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观海:146位管理学研究者的求索心路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6 鱼之乐

黄 莉

关于读博和研究,刻板印象是单调苦闷、枯燥乏味。《庄子·秋水》中有言:“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作为从中国内地到中国香港和美国学习的博士生,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鱼之乐”。

其乐之首当属自由。对认为“自由价更高”的人来说,科研应是个理想的选择。朋友常说我“想法很多,喜欢折腾”,科研跟我追求的自由奔放简直背道而驰。我在香港城市大学读完传播与新媒体专业获得硕士学位后,投身动感的香港广告圈,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将天马行空的想法转化成一个个创意。一个初出茅庐的新人要单枪匹马说服大企业的市场营销总监接受自己的方案,无异于以卵击石。我反其道而行,从他们不熟悉的新媒体入手,找了很多有趣的研究结果,结合新技术趋势提供互动营销方案来隔山打牛,常让他们刮目相看。原来知道别人不懂的才叫“价值”。这一招屡见奇效,促使我积极参与营销的研究,觉得“脑洞大开”:盘子大小影响饮食选择,灯光照明影响自身认知,商场音乐让你冲动购物,甚至走路快慢都可以成为一种“操纵”,让消费者不知不觉“中招”。这种自由开放、五花八门的研究问题深深地吸引了我。生活枯燥与否,也许并不取决于做什么事,而取决于做这些事的人。既然科研能包容天马行空的想法,又允许自己去检验心中的疑问,不是更大的自由吗?于是,我挥别创意行业进入学术圈。

开明的老师、开放的学术环境,让人如鱼得水。读营销学哲学硕士学位(MPhil)的时候正是互联网广告起步初期,我说要研究网络社区的社会认同(Social Identity)对社区广告的影响,导师窦文宇教授很支持。我一边研究文献,一边泡在网络社区里面参与体验,写了一篇略显稚嫩的文章,发表于《互动广告杂志》(Journal of Interac-tive Advertising, JIA)。这种自己选题、自己设计实验、自由探索的研究模式,让我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畅快。后来,我进一步对社会认同如何影响广告记忆产生了疑问。由于当时并没有测量图片隐性记忆的现行办法,合作的老师艾米·道尔顿(Amy Dal-ton)让我自己研究一种新方法出来,这种挑战让人觉得既兴奋又刺激,我们的研究最终发表于《消费者研究杂志》(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JCR)。我深感自由的工作方式能激发未知的潜能,相信前面无限的可能性,比起安逸的生活,一直在接受挑战的人生更加精彩纷呈!

教学是科研外另一个可以肆意发挥创意的舞台。我来美国第一年就被要求独立教一门消费者行为的核心课程,从课程设计、课堂互动、考试考核,全部自由发挥。我引导学生结合理论和最新的科技,给心仪的企业做创意营销项目,并鼓励他们用社交媒体在课堂上互动,这正切合新生代的兴趣,反响很好。学期结束,学生们送来卡片,说“你是个很有创意的老师”。这种感觉仿佛获得最佳导演奖。

除了思想自由,做研究还能净化心灵,让人欣赏简单纯粹的美好。记得来香港访问的教授托马斯·马登(Thomas Madden)问我对他在做的一个企业咨询项目的看法,当时我跟他并不熟,这个项目跟我的研究没有关系,我们的研究方向也不一样,但我依然尽力从自己较熟悉的社交媒体领域出发提了不少建议。聊天的过程非常愉快,后来我们还一起做了一个社交媒体对品牌关系的跨国研究,这一研究即将发表于《国际营销研究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arketing)。做科研让人纯粹,使人待人处事不计较得失,毫无保留地提供建设性意见去帮助别人。就算没有后来的“无心插柳柳成荫”,我也会因为一次愉快的谈话、一个新的朋友而感到高兴。

我所理解的研究就在生活中。从科研的未知里感悟自己的渺小,又从研究的发现中提升自己的信心。学会不卑不亢、宠辱不惊是读博与做研究附赠的果实。我很享受一直在学习、一直在进步却又一直在重新出发的鱼之乐,内心丰盈而满足。

2016年3月20日

作者简介:黄莉(kaffeel@gmail.com),2011—2013年在香港城市大学商学院读博士学位,专业为市场营销学,师承窦文宇教授;2013—2017年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商学院读博士学位,方向为消费者心理,师承Priyali Rajagopal教授。

周南感言:黄莉在香港城市大学念书时,就显示出很强的驾驭研究的能力,因为她的“出游从容”(悠然自得),我那时已经猜她“固非鱼也,子知鱼之乐”(虽然不是鱼,但知道鱼儿的快乐)。她“很享受一直在学习、一直在进步却又一直在重新出发的鱼之乐”。研究那么美好,世界那么大,不妨像鱼一样,好好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