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艺术(第二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课堂教学启发艺术的基本要求

教师运用课堂教学启发艺术应当注意些什么?有哪些基本要求?用什么样的手段才能取得良好的启发效果?怎样才能培养起学生热爱思维的品质?这些都是广大教师所关注的问题,课堂教学启发艺术的理论应当对此做出回答。

(一)启发思维应成为课堂教学启发艺术的主旋律

英国教育家爱德华·德波诺认为:“教育就是教人思维。”所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就成为教师教学启发艺术的主旋律,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核心。

1.要教会学生思维,即把如何思维的方法授予学生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让学生真正掌握了有关的科学思维方法,教师启发思维才不是一句空话。思维的一些具体方法,诸如分析法、综合法、比较法、概括法、抽象法、分类法等等,一旦为学生所掌握,便会大大加强其思维的科学性,使学生能更有效地理解、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其主动学习的水平。

2.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智慧训练的目的在于造就智慧的主动探索者。”可见,善于思考的人需要具备良好的思维品质,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能有意识地在这方面给学生以良好的引导,那也会误人子弟。其实,不单思维的独立性品质很重要,良好思维的其他品质,诸如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与批判性等,也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进一步走向成熟,而少犯一些片面化、表面化、教条化和权威化的过失与错误。

3.要通过启发思维,达到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教师通过启发思维,应使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都得到应有的发展,诸如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直觉思维能力、聚合型思维能力、发散型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等,其中以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核心。因为创造性思维乃是主动地、独创地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的一种思维形式。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有助于他们将来进行更大的创造。

(二)问题性教学是启发思维的有效手段

问题性教学之所以成为教师启发思维的有效手段,在于它具有以下两个重要特点:

1.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兴趣

因为人的思维活动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疑问是引起思维的第一步。实践证明,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有力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而它是开启学生思维器官的钥匙。有经验的教师都很注意通过质疑问难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这些问题面前自求自得、探索思悟。他们或用提问法,直接将问题摆到学生面前;或用激情法,间接激发起学生探求问题的热情;或用启趣法,使学生好奇、愉快地去深究趣味事物的所以然;或用演示法,使学生因惊叹结果的微妙而去推理其原因所在;或用故错法,让学生在笑过之后再反思其中的乖谬等。这些做法,无不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兴趣,使启发思维的活动落到了实处。

2.讲究“布白”艺术,追求启发思维的实效

问题性教学所讲究的“布白”艺术,即指在教学中要留有余地,让学生在利用想象填补空白的过程中,追求启发思维的艺术效果。从心理学和美学角度来看,“空白”易使人产生一种急于“填补”“充实”,并使之匀称、完美的倾向,因此,这种“空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探究并解决问题的兴趣。一般说来,教学中过于“实”,往往只能使学生记住条条框框,囫囵吞枣地生搬硬套。唯有以实为虚,化实为虚,使教学中有问题可供学生思考、探索,才能形成无穷的意味、幽远的意境。但如果在教学中教师“布”的“白”太多,或竟是一片空白,让学生无从捉摸,则亦不能取得启发思维的效果。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布白,只有能引起学生联想和想象,生出“实”来,才是能启发思维的问题性教学艺术。

(三)必须掌握课堂教学启发思维的“点金术”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启发思维的实效如何,还要看教师是否真正掌握并灵活地运用了启发思维的“点金术”。因为良好的方法乃是走向成功的关键因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启发思维,应注意遵循以下三条原则性要求:

1.适时合度

实践证明,教师准确地把握好教学时机,有利于在思维的最佳突破口点拨学生心灵的乐曲,启迪学生智慧的火花。同时,教师启发思维的问题,深度的难易要适中,速度的快慢要得宜,广度的大小要恰当,量度的多少要相应,恰到好处地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提高到“最近发展区”的水平。这就要求教师在启发思维时掌握好精到的教学艺术辩证法,适时合度地指挥学生的思维运动。

2.因人循序

教师启发思维应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因为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知识结构、思维类型是各不相同的,这就决定了启发思维的重点难点、方式方法等必须因人而异。教师启发思维的这种个别性追求,正是使课堂教学与因材施教紧密结合,增强其针对性的关键措施。另外,教师启发思维还应注意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循序渐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总是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教师循其“序”而导引,可以使学生课堂思维活动富有节奏感和逻辑性。不过,有时故意打破其序,使学生超越知识空白而跳跃前进,大胆设想猜疑,然后小心实验求证,也是发展学生直觉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必需。

3.反馈强化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各种途径和手段启发学生思维时,也应注意“听其言,观其行”,接受从学生身上发出的反馈信息,并及时地做出相应的控制调节,使启发思维的艺术取得最优效果。这就要求每个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有较好的注意分配能力。这样才能及时地捕获准确的反馈信息。同时,对于学生所发出的反馈信息,教师还应做出及时而准确的评价,强化学生的思维操作,调动学生课堂思维的积极性。教师恰到好处的表扬或赞许,会使学生的思维活动方式得到积极强化;相反,教师恰如其分的批评或否定,会使学生及时改正思维的错误。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具有微妙的评价意义,都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思维方式的持续或改变,使启发思维的艺术卓有成效地深入学生心灵。

(四)要培养学生对思维劳动的热爱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紧张而愉快的思维活动,是一个人智慧绽开绚丽之花的直接动力。或者说,学生的课堂思维劳动直接关系到学生日后的全面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教师在启发思维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的手段,培养起学生对思维劳动的热爱。

1.让学生直接体验到课堂思维劳动本身的乐趣

培养学生思维兴趣的途径,莫过于让学生直接体验到课堂思维劳动本身的乐趣。其实,在思维过程中,那疑问迭出的悬念、逻辑严密的推理过程、探求未知的好奇心、豁然开朗的顿悟等,皆可令人享受到参与创造的幸福感和愉悦兴奋的情绪体验。这无疑是一种强有力的强化剂,它促使学生凡事皆问个“为什么”,从而在质疑释难中探索不已。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思维过程特点有个比较全面深入的认识,并掌握思维运动的基本规律,以利于学生顺利地进行思维,体验到成功感带来的快乐。

2.让学生切实成为课堂思维活动的真正主人

教师在启发思维的教学中,应多给学生一点思维的主动权和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设想的机会,而不是越俎代庖,代替学生思考,做学生思想的保姆。教师更不能在教学中有意压制学生的独立思维,不讲教学民主,搞“一言堂”,那样就从根本上剥夺了学生独立思维的权利,教师的所谓“启发思维”也就失去其意义了。相反,只有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使学生切实成为课堂思维活动的真正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