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观海:146位管理学研究者的求索心路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11 慎始而敬终,终以不困

罗 佳

三月草长莺飞,我有幸来香港城市大学短期学习,倍感兴奋。初来乍到,拜访了周南老师。听说我即将跨入读博大门,周老师嘱我写一篇随笔,记录自己一步步选定学术之路的所思所感。我思来想去,其间有迷茫、有动摇、有无助,而这些都是成长的代价。

本科入学时,我学计算机专业,一年级末有转专业的机会,于是报考了热门的经济学专业,但阴差阳错被调剂到了市场营销专业。无奈之下只好硬着头皮学,谁知慢慢发现挺有意思的。本科毕业那会儿正是考研日渐升温之时,一半出于想回到川渝之地的思乡之情,一半出于对营销这门学科有深入了解的兴趣,我后来终于考入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攻读营销专业的硕士学位。首次拜见导师李永强教授,结束时,我信心满满地跟他说,自己非常热爱营销这个专业,立志以后攻读博士学位,他说:“好好干”,于是我踌躇满志地要“好好干”的硕士学习生涯正式开始了。

我们的专业课多是英文文献的分享,这是本科阶段没有接受过的训练,我觉得新鲜,看着也蛮有劲儿,读博之心亦不曾动摇。硕士第一年快结束时,同学们开始谈论今后的去向,那时无数互联网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大批地冒出来,媒体天天报道各种创新,同学之间也大谈商业模式创新、营销创新案例,大家都有一股赶赴企业前线的冲动。所以每晚我和室友都会邀请一两个本专业的同学,来寝室讨论最新的商业实践,讨论通常持续一两个钟头,时常争得面红耳赤,对面楼的热血小伙常愤然摔门而去。于是我白天都会看各种商业杂志搜寻题材,以便晚上的交流可占得上风,慢慢地英文文献阅读也就落下了。

那些时日,同学们都说我的想法还不错,挺适合去企业的,读博再耽搁几年,这一波浪潮可能就过去了。加之许多亲戚朋友一听说我要做学术苦行僧,大多鼓励不足、质疑有余。畏惧着前方可能遭遇的艰苦与孤独,同时也惶恐留校再待几年是否会与社会脱节,我慢慢开始动摇,难以作出抉择,连续好长时间晚上都辗转反侧,不知凌晨几点才带着芜杂的心绪入眠。终于有一天,我怀着复杂的心情约见了李老师,向他表达了我的迟疑。李老师非但没有因我违背之前信誓旦旦的许诺而责备我,反而用其自身的感悟平和地开导我:“人生有许多条路可以走,我们有时确实需要停下来思考一下如何作选择。有容易走的大道,也有荆棘密布的小路,风景各是不同,问问自己的内心,究竟想走怎样的路。选择很重要,选择后坚定不移更重要。没有不通的路,只有摇摆不定的心,倘使坚定不移地去开垦,终有一日会走上属于你的康庄大道。”李老师让我不必立马回答,而是慢慢回去消化,他说:“记住,选择也是智慧。好好干!”回去的路上,我一直在思索他话里的意思。

没过几日,张剑渝老师开始给我们上第二年的专业课。第一堂课上,他的一句“两眼看世界,理论联系实际”一下子警醒了我。我喜欢和同学们聊商业案例,但我们几乎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忘却了理论的重要性。理论从来都不是与实践脱节的(亦不应该),理论解释现实世界,更反哺现实世界。我恰恰可以进一步深入学术之中,用审慎勤敏的态度来理解、拥抱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

回头来看,我之前在选择上的迷茫与迟疑,主要源自内心的胆怯。感谢这么多良师的帮助,当然也有我父母一如既往的支持,助我渡过了人生的又一个难关。我是个闲时喜欢走南闯北的背包旅行者,把人生看作一张地图,到了陌生的城市经常循着内心往下走,看看街景,也不问终点,权当点亮人生的地图。现在,是时候尝试一下离开平地往学术山路上走了。既然有了明确的方向,就“心无挂碍”地往上攀吧,用周老师的话说,是去登山观海,应能看到更绚丽的美景!

“慎始而敬终,终以不困”(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意思是:谨慎开始,不怠慢结果,结果就不会困窘)。谨借此文,作为我接下来几年博士生涯的自我勉励。

2016年3月5日

作者简介:罗佳(jiaro1112@163.com),2013年至今在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读硕士学位,将于2016年秋开始读博士学位,专业为市场营销,师承李永强教授。

周南感言:罗佳来见我,说秋天开始读博,言谈之中,充满激情和期待。我当即邀她将想法和计划写下来与大家分享。第二天下午她就交稿了。“没有不通的路,只有摇摆不定的心”,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原来,李老师说的“好好干”起了重要的作用。我给了她我去年出版的《佛光山的星巴克——〈道德经〉的启示》一书,里面有几篇是谈如何读博的,比如,1-13博士生之“无畏,无知,无限”,1-14博士二年级最痛苦?我向永强看齐,看了罗佳的这篇文章后也对她说“好好干”,提醒她“胆大心细”。祝罗佳读博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