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004年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431教育经济与管理真题及详解

2004年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431教育经济与管理真题

专业:教育经济与管理

科目代码:431

研究方向:教育经济与管理所有方向

考试科目:教育经济与管理

一、简答题

1.简要说明当代美国教育经济学家贝克尔关于人力资本理论的观点。

2.概括论述教育规模经济形成所需要的条件。

3.“事业部制”组织模式的结构特点是什么?它产生的内、外部条件是什么?这种组织模式可能产生什么缺陷,如何预防?

4.简述教师心理挫折产生的条件及其预防机制(挫折后的表现)类型。管理者如何对待和帮助教师调整挫折情绪和行为?

5.简述教学计划(课程标准)编定的基本原则及其含义。

二、论述题

1.论述市场经济体制对我国办学体制改革和学校组织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

2.什么是学校组织的“二元化”特点?为什么学校组织会出现这些特点?这种特点会带来那种积极和消极影响?适应这种特点的组织建设应当怎样进行?

三、案例分析(条理清晰、观点清晰,30分)

90年代初,原任副校长的陈忠良接任了城乡结合部的周庄初中的校长职务。学校原任校长人很好,待人和气,但是管理不够严格,加上生源质量较差,教师平均学历偏低(其中几 个中师学历者是学校领导成员的夫人和上级领导的亲属)学校成绩一直不佳,中考优秀率不高,学生考入重点高中的大约占10%左右。同时,由于经费紧张,教师待遇比较低,人家颇有怨言。 

陈校长上任后做了这样几件事:严格教学制度,考核出勤,制定标准,检查教案和课堂教学,凡是不能达标的,扣发奖金,持续不能达标的,撤下教学岗位。一些学校领导提出这样是不是太严格了,搞的老师心理紧张,过分劳累。他同答:“不这样干,你拿出个搞好学校的办法来。没别的办法,就得照这套办。”

对教师队伍进行了调整。制定学校制度,通过普遍的教学评估,把不能胜任的教师改换到非教学岗位,待遇随之下调,其中包括二位学校管理干部的夫人一一但是对两位水平偏低的上级领导的亲属并没有马上调整。其他学校领导为这几位夫人说情,陈校长同答:“为了学校利益,请大家原谅!”如果再说情,他马上说:“你是校长还是我是校长?”对于一些人说他不动上级领导亲属是“怕官”、“保自己的乌纱帽”,他则说:“我有我的道理。”  

对一些领导干部的严重失职公开批评,弄得这些人上告。上级主管劝他注意团结,注意工作方法,他说:“方法我可以适当注意,但是您得首先评评我抓得对不对。”一上级了解情况后承认他抓得对。  

抓紧开辟财源,通过创收提高教师工资待遇。一些对他不满的人说他“拿钱买人心。”一年下来,学校教学成绩人幅度提高,学校的声誉上升,择校的学生增加。陈校长通过媒体人力宣传学校成绩,通过各种机会与上级沟通——甚至主管教育的副市长也知道了这所处于上升态势的“薄弱校”。一些人说他“沽名钓誉”。  

伴随着学校发展进程的是对陈校长不绝于耳的评价,有人说他“能干”,有人说他“霸道”,教师对他拥护、爱戴大于批评。朋友劝他树立“民主”形象,对别人宽容一点,管理上宽松一点。他听了“嘿嘿”一笑:“我有我的形象定位,我知道该怎么干。” 

请论述:  

1.陈校长的“自我形象定位”是什么,他是怎样建立自己影响力的。  

2.什么条件影响陈校长采取这套工作方式?你对这套工作方式的评价怎样?   

2004年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431教育经济与管理真题及详解

专业:教育经济与管理

科目代码:431

研究方向:教育经济与管理所有方向

考试科目:教育经济与管理

一、简答题

1.简要说明当代美国教育经济学家贝克尔关于人力资本理论的观点。

答:贝克尔关于人力资本理论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人力资本投资的目的,既要考虑当前的经济收益,又要考虑未来的经济收益。

(2)在职培训是人力资本的重要内容。并根据职工是否独立支付培训费把培训划分为一般培训和特殊培训两种模式。

(3)收集信息、情报资料是人力资本内容之一,同样具有经济价值。

(4)提出了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计算公式。以正规教育为例,公式为:

 

(5)提出了年龄—收入曲线。曲线说明,当其他因素相同时,一个人的收入水平因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在同年龄组人口中,一个人教育程度越高,其收入水平也就越高。

(6)用具体数学计算和实证研究说明了高等教育收益率,同时也比较了不同教育等级之间的收益率差别。

2.概括论述教育规模经济形成所需要的条件。

答:教育规模经济的形成是在保证一定教育质量的前提下,使学校资源获得充分和适当的使用;同时,规模经济的产生必须在规模扩大后不致衍生不经济缺陷的条件下才能成立。教育规模经济的形成基于以下三个条件:

(1)资源利用的充分性

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应在不突破资源整体性和不可分性的限制下,使学校规模扩大;在不影响教育功能的情况下,使教育资源获得百分之百的使用率。

(2)教育资源使用的适当性

教育资源使用的适当性是指把资源功能的特性用在相当的需求场所。专用建筑设备、教师专才专用及教育功能的多样性都是适当使用教育资源的结果。

(3)教育规模扩大的有限性

规模扩大是有限度的,如果规模扩大产生人际关系冷漠和行政僵化等各种不经济缺陷,必将损害教育功能,所以教育规模扩大应以不损害教育功能为限制。

3.“事业部制”组织模式的结构特点是什么?它产生的内、外部条件是什么?这种组织模式可能产生什么缺陷,如何预防?

答:(1)事业部制组织模式的结构特点

事业部制是将负责各个项目的部门作为相对独立的实体加以对待,在组织内部根据一定规则进行最大程度授权,使之享有责任范围内的决策权、财权、人事聘用权、业务指挥权等,同时规定其对整个组织应尽的义务。

(2)产生条件

有些组织活动中,各部门分别从事某一领域的经营,彼此之间的业务范围有较大差距,需要独立开展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各部门需要针对环境变化及时做出决策,避免贻误战机,获得相当程度的自主权就显得非常重要。可采用事业部制组织结构模式。

(3)可能产生的缺陷及预防

分权后,可能会形成各部门“诸侯割据,各自为政”的分散状态。

组织的领导集团必须握有干部的任命权和管理权,政策决定权和宏观调控权;同时建立权威的中心协调机构,协调各事业部的工作关系与利益关系,实现“全局一盘棋”。

4.简述教师心理挫折产生的条件及其预防机制(挫折后的表现)类型。管理者如何对待和帮助教师调整挫折情绪和行为?

答:(1)教师心理挫折产生的条件

教师心理挫折通常在以下情况中产生:

当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时。对社会的认识过分理想化时,一旦见到丑恶现象或不公平的现实,则容易感到失望。

成就需要强烈而成功的可能性不大时。如果教师对自己的要求超出个人的能力或环境所允许的条件,或学校对教师提出的要求过高造成过重压力时,都会产生强烈的不安和失败感。

当教师面临多种角色期待,而这些期待之间互相矛盾和冲突时,可使教师产生挫折感。

当教师产生工作中的失落感、疏远感时。如果教师对所在组织和人群缺乏归属感,人际关系不佳,或工作环境恶劣而个人无能为力时,都会产生这种感觉。

(2)教师心理防卫机制的类型

面临挫折和冲突,有人可能面对现实,积极想办法去解决,有人可能产生一些摆脱挫折困扰的心理防卫,以消除和减轻焦虑状态。这些心理防卫机制有:合理化、改变目标、暂时转移注意中心、压抑、投射、文饰、逃避和自居。前三种反应属积极性的,而后边几种则表现消极,长期存在会形成不良的心理品质。

(3)对待和帮助教师调整挫折情绪和行为的对策

管理者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帮助教职工消除遭受挫折后的不良情绪或不佳表现:

要正确认识和理解教师的挫折及表现。管理者对受挫者的不佳表现要豁达大度,满腔热情地给予帮助,创造解决问题的气氛,而决不能疏远或打击。

创造条件让受挫者将情绪释放出来。可以通过私下交谈或开会,让他们诉说自己的不满,也可以暂时回避让其发泄。

针对受挫原因,改善受挫者的处境,尽可能消除那些引起挫折和冲突的因素。

对教职工进行思想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让他们正确对待挫折,培养不畏困难、百折不挠、乐观进取的精神。

5.简述教学计划(课程标准)编定的基本原则及其含义。

答:(1)教学计划的含义

教学计划是学校教育课程的总体规划。它不仅是课程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而且是课程的重要内容。从教育行政上讲,教学计划形式上是国家的关于学校教育教学内容的指令性或指导性计划;内容上是国家制定的学校教育教学标准,编制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依据,督导和评估学校教学工作的依据;性质上是教育行政法规性文件,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法律约束作用。

(2)教学计划编定的基本原则

适应性原则:其涵义为教学计划必须依据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变化,不断丰富和修订其内容。

民主原则:教育课程计划的编定是一个集思广益的过程。它需要发扬民主,让多方面的有关人士参与,包括教育行政人员,教育、心理学、各学科的专家学者、教师、社会上经济界、企业界人士及家长等。

弹性原则:要使教学计划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变通性,以适应各地区、各学校的不同情况。

系统组合原则:课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在编定教学计划时,必须根据课程各要素的特点和发展以及儿童身心发展的水平,调整建立课程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沟通和配合,以获取教学计划的整体优化,实现教学计划修订的目标。

二、论述题

1.论述市场经济体制对我国办学体制改革和学校组织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 

答:(1)市场经济体制对我国办学体制改革的要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教育体制也面临着一场广泛、深刻、复杂的伟大变革,办学体制或称办学模式,也是教育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原有的办学模式过分强调统一性、国家化,造成办学体制单一化。这种办学体制已经很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必须改革。总的改革设想是:为了满足市场经济体制的需求,在我国实行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格局下,必然要求打破国家办学统一化和单一化的模式,逐步形成以国家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参与办学的多元化局面,建立起国家办学主体性和社会办学多样化的新体制。

具体改革意见为:

义务教育性质的学校要加强国家化、地方性,以地方政府办学为主,主要依靠县、乡(镇)、村组织办学,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办学体制;

职业技术教育性质的学校可实行办学主体多元化体制,调动社会各种力量办学,可以行业部门办学,企业和企业集团办学,企业和学校联合办学,以及鼓励和支持私人办学等;

高等学校可实行以中央、省、地(市)政府办学为主,兼有社会办学、私人办学等多种多样办学模式和形式。近几年来,在改革开放大潮的推动下,不少社会办学、民办学校、私人办的学校以及各种形式短期培训很受社会欢迎,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所以如此,其根本原因在于这些办学形式主要依靠了社会市场导向,从市场经济需求出发,能就市场经济对教育的需求作出迅速反应,因此具有生机和活力。

(2)市场经济体制对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

学校管理体制是整个教育体制的基础和细胞。原有的学校管理体制由于受高度集中统一的教育体制的统辖,其主要弊端是学校管理不能自主化,没有应有的管理权、组织权、分配权、交换权、成本核算权以及教育资金筹措权等,完全实行学校干部任命制、教师统配制、劳动报酬工资制,学校管理严重存在着消费性和行政化,学校组织管理责、权、利失调。

面对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育和完善,这种多弊端的学校管理体制必须尽快改革,学校要确立面向社会的自主办学体制,贯彻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扩大学校自主权,建立自我决策、自我约束的学校管理体制,建立起能够充分调动教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及能充分挖掘学校潜在优势,增强学校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的内部运行机制。

上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管理要实行宏观调控间接化。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不干预或少干预学校具体事务。

学校建立健全自我决策、自我约束、自主化管理机制。学校应该具有干部任免和选择、教师聘任和晋升、劳动报酬和利益分配,以及学校建设、办学规模、专业设置、招生分配、教学质量评估等方面的权力。

学校后勤管理社会化,从根本上改变学校办社会的现象。学校后勤或者推向社会,与社会有关方面合并,充实第三产业,或者真正实行校办产业使其直接与市场经济体制接轨。这是为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发挥学校规模经济效益而急切需要改革的问题。

扩大高等学校专业设置权限。对高校专业设置,采取分级负责、多方协调的办法进行管理。

改革大学生招生和分配制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发展和完善人才市场,建立健全奖、助学金制度。

总之,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要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学校的关系,减少微观管理,加强宏观统筹。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主动适应社会和市场变化,不断增强学校的办学活力。

2.什么是学校组织的“二元化”特点?为什么学校组织会出现这些特点?这种特点会带来哪种积极和消极影响?适应这种特点的组织建设应当怎样进行?

答:(1)学校组织的“二元化”特点的内涵

学校组织结构存在着多重二元化的特点,具体表现为:教师与学生的二元化、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二元化、教学与科研的二元化、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二元化等。

一般来说,学校组织的二元化通常指权力系统并存着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二元权力。一是以行政管理组织结构为网络的行政权力系统,包括学校、行政和群众组织等;二是以教授、专家和学者等教师为核心,以各种学术委员会、教学委员会等学术机构为特征的学术权力系统。

(2)学校组织的“二元化”特点的原因

学校组织之所以具有“二元化”的特点是因为学校组织“二元化”权力的存在。学校是特殊的社会组织,在学校中,行政职位不是唯一的权力来源,学术影响也产生权力性威望。学校是文化组织,以教学和学术研究为本。而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出“精品”的前提条件,学术上出类拔萃的教师更是学校成就的灵魂,因此,教师受到重视。另外,学校作为传递文化的专业组织,教师对专业的发展最有发言权,由此学术因素也产生权力影响。

同时,教师存在着较强的自律要求,希望自己能受到像对成熟的人那样的尊重,他们参与学校管理的愿望和能力较强,学校中的人际关系又重视情感,学校中的文化氛围重视“平等”、“民主”观念,这些都对权力的等级性产生一定的冲击。

(3)学校组织“二元化”特点带来的影响

积极影响在于:这种特征有利于加强学术组织的力量,强化民主机制,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参与学校管理 的权利,形成对学校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促进学校决策的民主化。

消极影响在于:二元权力也可能导致行政组织与学术组织的矛盾和冲突,可能削弱必要的制度与纪律的建设,有时会造成行政权力的瘫痪,影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若行政权力过强,也可能压制学术权力,对学术发展造成一定的干扰。

(4)适应学校组织“二元化”特点进行学校组织建设的原则

为适应学校组织“二元化”特点,进行学校组织建设,应坚持以下原则:

精兵简政,与学校目标、任务相一致的原则。学校组织机构和工作岗位的设置,必须以提高效能和效率为指导思想,坚持因事设岗,组织建设围绕学校目标和任务进行。

统一领导的原则。避免政出多门,越俎代庖。

分工协作的原则。学术组织与行政组织应该加强沟通,增加协调,分工协作,各得其所。

职、责、权相一致的原则。任何岗位上的工作人员都应严格承担起与其职务相一致的责任,履行其应尽的义务,并享有完成职责所必须的权利。

建立监督机制,促进民主管理的原则。为了保障学校重大决策的科学准确和防止领导干部渎职、腐败现象的产生,应尊重教职工参与管理的民主权利,从组织和制度上加以保证。

贯彻这一原则时应做到:实现组织落实,切实建设好校务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家长委员会等组织,不仅应使其组织健全,而且应切实落实它们的知情权、建议权和监督权,使其职责制度化和活动规范化。随着我国教育法制的进一步完善、学校干部教师素质的进一步提高,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家长委员会应进一步扩大职权并具有相对独立性。

三、案例分析(条理清晰、观点清晰,30分)

90年代初,原任副校长的陈忠良接任了城乡结合部的周庄初中的校长职务。学校原任校长人很好,待人和气,但是管理不够严格,加上生源质量较差,教师平均学历偏低(其中几 个中师学历者是学校领导成员的夫人和上级领导的亲属)学校成绩一直不佳,中考优秀率不高,学生考入重点高中的大约占10%左右。同时,由于经费紧张,教师待遇比较低,人家颇有怨言。 

陈校长上任后做了这样几件事:严格教学制度,考核出勤,制定标准,检查教案和课堂教学,凡是不能达标的,扣发奖金,持续不能达标的,撤下教学岗位。一些学校领导提出这样是不是太严格了,搞的老师心理紧张,过分劳累。他同答:“不这样干,你拿出个搞好学校的办法来。没别的办法,就得照这套办。”

对教师队伍进行了调整。制定学校制度,通过普遍的教学评估,把不能胜任的教师改换到非教学岗位,待遇随之下调,其中包括二位学校管理干部的夫人一一但是对两位水平偏低的上级领导的亲属并没有马上调整。其他学校领导为这几位夫人说情,陈校长同答:“为了学校利益,请大家原谅!”如果再说情,他马上说:“你是校长还是我是校长?”对于一些人说他不动上级领导亲属是“怕官”、“保自己的乌纱帽”,他则说:“我有我的道理。”  

对一些领导干部的严重失职公开批评,弄得这些人上告。上级主管劝他注意团结,注意工作方法,他说:“方法我可以适当注意,但是您得首先评评我抓得对不对。”一上级了解情况后承认他抓得对。  

抓紧开辟财源,通过创收提高教师工资待遇。一些对他不满的人说他“拿钱买人心。”一年下来,学校教学成绩人幅度提高,学校的声誉上升,择校的学生增加。陈校长通过媒体人力宣传学校成绩,通过各种机会与上级沟通——甚至主管教育的副市长也知道了这所处于上升态势的“薄弱校”。一些人说他“沽名钓誉”。  

伴随着学校发展进程的是对陈校长不绝于耳的评价,有人说他“能干”,有人说他“霸道”,教师对他拥护、爱戴大于批评。朋友劝他树立“民主”形象,对别人宽容一点,管理上宽松一点。他听了“嘿嘿”一笑:“我有我的形象定位,我知道该怎么干。” 

请论述:

1.陈校长的“自我形象定位”是什么,他是怎样建立自己影响力的。  

2.什么条件影响陈校长采取这套工作方式?你对这套工作方式的评价怎样?   

答:1.(1)陈校长的自我形象定位

陈校长将自己的领导方式定位为专断型领导方式。

这种领导方式表现为领导者惟我独尊、独断专行,强调高度的集中统一。决策上,由领导者做出,下级无权参与,而且必须无条件服从和执行;执行上,对下属工作进行严格监督,下级缺乏自主权;重视行政手段,严格按章办事,多用奖惩手段将下属行为纳入领导者的轨道。

材料中,陈校长上任后,严格教学制度,对教师队伍进行调整,公开批评干部的严重失职,开辟财源,提高教师工资。这些决策都带有鲜明的个人专断色彩。

(2)陈校长建立自己影响力的过程

影响力是指领导者的言语指令(命令、建议、劝告)和非言语指令(榜样示范)引起被领导者做出预期反应的感召力量,它在本质上是权力作用的人格表现,是领导者将个人意志以各种方式施加到他人身上的能力。影响力分为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权力性影响力指领导者通过自身合法性的职权所建立的影响力,非权力性影响力指领导者通过个人的品格、能力、修养等所形成的影响力,它是一种感召力。

陈校长主要是通过权力性影响力来建立自己影响力的。他接任校长职务,是学校合法的领导者,在一定的范围内,他掌握着由组织法规、群体规范和文化习俗所赋予的权力,这种权力归根结底是由他掌握的特定资源派生出来的,包括:强制性的奖惩权、物质和非物质的付酬权、人事权、资源的分配权等。他正是运用这些权力,在学校中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当然,伴随着学校改革发展的进程,教师对他的拥护、爱戴大于批评,他的个人权威逐渐树立,个人的非权力性影响力上升。

2.(1)陈校长采取专断型领导方式的原因

陈校长采取专断型领导方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陈校长作为领导者自身的特点。陈校长上任后,采取多种措施进行改革,严格了管理,而且拒绝了很多人的建议,这说明他对学校、教师、管理的特点有自己的看法,自身具备进取、专断的领导风格。

教职工的特点。学校教职工学历低、有些是关系户、教师待遇低等特点决定了陈校长必须采取专断型领导风格。

学校组织结构的特点。陈校长上任校长,具备合法的权力基础,同时,学校的质量较低,正可以顺势而为,进行改革。

(2)对陈校长工作方式的评价

陈校长面对学校质量差、人心涣散的局面,断然采取措施,进行整顿改革,使学校成绩大幅度提高,学校声誉上升。可以说,他的改革效果显著,值得充分肯定。在改革过程中,他充分运用自己的权力,采用独断型的领导方式,在这种萎缩型的混乱状态下的学校组织中是适当的。

专断型领导方式的有效性完全取决于领导者个人的智力和经验。其弱点是极不民主,束缚教职工的积极性,从长远观点来看,对组织发展不利。因此,在学校各项工作走向正轨之后,陈校长应适当改变这种工作方式,扩大民主,提高教职工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