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431教育经济与管理真题及详解
2003年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431教育经济与管理真题
专业:教育经济与管理
科目代码:431
研究方向:教育经济与管理所有方向
考试科目:教育经济与管理
一、简答(回答出要点就可以,不需要展开,每题10分)
1.简述英国教育经济学家布劳格教授对教育经济学研究的贡献。
2.扼要论述教育服务的基本观点。
3.简要说明确定教育投资总量规模与速度原则的主要内容。
4.在公共管理思想影响下,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政府改革的主要趋势和特点是什么?它对教育管理的影响有何表现?
5.传统组织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谁?这种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6.一门职业被社会认可为专业的标准是什么?
二、论述(观点明确,论述清晰,每题30分)
1.试述我国基础教育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并与国际进行比较,提出我国今后进一步改革的建议。
2.从管理角度说明如何解放和发挥教师集体、个人在教育、教学中的创造性?对你的观点作简要的理论说明。
三、案例分析(30分)
A校是某市一所教学水平中等的高中,生源一般,老校长狠抓教学和管理,学校高考升学率不断上升,赢得家长好评。但有一些专家说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一些报刊也对该校教学思想和方法略有微词。新校长上台后,力图树立学校新形象,调整了课程结构,增加了大量选修课和课外活动,不允许加班补课,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引导学生自学。一年下来,学生感到学习负担比以前减轻了,生活也快活多了,在高校扩招的情况下,学校的升学率与往年持平,但是上重点大学和大学本科的比率大大下降了。听到这个消息,一些已经被A校录取的新生在开学前就自找门路转走了,学生和家长中传说新校长不稳,没有老校长有本事,学校走下坡路。学校教师中间争议很大,有人认为改革方向对头,但是许多中、老年教师认为新校长如此大刀阔斧的改革是“不计后果”,“前途堪忧”,有人甚至向教育局写信反映情况。领导机关对此也感到压力,派视察员到校检查工作,但是没说什么就走了。新校长心里沉甸甸的。
请你帮助新校长设计一套公共关系活动方案,作为解决目前困境的配套措施,并阐述你的思路和主要措施的根据。
2003年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431教育经济与管理真题及详解
专业:教育经济与管理
科目代码:431
研究方向:教育经济与管理所有方向
考试科目:教育经济与管理
一、简答(回答出要点就可以,不需要展开,每题10分)
1.简述英国教育经济学家布劳格教授对教育经济学研究的贡献。
答:布劳格是英国伦敦大学教育研究所教育经济学教授,也是有名的教育经济学专家。他有很多研究成果,在较系统地总结世界各国教育经济学研究成果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其主要著作有《教育经济学著作选注书目》(1966)、《教育经济学选读》(I)(II)(1968,1970)、《教育经济学导论》(1970)。
他的《教育经济学导论》被西方认为是有代表性的教科书。全书主要包含了人力资本的形成、教育投资、教育对经济成长的贡献、教育设计的目的、人力需求设计法、成本—效益分析:私人的计算法、成本—效益分析:社会的计算法、成本—效益分析的应用、教育的个体分析、教育融资问题等内容。
从《教育经济学导论》中可以看出,教育对经济的影响,是以“代价一效益”分析为主线的。在“代价一效益”分析中,布劳格采用了人力资本这一概念,同时也以需求、供给关系作为观察问题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反对国家干涉,主张尽量让个人自己选择,通过市场来反映人力供需条件。他所用的“代价一效益”分析方法,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影响。
2.扼要论述教育服务的基本观点。
答:(1)教育服务,其主体主要是指各级各类职业技术学校教育,与物质生产领域联系紧密的高等专业技术学校教育,不应包含基础教育和义务教育。
(2)教育服务所提供的是一种特殊的使用价值,它与其他商品提供的特殊使用价值没有本质区别,因此,教育所提供的服务具有商品性,教育服务就是商品。
(3)教育服务这种商品的特点,在于教育劳动不作为物,而是作为提供服务,提供的活动性的劳务或服务。这种服务或劳务本身具有价值,在市场上交换,同物质形态及其他形态的商品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是形式上的不同。
(4)教育服务买卖关系的实质内容是教育所培养的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力,或者劳动力的劳动能力。教育服务作为买方,它需要培养劳动力的教育资金投入,即教育成本,也就是劳动能力的生产费用和再生产费用,也可称教育费用、学习费用。教育所培养的劳动力的价值,是伴随着劳动力教育程度即教育成本的提高而提高的。教育服务作为卖方则是将教育所培养的各种劳动力,投入劳动力市场,供业主选择和聘用。不同教育程度、具有不同劳动能力的劳动力,具有不同的价格,即工资水平。
3.简要说明确定教育投资总量规模与速度原则的主要内容。
答:确定教育投资总量,必须遵循教育事业发展目标要求的原则,即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指标。教育事业发展目标高、规模大、速度快,则要求教育投资总量就多,反之则少。反映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主要指标有四种。
第一,义务教育普及率及增长率。具体指标数据包括义务教育入学年龄、义务教育年限、义务教育阶段各年级在校学生数、义务教育适龄人口数等。
第二,非义务教育的升学率及其增长率。这主要反映中等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义务教育后升学人数占毕业生人数的比例,或者说中等教育在学人数占该年龄组人口的比重,反映了中等教育发展的规模;该年龄组人口每年平均入学人口,即每年平均增长率,则反映了中等教育发展速度。
第三,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及其增长率。考察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以每万或每十万社会人口中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反映其发展规模;以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增长率反映其发展速度。
第四,成年人口当中的扫盲率以及职工、农民接受各种业余教育和各种培训的增长率等。
我们在确定教育投资总量时,必须十分注意教育事业本身的发展目标,如果目标过高、规模过大、速度过快,则必然大大加大教育投资总量,当社会经济实力承受不了这样大的压力,就会出现欲速则不达的结果,不仅不会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还会使已经发展起来的教育规模和速度受到影响。我国目前在确定教育投资总量时,要注意这个问题,因为我国在教育事业发展目标当中,存在着追求高目标、大规模、快速度的严重倾向。
4.在新公共管理思想影响下,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政府改革的主要趋势和特点是什么?它对教育管理的影响有何表现?
答:当代西方政府改革的基本趋势是走向一种“新公共管理”的实践模式,即采用商业管理的理论、方法及技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以提高公共管理水平及公共服务质量。
(1)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政府改革的主要趋势和特点如下:
①重新界定政府职能,将“掌舵”和“划桨”分开。政府是掌舵者,是公共服务的承担者和公共设施的所有者,但公共服务和设施可以通过市场来提供。
②运用市场原则,引进竞争机制。公共服务面向市场,向私营部门开放,实行多主体竞争提供。
③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强调顾客导向。新公共管理思想就是改变传统行政体制的僵化弊端和低效,实现公共产品的优质服务和高效率。
④政府管理的分权化趋势明显,地方政府被授予更多的公共权力。
(2)西方国家政府改革的新公共管理趋向对教育管理的影响如下:
①改革目标上的效率和质量取向。教育管理是公共管理的一部分,教育管理逐渐走向讲求效率和提高质量之路,开始衡量和评价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办学效益、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②改革措施上的分权趋势。在教育管理体制上,更加注重分权管理,各级各类教育实行不同的管理体制,赋予地方和学校办学的自主权,以提高他们的办学积极性,因应社会经济变化发展的趋势和要求。
5.传统组织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谁?这种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1)传统组织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很多,如韦伯、泰罗、古利克厄威克、穆尼和雷利等人。
(2)传统组织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如下:
①这种组织管理理论是和行为科学学派相对而言的,其中心思想和特征是一种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组织理论。
②它把组织看成是个封闭系统,把组织管理的重点放在组织的内部,着重研究如何有效地利用已有资源,提高生产效率,生产更多的产品,获得更大的利润。
③传统的组织理论重视工作和物,而忽视人;重视基层操作,而忽视高层发展战略管理;重视人的物质经济要求,忽视人的社会心理需求。
④传统组织理论在加强组织内部的工作管理方面有一些原则和管理方法,诸如分工原则、专业化原则、统一指挥原则、行为的制度化原则和控制幅度原则等,以及要完成工作任务还要依靠权力、严格规章制度和依靠上层管理者的决策及个人作用。这种传统组织理论是现代组织理论的基础。
6.一门职业被社会认可为专业的标准是什么?
答:所谓专业,若从职业的角度上讲是指具有高度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职业,所以也称为专门职业,英文为profession,是相对于普通职业而言的。一门职业被社会认可为专业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专业工作是具有高度技术性的职业,必须运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
(2)专业工作人员必须经过长期的训练。
(3)专业工作必须是社会延续发展不可缺少的功能,是为社会大多数人提供必要的服务。因此必须强调服务精神而不计较经济报酬。
(4)专业工作人员在一定的专业领域内享有相当的独立自主权。
(5)专业工作人员必须具有职业道德。
(6)专业工作人员必须进行不断地在职进修。
(7)专业工作人员必须获得较高的社会评价。
二、论述(观点明确,论述清晰,每题30分)
1.试述我国基础教育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并与国际进行比较,提出我国今后进一步改革的建议。
答:(1)我国基础教育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
建国以来,我国基础教育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经历了二个阶段:
①第一阶段大约从1949年到1985年基础教育实行高度集中的投资管理体制,这种体制的突出特征是“统一财政与分级管理”。这一投资管理体制适应了当时的经济发展,也给中国基础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在计划经济时期建立的统一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全国尤其是贫困地区和基础教育的发展。但全国实行的统收统支、高度集中、管理僵化的分配格局,很难适应千差万别的不同情况,强求统一反而压抑了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和自主权。更为重要的是经济体制改革后,供给教育资源的财政新体制迫使基础教育必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地方财政将发挥主渠道作用。
②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基础教育投资管理体制要进行相应的改革,才能适应新的形势。我国基础教育投资管理体制改革进入第二阶段,时间由1985年至今,基础教育建立起来的是一种以分散管理为主的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的出发点是为了充分调动各级地方政府、学校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其突出特征是“地方负责、分级管理”。
(2)我国今后进一步改革基础教育投资管理体制的建议:
国际教育投资管理体制,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或称三种模式。第一种类型是分权制管理体制,如美国、联邦德国、印度和前南斯拉夫等国;第二种类型是分权制与集权制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如日本、英国等;第三种类型是集权制管理体制,如法国、苏联、东欧一些国家以及智利等国。这三种教育投资管理体制各有其特点。
中国教育投资管理体制基本上属于中央集权管理体制类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将逐步改革国家集中管理的集权体制,实行多元化管理体制,实行国家、部门、地方、企事业单位和私人多种投资来源、多种管理办法。根据国家具体情况,建议我国教育投资管理体制可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
第一,国家政府负责并保证普通中小学教育和各级师范学校教育所有教育经费,国家统一拨款,分级使用管理。
第二,国家政府应该负责并保证所有教育部门的人员经费,并逐年有所提高。
第三,非义务教育和各级各类的非师范教育学校的公用经费、教育基本建设投资和其他费用,在国家政府投资为主渠道的前提下,实行多元化、多途径教育投资管理体制。
第四,逐步建立教育金融机构,如各级教育拨款委员会、教育银行、教育基金会等。
第五,国家鼓励私人办学。私人办学经费由私人或学校法人代表负责筹集、分配、使用和管理,国家和地方政府给予适当资助。
2.从管理角度说明如何解放和发挥教师集体、个人在教育、教学中的创造性?对你的观点作简要的理论说明。
答: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解放和发挥教师集体、个人在教育、教学中的创造性对于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有重要意义。解放和发挥教师集体、个人在教育、教学中的创造性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1)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提高教职工的思想境界
对教师的教育和引导要注意理论的深刻性和实事求是。教师作为有较深知识和理论修养的人,他们希望能听到科学地阐明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对教师的教育一定要讲实话。
要树立榜样,以供教师学习。领导干部特别要注意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两者都做到了,会使教师产生认同感,觉得自己应该努力工作。
(2)为激发教职工直接工作动机和间接工作动机创造条件
管理心理学认为,个体动机可以区分为指向不同需要的两种类型。一类是直接工作动机,这类动机与工作对象的意义、性质、内容、过程和成果有关,人们从对工作的参与中获得某种满意的感受,使有关的需要得到满足,从而产生积极性。另一类动机是指向工作以外需要的动机,这类动机包含获得物质和精神奖励,如工资、奖金、表扬、荣誉称号及职务和职称的晋升等,还包括对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学校条件追求和向往等。
这两类不同动机对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其作用是不同的。指向工作意义、内容的动机无疑更能激发人们的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但还要看它的强度如何。间接性工作动机能否激发人们的积极性,还要看个体对它们需要的程度和它们在一个什么样的管理结构中发挥作用。比如,工资制度如果是在平均主义管理的结构中执行,无疑极少具有激励作用;但如果是在一种按劳取酬的竞争环境中执行,那么就能起到调动人的积极性的作用。
教职工是在一个文化环境中从事工作的,他们的工作特点和所受的文化教育造成他们对成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知识的需要更为强烈。在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时,应充分注意这些特点,全面地、辩证地对待教职工的这两类动机。具体做法是:
①创造条件,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向教师提出挑战性任务,比如,解决教育教学上的难点,让他们发挥聪明才智去寻求解决的办法;可以让教师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多样化的工作,满足其智力上的多方面需要;可以提高工作的整体性,给教职工个人以更大范围内的连续性责任(如让教师教一个班,从初一到初三,使他们对学生初中阶段教育全面负责,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还应引导教师参与学校各项工作的管理,给他们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使他们真正体验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
②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量照顾教师的兴趣,发挥他们的特长。这样他们不仅感受到工作乐趣,还会体验到领导的关心和照顾。
③通过目标管理,给教师以更大的工作自主权,让教师在职责范围内自己选定恰当的方法去解决问题。领导者应尽可能少地直接插手教师的工作,必要的指导应在和谐的气氛中进行。
④形成良好的干群关系和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造成一种互相鼓励互相严格要求、互相支持的团结、向上的学校气氛。
⑤恰当运用奖惩制度,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系统的晋升、提级制度和工资制度。奖酬制度能否起到作用,受到一系列条件的制约,这要引起领导者的注意。美国心理学家佛隆的期望理论,指出激励水平的高低是被激励者的期望值和奖酬对他的效价共同作用的结果。期望值是指被激励对象对可能达到的目标或能获得的奖酬可能性的估计,如果主观上认为可能性大,积极性就会高,否则就会较低。效价是指被激励对象对奖酬的重视程度。由于人们的个性和条件不同,对奖酬赞赏程度也不一样。这一理论告诉我们,当物质和精神奖励强度不足以引起人们的兴趣或由于教职工个人对它们不感兴趣时,奖酬不会起到激发积极性的作用。
(3)处理好教职工的心理挫折
教职工在工作和生活中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当遇到困难和矛盾时,容易产生心理挫折,导致情绪低落,影响工作积极性。领导者应该帮助教职工消除遭受挫折后的不良情绪或不佳表现,以使他们保持良好的情绪,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案例分析(30分)
A校是某市一所教学水平中等的高中,生源一般,老校长狠抓教学和管理,学校高考升学率不断上升,赢得家长好评。但有一些专家说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一些报刊也对该校教学思想和方法略有微词。新校长上台后,力图树立学校新形象,调整了课程结构,增加了大量选修课和课外活动,不允许加班补课,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学。一年下来,学生感到学习负担比以前减轻了,生活也快活多了,在高校扩招的情况下,学校的升学率与往年持平,但是上重点大学和大学本科的比率大大下降了。听到这个消息,一些已经被A校录取的高一新生在开学前就自找门路转走了,学生和家长中传说新校长不稳,没有老校长有本事,学校走下坡路。学校教师中间争议很大,有人认为改革方向对头,但是许多中、老年教师认为新校长如此大刀阔斧的改革是“不计后果”,“前途堪忧”,有人甚至向教育局写信反映情况。领导机关对此也感到压力,派视察员到校检查工作,但是没说什么就走了。新校长心里沉甸甸的。
请你帮助新校长设计一套公共关系活动方案,作为解决目前困境的配套措施,并阐述你的思路和主要措施的根据。
答:(1)公共关系活动方案
①高度重视学校组织公共关系,校长亲自主抓,尽快扭转学校形象的不利局面;
②利用当地的报刊等公众媒体进行宣传,宣传学校的办学成绩、办学特色和办学理念,强调素质教育对学生长远发展的作用;
③重点对学生家长、学生、上级主管机关进行沟通、宣传,了解他们对学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打消他们对学校发展的顾虑。
④在教师中发动讨论,凝聚校内共识,对学校的长远发展献计献策。
(2)制定公共关系活动方案的思路
①对学校公共关系现状与未来的调查与分析。学校公共关系的调查分析包括两个部分:学校形象的评价与分析和社会环境的调查与分析。学校形象是指社会公众对学校全面工作的看法与分析评价。学校公众对象层次不同,利益不同,看问题的角度各异,对学校的评价也有所不同。对这些看法的主要方面进行恰当的综合就构成了对学校的全面认识。学校形象可分为两种:实际形象和自我期待形象。学校实际形象是社会公众对学校的评价,可以通过舆论调查来了解。自我期待形象是学校自己所希望具有的社会形象。公共关系工作要将这种潜在的期望揭示出来,显示在所有组织成员面前。社会环境是学校决策的重要约束条件。学校所应了解的情况包括:国家有关政策、法令;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及人们的心理状况;兄弟学校各方面的工作状况;社会所能提供的资金、生源、信息等资源状况;社会风尚等。
②确定公共关系的目标和对策。这是指对公共关系进行规划。它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争取树立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二是怎样树立这样一个形象?这一步骤要求把握公共关系的原则方向;确定公共关系活动的主题;设计公共关系实施方案。
把握公共关系的原则方向要求学校公共关系目标要符合国家政策和公众利益、符合学校的特点和条件、要从学校发展的整体目标和长远目标着眼。
公共关系活动的主题是公共关系目标的具体化,确定主题要抓主要方面,不要过于宽泛,要有创新性,要能吸引人。
考虑实施方案时,必须计划项目、策略和时机三个方面。项目是围绕主题而组织的一系列有组织的活动,比如座谈会、庆祝会、寄送宣传品等。时机和策略是公共关系活动的艺术。要考虑什么时候,用什么手段最能达成目标的实现。
③实施计划方案。实施计划方案是学校公共关系的中心环节。它需要运用全部技能技巧和各种活动方式来实现目标。它要求正确选择活动模式,可使用宣传型、交际型、服务型、参与型和社会活动型等模式,也可以几种模式根据具体情况综合交叉使用;使用完美的技巧,要积极而正确地使用大众传播媒介,妥善组织好大型公共关系活动,热情而周到地待人接物;随时监督公共关系的实施。
④对公共关系活动进行评价与修正。对学校公共关系活动结果的评价是对组织形象的再测量,只有给予全面而公正的评价,才能使公共关系不断改进和完善。评价的基础工作是舆论调查,比如专题调查、分组调查等。对评价的结果应写出报告,报告的内容包括:活动的成果、实际活动与预期结果的差距、存在的问题、今后工作预测等。报告既要有定性分析,又要有必要的定量分析,最好有表格、照片等。
(3)所采取措施的根据
由案例来看,学校存在公共关系危机,其首要公众均对学校的发展状况提出了质疑,包括上级领导机关、学生、教职工、学生家长等利益相关最大的群体。这时如果置之不理,则会对学校组织的发展产生致命影响。同时,学校公众质疑的是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特色等根本问题,所以此时必须要大力宣传学校的办学思想和特色,与社会公众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为学校的发展凝聚共识,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