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3.1 复习笔记
一、基数效用论
1效用和边际效用
效用(utility)是消费者消费物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满足程度,并且这种满足程度纯粹是一种消费者主观心理感觉。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商品或劳务的一定数量中最后增加或减少的那一单位商品或劳务所感觉到的满足程度的变化。边际效用可以表示为:。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可以表述为: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单位消费中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边际效用递减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1)生理或心理的原因。人的欲望虽然多种多样,永无止境,但由于生理等因素的限制,就每个具体的欲望满足来说则是有限的。最初欲望最大,因而消费第一单位商品时得到的满足也最大,随着商品消费的增加,欲望也随之减少,从而感觉上的满足程度递减,以致当要满足的欲望消失时还增加消费的话,反而会引起讨厌的感觉。
(2)设想物品有多种多样的用途,并且各种用途的重要程度不同,人们总会把它先用于最重要的用途,也就是效用最大的地方,然后才是次要的用途,故后一单位的物品给消费者带来的满足或提供的效用一定小于前一单位。
3.消费者均衡——所得分配
当消费者买进的一定量的一种商品的最后一单位效用同他买进一定量的另一种商品的最后一单位效用之比(即它们的边际效用之比)恰好等于和的价格之比,这时他买进的各种物品的总效用之和就达到极大值,消费者的行为处于均衡状态。
消费者达到均衡的原则可用数学公式表述:。
4.需求规律的边际效用说明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可以解释需求量与价格变化呈反方向变化,从而决定需求曲线是自左上向右下倾斜的。
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是,由于货币的边际效用在一定时期内对任一消费者来说都是稳定不变的,因此,必然和同方向变化,而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当消费者购买某商品的数量增加时,该商品的边际效用对他而言必递减,因而该商品价格也要相应递减。这样就得到了每个消费者的向右下倾斜的需求曲线,并进一步得到向右下倾斜的市场需求曲线。
二、序数效用论
1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是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同等效用的两种商品的不同组合的曲线。无差异曲线有以下特点:
(1)无差异曲线是一条自左上向右下方倾斜并凸向原点的曲线。无差异曲线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边际替代率递减。
边际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是指为了保持同等的效用水平,消费者要增加1单位商品就必须放弃一定数量的商品,这二者之比率,即对的边际替代率=。如果用代表对的边际替代率,则。
(2)同一无差异曲线图上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可能相交。
(3)离原点越近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低,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
2.预算线及其移动
预算线表示,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为一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的不同商品的组合,用公式表示,即。预算线是在收入和价格为一定的条件下的消费可能性曲线,如果收入或价格变化,预算线将发生变动。假如其他条件不变,商品价格下降将导致预算线绕着它与纵轴的交点向外转动;反之则向内转动。同理,假如其他条件不变,商品价格下降将导致预算线绕着它与横轴的交点向右转动,反之则向左转动。
3.消费者均衡
(1)均衡的前提条件
①最优的商品购买组合必须是消费者最偏好的商品组合,即最优的商品购买组合必须是能够给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用的商品组合。
②最优的商品购买组合必须位于给定的预算线上。
(2)均衡的条件
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相切时,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此时,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等于预算线的斜率。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就是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预算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可以用两商品的价格之比来表示。由此,在均衡点有:。
在一定的预算约束下,为了实现最大的效用,消费者应该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使得两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商品的价格之比:;。
即在消费者的均衡点上,消费者愿意用一单位的某种商品去交换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应该等于该消费者能够在市场上用一单位的这种商品去交换得到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
4.收入—消费曲线与恩格尔曲线
如图3-1所示,当商品价格不变而收入发生变动时,预算线会平行移动并与一条又一条的无差异曲线相切。把这些切点联结起来可形成收入—消费曲线。
通过收入—消费曲线可以得到表示消费者收入和某一商品的购买量(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恩格尔曲线。恩格尔曲线表明: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用于食品的支出部分在人们生活支出中所占的比例将下降,用于住宅和穿着方面的支出比例将基本不变,用于其他方面的支出比例会增加。
图3-1 收入—消费曲线和恩格尔曲线
5.价格—消费曲线与需求曲线
若消费者收入不变,但商品价格发生变化,购买量的变化情况可用图3-2来说明。在图3-2(a)中,若商品
的价格从逐步下降到和,预算线将绕点向外逆时针方向转动到和,并分别和三条无差异曲线相切,把这些切点联结起来形成一条价格-消费曲线,即图中PCC曲线。然后再用一个图形表示价格变化和消费者购买量之间的关系,即形成图3-2(b)中的曲线,这条曲线就是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把消费者需求曲线水平加总,就得到这种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
图3-2 价格-消费曲线和需求曲线
三、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比较
1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
基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是可以衡量和加总的,应用基数效用概念来分析问题实际上是对不同商品给不同消费者带来效用程度的假定,并用共同的计量单位来量度;而序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是不可以度量的且度量也是无意义的,效用只能排序。
2.消费者均衡条件
序数效用论分析得出的消费者均衡条件为,而,所以。基数效用论分析得出的消费者均衡条件是。由此可知,两者消费者均衡条件实质是相同的。
四、跨时期选择
1跨时期选择(intertemporal choice)均衡的无差异曲线分析
消费者的跨时期选择即对不同时期中的消费进行安排。假定某消费者的起初情况处于图3-3中线的禀赋点点。经过点的一条无差异曲线表示上的每一点是效用无差异的今年明年两期消费的组合,(预算)线上各点所代表的是今明两年消费者两期收入所能够消费承担的消费组合。线越向上移动,表示两期消费的效用水平越高,线越向右上移动,表示两期消费的金额越大。把向上移动到,使正好和线相切于点。在点上,无差异曲线上的斜率和的斜率相等。这时该消费者的跨时期消费达到了均衡状态。
图3-3 跨期消费选择的无差异曲线分析
2.利率变化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利率的价格效应:利率是资金借贷的价格,利率变化会使消费者预算线绕初始禀赋点发生转动。利率上升时,预算线会变陡峭;利率下降时,预算线会变平缓。预算线的变动会使两期消费的均衡点发生相应变动,即当期(今年)的消费和储蓄量值会发生变化。
利率的价格效应由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组成:
(1)替代效应:利率越高,表示今年消费相比明年消费来说,代价或者说成本就越大,消费者就会减少当前消费,增加未来消费,即用明年消费来替代今年的消费。这就是利率提高的替代效应。
(2)收入效应:利率升高后,消费者实际财富增加,因此现期消费也会增加。这是利率提高的收入效应。
利率较低时,提高利率所增加的财富较少从而收入效应较小,而替代效应较大,故价格效应是减少现期消费、增加未来消费。随着利率提高到较高水平时,现期财富增加就较多,从而收入效应有可能大于减少现期消费的替代效应,现期消费有可能随利率上升而增加,储蓄则随之减少。
五、不确定情况下消费者行为
1预期效用函数
在不确定性情况下,消费者使自己获得最大预期效用。预期效用指消费者在不确定情况下可能得到的各种结果的效用的加权平均数,故又称期望效用。预期效用函数是关于各种选择的概率及各选择所能带来效用的函数,如若只存在两种可能结果和,且发生概率分别为和()时,那么预期效用函数可表示为:
2.消费者对风险的偏好
根据消费者对风险的态度不同,通过比较期望效用[]与期望值效用
{},可以将消费者区分为三种类型:
(1)当一个消费者的期望效用(预期效用)小于期望值效用时,他是风险规避者。
(2)当一个消费者的期望效用大于期望值效用时,他是风险偏好者。
(3)当一个消费者的期望效用等于期望值效用时,他是风险中立者。
3.风险升水
风险升水又称风险溢价,是指有风险的收益期望值与确定的无风险收益值之间的差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