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高中数学教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03.学生需要老师的关注

学生希望能得到老师的关注,哪怕是平时内向的学生也是一样,这是学生具有向师性的一种表现。绝大多数情况下教师会关注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会有一种不由自主的欣赏与喜欢,教师的这种情感即便掩饰得很好,学生也能感受到。还有一种比较受关注的学生就是平时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因为这部分学生属于数学学习中的弱势群体,教师往往会在他们身上倾注更多的心血,虽然有时付出与收获不正相关,但是这部分学生的心理不但自卑还脆弱,不把他们的成绩提升上去,不仅会影响他们后续的学习,而且会影响整个班级的学习,这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抓两头。实际上教师在抓两头的时候最容易忽视的就是中间部分的学生,如果这部分学生平时又是循规蹈矩的话,那么他更加容易被教师忽视。可以说,不是教师有意识要忽视他们,只是人的精力和时间总是有限的,总是要先解决最突出的矛盾。当人们意识到这个普遍问题的时候,就有人提出这样的观点:抓两头促中间。其实这强调的是从数学技术的层面出发去关注各个段位的学生,绝大多数老师现在都关注这一策略。但我这里要谈的是从非数学技术层面出发的关注各个段位学生的策略,比如新接手一班级,我会利用课堂提问及花名册努力在一个星期内记住所有学生的名字。以前做年级组长的时候,为了方便管理,我会在两周内将全年级的学生与姓名一一对上号。记住名字其实不难,时间长一点,每一位教师都会记住学生的名字,我只是想要表达:记住一个学生的名字所带给他的一份尊重可以表明教师的心里有了他的一席之地。这或许对教师或成年人没什么,但是对学生来讲还是相当有意义的。

我也会在最初批改作业时充满期待,因为通过学生的字迹、正确率及错误的成因等可以对学生的性格作出一个大致的了解。作业本是学生的一张名片,有了这张名片,岂能不多挖掘点信息呢?所以我会在翻开作业本之前先看看学生的姓名,然后把姓名和作业信息匹配,久而久之,当我发现作业本少了的时候,我只需要对着花名册往下看姓名,就会找出谁没有交作业了。这样的准确率通常很高。有一次,在我当着数学课代表的面检查的时候,他觉得神奇极了。

由于数学学科的特点及课时的设置,学生基本上每天会有必知必做的作业,对于这样的作业,我都能在当天就反馈到学生的手里。正因为有这样迅捷的传递工具,我经常会在学生的作业本上留言,比如简短的评语(鼓励的、提示的、批评的)或者生日祝贺,等等。时间久了,学生也学会在作业本上给我留言,有节日贺语、生日祝福及预约答疑等。在快节奏的当今社会,这样的交流方式不仅能节省时间,而且能让我关注每位学生,特别是那些性格内向、平时不喜欢多言多语的学生。这样的留言话不多,只有几句,但能及时有效地解决学生的问题,并传递出我的希望及要求,也能快速走进学生的心里。

正因为记住了学生的作业信息及留言,若走在路上遇到了,我会说:“小明,你昨天的作业做得很好。”或者:“小明,你昨天作业中的错误需要把与之相对应的知识、概念公式再去复习一下。”(文中的个案学生皆用“小明”这个代号,不是特指具体的某个学生。)每当这个时候,学生总会很惊讶,说:“老师,您竟然记得我的这些问题?”从他的眼中我看到了被关注后的满足及后续要努力不犯错的神色。其实走在路上和他说几句话并不需要花费多长时间,可是效果确是出奇地好。这样不管是两头的学生还是中间的学生,他们的数学学习信息及性格特点就像是无形的档案印在我的头脑里,我随时随地可以和他们交流学习的或者其他的信息。比如,学校外语文化节期间,走在路上看到小明,我会说:“恭喜你哦,校园十大歌手。”这时小明就会瞪大眼睛看着我:“老师,您连这也知道了?”我说:“嗯,因为你名气太响了,想不知道都难哦,什么时候在数学上也让我惊艳一下哈!”小明立刻说:“老师,我会加油的!”从此小明同学的数学成绩逐步攀升。所以说老师对学生的关注不仅限于数学,学生需要的关注当然也不仅限于数学。其他的一些非数学因素对数学的学习也会起着一定的催化作用。

对于学生个性特点的了解很快会和学生作业里的错题信息一起在我头脑里汇聚成档案,他们的特点、优势及不足等信息我清清楚楚,因此不仅能个性化施教,还为后续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依据,使得教学能时时关注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循序渐进地使他们向更高一级的水平发展。

当然,关注学生的途径与方法有很多,大事件有大事件的重要性,小事情有事情的妙处,只要你足够有心,足够细心,足够用心,相信学校里的点点滴滴都会成为你了解学生的素材。只有多方面了解学生,才能进行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否则要么就是曲高和寡,要么就是对牛弹琴。教育无小事,事事兼育人,说的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