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创”示范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王亚,崔艳红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商学院,河南郑州 450002)
摘要:为考察“双创”示范高校的建设成果与创新举措,选取7所典型“双创”示范高校为样本,分别对其建设方案进行考察和分析。研究发现“重点”与“非重点”高校在建设定位、内容以及教育资源获取方式上存在差异。尽管如此,两组高校均探索出适合自身优势与特色的建设思路或内容。示范高校的建设思路与经验可为其他高校开展“双创”教育体系的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双创;示范高校;教育体系
20世纪80年代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世纪国际教育发展趋势研讨会上,提出了“创业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这一全新教育理念。教科文组织倡议高等学校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将它提高到与学术研究和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从本质上说,创业教育就是指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创业技能的教育活动[1]。我国高等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997年至2002年4月之间的各高校自主探索和实践阶段,这一个阶段是以清华大学实施“创业计划大赛”为开端。第二个阶段是从2004年4月开始,教育部进行创业教育试点为开端[2]。伴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积极推进,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被推向一个新高度,尤其是国家发改委2016年公布首批“双创”教育示范基地,这标志着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进入一个新阶段。
1 样本说明
2016年国家发改委确定了首批共28个双创示范基地,包括北京市海淀区等17个区域示范基地、海尔集团公司等7个企业示范基地、清华大学等4个高校和科研院所示范基地。2017年国家发改委确定了第二批共92个“双创”示范基地,包括北京市海淀区等45个区域示范基地、百度等21个企业示范基地、北京大学等26个高校和科研院所示范基地。
研究选取首批“双创”示范基地中的4所“985”高校和第二批“双创”示范基地中3所“非重点”高校为研究对象。这7所高校是,重点高校组: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非重点高校组:河北农业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选取这7所高校,主要考虑,第一,从经济发展视角,这些高校来自东、中、西三个不同区域,具有区域代表性;第二,从教育层次结构视角,这些高校有重点高校,也包括普通高校和职业技术学院,符合分层抽样原则。
2 “双创”示范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现状
2.1 重点高校“双创”教育体系建设情况
首批“双创”示范高校,包括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对这4所高校的“双创”建设规划方案进行考察和分析(见表1),可以总结出“重点”示范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基本特征,有以下三个方面。
表1 “重点”示范高校“双创”建设项目一览表

注:此表涵盖“双创”示范高校的部分规划内容,并非全部。
[3]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双创示范基地工作方案[EB/OL].北京:清华大学,2016[2017-10].http://www.tsinghua.edu.cn/publish/jwc/10457/2016/20160914091131816311225/20160914091131816311225_html.
[4]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关于承担“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的工作方案[EB/OL].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6 [2017-10].http://www.sjtu.edu.cn/xiaoli/xlactivitycontent.jsp?urltype=news.NewsContentUrl&wbtreeid=1253&wbnewsid=68738.
[5]南京大学.南京大学双创示范基地工作方案[EB/OL].南京:南京大学,2016[2017-10].https://www.nju.edu.cn/62/eb/c20a156395/page.htm.
[6]四川大学.四川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行动计划[EB/OL].成都:四川大学,2016[2017-10].http://www.scu.edu.cn/news2012/rdzt/scjd/webinfo/2016/12/1478149596391362.htm.
第一,建设目标与定位方面,重点高校的“双创”教育建设,强调全球视野,并发挥引领示范作用。重点高校从全球范围内搜罗创业人才或对接全球高端资源,并发挥双创教育在我国乃至在世界范围内的引领作用。
第二,建设内容方面,重点高校的“双创”教育,注重体系构建,同时突出本校学科特色及专业优势。重点高校的“双创”教育建设内容涵盖课程培养体系,创业教育资源体系,创业组织支撑体系以及创业实践支持体系。与此同时,注意结合本校校情,充分利用本校已有的优势资源,并凸显学科特色。
第三,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方面,注重对接社会化资源,协同开展双创建设。社会化资源包括,政府、企业、科研单位等,具体的合作方式有联合开展科学研究、科技成果转化、实体创业空间建设、创业实践平台构建、全球化创业人才培养与引入等内容。
2.2 非重点高校“双创”教育建设情况
第二批“双创”示范基地,“非重点”高校包括河北农业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对这3所高校的“双创”建设方案进行考察和分析(见表2),可以总结出“非重点”示范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基本特征,有以下三个方面。
表2 “非重点”示范高校“双创”建设项目一览表

注:此表涵盖“双创”示范高校的部分规划内容,并非全部。
[7]河北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双创示范基地工作方案[EB/OL].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7[2017-10].http://www.hebau.edu.cn/art/2017/9/6/art_2_18272.html.
[8]上海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实施方案[EB/OL].上海:上海科技大学,2017[2017-10].http://www.shanghaitech.edu.cn/research_mission/20170825/158.html.
[9]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公开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建设方案的通知[EB/OL].南京: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7[2017-10].http://www.niit.edu.cn/27/98/c2086a10136/page.htm.
第一,在建设目标与建设定位方面,注重结合所在区域的重大改革和发展战略,并突出“应用型”建设定位。例如,河北农业大学的“立足河北、面向全国、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的建设理念,上海科技大学“与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科学产业发展目标相结合”的建设思路。
第二,建设内容方面,“双创”示范高校均在积极构建“双创”教育的生态系统,同时注重发挥本校特色专业与学科优势。例如,上海科技大学充分发挥其“技术性”学科优势,积极探索“新药开发新模式”“智慧医疗领域的产学研合作”“机器人产业化领域的产学研合作”等项目。河北农业大学,充分发挥“农业”学科特色,规划建造“50个农村创业创新园区”等特色新型农业项目。
第三,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方面,非重点高校利用社会化资源的能力相对较弱。非重点示范高校与科研单位、政府、企业的协同建设项目较少。
3 结论与启发
通过对“双创”示范高校建设方案的考察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进入新阶段,即进入第三发展阶段。新阶段的标志为首批“双创”示范高校基地的确立。
第二,在新阶段,我国高校“双创”教育发展呈现不平衡,示范高校中重点高校和非重点高校的“双创”教育体系构建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第三,“双创”示范高校探索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双创”教育体系,“双创”示范高校的建设思路和内容,可以为其他实施“双创”建设的高校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双创”示范高校建设方案的考察和研究,获得如下启发:
第一,高校须根据校情和学科基础,实施差异化战略定位。重点大学实施“双创”教育要着眼全国,甚至要有全球视野。非重点类高校或应用性大学应充分结合区域优势和区域发展战略,突出“双创”建设的应用性。
第二,高校要基于开放式的运作模式,广泛融合社会创业教育资源。创业教育不是单纯的学校行为,而必须是政府、社会、学校的共同行为和系统工程。因此,学校对大学生进行的创业教育必须与政府、社会之间进行资源整合,以构建开放式的内外部资源整合为支撑,并与外部机构合作探索有效的开放式组织运作模式。
第三,高校开展“双创”建设,要注重构建“双创”教育的生态体系,同时,要结合自身资源和学科优势,打造“双创”教育的特色内容。
参考文献
[1]李世佼.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9):119.
[2]林数.“四位一体”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路径及其实践——以福州大学为例[D].福州:福州大学,2014.
作者简介
王亚(1986— ),河南周口人,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商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崔艳红(1979—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电子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