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你以为的无心,却是别人耳中的毒舌
1.“我说话直,你别介意”
在我们身边总有一些“口直心快”的朋友,有什么说什么,毫无顾忌。当他们发现说出的话很得罪人时,就补上一句“我说话直,你可别介意”,好像这样一说别人就真的不会介意一样。
某个论坛上一位网友说起了一段自己的经历。
她本来与丈夫过着幸福的生活。可是,公公的“心直口快”却让她很苦恼。
自己娘家人来探亲的时候,公公当着大家的面说:“你们这女儿是怎么教育的,连点家务都不会做,这要是以后我儿子出轨了,你们可别怪我儿子。”她穿稍微短点的衣服,公公就会说:“穿这么暴露,是想给谁看?”每次她想争论的时候,丈夫都会劝她说:“我爸就是说话直,你别介意,他也没恶意。”
虽说公公平常对她也挺好,但她还是被这种“直言不讳”逼得忍无可忍。她对丈夫下了最后通牒:“要么离婚,要么跟我搬出去住!”最终,他们夫妻俩一起搬了出去,留下了公公一个人。
说话很直的人经常得罪人,他们自己却毫无察觉,被人提醒也不以为然。他们自以为说出了“真相”,所以无所畏惧,理所当然地认为其他人都能理解他们,毕竟他们说的是“事实”。
对于这种说话不经大脑同时自我感觉良好的人,大家都是十分讨厌他们的。微信朋友圈中像《嘴上直就是心理坏》《当一个人说他只是嘴上直时》这一类的文章往往很受欢迎,主要原因是因为文章所批判的内容和多数人们的想法相同。
说话直的人,一般会用自己性格直爽做开脱。但这样的“借口”,在别人看来,无疑是在肯定他们之前的评述,这反而会加深彼此之间的隔阂。
宗萨仁波切说过:“大多时候标榜自己说话直的人,只是不愿花心思考虑对方感受而已。”说话直的人,往往会因为情商低而遭受到他人的孤立。
王波大学毕业后,到一家公司上班,但是公司的人都不愿意和他走得太近。他感到十分苦恼。
领导察觉到王波的处境后,便去调查原因。原来同事们都觉得跟王波在一起“很危险”:大家经常被他耿直的性格弄得很尴尬。有一次,大家正在聊天,王波凑过来,看到一个女同事买了个包包,他就说那个包包自己的前任女朋友去年也买了一个,质量一点都不好。还有一次,有个男同事刚结婚,大家都在祝贺他,王波却说结了婚之后,车贷房贷一大把,太划不来了……每次都搞得大家不欢而散。
知晓了原因后,领导便找王波谈话,劝他以后说话不要这么直。王波却一脸无辜:“我打小就这样,为什么要改,这么多年都过来了,也没啥呀。”见王波不听劝说,领导也无可奈何。
最终,因为部门其他人都不愿和王波合作,为了不影响工作效率,公司只有将他辞退。
小时候大家都不懂事,可能其他人都不太在意你的“直”性格。上学时,低头不见抬头见,大家也勉为其难地和你做朋友。但步入了社会,就没人会再迁就你。如果你还不做出改变,路只会越走越狭窄。
不要以为说话直就是坦荡和率性。在《康熙来了》节目中,以说话直著称的小S就曾表示:直,就是没礼貌,讨人嫌,自己在节目中很多表现都只是为了节目效果。
所以,说话太过直爽其实是一个缺点。为了帮助大家改掉这个缺点,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方法。
首先,关注别人的优点,多说“好话”。当我们发现了别人的缺点或不足时,不要急着一吐为快,不妨聚焦于对方的优点,讲一些能让对方开心的话。比如,看到一个人的头秃得厉害,千万不要提及这一点,我们可以看他的衣服是不是合体、有没有戴手表等其他方面,衷心地夸赞他:“你这件衣服很漂亮呀,很适合你”“这个手表新买的吧,好酷呀”。
其次,克制自己,不要反驳。如果对方说错了,或者与我们有不一样的看法,不要立马反驳。等别人说完了,我们再找恰当的时机跟他交流。比如,聚会上,同学说自己买了什么配置的车,花了多少钱,就算我们知道那种配置的车根本不值那个价格,我们也要忍住,不要反驳人家,这只会让别人难堪,而且毫无意义。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要图一时口舌之快就毫无顾忌地伤害别人,这样人缘只会变得越来越差。
2.“你怎么这么笨”这句话伤人最深
“你怎么这么笨?这道题都不会做……”
“你怎么这么笨?一个奖学金都拿不到……”
“你怎么这么笨?连个客户都拉不来……”
无论在哪里,这样的话似乎会不时听到,有时还会从我们自己的嘴里说出来,当时也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但是,这样的话会对当事人造成极大伤害。
在教育基金会“破坏性语言”调查报告中,“你怎么这么笨”荣登榜首。调查发现,“你怎么这么笨”这样的语言,会对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传递产生一定的阻碍,严重的还会给对方造成不可逆转的心理伤害。
陈虎妻子在儿子两岁的时候因为意外去世了,陈虎没有再娶。
从儿子上学开始,陈虎经常被老师叫去办公室谈话。陈虎因此十分苦恼。他对儿子说的最多的几句话就是“你怎么这么笨?这道题都不会做”“你怎么这么笨?每次考试都垫底”“你怎么这么笨?一点都不像我”。
初中上完,儿子怎么也不想上学了。陈虎生气地拿起皮带就打儿子,儿子大声地说道:“你有试着整天被别人说笨吗?既然我这么笨,就别让我上学呀!”
陈虎一下愣住了,不知道该怎么反驳。
孩子们一旦什么事没做好,家长就开始了惯用口头禅——“你怎么这么笨?连这点事都做不好”。可能家长们觉得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反正孩子还小,他也不会计较。但是,孩子往往会对这些批评信以为真,他会认为自己就是很笨、很没用、什么也做不了。这样一来家长不仅没有得到想要的激励效果,反而会让孩子的状况越来越糟。
有则新闻说,一名中学生捅伤了同班同学,仅仅是因为对方说了句“你怎么这么笨”。事后警察了解到,原来是因为自小妈妈老对他说这句话,他一直在努力摆脱这个阴影;听到同学也这么说,他一下子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所以,不要低估“你怎么这么笨”这句话对一个孩子造成的伤害:它不仅会影响学习,还可能会影响到他们性格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心智未健全的年轻人容易被这句话伤害,即使是心智健全的成人,也会如此。
陈红和周丽丽在同一家公司上班,由于都是新人,两人时常相互帮衬。
一段时间之后,两人关系越来越熟,经常一起交流问题。可令陈红糟心的是,每次周丽丽问她问题时,她都尽心尽力解答。但是自己问周丽丽的时候,对方总是含含糊糊,等陈红进一步追问时,周丽丽就会带着嫌弃的语气说:“你怎么这么笨啊?都说这么清楚了还不会!”
刚开始陈红看在朋友的情分上没说什么,可周丽丽一直这样。有一次,当着大家的面,周丽丽又这样说,陈红忍无可忍地跟她大吵了一架,质问她为什么每次都要这么羞辱她。周丽丽一头雾水地看着陈红,觉得她很不可理喻。从此两人关系越走越远。
在周丽丽眼里,这句话可能并没有什么不对;但在陈红眼里,这就是对自己的侮辱。这句话是两人支离破裂、渐行渐远的原因。
虽然大家都是成年人了,这点事情算不得什么。但是,不管是谁都不希望别人说自己笨。就像说“你怎么长得这么丑”“你怎么这么胖”一样,无疑都是对对方的嘲讽。你以为大家都不介意你的一句无心之语,其实怨气都积攒在对方心底。
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对小孩还是成年人,“你怎么这么笨”这类的话,都能带来巨大的杀伤力。轻者会让你们之间的对话变得尴尬,人家不想跟你继续聊天;重则会让对方产生被侮辱的感觉,于是对你恶语相向,针锋相对。
所以,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避免使用这句话,以免给他人带来严重的心理伤害。
3.关系再好,也不能肆无忌惮地开玩笑
朋友在一起的时候,都喜欢互相开玩笑,以此来活跃气氛。越是关系好的朋友,通常玩笑也会开得越过分,因为我们总以为好朋友之间就可以肆无忌惮地开玩笑。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张聪和江达是大学同学,也是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在一次同学聚会上,大家都各自诉说着毕业后的发展情况。
张聪想暖一下场,就拿江达开了个玩笑。江达见这样确实有成效,也就跟着开起了张聪的玩笑。当江达拿张聪的前妻开了个玩笑后,张聪瞬间感觉江达这是故意让自己难堪,毕竟前妻是因为出轨才和他离婚的,于是就质问江达是什么意思。
两个人越说越激动,后来直接要打架,幸亏同学们把他俩拉开,各自送回了家。
事后,两个人再也不好意思联络对方。
好朋友之间,由于习惯了随便开玩笑,就不会太顾忌。有时为了哗众取宠,拿朋友来开玩笑;有时为了炫耀自己能说会道,也拿朋友开玩笑;有时为了表达朋友间“关系好”,还拿朋友开玩笑。我们可能还以为这样做跟我们平常开玩笑没什么两样,结果往往伤害了朋友,还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开玩笑的时候我们并没有带着恶意。可是,因为关系好,我们通常会知道对方很多别人不知道的事情。当你把那些本该只有你知道的事情告诉了别人,当你把明知道他不想听到的事情宣传得天下皆知的时候,你无疑会伤害到朋友,他也必然要跟你翻脸。
所以,就算是好朋友之间,开玩笑也一定要有度。否则彼此间的关系一定会受到影响。
那么,跟好朋友开玩笑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第一,如果朋友有宗教信仰,千万不能拿此来开玩笑。
宗教信仰是个很严肃的事情,就算是朋友也不要去触碰这个话题。因为在宗教信奉者的心中,信奉的东西是不能被开玩笑的,这是对他们最大的侮辱。
第二,不要经常嘲笑朋友外貌上的缺点。
比如朋友太胖、太矮等。我们不能经常拿这些开朋友的玩笑,如果你经常说,就会让朋友觉得你真的有嘲笑他的意思。但是,偶尔两个人的时候,你还是可以稍稍“嘲笑”一下他。比如,他要取个东西,自己太矮够不着;他要系上安全带,但是太胖系不上。你就可以在帮完他后来一句“体会到长得高的优势了吧”“让你吃,这么胖下去,以后都不用买车了”。这种无伤大雅的调侃反而会增进彼此间的感情。
第三,不要拿朋友的身体缺陷开玩笑。
关系再好,也不能拿朋友的身体缺陷开玩笑。比如朋友只有一条腿,你就不要开跟腿有关的玩笑,像“我们来比赛看谁跑得快”;如果你的朋友眼睛看不到,你就不要开跟视力有关的玩笑,像“你看这个花好漂亮”。
第四,不要拿朋友的伤心事开玩笑。
好朋友的伤心事一般都会跟我们说,我们听后藏在心里就行,不要拿来开玩笑。比如朋友告诉你,自己被老板批评,回家哭了一宿,你就告诉别人“你看看,这还有个因为被老板批评两句就哭宿的爱哭鬼呢”。如此宣扬朋友的伤心事,只会让他们觉得你不可靠,不能够信任。
第五,不要不分场合地开对方玩笑。
平常私下和朋友一起,可以互相开一下玩笑。但是在某些重要场合里,不要开好朋友的玩笑,那样不仅没有娱乐效果,还会让朋友觉得很难堪。
比如,朋友在和老总参加宴会,你就不要再拿朋友开玩笑了,这时他也没法和你嘻嘻哈哈;朋友在和长辈聊天时,你也不要拿朋友开玩笑,这时如果朋友也和你闹就显得不尊重长辈,不和你闹又觉得冷落你;朋友和你不认识的人一起,也不要拿朋友开玩笑,可能朋友平常会以高冷的一面示人,你这样一做,就会让其他人觉得朋友是个表里不一的人。
玩笑可以开,但无论和谁开玩笑,都一定要谨慎。肆无忌惮地开玩笑,就算是再好的关系,也可能因此断送了彼此的友谊。
4.“早跟你说了会这样”,事后诸葛亮的话伤人自尊
“早跟你说了会这样。”
“我早知道他们赢不了的。”
“当初就觉得那个人是不可靠的。”
“我就知道会这样。”
这类事后诸葛的话听起来总是让人很难受,生活中很多人却喜欢将这一类的话挂在嘴上,往往伤害了别人还不自知。
陈华和周亮一起接了公司安排的策划书,在最关键的方案选取上,有A、B、C三个选项。陈华问周亮的意见,周亮说:“这个你懂得多,你来选就行,我听你的。”
结果,交上去的方案并没有得到领导的认同。领导让他们继续改进,还在会上批评两人办事不力。由于陈华是讲解人,对陈华的批评也更多一些。
散会之后,陈华找周亮商量改进方案的事。周亮却一脸嫌弃地说:“我就觉得选A是不对的,你还偏偏选了A。”陈华本来就因为被批评的事很烦躁,听周亮这么一说,瞬间就爆发了。
“不是你让我选的吗?现在又来说我!”陈华大声说道,“既然你早知道,你怎么不早说?那好,现在方案你来做,我去跟经理说我做不了。”说完头也不回地朝经理办公室走去,留下满脸惊讶的周亮呆呆地站在原地。
当一件事情没有按照我们预期想象中的路线发展时,为了不让我们显得很蠢,我们会倾向于去修改自己的记忆。比如,遇到一个选择题的时候,有四个选项,由于时间紧促且两个答案都像正确答案,你就选了第一个选项,你确信选对了。结果你选错了,答案是第二个选项。你知道答案后就会迅速改变自己的记忆,让自己觉得当时是知道要选第二个答案的,只是一时失误选择了第一个答案。
为了保持自信心,大脑时常会篡改我们的记忆,这就让我们容易成为事后诸葛:即我们在得知事情的结果之后,常常会表现出在事前就已经知道事情的走向,然后想向别人证明自己,产生一种自己早就看透一切的成就感。
在1972年尼克松总统出访北京之前,Fischhoff和Beyth访问了一些人,让他们来估测尼克松和毛主席见面的概率。得到结果后,再问这些人当初自己的预测概率是多少。调查发现,在得知正确答案后,被访问的人给出的记忆中的答案多是向正确答案靠近,而远离自己之前的第一次答案。
N.Crawford说:“人们想要正确的欲望,要比他们变得主观的能力要强很多。”人们总是习惯于自私地坚信自己早早就知道正确答案,仿佛别人都比自己蠢。
下意识里,我们更倾向于自己是“先知”。因而,我们经常会不自觉地成为那个被人讨厌的事后诸葛亮,动不动就说“早跟你说了会这样”。
因为是潜意识行为,我们会把这些行为当成一种习惯:有朋友开车上班出去发现限号,有人就说“我早推算今天限你这个号的,你还开出来”;有同事买股票亏了,有人就说“早跟你说了等等看,你还要买”。一旦这一类的话语变成口头禅,我们的人缘却变得越差。
正在上大学的郭敏说:“最讨厌那些说‘当初我就觉得他不老实,你还跟他谈恋爱’的人,你知道你倒是早告诉我呀,等我被劈腿了你再来说,这是来嘲笑我眼瞎吗?”
在上班的谢黎说:“整天嘴边挂着‘我就知道这个PPT这里没处理好,你还偏偏拿去给领导看’的人,你知道没做好,你倒是提醒我呀,我被领导教训了你再来说,是要证明自己比我强吗?”
在家带娃的王丽说:“那些来教我带娃的姐妹们,当我的宝宝身体出问题了,就说‘我早跟你说了不要用这个产品,对宝宝不好,怎么还买了’。如果我强调其实她从来没说过,她还说我脑子不好使,她说的我记不住,真想跟她们绝交。”
由于我们的认知产生偏差,我们会将正确的答案强行放在之前的记忆中,以此来凸显自己的敏锐、机智。可是,这样就把本该和我们站在一个水平线上的人,狠狠地踩在了脚下。
当他人遭受失败和损失后,如果我们装得高高在上,嘲笑他们的无能和无知,一定会让对方的尊严受到极大打击,这也就是为什么陈华会那么生周亮的气。
为了我们人际关系的健康发展,也为了不得罪他人,我们一定要尽量改掉“事后诸葛亮”这个坏习惯,不然肯定会在不经意间伤害到身边的人。
那么,我们要怎么改掉这个坏习惯呢?
首先,对大事适时记录一些经过、细节。
由于我们成为事后诸葛亮最大的原因在于记忆偏差,所以我们只要记录下一些重要的细节或者当时的感受,再回过头,就能知道自己那时的想法,不至于盲目自我认可。比如,和同事一起完成一个项目时,每天回家把今天发生的事都写下来,要是项目失败了,你再找找失败的地方,看看自己当时是不是有其他想法,这样就不会随便开口了。
其次,不对他人已经失败的事情进行评述。
如果有人在某件事上失败了,不要再去评述这件事,就算你知道他的处理方法有问题,事情已经过去了,就让它翻篇。比如,朋友谈了个女朋友被骗钱了,就不要再去说:“我以前看她浓妆艳抹的,就知道不是好人。”没人愿意听的,好好陪着朋友就行。
最后,尽量少说类似“早跟你说了会这样”的话。
不要在事情已经发生了,并且对别人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再说“我早知道……”“我早告诉过你……”“以前我就觉得……”之类的话。
如果事情已经无法挽回,就不要在别人面前做个事后诸葛亮,这不仅没有作用,还会伤害别人。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事情过去就行,省得给别人添堵,给自己生事。
5.“呵呵”的潜台词是“我不想和你说话”
因为一直在忙事业,曹奇三十来岁了还没有结婚。
最近,经亲戚的介绍,他先后和不少女孩相亲。虽然他自我感觉良好,但每一个姑娘和他聊了不到一个星期便和他断了联系。
他接连遭受失败,都快丧失继续相亲的信心了。这时候,一个相亲对象让他特别动心。当这个姑娘又不理他的时候,他忍不住问对方自己哪里不好,为什么突然就不理他了。
姑娘惊讶地说:“你不是老对我说‘呵呵’吗?我以为是你看不上我,不想理我了呢。”曹奇不解地问:“‘呵呵’还有这个意思?”
“呵呵”原意是笑声的拟声词,表示单纯的笑、浅笑或者开心的笑。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它早已经脱离了本身的意思。如果我们还把它当作是“原意”的话,那我们很可能会跟曹奇一样,让对方以为我们不想继续和他们说话了。
“呵呵”经过长时间的演变,现在给人们的意思多是嘲讽、无奈、不屑,更有甚者也可以理解为骂人的意思。所以,这个词在现在的生活中只有一个用处,那就是用来浇灭对方的全部热情。有人用“流言止于智者,聊天止于呵呵”来形容它对别人造成的杀伤力。因此它也曾被评为年度最伤人聊天用语。
事实上,我们跟对方说“呵呵”的时候,就好像是在表达“我对你没兴趣,我不想和你说话”“你怎么这么讨厌,说个没完”等不友好的意思。有心也好,无意也罢,这个词说出来就会让对方觉得很“毒”,觉得我们是很讨厌他们甚至是憎恶他们,会直接影响我们与对方之间的关系。
其实,与“呵呵”同等“功效”的词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不少。例如,“哦”“额”“嗯”等。
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上有过这么一条写女网友感情经历的话:
女网友和男友是异地恋,由于离得较远,两人见面机会很少,只能通过聊天和电话消解相思之苦。
有一次十一黄金周的时候,女网友想去看望男朋友,便兴高采烈地将这个消息告诉了他,结果她男朋友就回了个“哦”。一瞬间女网友感觉从天堂到了地狱,她觉得男朋友是在敷衍她,不喜欢她,便跟男朋友大吵一架,并提出了分手。
幸亏男朋友一直认错求原谅,最后两人才和好如初,但“哦”字成了他们聊天的禁用词。
一个“哦”就能让两个苦苦相恋的情侣差点分手,可见这种带有浓重负面感情色彩的词,在聊天中造成的伤害确实不容小觑。
我们今后要减少用这些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比如,如果你要用“呵呵”来表示高兴,不如换用“哈哈”来表示;如果你想用“哦”来表示我知道了,那你就换做“好的,我知道了”来表示;如果你想用“额”来表示没有话说,你就用“我要去洗个澡”来代替;如果你想用“嗯”表示你同意,你就换用“嗯嗯”来表示。
如果我们想用这种办法去拒绝跟别人继续聊天,那也是错误的做法,需要改正。因为这样对方不单单是不跟你聊天了,以后见面都可能会摆出苦大仇深的样子,连个招呼都不会打。正确地拒绝跟对方聊天的办法不是生硬地结束聊天,而是找一些相对可信的“不得不结束聊天”的理由来结束聊天。
例如,如果是白天在外面,就说“前面有个熟人,我要去打个招呼了”;如果是白天在家里面,就说“家里面来客人了,回头再聊”;如果是晚上在家里,就说“我要去洗澡了”。如果实在没合适理由,就说有人要给你打电话,可能一会儿没回你信息就是接电话了,然后过一会儿不理对方就行了。
宁波大学语言专业类博士田启涛表示,网络语言的存在有其特殊的土壤。像“呵呵”“哦”等这些词语就是在网络环境下发生了质变,产生了不一样的意思。虽然这些言语本来没有恶意,甚至有些本来还是表达善意的。但是,收到这样信息内容的人几乎没有一个是开心的。或许有些时候,沉默或者干脆不回复,效果可能都比发“嗯”“哦”“呵呵”更好些。
所以,在我们以后的聊天中,尽量不要用这些带有“毒性”的词语。当然也不止我们文中提到的这些,还有一些需要大家自己去发现,一旦说了某个词,对方表现出反感了,以后就尽量不要再说那个词了。
6.多少婚姻毁在一句“过不下去就离婚吧”
有人说,再恩爱的夫妻一生中也会有100次想离婚的念头,50次想掐死对方的冲动。结婚后,想离婚是正常现象,但大部分人只是想想而已。大多时候,真正毁掉婚姻的往往是那一句“过不下去就离婚吧”。
刘晓燕和黄新大学毕业后便匆匆步入了婚姻殿堂,结束了多年的恋爱长跑。
可是,好景不长。结婚之后,两个人因为琐事天天吵架,吵完了又觉得谁都离不开谁。可没过两天,刘晓燕心里那团莫名的怒火就又烧了起来,动不动提“离婚”,有时还会发展成肢体冲突,搞得家里一片狼藉,两人就像两个无助的小孩,在家里抱头痛哭。
后来,黄新也觉得没法继续这段婚姻了,就跟刘晓燕说:“过不下去就离婚吧。”刘晓燕点了点头,两人一起走向了民政局。
离婚本是个非常严肃的事情,但在被提出一次之后,我们就会不断地接触这个话题。好像把它搬出来,能让吵架变得更有意义一样。事实上,这样只会不断积累对方内心的怒火,我们总觉得,吵架时搬出“离婚”就能解决了,但是总有一天就会真的“离了”。
婚姻本来就是充满矛盾的,一旦我们确定下来,就要尽力去适应,而不是发生了矛盾,就想要逃离对方。毕竟两个人之间生活,免不了磕磕碰碰,就算跟这个人离婚了,下一段婚姻又怎么办呢?
陈雯经过一段失败的婚姻后,经历了一段低迷期,便遇到了第二任丈夫。
虽然,第二任丈夫比第一任丈夫回家更晚,家庭条件也不好,她也老和第二任丈夫吵架,吵得比第一任都凶。但是,她却和第二任丈夫一直过了下去。
她的好朋友问她,你们这么吵架都没有离婚,为什么跟你第一任就离婚了呢?陈雯想了想说:“夫妻间吵架没什么大不了的,只有吵架才能让你们发现问题出在了哪里,才能抓住问题解决它。不随便提离婚,除非你是真的想离了!”
如果你突然发现你们俩过不下去了,想跟对方离婚,无论是真的过不下去了还是能将就着过下去,也不要说“过不下去了就离婚吧”。冷静下来,等过两三天,如果你还是要离,那么只说一次,就去办手续。因为要是你说完了,你发现你只是一时冲动,但是对方在听到你说出“离婚”的时候,你们之间的感情可能再也回不去了,隔阂总在你提离婚时产生。就算你真的想离,晚说一两天、晚离一两天也不会有多大影响。
如果你是想拿离婚来“要挟”对方,千万不要这么做。一次两次可能会成功,若动辄就提,便毫无作用了,还会加深你们之间的矛盾。
所以,当夫妻之间关系出现裂缝的时候,不要轻易说“离婚”。我们给大家提供一些方法应对可能出现的婚姻危机。
第一,多想想孩子。孩子是婚姻中最重要的结晶。如果长期处于争吵、冷战的状况下,家庭的环境会严重影响孩子对家庭的认知,也可能给孩子带来精神困扰。
第二,不要按照别人的方法来处理危机。许多夫妻婚姻出现危机了,看别人家都是冷战几天就好了,就有样学样,结果事情可能就越演越烈,最后连沟通的余地都没有了。要知道,每个人的性格不一样,适合别人的方法不一定适合自己。
第三,要正确认识婚姻危机,不要让自己扮演受害者。婚姻出现了危机,双方都是受害者。不要总觉得自己是受害的一方,这样只会不断地加大你的不满,让你的理智开始下降,丧失辨别是非的能力。
第四,不要让亲戚朋友掺合进来。“清官难断家务事”,何况亲戚朋友本来就有一定的喜恶偏向,而且也不一定知道事情的全部真相,不可能完全正确地认识到你们的婚姻危机。请他们来可能只会加速婚姻死亡步伐。
研究表明,百分之七十的离婚夫妻,都会在离婚后心生悔意。百分之六十的夫妻都是因为不理性、冲动的原因离婚。因此,哪怕婚姻危机压得你透不过气,也要管住自己的嘴,不要随便提离婚,除非你真的想。
7.对朋友说话也要“客气”点
人们总是习惯把自己不好的一面暴露给亲近的人,在说话上也是如此。无论是自己平常压抑住的趾高气扬的语气,还是自己天生爱对别人呼来喝去的脾气,或是自己不爆粗口不舒服的坏习惯,在和亲近的人交流时,都会更频繁地出现。因为,朋友之间的互相接受程度比较高,不会轻易翻脸,大家会更加放肆。很多人甚至错误地认为这就是对朋友说话的正确方式。
方静有一个认识多年的朋友,两人关系一直很好,可是这个朋友的说话方式却让方静感到不舒服。
方静的男友有车有房月入一万左右,这个朋友却问她:“你对象是不是瞎,怎么会看上你呀……”
后来方静闹分手,朋友对方静说:“你有什么资本啊,还跟人家提分手……”
这个朋友结婚时,方静想打听一下伴娘是谁,朋友说:“反正不是你,你那么黑,轮也轮不到你……”
方静问朋友为什么用这样的态度对待自己,朋友却说:“因为咱们是朋友呀,‘互相伤害’才能加深我们的友谊嘛!”
最后,方静觉得自己没法再在这份友谊中继续下去,选择了离开……
在与人相处时,大多数人都会陷入这样的误区:与不熟的人说话需要客客气气,与朋友说话就可以百无禁忌。因为朋友之间彼此熟悉更多,相互了解更深,哪怕和朋友说了“不礼貌”的话,我们也会自然而然地以为朋友都能接受,毕竟我们“毫无恶意”。直到友谊破裂才知道伤害了朋友。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以尊重为前提的。每个人都想从对方那里得到尊重,如果在和朋友说话时,全然不顾对方的感受,会让对方的自尊心受挫。久而久之,无论关系多好的朋友,友好的关系也将不复存在。
公司最近招了一批新人,在培训期间,何立待人谦逊有礼,表现尤为突出,何立所属部门的主管对他颇为重视。
试用期三个月过去了,何立的业务技巧越来越娴熟。可是,他所在小组的业绩却老不达标。主管以为是其他员工不够努力,便把何立调到了另一个小组,可是结果还是如此……
主管调查了原因之后发现,何立的沟通能力特别强,每次进一个部门后就能和所有人都成为朋友。可是,在和大家成为朋友后的何立就像变了一个人,时常对同事们吆五喝六,不是脏话连篇就是理直气壮地让别人帮他做事,这让同事们都很反感,渐渐的,大家越来越不愿意和他一起工作……
主管找到何立,和他说明了情况。何立也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在后来新分到的小组里,何立和同事们成为朋友后,说话再不会像以前那么“随便”了。
新的一月里,何立所在小组的业绩也成了部门新高。
客客气气说话,对待不熟的人如此,对待朋友更应该如此。当朋友从你这里获得更多的尊重和重视,你们的友谊才能延续下去。没有人愿意接受不礼貌的待遇,无论是多年的好友还是刚刚结交的新朋友,如果不注意说话方式,他们都会离你而去。
所以,在和朋友说话时,也要“客气”一点,不要毫无顾忌。
首先,“命令”语气不能用。这也是我们最易犯的错误,常常用命令的口气让朋友帮自己做事。比如“你去把我的快递取回来……”“你把我衣服洗了……”“这个图你把它画好,晚上给我,我明天开会要用……”命令的语气容易让朋友产生地位差异,让他以为自己在你心中低人一等,伤害到对方的自尊心。
其次,人身攻击性言语要少说。好友互损是好朋友之间的重要象征;可是,真正互损时,场合、时间的把握都很重要,毕竟没有人愿意当众出糗。而且,就算是互损,如果讲的是人身缺陷,对方心里也不会好受。所以,就算是好朋友,对于人身攻击性言语,如“你这么胖还想游泳,不怕浮起来吗”“你比你老婆矮一头,可真是成功人士呀”之类的话,尽量不要说。
当然,要注意的也不止这些,所有可能伤害朋友自尊心的话,我们都要避开。千万不能因为关系好,就不对你们之间的言语把关,等到伤害了对方才后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