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自2011年被教育部批准立项为哲学社会科学系列发展报告重点培育资助项目以来,已历经整整六个年头。六年来,吴林海教授及其团队持之以恒地专注于食品安全问题研究,连续出版《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年度报告。通过坚持不懈的探索创新,研究报告质量不断提升,研究内容持续深化,研究体系日趋完善。作为智库的研究成果,系列“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业已逐步成为国内融学术性、实用性、工具性、科普性于一体的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研究报告,对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中国食品安全的真实状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六年时间并不长,但面对各种利益的诱惑,能够专心致志地坚持六年做一件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充分体现了吴林海教授及其研究团队“为人民做学问”的情怀,勇于创新、敢于探索的勇气。
我认为,《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2017》(以下简称《报告2017》)有如下三个鲜明的特点:
一是体现了对我国食品安全状况研究的系统性与完整性。《报告2017》以食用农产品生产为起点,综合运用行业统计数据,结合实地调查,沿着食品供应链的完整体系,对我国生产、流通、消费与进出口贸易等关键环节的食品安全状况进行了系统研究。
二是描述了我国食品安全状况的动态演化轨迹。《报告2017》不仅反映了2016年我国食品安全的基本状况,而且描述了2006年至2016年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的演化发展的基本轨迹,并进行了比较分析,体现了该报告工具性、实用性的基本定位。
三是采用了大量的食品安全状况的实证调查案例。《报告2017》不仅关注利用国家层面的数据来反映我国食品安全的基本状况,而且也非常注重调查研究,通过案例的分析总结经验与发现问题,多角度、多层次地揭示影响我国食品安全的复杂背景与原因,并提出建议。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报告2017》继续延续前五年的做法,调查了10多个省区的4177名城乡居民对食品安全状况的评价。投入大量人力财力,深入实际展开调查研究,贴近百姓与基层的做法,无论如何是值得赞赏的。
我已多次为系列“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作序,其目的就是鼓励学者们就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展开“顶天立地”式的研究,从不同的维度与侧面,将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国际经验研究与国内现实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客观地反映中国食品安全风险治理中面临的问题,又科学地总结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的中国经验、中国道路、中国特色,为发展中国家的食品安全风险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这是非常有价值的一件大事。就这个意义而言,我十分欣赏吴林海教授及其团队无私的奉献,更期待他们为中国食品安全风险治理再做新的努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校长
孙宝国
2017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