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2010年初,北京提出了建设世界城市的目标,并将建设世界城市写入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京在智慧旅游建设中具有突出优势。2011年,国家旅游局提出“智慧旅游”的发展战略,北京启动了智慧旅游三年行动计划制定。2012年北京被列为全国首批“智慧旅游”试点城市之一,从全市层面的顶层设计到各个区的智慧旅游实践,北京形成了全面建设智慧旅游的局面。如何评价北京智慧旅游建设的现状,特别是对16区智慧旅游建设进行系统评估,提出北京智慧旅游未来发展的战略方向,是本书研究和解决的核心问题。
本书从文化科技融合的产业背景、国际化和区域旅游一体化政策背景出发,依托北京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全面分析了北京智慧旅游建设的基本内涵和四个智慧旅游产业标准,构建了北京智慧旅游评价体系,并从顶层设计、总体建设、16个区探索和企业实践四个层面对北京智慧旅游实践进行全面系统梳理,在借鉴国际、国内省市智慧旅游发展的有益经验基础上,提出了“一个中心,二个基本点”的北京特色智慧旅游建设的实践路径,遵循“统筹规划,整合资源;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突出重点,分步实施;需求为主,确保实用;统一标准,资源共享”措施。本书从政府和企业两个主体视角,提出了以对游客服务为中心,打造“一条主线、一大抓手、三大体系”的建设策略和北京“政企-市区”纵横交错二分式体系,明确北京智慧旅游将走上质量提升的阶段,需要形成北京智慧旅游建设特有模式,给出了当前北京智慧旅游发展在“体制机制、顶层设计、考核标准、产业融合、持续改进”五个方面的具体任务,提出了构建以北京为中心的区域智慧旅游运营体系的整体战略构想。
全书共分为5章:第1章从文化科技融合的驱动,世界城市和区域旅游一体化的国际化、区域化背景及智慧城市建设热潮方面阐述了北京智慧旅游建设的背景;第2章介绍了北京智慧旅游的实践活动,首先定义并解释了北京智慧旅游的基本内涵,其次从北京传统旅游企业、新兴智慧旅游企业、在线旅游企业、新兴旅游关联企业四个方面梳理企业层面的智慧旅游实践活动,最后分析智慧旅游需求与供给匹配情况;第3章设计了北京智慧旅游的评价体系,并以此为框架介绍北京16个区的智慧旅游建设情况,分析各个区存在的问题,给出改进意见;第4章介绍了国内外城市智慧旅游建设的做法,为北京智慧旅游未来发展提供经验借鉴;第5章详细规划北京智慧旅游建设的策略,提出构建以北京为中心的区域智慧旅游运营体系。
本书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李云鹏负责整体构架的搭建、统稿和修改。第1章第1节、第2节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密云分校的黄超负责完成,第3节由乔红艳负责完成。第2章第1节由李云鹏负责完成,第2节由无锡巅峰君航物联科技有限公司的束航负责完成,第3节由北京中海智旅科技有限公司的赵丽丽负责完成。第3章第1节由黄超负责完成,第2节由多名人员共同完成,其中东城区、密云区、房山区和石景山区相关内容由黄超完成,西城区、朝阳区、通州区和门头沟区相关内容由日本名城大学硕士研究生郭逸雄完成,平谷区、顺义区和昌平区相关内容由中青旅国际旅游有限公司的甄瑶完成,丰台区和延庆区相关内容由深圳华侨城股份有限公司的涂婷婷完成,海淀区和怀柔区相关内容由赵丽丽完成,大兴区相关内容由乔红艳完成。第4章第1节由中青旅博汇会展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的冯琛和郭逸雄负责完成,第2节由黄超和涂婷婷负责完成。第5章由李云鹏和黄超负责完成。
本书的编者不仅进行了大量实地考察,掌握了第一手资料,还参阅了大量的教材、论文和网络资料,在“参考文献”中无法一一列全,在此谨向这些文献的作者致以衷心的感谢!
由于水平有限,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编写组全体成员在此表示万分感谢!
编者
2016年4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