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2 课后习题详解

思考题

1怎样从整体上把握国际关系理论的主流学派和非主流学派的关系?各种不同的国际关系理论可做怎样的划分?

答:(1)从整体上把握国际关系理论的主流学派和非主流学派的关系

在以西方学界为主导的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中,先后出现过许多不同的学派,诸如理想主义、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新现实主义、建构主义、批判理论、规范理论、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和历史社会学等。从总体上来看,国际关系理论学派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是三派:一派是强调国家间权力斗争的现实主义;另一派是强调多元行为体、跨国互动、国际制度与规范的自由主义;还有一派是强调观念建构与文化因素的建构主义。这三派被称为国际关系理论的主流学派。反思主义诸学派,影响还比较小,所以是国际关系理论中的非主流学派。两者之间的关系是:

这两种学派所阐述的不同学说与理论,反映了人们思考与解释国际关系时所遵循的不同“范式”:

由于不同的理论学派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方法不同,视角不同,因此对问题的阐述不同,所得结论也不同。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理论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并提出不同的对策和解决办法。

但也有些理论由于研究途径迥然不同,相互间甚至不存在对等的讨论,例如在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这样的理性主义学派与后现代主义、规范理论、批判理论等反思主义学派之间就存在这样的情况。

(2)各种不同的国际关系理论可做以下几种划分

现实主义学派

在现实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各个学派和分支的理论阐释是有相当多的差异和争论的。了解现实主义,就应该历史地了解这个学说的发展,并了解这个学说的主要分支在不同阶段的强调重点。现实主义又是国际关系学科中较复杂的一个范式,因为它从来不是一个严整的单一理论体系,而是许许多多不同分支的一个集合。在现实主义的旗号下,先后出现过古典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新古典现实主义、进攻现实主义以及防御现实主义等。

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的早期阶段被称为古典自由主义。古典自由主义的特点是强调个人自由,认为个体理性的力量通过“看不见的手”可以使社会的共同的善得到实现。古典自由主义在经济上相信自由贸易促进和平,在政治上相信共和制国家可以实现和平。由于信奉自由放任原则,古典自由主义尽管也包含有法制与制度的内涵,但不强调对国际事务进行外部干预。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清楚地表明国际秩序不能经由自由放任的途径实现。通过国际制度的管制来建立国际秩序的思想就产生了,即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的概念在学术上有各种不同的用法与解释,在这里主要指强调国际制度的自由主义。从自由主义的演进过程看,在如何实现国际秩序的问题上已形成了两大分支。一支强调弱干预原则,认为行为体的互动能够“自动地”地形成国际秩序;另一支强调强干预原则,认为必须通过国际制度的管制建立国际秩序。在当代的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中,“贸易和平论”和“民主和平论”大体上沿袭了前一种传统,而理想主义、自由制度主义等则沿袭了后一种传统。

建构主义及其他国际关系理论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扮演主角的范式之争,是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之间的辩论。这两者的辩论亦被称为“新新之争”。这两个主要的理论“范式”再加上一直处于边缘地位的世界体系论,构成了国际关系研究领域的“范式之争”。由于这几个理论“范式”的根底都是理性主义,因此被统称为理性主义理论。

与理性主义相对的是被称为反思主义的理论群,其中包括规范理论、女性主义理论、批判理论、历史社会学以及后现代主义理论等。这些理论学派如前所述,主要特点是强调国际关系中理念性的东西,诸如观念与话语的作用,结构与行为体的相互建构,以及权力的非物质性和真理的相对性等。

在理性主义与反思主义这两个理论群之间,建构主义以自己的独特内涵,构成了一个起着桥梁作用的重要学派。该学派一方面接受并重新阐释了理性主义的一些主要概念,诸如权力、利益、自助、无政府状态和国际体系等,另一方面则全面发展了强调观念的社会建构学说。自20世纪90年末以来,建构主义在国际关系学界的影响日益增大,已逐渐形成与现实主义和自由制度主义三足鼎立的局面。

2现实主义理论有哪些主要观点与分支?怎样评论现实主义的历史发展?

答:(1)现实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与分支

现实主义是国际关系学科中较复杂的一个范式,因为它从来不是一个严整的单一理论体系,而是许许多多不同分支的一个集合。在现实主义的旗号下,先后出现过古典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新古典现实主义、进攻现实主义以及防御现实主义等。现实主义学说的主要观点包括:

国际体系是无政府的。

这一点是现实主义学说的基本出发点。现实主义认为,国际政治从根本上来说不同于国内政治。在国际体系中,不存在一个高居于主权国家之上,可以实施法律和建立秩序的世界政府或普遍权威。在这种情况下,暴力与战争是普遍现象。一些古典的政治哲学家往往把这种状态叫做“自然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类主要不是作为个人而是作为社会群体相互面对,这种社会群体汇集了成员的忠诚。“竞争性群体的名称、规模和组织,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改变,但群体间冲突的本质属性却不会改变。”有关无政府的假定表明,国际政治是一种非合作游戏。在这种游戏中,承诺是没有约束力的,契约的实施是根据自律而不是外部的权力。

在这个以无政府为特征的体系中,主要的行为体是作为整体单位的国家。

国家在国际体系中如何行事,决定性因素是国际体系的性质和国家的实力,而不是国家内部的政治制度。尽管国家的意识形态、社会结构或政府形式等因素对外交决策有重要影响,但这些变量不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在自助的体系内,竞争的压力要比意识形态选择或国内的政治压力更大。国际体系的无政府属性,决定国家是利己的而不是利他的。在不存在普遍权威的情况下,国家要维持生存,就必须自己照料自己的利益。国家的这种自助特性恰恰是国际无政府状态的产物。

权力是理解国际关系的关键。

国家存在的根本目标是加强权力与安全。国际政治是指国家间政治或权力政治。这种以关注国家安全与国际和平为宗旨的高政治,是不同于以促进经济社会福利为宗旨的低政治的。在这种政治中,武力和武力威胁是国家推进其利益的主要手段。因此,衡量国家的权力,主要是看国家的军事能力。由于每一个民族国家的责任都是维护自身利益,提供自身安全,因此,所有国家的共通特性都是基于权力与安全而不是基于道德和理想进行外交决策。

国家是理性的行为体。

在谋求权力与安全的时候,国家采取的是有目的的政策,或者说出于主观期望是按照功利原则或理性规范行事的。面对不确定的国际环境,国家所要争取的是自身处境的最优和自身利益与权力的最大化。由于每个国家都要维护自己的最大利益,因此国家间的冲突是绝对的。由于人类理智不可能超越国际政治的最基本的冲突性质,因此国际制度不可能在和平与战争的根本问题上推动合作。

(2)对现实主义的历史发展的评论

实主义作为一种国际关系范式,有明显的长处和短处。从实践的角度来看,现实主义提供了一组简单、明确、直接的原则,这些原则对国际政治的现实描述可以得到历史事实的说明。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日益意识到,在今天的国际政治中,国际竞争的性质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际政治的自然延伸未必会演变为大国之间的战争。在这种情况下应用现实主义理论就会发生日益增多的疑问。正如制度主义者所指出的,现实主义过于重视冲突,而低估了国际制度在促进国际合作中的作用。事实上,国际体制的发展和国际合作的大量事实,已经向传统现实主义的一些基本假定提出了挑战。

也许,新现实主义给国际合作留出的小小余地,以及新古典现实主义对系统原因和权力原因之外的其他因素的强调,正是基于国际关系新发展的一种变通。然而,这样一种变通,也遭致了批评,特别是来自现实主义学派内部的批评。批评的意见认为,这些新的“现实主义者”的概念体系已经超越了传统现实主义的理论框架。他们所发展的假定和因果性断言,同传统上他们所坚持的东西相矛盾,是一场思想上的政变。由于他们放弃了许多传统现实主义的核心假定,越来越倾向于吸收其他学派的思想,因此他们的理论已不成其为现实主义了。有的学者甚至把这种现实主义称为“最小现实主义”,意思是说这种“主义”的现实主义内涵已经没有多少了,因为它只坚持两个核心的假定,即无政府与合理性,但这两个假定并不是现实主义所特有的。

总之,批评意见认为,这些对现实主义的扩展已越来越多地混同于自由主义、理想主义、道德主义和制度主义理论,而失掉了现实主义的特有属性。

有关现实主义的发展的争论,实际上是提出了一个更一般的问题,即一种理论发展得越来越不像原来的自己,到底是有生命力的表现还是衰亡的表现?面对世界的变化,它到底应该更符合现实还是应该更符合它自己的“原教旨”?对于“现实主义者”来说,这也许是很苦恼的问题,但对于“一般的”寻求国际关系解释的学者来说,这样的变化却未必不是好事。事实上,不管什么“主义”,它都只是研究国际关系的工具而不是研究的目的。作为工具,其标准当然是要能解释现实,而且解释得越深刻、越准确越好。在这个意义上,发展才是一种理论有生命力的体现。

3怎样看待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演进与分支?比较自由主义与现实主义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答:(1)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演进与分支

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演进

自由主义是以自由作为主要政治价值的思想流派的集合,包含不同的分支和众说纷纭的解释。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与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有渊源关系,但指涉与内涵有很大不同。作为意识形态的自由主义,其语境是国内政治,主要指涉公民与国家的关系,而作为国际关系理论的自由主义,其语境却是国际政治,主要指涉跨国关系。由于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因此讨论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需要了解其历史渊源及其分支的演变。

a.古典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的早期阶段被称为古典自由主义。古典自由主义的特点是强调个人自由,认为个体理性的力量通过“看不见的手”可以使社会的共同的善得到实现。在自由主义者看来,只要知识得以传播,大多数人就会进行正确的推理,并采取正确的行动,从而确保社会的进步。就跨国关系而言,自由主义认为个人自由与世界政治秩序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联系,世界政治也是可以进步的,国际关系可以经由这样的途径得到改造:个人自由保护——自由国家扩大一一国际制度约束——国际秩序的建立。古典自由主义在经济上相信自由贸易促进和平,在政治上相信共和制国家可以实现和平。由于信奉自由放任原则,古典自由主义尽管也包含有法制与制度的内涵,但不强调对国际事务进行外部干预。

b.新自由主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清楚地表明国际秩序不能经由自由放任的途径实现。德英等欧洲国家尽管有密切的相互依赖,但在战争中却打得你死我活。事实使得一些自由主义者认识到,和平必须“建立”,而不可能“自然地”实现。于是,通过国际制度的管制来建立国际秩序的思想就产生了,这就是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的概念在学术上有各种不同的用法与解释,在这里主要指强调国际制度的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分支

a.理想主义

理想主义是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中产生较早的一个学派。这一理论体系亦被称为制度跨国主义,其关注点是国际规范和制度化的全球合作。这一范式认为,通过国际合作,建立国际法和国际组织,能够规范国家的行为,制止侵略,实现国际和平。以集体安全原则来解决国家间的安全问题,是这一范式所设想的主要模式。从威尔逊倡导建立国际联盟到罗斯福策划建立联合国,其指导思想都是想通过建立世界性组织来实施集体安全原则。这种构想追求的不是权力的平衡,而是某种权力的共同体。在这个新体系中,所有国家将在共同的事业中合作,为所有国家提供安全与正义。理想主义者认为,国际组织即使不能提供世界政府,至少也能提供某种国际行为规范和约束。

理想主义的渊源之一是古典法学家格劳秀斯的思想。现代理想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出现的学说。它的特点是强调跨国联系。并且积极推动国际组织的建立。理想主义对人类持乐观的观点,认为通过建立新的标准和制度,人类社会就可以得到完善和改进。理想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就是时任美国总统的伍德罗·威尔逊。

b.自由制度主义

自由制度主义是自由主义的一个重要分支,又称经济跨国主义或相互依赖模型。这一学派强调的是国家间的经济联系,认为这种经济联系是国际体系之内确立和维持秩序的基础。按照这一理论的假定,伴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与一体化,以及各国经济利益的日益融合,国家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会越来越深化,越来越普遍。这一现象已成为当代世界的界定性特征。正是这种日益发展的相互依赖,深刻地改变了国际关系的性质,使得国际合作日益成为可能。

自由制度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基欧汉和约瑟夫·奈。他们的代表作是1972年出版的《跨国关系与世界政治》和1977年出版的《权力与相互依赖》。基欧汉和约瑟夫·奈把他们提出的模式称为“复合相互依赖”,认为这种理论比现实主义更接近现实,可以说明国际关系中的可见变化,即国际战争减少,经济权力的影响超越了军事强制,并且出现了一体化的全球贸易模式。自由制度主义理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国际形势的发展,也在不断发展。现实主义相比,自由制度主义不仅关注以国家为中心的国际关系,而且关注更广泛的行为体和更复杂的国际关系,不仅关注战争与和平问题,而且关注经济、社会、生态等其他领域的问题。由于这一理论强调以国际制度和国际机构来管理相互依赖,因此人们认为它继承了理想主义的传统,并因而获得了“新自由主义”之名。

c.民主和平论

1795年初版的康德著作《永久的和平》,就阐述了这个理论的原型。康德所设想的这种强调道德价值的国际政治观,为当代“民主和平论”的提出奠定了基础。1983年,持民主和平观的代表人物迈克尔·多伊尔在《康德、自由主义遗产与外交》一文中,第一次正式提出了民主和平论。此后,这一理论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

民主和平论者所做的论证,除了统计分析之外,其理论推理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战争费用是公民以鲜血和财富来支付的,民主制政府之所以不情愿进行战争,是因为它们必须向公民负责。

第二,在民主国家,有战争风险的对外决策是公开讨论的,这意味着战争的代价对于公众和决策者来说都是敏感的。

第三,民主制政治结构的特征,诸如行政选择、政治竞争和外交决策过程的多元性,具有制衡作用,会使国家受到较大制约。

第四,民主制的政治文化,诸如民主规范、惯例、观念以及社会风气等,最终会使适用于国内的和平解决问题的方法适用于与其他国家的关系。

总之,“民主和平论”的基本逻辑可以这样概括:理性的人可以组成理性的国家,而理性的国家则可以组成理性的国际社会。

民主和平论的基点实际上是国内因素决定论。民主和平论形成为一种理论之后,尽管有历史统计资料作为佐证,但仍有一系列问题似乎难以解决。首先碰到的就是民主的标准问题,即哪些国家算是“民主国家”,或者说达到何种标准才算是“民主国家”。对于这一点,东西方国家有不同的见解,即使在西方国家理论界,人们的认识也不一致。另一个困难是逻辑上的,即该理论无法解释为什么民主国家同非民主国家一样好战。

(2)比较自由主义与现实主义可以得到的启示

就国际关系中冲突与合作的现实而言,可以看到,现实主义与制度主义恰恰各自强调了其中一个方面。现实主义阐释了国际冲突的必然性,而制度主义则阐释了国际合作的合理性。由于国际关系的历史中始终是既存在冲突,又存在合作,因此这两种理论都有其内在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只要国际关系不是变成只有冲突没有合作,或是只有合作没有冲突,那么这两种理论就都有自己的道理,并因此会继续争论下去。

4反思主义的理论有些什么共同点与不同点?

答:反思主义的理论包括规范理论、女性主义理论、批判理论、历史社会学以及后现代主义理论等。

(1)反思主义的理论的共同点

这些理论学派的主要特点是强调国际关系中理念性的东西,诸如观念与话语的作用,结构与行为体的相互建构,以及权力的非物质性和真理的相对性等。

(2)反思主义的理论的不同点

反思主义的理论的不同点体现在各个理论派别的观点中。

5建构主义的核心观点是什么?该理论与理性主义理论相比,有哪些长处与短处?

答:(1)建构主义的核心观点

人类关系的结构主要是由共同观念而不是由物质力量决定的;

有目的之行为体的认同与利益是由这些共同观念建构而成的,而不是天然固有的。

从这里可以看到,建构主义的主要特点就是强调(集体)观念因素对国家行为和国际关系的影响。建构主义认为,国际结构不是物质现象,而是观念现象。这种观念建构的结构,是一种社会意义上的结构,其本质是知识(或观念)的分配。在这样的特定社会环境里,对行为体来说最根本的因素就是共有的知识。共有的知识是指行为体共同具有的理解与期望。这种共有的理解与期望能够建构行为体的认同(或身份)与利益。

(2)建构主义理论与理性主义理论相比的长处与短处

建构主义理论与理性主义理论相比的长处

建构主义是冷战后凸显的学派。与理性主义的主流理论相比,提出了一种新解释,即从观念的视角解释了国际关系事实的由来与演变。与传统的主流理论相比,提出了一种新解释,即从观念的视角解释了国际关系事实的由来与演变。对一些重要问题,人们认为这一理论更具解释力。例如,对于冷战的突然结束,无论是用结构与权力政治,还是用相互依赖与国际制度,都很难进行解释,而用建构主义则可以解释为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接受“共同安全”思想,改变了观念,并因而改变了苏联的对外政策,从而与西方建构了新型的关系。

建构主义理论与理性主义理论相比的短处

a.从客观角度来看,建构主义国际体系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有过度强调文化因素之嫌。相较于结构现实主义把国际体系过度“物质化”的倾向,建构主义突出强调国际体系的文化因素,认为国际体系是一种文化结构。但是建构主义却“矫枉过正”,反而忽视了它一直反对的物质因素在国际体系中的作用。其实,国际体系是物质因素和文化因素的结合,国际体系既是物质结构,又是文化结构,两者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缺一不可。建构主义对文化和观念的过度强调正是犯了它一直批判的传统理论所犯的错误。

b.建构主义强调国际体系与单位国家之间的建构关系,认为国家之间的身份、认同影响国家的行为。建构主义过度推崇文化、观念对物质的指导作用,使得人们常认为建构主义陷入唯心主义的囹圄。事实上,在现今的国际社会中,物质因素仍起着基础性作用,没有经济、科技实力作为铺垫,文化无从产生,同时毫无意义。

c.虽然建构主义对国际体系提出了自己新的观点和见解,里面不乏真知灼见,但其过国际体系的诠释,仍有理论脱离实际之嫌,其对国际关系的实际解释效力还有待观察。建构主义者对国际关系过于理想性看法使得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国际关系现实的研究和观察能力,特别是当今国际关系和国际社会的现实。事实上,今天的世界仍没有达到建构主义者所设想的理想状态,对权力政治的争夺才是当今国际政治饿主流。因此,建构主义的理论反映的更多是国际体系的理想而不是现实。

d.对国内因素的视而不见。建构主义为了更好的论证国际体系与单位国家之间的建构关系,借鉴了沃尔兹结构现实主义的研究方法,把国际体系的单位行为体——民族国家,设为一个固定不变的“常量”,把单位国家进行物化:国家是自行组织的,先于国际社会的行为体。因此,如果说国际体系是由“常量”国家建构而成,那么单位国家又是如何建构起来的呢?

6结合当代国际关系的现实事例,试用各种不同理论与范式进行分析。

答:在以西方学界为主导的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中,先后出现过许多不同的学派,诸如理想主义、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新现实主义、建构主义、批判理论、规范理论、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和历史社会学等。这种学派所阐述的不同学说与理论,反映了人们思考与解释国际关系时所遵循的不同“范式”。

由于不同的理论学派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方法不同,视角不同,因此对问题的阐述不同,所得结论也不同。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理论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并提出不同的对策和解决办法,例如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对于国际冲突与合作就有不同的认识与解释。但也有些理论由于研究途径迥然不同,相互间甚至不存在对等的讨论,例如在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这样的理性主义学派与后现代主义、规范理论、批判理论等反思主义学派之间就存在这样的情况。

从总体上来看,国际关系理论学派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是三派:一派是强调国家间权力斗争的现实主义;另一派是强调多元行为体、跨国互动、国际制度与规范的自由主义;还有一派是强调观念建构与文化因素的建构主义。反思主义诸学派,影响还比较小。

结合实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