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幼儿记忆的发展
5.1 考点精讲
一、记忆在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
1.记忆的概念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识记、保持和恢复的过程。
2.记忆表象及其特征
(1)记忆表象
记忆表象,简称为表象,指在头脑中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即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而在头脑中呈现出来的形象。
(2)记忆表象的特征
①直观性
表象所反映出来的东西和原物体有相似之处,有一定的逼真感,即表象的直观形象性。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表象是感知留下的形象。由于此时客观事物不在面前,是通过回忆而浮现出来的,因此它所反映的,仅仅是事物的大体轮廓和一些主要特征,没有感知时所得到的形象那样鲜明、完整和稳定。
②概括性
a.表象的概括性,反映着同一事物在不同条件下所经常表现出来的一般特点,它不是某一次感知所留下的个别特点;
b.表象和思维都具有概括性,但表象的概括用的是形象,思维的概括用的是语词;表象概括的既有事物的本质属性,又有非本质属性,而思维概括的都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因此,我们可以把表象看作是由感知向思维过渡的中间环节。
3.记忆在幼儿生活、游戏、学习等活动中的作用
(1)记忆在幼儿生活中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的知觉经验在起作用,他们对某事物的知觉会依靠记忆和过去的经验建立联系。
(2)记忆在幼儿游戏中的作用
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无论是角色游戏或是结构游戏,孩子都是在进行着想象,而这想象的“原材料”就是通过记忆而在幼儿脑中保存下来的事物的表象,即感知过的经验。
(3)记忆在幼儿学习活动中的作用
幼儿期的学习活动是有限的,即使如此,也总有知识经验的积累。而只要有积累,就必然离不开记忆。
二、幼儿记忆发展的主要特征
1.意识性: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无意记忆是指没有自觉记忆目的和任务,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记忆。有意记忆是指按一定的目的和任务,需要采取积极思维活动的记忆。幼儿的有意记忆较差。随着幼儿言语的发展和教育的作用,其意义记忆开始发展。
2.理解性:记忆的理解和组织程度逐渐提高,机械记忆用得多,意义记忆效果好。
(1)机械记忆是在不了解材料的意义的情况下,只根据材料的表现形式,采用简单重复的方法进行的一种记忆,即“死记硬背”。幼儿由于他们的知识经验比较贫乏,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差,记忆带有很大的直观形象性,因而他们往往只能记住一些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因此机械记忆表现突出;
(2)意义记忆是根据材料的意义和逻辑关系,运用有关经验进行的一种识记。在正确教育的影响下,幼儿的意义记忆开始发展起来。4岁以后,幼儿的生活内容更加丰富,对事物的理解能力也有一定提高,且言语能力也有很大提高。此时,他们不再以机械记忆为主了,他们也会对识记材料进行分析、改造。
3.记忆内容: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
(1)幼儿形象记忆的效果优于语词记忆
①形象记忆是根据具体的形象来记忆各种材料。在儿童语言发展之前,其记忆内容只有事物的形象,即只有形象记忆。在儿童语言发生后,直到整个幼儿期,形象记忆仍然占主要地位;
②语词记忆是通过语词的形式来识记材料。随着语言的发展,语词记忆也逐渐发展。在幼儿的记忆中,逐渐积累不少语言材料。但是,从记忆效果看,形象记忆在幼儿的记忆中占优势。
(2)幼儿的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3)幼儿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的差别逐渐缩小
随着年龄的增长,形象和词都不是单独在儿童的头脑中起作用,而是有越来越密切的相互联系。
①幼儿对熟悉的物体能够叫出其名称,那么物体的形象和相应的词就紧密联系在一起。
②幼儿所熟悉的词,也必然建立在具体形象的基础上,词和物体的形象是不可分割的。
4.记忆方法: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
三、幼儿的记忆与幼儿的活动
1.记忆的保持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
保持是指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贮存和巩固的过程,即把感知过的事物、练习过的动作、体验过的情绪情感、思考过的问题等,以一定的形式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保持是识记和恢复(再认和再现)的中间环节。
2.活动的性质与幼儿的记忆
幼儿以无意记忆为主。要提高幼儿的记忆效果,可采取以下措施:
(1)采用直观、形象、具体、鲜明的事物的活动材料;
(2)使记忆材料对幼儿生活是有重要意义的、符合幼儿兴趣的,或能激起幼儿强烈情绪体验的;
(3)使记忆材料成为幼儿活动中的主要对象;
(4)引导幼儿多种感官参与活动。
3.幼儿的兴趣、积极性与记忆
幼儿对某种活动缺乏积极性,不感兴趣,记忆效果就较差;而在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中,记忆效果就比较好。
4.记忆的保持、遗忘规律与幼儿活动的组织
(1)记忆的保持和遗忘
保持,是过去识记过的事物形象在头脑中得到巩固的过程;遗忘,是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和再现,或者是错误的再认和再现。保持和遗忘是相反的过程,也是同一记忆活动的两个方面。
(2)遗忘的规律
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遗忘的发展是“先快后慢”的过程。因此,学习后及时复习很重要。
(3)幼儿识记材料的组织
①帮助幼儿进行及时、合理的复习;
②给幼儿的识记材料要形象,方法要有趣;
③帮助幼儿理解识记材料;
④让幼儿采用多种感官参与记忆过程。
5.科学地安排识记材料
(1)排除学习材料之间的干扰
①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a.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b.倒摄抑制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c.倒摄抑制受前后两种学习材料的类似程度、难度、时间安排以及识记的巩固程度等条件的影响。在学习材料由完全相同向完全不同逐步变化时,倒摄抑制干扰作用开始逐渐增加,材料的相似性达到一定程度,干扰作用最大,以后干扰逐渐减弱,到了先后识记材料完全不同时,干扰作用变得最小。
②复习或学习时应注意的问题
a.在同一时间里,不能要求孩子学习、识记的内容太多,否则,会产生干扰,加重孩子的负担。
b.要求孩子记牢的材料或事情,要一件一件交代清楚,要一件一件地教,让他一件一件地学,一件一件地巩固。
c.不要把内容、性质相近或相似的材料安排在一起学习或复习,而应交错安排。
(2)排除疲劳的干扰。
6.幼儿记忆发展中易出现的问题及教育措施
(1)偶发记忆现象及教育措施
①偶发记忆的含义
偶发记忆指当要求幼儿记住某样东西时,他往往记住的是和这件东西一道出现的其他东西。在幼儿记忆的发展过程中,偶发记忆是容易出现的重要问题之一。
②偶发记忆的应对措施
由于幼儿对课题选择的注意力、目的性不明确,把没必要的偶发记忆课题也记住了,结果使中心记忆课题完成效果不佳。幼儿教师要重视这种幼儿特有的记忆现象,注意引导幼儿朝有意记忆方向努力发展。
(2)“说谎”问题及教育措施
①“说谎”问题的含义
“说谎”问题是由于幼儿的记忆存在着正确性差的特点,容易受暗示,容易把现实与想像混淆,用自己虚构的内容来补充记忆中残缺的部分,把主观臆想的事情,当作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来回忆。这种现象常被人们误认为幼儿在“说谎”,这显然不对。教师应该正确对待这种现象,假如幼儿是由于记忆失实而出现言语描述与实际情况不符,就不能看作是有意说谎。
②“说谎”问题的应对措施
这种“说谎”问题是由于幼儿心理发展不成熟而造成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这种情况会有改变。因此,教师不能随便指责幼儿“不诚实”,而是要耐心地帮助孩子把事实弄清楚,把现实的东西和想像的东西区分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