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 语
《国语》是一部分别记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八国史事的历史著作。全书共二十一卷。记事时间上自周穆王,下至鲁悼公,共约五百多年。
《国语》作者曾被认为是左丘明。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说:“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后人多有异议。现在一般认为是战国初年人汇编各国史料以成书,并非出自左丘明之手。
从史学和文学角度看,《国语》实远逊于《左传》,但有些篇章可补《左传》史实之缺。其特点长于记言,文字朴实、简练,亦可称为较优秀的历史散文作品。
邵公谏弭谤[1](周语)[2]
厉王虐,国人谤王[3]。邵公告王曰:“民不堪命矣[4]。”王怒,得卫巫[5],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6]。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7]。
王喜,告邵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8]。”邵公曰:“是障之也[9]。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10],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11],为民者宣之使言[12]。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13],瞽献曲[14],史献书[15],师箴[16],瞍赋[17],矇诵[18],百工谏[19],庶人传语[20],近臣尽规[21],亲戚补察[22],瞽史教诲[23],耆艾修之[24],而后王斟酌焉[25]。是以事行而不悖[26]。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27];犹其有原隰之有衍沃也[28],衣食于是乎生[29]。口之宣言也[30],善败于是乎兴[31]。行善而备败[32],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33]。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34],胡可壅也[35]?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36]?”
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37]。
[1]邵公:即邵穆公,周王之卿士,名虎。弭(mǐ米):止息。谤:指责,批评。题目是后加的。邵,一作“召”。“邵”“召”为今古字,读音相同。[2]周语:《国语》是分国记事的,《周语》是其中记周王朝史事的。[3]厉王:周厉王,名胡,周夷王之子。公元前878年即位,在位三十七年,后被国人流放于彘。虐:暴虐。[4]不堪命:忍受不了暴虐的政令。[5]卫巫:卫国的巫者。[6]以报:把诽谤国王的人报告给厉王。杀之:杀掉谤王的人。[7]道路以目:人们相遇于路,只能以目相视。[8]乃:终于。不敢言:指国人不敢讲话。[9]是障之也:这(指厉王的做法)是堵人口舌的办法。[10]川:河流。壅(yōnɡ拥):阻塞。[11]为川者:治河的人。决之:疏浚河川。导:通畅。[12]为民者:治理人民的。宣之:引导、开导人民。言:说话。这里指畅所欲言。[13]公卿:指古代的三公九卿。列士:指古代的上士、中士、下士。这些公卿,列士都是天子之臣。献诗:周代有献诗的事,公卿列士把从民间采集来的民歌或自作的诗献给周天子,以帮助天子了解民情,改进统治。[14]瞽(ɡǔ鼓):无目曰瞽,即盲人。周代乐官常用盲人担任。献曲:把常是采自民间的乐曲献给天子。这些乐曲也能反映人民的心情意愿。[15]史:史官。献书:指把发现的古书献给天子。古书记古事,可以借鉴。[16]师:乐师。箴(zhēn针):箴言。这里用作动词,进献箴言。箴言是一种近于格言的规劝性的文辞。[17]瞍(sǒu叟):盲人。古人称无眸子(瞳仁)的瞎子为瞍。赋:这里指诵读献上来的诗。[18]矇(ménɡ萌):古人称有眸子而看不见的盲人为矇。诵:指诵读规劝性的文辞。这里的赋和诵的区别可能在于前者讲究声调,而后者则较随便。[19]百工:从事各种工艺的人。一说这里的百工指各色乐工。另一说百工指百官。考较文意,当以后说为是。[20]庶人:普通百姓,平民。传语:指间接传话给天子。他们见不到天子,故只能由别人传话。[21]近臣:王左右的亲近之臣。尽:同“进”。规:规劝之语。[22]亲戚:同宗族亲属。古代父子、兄弟等也称亲戚。补察:弥补国王的过失,监督国王的行政。[23]瞽史教诲:指乐官、史官用音乐和古史教诲国王。[24]耆(qí其)艾:古称六十岁为耆,五十岁为艾。这里泛指老年人。修:本意是整治,这里引申为劝诫之意。之:指国王。[25]斟酌:指斟酌大家的意见,进行取舍,付诸实行。[26]事行:指王的事行得通。不悖(bèi贝):不违背情理。[27]财用:财富、用度。于是:从这里(指土地山川)。这句话是说国家的一切财富和用度都出自土地山川。[28]其:指土地。原:高而平坦的土地。隰(xí习):低湿的土地。衍(yǎn演):低而平坦的土地。沃:有水流灌溉的土地。[29]衣食:人类衣食之资。生:出产。以上四句用土地对人类的重要,比喻人民的意见对国家兴旺的作用。[30]宣言:犹言发表言论。[31]善败:指国家治理得好和坏。兴:这里有表现、体现之意。[32]行善而备败: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国君应该推行能使国事变好的政策,而防范那些会使国事变坏的政策。[33]阜:增多。这句话是说这才是用以增加衣食财用的办法。[34]虑之于心:在心里考虑。宣之于口:从口里发表出来。成:成熟。行之:指意见自然流露出来。[35]胡可壅也:怎么能堵塞呢。以上三句是说人民在心里考虑自己的意见,用口表达出来,考虑成熟了,自然要流露出来,怎么能堵住人民的口呢?[36]与:本意是参与,这里指亲附、赞成。几何:几多,几个人。这句说,能有几个人站在你这边的呢?[37]流:流放。彘(zhì智):地名,在今山西省霍县东北。这句是说过了三年,国人终于把厉王流放到彘地。此事发生在公元前842年,一说在前84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