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别只在脑海里创业:先抛掉思想包袱
创业是一场长征,出发前必然要做好许多准备。然而,既然是长征,如果带上太多东西,势必会增加途中的负担。而这些负担,往往是长征失败的原因。
许多有意创业的人,还没开始创业,就选择了退缩。因为他们在临行前思虑太多,给自己太多的思想负担,以至于步子还没跨出,就被接踵而至的假想难题给困住了。他们考虑了太多的东西:资金融不到怎么办?债务无法还怎么办?生产和销售对接不上怎么办?员工招不到怎么办?竞争对手太厉害怎么办?产品或商业模式被人抄袭怎么办?市场不够成熟怎么办?“天花板”太低怎么办?市场形势发生突然变化怎么办?……
总会有太多的“怎么办”出现在他们脑海里,而当他们演绎出一套套应付方法后,很快又会出现下一个“怎么办”。结果就是,他们只在自己的脑海里创业,在自己的纸上和笔下创业。
1999年,网民数量刚突破800万的时候,李国庆马上决定成立当当网。在那个时候,中国的网上支付系统和物流系统都还不够成熟,整个电商的产业链并没有很好地搭建起来,当当网的成立需要面对许多现实性难题。何况,适逢互联网泡沫破灭,投资人一个个退了出去。在这种情况下,李国庆和妻子俞渝并没有缩手缩脚,反而将全部身家投了进来。后来李国庆回忆这段经历时说过:“当时没有想这么多,否则就不敢干了!”他相信只有走出第一步,才有谈论解决这些难题的意义。
顾虑太多,不但会让创业者心生畏惧,最大的损失还在于失去时机。李嘉诚总是很能把握住时机,既能在看见光明的前景时迅速进入,又能在未来变得一片模糊时迅速退出。他最早经营塑胶厂的时候,在国外杂志上看见欧美市场已经将塑胶原料制成塑胶花的新闻,嗅觉敏灵的他马上前往意大利学习该项技术,随后回到中国香港开始生产塑胶花,很快就打开了香港甚至东南亚的市场。后来,当他意识到塑胶花炙手可热的局面已经不再时,他马上收手转战其他市场。
试想,如果李嘉诚在开辟塑胶花市场前还瞻前顾后,也许这一个市场也就不属于他了。所以,千万不要因顾虑而牺牲时间成本。当千万个顾虑在你脑海里攒动的时候,也是千万个机会在你眼前消失的时候。
创业者的思想负担除了体现在顾虑上,点子太多,也是阻碍创业者迈开步子的原因。尤其是现在的创业者,视野比我们那一代人更加广阔,选择也比我们那一代人更多,因此创业的点子也是层出不穷。这就造成一种困境:到底哪一个点子更好?这时创业者会开始分析对比所有点子的优缺点,等好不容易对比出一个所以然来,脑里又忽然跳出一个自认为更好的点子,然后再次陷入胶着中。
可见,选择太多,给人的思想负担也会比较大。美国经济学家巴里·施瓦茨(Barry Schwartz)在《选择的悖论》(The Paradox of Choice)中就直言:“选择越多,代价越大”。他通过对消费者的行为进行分析,得出一个理论上的结论:“幸福意味着拥有自由和选择,但更多的自由和选择并不能带来更大的幸福;相反,选择越多,幸福越少!”因为人们即便在全神贯注下,对大量选项进行细心挑选,依然很容易出错,并且,这种出错的可能将随着选择数量的增加和决策过程的复杂而增加。很典型的一个例子,在消费市场上,如果给予消费者太多选择,反而会降低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因为当他们不知道如何做出选择时,拒绝购买反而成了最容易的决定。可见,最好的商家不会给消费者太多选择。在创业上,也可以说,最好的创业者不会给自己太多选择。
日本银座有一家书店,名叫盛冈书店,在实体书店没落的时代,它却是一枝独秀。和其他实体书店不同的是,盛冈书店一周只卖一本书,在这一周时间里,店内其他的摆设都只是为了彰显这本书的主题。正是这样一种商业模式为这家书店赢来了销量和口碑。当我们进入一家普通书店时,琳琅满目的书籍反而让我们无从下手。但当我们进入盛冈书店后,非但不用自行选择,又可以很深入地了解一本书,因此大大增加了购买欲。正如书店老板所说,他希望能帮消费者排除一切干扰,让他们一周只关注一本书。
选择过多的痛苦还不仅仅体现在选择的过程。当我们在众多选择中最终选定一项,必然会对其投入太大的期望,我们会认为:为了你,我牺牲了其他太多的选择,你应该弥补我同等价值的回报。这就又给自己增加了一个思想包袱。对某一样事物投入太大的期望,往往会让自己陷入焦灼不安的状态。而且,万一结果和期望的相去甚远,悔恨感也会成倍地袭来,在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失败印记。
李开复就曾经说过:“聪明的人往往点子很多,而一位创业者,要是每天都有源源不断的点子进入脑海,结果就是什么都想做,什么都做不成。”他甚至认为,太聪明的人反而不适合创业。也许这可以说明,创业这个战场所比拼的并不是智力,而是专注力、决断力和执行力。那些只拥抱一个点子就上战场的创业者,像一头牛一样看似憨傻,其实却有十足的排除思想干扰的能力。雷军为什么能把小米做得那么出色,不就是因为他点子太“少”吗?
使一个人产生顾虑和点子的原因,除了自身过多地思虑以外,外界的影响也占了很大一部分。适当地听取建议和反馈当然很重要,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就因为听取了肖恩·帕克(Sean Parker)的建议,将创业地点搬到加利福尼亚州,并且把产品名称改成“Facebook”,因此才有了后来腾飞的基础。可是,当外界提供过多的建议和反馈时,我们的大脑随时会处在信息轰炸之中,进而影响判断和决策。扎克伯格并没有听取所有来自外界的建议,他懂得耳朵该向哪条建议开放,向哪条建议关闭,因此不至于让太多的外界声音影响自己内心的选择。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大爆炸的背景下,如何拒绝过多的外界干扰,是创业者应该学会的一点。
专注其实真的蕴含着巨大的智慧,它讲究清心和抛弃过多的思想包袱,不也正是同一个道理吗?清心能使人成为智者,这并不是什么玄之又玄的奥秘,不过就是,当一个人消除过多不必要的思想包袱时,将能够更加清晰地面对自己的选择,也更能以无所畏惧的精神面对这一个瞬息万变的世界。
《易经》里也蕴含此道理,它是一本博大精深的书,但其根源无外乎围绕着一个“变”字在说。“变”是《易经》的重点,它的英语翻译为“Book of Change”,即“变书”。书中有一句“不变即变”,也就是说,世界上唯一不变的东西是变化。无论是季节的更替,或是昼夜的交换,正是变化支撑着这个世界的运转。
如果一切都是变化的,我们又怎么能确切地预测到明天会发生什么呢?即使是下一刻,我们也没有多大把握。李小龙自创的截拳道,它的精髓正在于以无招胜有招。因为按照截拳道的理论,两个人打架前不可能事先设定好招式。创业也是这样,如果我们列出了一大段应对计划,以为自己这是“考虑周全”的做法,可是,就像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在实际运用中可能只有一两成有用,我们最终可能会发现,所有准备的结果都没有发生。
永远不要带着太多的思想包袱上战场,这并不是说不需要做好事先准备,而是抛弃那些不切实际的顾虑,因为我们无法顾全所有,而顾虑的事物又随时都在变化。当一个创业者准备开始一份商业计划的时候,想想诸葛亮的《隆中对》吧,这一份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商业计划”,也只是提供了一个大概的框架,当它落实在实际中时,很多当初书写的细节已经失去了约束力。所以,千万不要以为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将一切都写进你的“商业计划”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