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丁玲的母亲(余曼贞,生于1878年,卒于1953年。下文统以“丁母”称之)究竟是怎样的女性。她的形象凭借丁玲在小说《母亲》中的描绘而广为人知。然而,可惜的是作品未能完成,小说对丁母人生的描写亦不够充分。主人公之后的人生是怎么样的呢?我此次重读《母亲》,迫切地想要知道后续。因我知道丁母所写的回忆录收入在《丁玲全集》中,便阅读并写下了我的感想。(《丁母回忆录》下文简称“《回忆》”)。
其实,甫一开始读,我就发现丁母所写之文复杂难懂,记述错综并且夹杂文言体,(对我而言)要读透读懂,是非常困难的。除此之外,此文还有几处问题点,导致我的理解困难。其一,通篇没有分段换行;其二,固定名词——人名、地名、学校名等——几乎没有清楚记录;其三,将此文与其他文章(见“后记”2里提的参考书)对照时,发现《回忆》所记载的年份似有多处误差,这令我始终感到困惑。(请参照“后记”)
但是文章所写内容非常有意思。丁母那富有特点的性格、她的所思所感、她对学习与工作的挑战姿态,都通过丁母特有的直率的叙事方式在文章中有着鲜明的呈现。《回忆》中所呈现的母亲眼中的丁玲、母亲与丁玲的关系也非常有意思。而且,文章对于当时的社会形势、女性的生存状态——虽然只涉及一部分——进行了相当详细的记述。只是,整体上丁母的描写并不具体,而我本人对这段时期的历史了解得也并不够充分,对文中很多事情不能理解。特别是关于民国初期的湖南,我希望作为今后的功课,进行更多的学习与了解。此次,我想就我的理解对《丁母回忆录》进行归纳,并讲一讲我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