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章节题库(含名校考研真题)+模拟试题】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6章 预期、消费和投资

一、概念题

1.平行数据集(panel data sets)

答:平行数据集又称“面板数据集”,是一个包含很多个人或很多公司的一个或多个变量值的时序数据集,即不同实体在不同时期被观测的数据集合,可以用于分析各样本在时间序列上组成的数据的特征。

平行数据集能够综合利用样本信息,通过模型中的参数既可以分析个体之间的差异情况,又可以描述个体的动态变化特征。其优点在于:消除个别变异;更多的信息,更多的自由度,更有效的估计,更少的共线性;可以描述实体的动态变化,正确理解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估计某些难以度量的因素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可以研究更加复杂的行为;样本增加,估计值更加趋近于真实值。缺点在于:数据的设计和收集存在一定问题;误差失真等。

2.消费的持久收入理论(permanent income theory of consumption)

答:消费的持久收入理论又称“消费的持久收入假说”,是美国经济学家M·弗里德曼提出的一种消费函数理论。弗里德曼认为,人们的收入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暂时性收入,即那些偶然性的、未预期到的临时性收入;另一部分是持久性收入,指消费者在较长时期可以维持的稳定收入水平。人们在计划自己的消费水平时,不是依据短期的实际收入,而是把消费和长期的持久收入联系起来。

短期的可支配收入由于受许多偶然因素的影响,是一个经常变动的量,人们的消费不会随它的波动而经常变动。消费者为了实现其效用最大化,实际上是根据他们在长期中能够保持的收入水平来进行消费的。暂时性的短期收入变动只有在能够影响持久收入水平预期时,才能影响消费水平。因此,消费是持久收入的函数。

持久收入是消费者一生中的稳定收入,这种稳定收入可以理解为消费者一生收入总和的某种平均数。消费者在其生命终结之前无法准确知道其持久收入,持久收入也无法直接观测到。因此,消费者只能根据某种方法,利用可得到的信息,对其持久收入进行估计。弗里德曼假设消费者的预期是适应性预期。因此,持久收入假说实际上是说,消费需求是消费者对持久收入的预期的函数。

3.消费的生命周期理论(life cycle theory of consumption)

答:消费的生命周期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F·莫迪利阿尼(F·Modigliani)、R·布伦伯格(R·Brumberg)和A·安东(A·Ando)提出的一种消费函数理论。该理论认为,在人一生中的各个阶段,个人消费占其一生收入现值的比例是固定的。消费不取决于现期收入,而主要取决于一生的收入。生命周期理论的消费函数可以表示为:

其中:代表消费,代表收入,代表财富,参数为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参数为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

生命周期理论认为,理性人根据自己一生的收入和财产来安排自己一生的消费,并保证每年的消费水平保持在一定水平。人们在一生中的消费规律是:青年时以未来收入换取借款,中年时或清偿早期债务并储蓄防老,老年人逐日消耗一生积蓄。一般而言,中年人具有较高水平的收入,青年人和老年人收入水平较低。所以,中年人具有较低的平均消费倾向,青年人和老年人具有较高的消费倾向。但终其一生,个人具有相对稳定的长期消费倾向。这就很好地解释了消费函数在长期和短期中的不同形式。

4.金融财富(financial wealth)

答:金融财富,是指经济主体(个人、家庭、企业或政府)拥有的以价值形态存在的资产,即所有金融资产减去金融负债的价值,金融财富是社会财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金融财富直接为货币资金的融通服务,代表持有者对资产的索取权。任何金融财富都具有流动性、风险性与盈利性三个特征。金融财富又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货币性金融财富,以货币形态存在,如现金和银行存款等;另一类是以有价证券形式存在的非货币性金融财富,如股票、债券、信托基金等等。金融财富的种类与数量是由市场经济发展状况及经济主体的财富多少决定的。

5.房屋财富(housing wealth)

答:房屋财富是以房屋形式保有的财富,是家庭总财富的重要构成部分。家庭总财富分为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两大类,房屋财富属于非人力财富。

6.人力财富(human wealth)

答:人力财富是指一个人估计自己在整个职业生涯的税后劳动收入会是多少,并据以计算出来的预期税后收入的现值。人力财富是与非人力财富(金融与房屋财富之和)相比较而言的。

把人力财富与非人力财富加在一起,就估计出个人的总财富(total wealth)然后个人就可以决定把总财富的多少用于支出。一个合理的假设是,个人所决定的总财富的支出比例应该使得他在一生中的每一年保持一个大致相同的消费水平。如果消费水平高于他的当期收入,差额部分他就会借钱消费。如果消费水平低于他的当期收入,他就会把差额部分储蓄起来。消费决策具有如下形式:

其中表示消费,总财富是非人力财富(金融财富加上房屋财富)与人力财富(税后劳动收入的预期现值)之和。

7.非人力财富(nonhuman wealth)

答:非人力财富,即金融财富和房屋财富之和。金融财富是指经济主体(个人或家庭、企业、政府)拥有的以价值形态存在的资产,是社会财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房屋财富是以房屋形式保有的财富,是家庭总财富的重要构成部分。

8.总财富(total wealth)

答:总财富是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之和,其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人力财富,即一个人估计自己在整个职业生涯的税后劳动收入的现值;另一部分是非人力财富,即金融财富和房屋财富之和。

9.托宾的理论(Tobin’s

答:托宾的理论是指由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托宾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投资理论,该理论认为在资产相对于其再生产成本更有价值时,投资将会很高。

指现有资本的市场价值与其重置成本的比率。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即其在股票市场上的价值。企业资产的重置成本,即其股票所代表的资产在当前生产或重新购置的成本,也就是企业追加资本的成本。值就是企业追加单位资本在股票市场上所预期的、未来边际收益的贴现值。托宾的值用于研究企业投资决策和衡量企业投资效果,若值大于1,市场价值高于重置成本,则追加资本的成本将小于资本收益现值的市场评价,因而投资者感到有利可图而增加投资;反之若值小于1,则会导致投资的减少。

托宾的作为对投资激励的一种衡量指标,优点在于它既反映了资本的现期获利性,也反映了预期的未来获利性,而且这种指标方便易得。托宾通过值把金融市场和实际经济活动联系起来,推进了传统投资理论的发展。

10.静态预期(static expectations)

答:经济学家把认为未来和现在相似的预期称为静态预期。静态预期是在蛛网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蛛网理论是20世纪30年代问世的一种关于动态均衡分析方法的微观经济学理论。其内容是考察价格波动对下一周期产量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均衡的变化。静态预期借用蛛网模型建立了静态预期模型。

11.使用者成本,或者资本的租赁成本(user cost of capital, or rental cost of capital)

答:资本的使用者成本,也被称为资本的租赁成本,是投资者一年内使用资本所花费的成本,等于实际利息与折旧费之和。以公司租赁机器为例,出租方一方面要向使用人收取一年的机器折旧费用以弥补折旧,另一方面也要向使用人收取金融市场所要求的收益率(否则就不会从事出租活动),所以一年使用机器的成本就是实际利息与折旧费之和,这也就是资本的租赁成本。即使公司不租用机器,这也是其使用机器的隐含成本,有时也称为影子价格。投资取决于利润和资本使用者成本的比率,实际利率越高,使用者成本越高,投资水平就越低。

12.获利能力(profitability)

答:获利能力是指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即投资多大程度上依赖于利润的预期现值,又在多大程度依赖于当期利润的能力。大多数时候,现金流量与获利能力是同步变动的。业绩好的公司往往现金流量与未来前景都很好。而亏损公司的未来前景经常很差。

分离现金流量与获利能力的影响的最好方法就是找出现金流量与获利能力变动不一致时的时间和事件,然后看一看投资发生了什么变化。

13.现金流量(cash flow)

答:现金流量是指某一段时期内企业现金流入和流出数量的总称。如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出售固定资产、向银行借款等取得现金,形成企业的现金流入;购买原材料、接受劳务、购建固定资产、对外投资、偿还债务等而支付现金,形成企业的现金流出。

现金流量信息能够表明企业经营状况是否良好、资金是否紧缺以及企业偿付能力大小,从而为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提供非常有用的信息。

现金流量一般可以分为三类: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现金流量通常包括现金等价物的增减变动。

二、计算与分析题

1.用本章学到的知识,判断下面的描述是正确、错误,还是不确定,并解释。

a.对于普通的大学生,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大致相等。

b.自然实验(如退休)并未说明对未来收入的预期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

c.建筑物和工厂的折旧比机器折旧要快得多。

d.托宾的值较高意味着股票市场认为资本被高估了,因而投资应该减少。

e.经济学家发现当期利润对投资的影响可以完全由当期利润对预期未来利润的影响来解释。

f.美国过去30年的数据表明公司利润与产业周期紧密相关。

g.消费和投资的变动通常是同向的,而且幅度大致相同。

答:a.错误。人力财富指税后劳动收入的预期现值。非人力财富指金融财富和房屋财富之和。一般来说,普通大学生的人力财富要大于非人力财富。

b.错误。因为人们通常不希望在整个生命周期中规划一个固定不变的消费水平,他们更倾向于把高消费推迟到以后。

c.错误。建筑物和工厂的使用周期很长,而机器的生命周期则短的多。

d.错误。指现有资本的市场价值与其重置成本的比率。越大意味着企业资产市场价值的提高,市场对单位企业的投资估值较高,则企业扩张的激励就越大,企业投资扩张的速度通常就越快,投资应该增加。

e.错误。当期利润对投资的影响还需由投资依赖于销售水平和资本存量来解释。

f.正确。美国过去30年的数据表明利润对资本比率的变化与产出对资本比率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同步变化。

g.错误。消费和投资的变动通常是同向的,但投资的相对变动比消费的相对变动大得多。

2.一个消费者的非人力财富等于100000美元。他今年的收入为40000美元,预期他的工资在未来两年内实际的增长率为5%,然后他就会退休。实际利率等于0%,并且预期在未来保持为0%。劳动收入的税率是25%。

a.该消费者的人力财富是多少?

b.他的总财富是多少?

c.如果他预期在退休后还能活7年,而且希望从现在起每年的消费保持不变(实际值),他今年能消费多少?

d.如果他只在今年得到了20000美元的奖金,未来的工资收入仍如前所述,他现在和未来的消费能提高多少?

e.现在假定从退休的时候开始,社会保障每年支付消费者最后一个工作年份收益的60%。(假定该收益不需要缴税。)他今年能消费多少(以后仍然保持恒定的消费)?

解:a.该消费者的人力财富为:(美元)。

b.由于该消费者非人力财富为100000美元,又由a式计算得其人力财富为94575美元,所以该消费者的总财富为:人力财富+非人力财富(美元)。

c.由题设可知,从现在开始他一共活10年,且完全平滑消费,所以他今年的消费为:(美元)。

d.他未来的消费能提高(美元)。

e.退休后,他可以拿到7年的工资,他今年的消费的增加额为:

(美元)

所以他可以消费的总额为:(美元)

3.一个饼干制造商在考虑是否要购买一台制作饼干的机器,其成本为100000美元。机器每年折旧8%。第二年开始它可以带来的实际利润等于18000美元,两年后为美元(也就是说,同样的实际利润,但是调整了折旧),3年后为美元,如此类推。试确定该制造商是否应该购买这台新机器,假定实际利率保持不变,分别等于:

a.5%。

b.10%。

c.15%。

解:a.预期未来利润和利率都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实际利率预期利润的现值

,收益大于成本,所以购买这台机器。

b.当时,,收支平衡,所以可买可不买。

c.当时,,收益小于成本,所以不买这台机器。

4.假定你22岁的时候上完大学,可以得到的起薪为40000美元。你的公司表示,工资的实际值将保持不变。但是,你也有资格进入专业学校学习。在那儿要花两年的时间直至毕业,毕业后你的起薪以实际值表示将会提高10%,此后以实际值表示的工资保持不变。劳动收入的税率是40%。

a.如果实际利率等于零,你预期在60岁退休(也就是说,如果你不进入专业学校,你预期总共可以工作38年),要进入这个专业学校,你最多愿意支付多少钱?

b.如果你的收入的30%要缴税,你愿意支付多少钱去上学?

解:a.愿意为这个专业学校支付的金额取决于进这个专业学校后得到的工资和没进这个专业学校得到的工资之差。如果实际利率等于零,则为上学最多愿意支付的金额是:

(美元)

b.如果收入要缴30%的税,则愿意为上学支付的金额是:

(美元)

5.个人储蓄和总资本积累

假定每一个消费者出生的时候金融财富都是零,生命分为三个时期:青年、中年和退休后。消费者在前两个时期工作,在最后一个时期退休。他们在第一时期的收入是5美元,在第二时期的收入是25美元,最后一个时期收入为0美元。通货膨胀和预期通货膨胀为零,实际利率也等于零。

a.在生命开始的时候,未来劳动收入的贴现值是多少?如果三个时期的消费水平一样,可以维持的最高消费水平是多少?

b.在每一个生命期,为维持问题(a)中固定不变的消费水平,消费者的储蓄量应该是多少?(提示:如果消费者需要借钱以维持一定的消费水平,那么储蓄可以为负值。)

c.假定每一个时期有个人出生。总储蓄是多少?(提示:计算各代进行储蓄的储蓄总量。记住,有些生命期,储蓄可能为负。)请解释。

d.经济中的总金融财富是多少?(提示:计算每一个时期开始时人们的金融财富,将它们相加。记住,人们可以负债,所以金融财富可以为负。)

现在假定借款限制使得青年人无法借款。如果我们把收入和总金融财富称为“留存现金”,那么借贷的限制就意味着消费者的消费不能超出留存现金的额度。在每一个生命期,消费者重新计算其总财富,然后决定他们希望的消费水平,使得三个时期的消费等于能够维持的最高消费水平。但是,如果这个消费水平比他们的收入加上金融财富(留存现金)要高,那么他们的消费只能限制在收入加上金融财富(留存现金)之内。

e.求每一个生命时期的消费。并解释与问题(a)的答案的差别。

f.求总储蓄。如果与问题(c)的答案有区别,请解释。

g.求总金融财富。并解释与问题(d)的答案的差别。

h.“金融自由化也许对人们有利,但是对整个资本积累不利。”请讨论。

答:a.在生命开始的时候,未来劳动收入的贴现值为:(美元);如果三个时期的消费水平一样,则每个时期可以维持的最好消费水平为:(美元)。

b.根据储蓄等于收入减去消费可知:青年时期储蓄为(美元),中年时期储蓄为(美元),老年时期储蓄为(美元)。

c.假定每一个时期有个人出生,则总储蓄为(美元)。因为每一时期,处于青年、中年、退休阶段的人数都是,相当于个人的一生。

d.经济中的总金融财富为:

e.因为年轻时期不能借款,年轻时期只能消费5美元;中年时期可以消费12.5美元,老年时期可以消费12.5美元。

f.总储蓄为:,与c中的答案没有区别。

g.总金融财富为:,大于d中的答案,这是因为:青年人不能借款,从而避免了青年时期积累负的金融财富。

h.该论断正确。金融自由化让人们每期有相等的消费,但金融自由导致经济中的总金融财富减少,不利于资本积累。

6.未来收入不确定下的储蓄

考虑将一个消费者的生命分为三个时期:青年、中年和老年。年轻的时候,这个消费者挣得20000美元的劳动收入。中年时候的收入不确定,他有50%的机会可以挣得40000美元,有50%的机会可以挣得100000美元。老年的时候,他依靠以前的储蓄进行消费。假定通货膨胀、预期通货膨胀和实际利率为零,且忽略税收的影响。

a.中年时收入的期望值是多少?给定这一数值,预期的生命周期里劳动收入的贴现值是多少?如果这个消费者希望在其一生中保持消费水平不变,那么他在每一个阶段应该消费多少?每一个阶段的储蓄又应该是多少?

b.现在假设这个消费者希望在其一生中保持20000美元的最低消费水平,为了做到这一点,他必须做最坏的打算。如果在中年时的收入为40000美元,那么为了保持其一生的最低消费水平(20000美元),他在年轻的时候该消费多少呢?这个消费水平如何与a部分计算所得的消费水平相比较?

c.给定b的答案,假定他在中年的收入为100000美元。他在每个阶段的消费支出应该为多少?在一生中他的消费水平会不变吗?(提示:当这个消费者到了中年的时候,他会试图在剩下的两个生命时期里保持不变的消费水平,只要在每个时期他能保持至少20000美元的消费水平。)

d.年轻的消费者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对于储蓄(或者借贷)有什么影响?

答:a.中年时期的期望收入值为(美元)。

则给定以上数值,由于通货膨胀、预期通货膨胀和实际利率为零,所以预期的生命周期里劳动收入的贴现值是:(美元);

如果这个消费者希望在其一生中保持消费水平不变,则在青年、中年和老年三个时期中,每一个阶段应该消费:(美元);

则青年时期的储蓄为(美元),中年时期储蓄为(美元),老年时期只消费不储蓄。

b.在最坏打算情况下,预期的生命周期里劳动收入的贴现值是:(美元),要保持其一生的最低消费水平,则年轻时消费20000美元,此时,比a的消费水平低,且此时储蓄为零。

c.给定b的假定,则其在年轻时期消费为20000美元,此后两个阶段,每个阶段消费(美元)。此时,一生的消费水平不再一成不变。

d.当未来收入不确定时,如上分析,则消费者倾向于在年轻时多储蓄以应对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

7.消费、投资和衰退

在第5章,问题10中,你被要求考察消费和投资在2001年经济萧条中的作用。这个问题考察在长期中消费和投资的变动。请登录www.gpoaccess.gov/eop/,阅读最近的总统经济报告,在统计附录里面查找表B-2(实际GDP)。由于现在可以下载统计附录到电子表格,它比PDF文件的操作要方便多了。

跟踪1959~2004年关于个人消费支出和国内个人总投资的年度时间数据序列。注意这些数据是以真实形式罗列。

a.平均来说,消费比投资大多少?

b.计算1959~2004年消费水平和投资水平的年变动,并画出图形。消费和投资的年变化的幅度是否一样?

c.关于消费和投资,你在问题b和问题c中的答案意味着什么?这与图16-4一致吗?

d.利用教材中图16-4判断出2001年衰退之前最近两次衰退的时间。参照你在问题b中画的图,说明在这些衰退中,哪个因素起了最大的作用,消费还是投资?这与我们到现在为止所学过的关于衰退的结论一致吗?

答:a.平均来说,投资占GDP的13%,而消费占66%,所以,消费大约是投资的四倍有余。因为投资的波动性比消费性大,二者对产出波动的贡献是大致相同的。

b.如图16-1所示,从中可以看出,投资的波动幅度比消费的大。

图16-1  1960年以来消费水平和投资水平年变动情况

c.关于消费和投资,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消费和投资通常同步变动;投资的相对变动比消费的相对变动大得多,但是投资在GDP中所占比重较小,因此二者对产出波动的贡献是大致相同的。

d.由投资与消费向下波动的趋势可知两次衰退的时间:20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初。由最近两次衰退的判断,可知在这些衰退中,投资因素与消费因素所起作用大致上相同,因为虽然相比较于消费而言,投资的波动幅度要大大超过消费的波动幅度,但是消费占GDP的比例也是大大超过投资,从而弭平了两者对产出波动影响的差距。

8.消费者信心和可支配收入

登录www.sca.isr.umich.edu,并下载1960年至今的关于消费者情绪指数的季度数据。我们将用这些数据序列来作为我们对消费者信心的测度。现在,登录www.bea.gov并查找表2-1的季度版本。表的最后一行给出了实际个人可支配收入变化的百分比(季度变化的百分比被年度化)。搜集1960年至今的这些数据。

a.考察这些数据以前,有理由期望消费者信心与其可支配收入相关或者不相关吗?有理由解释为什么消费者信心与可支配收入不相关吗?

b.计算整个时期的个人可支配收入季度变化百分比的平均数,再从观察到的每个季度性个人可支配收入数据中减去平均数。现在,随着消费者情绪指数的季度性变化来计算消费者信心的季度性变化。画出消费者信心的变化相对于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变化(利用你在这一部分曾用到过的测量方法)。两个变量之间明显相关(正相关或者负相关)吗?如果你认为两者之间存在关系,那么这种关系紧密吗?换句话说,存在许多偏离普通关系的迹象吗?

c.考察2001年第三季度和2002年第一季度的数据,这两个季度期间的个人可支配收入有什么变化?消费者信心有什么变化?你为什么认为消费者信心在这两个时期表象不同?

答:a.当可支配收入增加时,消费者会对未来经济前景持乐观态度,会消费更多,因而,消费者信心与可支配收入呈正相关关系。

然而,消费者信心可能更加依赖于未来收入的预期,而非当前收入的变动。因此,消费者信心并不会与可支配收入之间具有严格的正向关系,即使当期可支配收入增加了,若预期未来经济前景恶化,则消费者信心也会下降。

b.通过数据分析可知,两个变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但是两者的关系并不十分紧密。

c.从数据可知,个人可支配收入在2001年第三季度以11.5%的年增长率增长,在2002年第一季度以10.8%的年增长率增长;同期,消费者信心在2001年第三季度下降,在2002年第一季度上升。

通过以上比较以及实际情况分析可知,“9·11”事件以及当时正在持续的衰退是2001年第三季度消费者信心下降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