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的基本观点

为什么说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的基本观点呢?

首先,对于什么是本体论,不同的哲学派别有不同的理解。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本体论研究的对象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这就是说,本体论不是孤立地研究世界的本体、本质、本原,而是通过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来解释和确定世界的本体、本质、本原。离开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谈论什么是世界的本体、本质、本原是毫无意义的。确实有的哲学家认为本体论就是论本体,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体的哲学家认为本体论就是物质论或论物质;主张精神是世界的本体的哲学家认为本体论就是精神论或论精神;主张存在(这里的存在和前面讲的思维和存在关系中的存在不同。思维和存在关系中的存在是指与思维相对应的存在,与物质同义;这里的存在在不同的哲学派别那里有不同的含义)是世界的本体的哲学家认为本体论就是存在论或论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不是孤立地谈论本体(即物质),而是论本体(即物质)与其派生物(即精神)之间的关系。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既然是研究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就必然要研究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问题。因为只有人才有思维和精神。人与外部世界的诸多关系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关系;二是人对外部世界的改造关系。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关系是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的,人对外部世界的改造本身就是实践,在这两种关系中,马克思更强调后者。人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认识世界,认识世界的根本目的在于改变世界。实践既是认识的出发点,又是认识的归宿。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的目的,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人的认识一点也离不开实践。

再次,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的本质区别之一,就在于它不仅把物质理解为纯自然的存在,而且认为物质也包括人的社会存在,而人的社会存在的主要内容就是人的物质生产实践。马克思把生产力称为“物质生产力”,列宁把生产关系称为“物质的社会关系”,马克思把作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生产方式称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都是为了说明社会存在的物质性和客观实在性。所以,物质生产实践理应包括在物质本体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说,不把实践观点包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之中并把它作为本体论的基本观点,就不能同旧唯物主义彻底划清界限。旧唯物主义之所以仅仅在自然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却陷入唯心主义,主要就是由于它缺乏实践的观点。这样,一方面,它把人类生活于其中的自然看成是纯粹客观的自在的东西;另一方面,它又把人的实践活动看成是纯粹主观的东西,从而也把人的实践活动所创造的历史看成是一种主观的过程。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必须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为了有效地进行生产活动,人与人之间就建立了一定的生产关系,在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又形成了相应的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从而形成了复杂的社会关系体系。因此,人类社会的历史归根到底是人类物质生产活动的历史,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发展的历史。用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和生产方式的发展去说明社会历史的发展,也就是用物质的原因去说明社会历史,这才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