩展

a.报业:回归精英

报业数百年来积累的传播公信力和采编队伍是互联网和新媒体以及社会化媒体难以企及的。报纸可就国计民生等重点问题发表意见,成为严肃公正的多元意见交流平台,注重挖掘深度新闻,使报纸回归精英化。

b.电视:主导娱乐,高品质享受

针对受众对视听节目的高品质需求,制作高质量的节目,集各种声、画、特效为一体,将电视的休闲娱乐功能发挥除出来。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更新的3D电视、微信电视等新一代电视形式。电视台强化电视新闻节目制作,实施直播分离,实现专业化运营。

c.广播:受众细分

新时代,家用轿车普及,数字技术完善,各类车载娱乐设施不断完善,受众鉴赏力、审美力提升,可抓住这一契机进一步完善受众细分,制作更加精良的节目。

点评:拆分,不断地拆分;科学是分科之学,细分问题的思维方式是老师所希望看到的。通过拆分可以使自己的思路完整、清晰,甚至通过拆分,对原先找不到答题思路的题目大家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答题思路。传统媒体出路是考研的一个经久不衰的考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