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未来国内粮食和主要农产品生产与消费的态势
2016年,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成效,农产品生产基本稳定,城乡居民消费需求提升,主要农产品进口量呈下降趋势。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谷物及谷物粉进口总量为2199万吨,与2015年同期相比下降32.8%,进口量有所回落。其中,玉米进口量为316.8万吨,较上年大幅下降33%,大豆进口总量高达8391万吨,同比增加2.7%。由于缺乏全面、权威的数据,难以对我国目前粮食与主要食用农产品的数量保障现状作出真实的评价。此章节主要依据农业部国际合作司的《2011—2016年1—12月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数据》,结合2017年4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6年中国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分析及2017年预测》,并综合其他相关资料,就我国粮食与主要农产品生产与消费的态势作出分析。
(一)稻麦供需基本平衡,进口保持稳定
2011—2016年间,国内对进口大米、小麦的需求不断增加,进口数量逐年增加,但进口速度不断放缓。大米进口数量由2011年的59.8万吨增加到2016年的356.2万吨,增长了近6倍。小麦进口数量由2011年的125.8万吨增加到2016年的341.2万吨,增长了2.7倍(图1-7)。大米、小麦进口数量持续增加的原因主要在于:一方面,中国对高端大米和优质小麦的确存在需求;另一方面,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国内稻谷、小麦生产成本不断提升,为保护农民利益和确保口粮安全,国家实施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国内稻谷、小麦价格不断上升,国内外差价不断扩大。根据农业部资料显示,2016年1—12月,稻米国内价格均高于国际价格,国内外价差最低有16.5%,最高达31.3%。小麦国内价格也高于国际价格,且价差幅度更大,国内外价差幅度均超过30%,最高达39.2%。
图1-7 2010—2016年间中国大米、小麦进口数量
资料来源:农业部:《2011—2016年1—12月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数据》。
(二)玉米进口需求锐减,种植面积逐步调减
“十二五”期间,我国玉米进口数量由2011年的175.4万吨增加到2012年的520.8万吨的历史峰值,2014年回落至259.9万吨,2015年又攀升至473万吨,2016年再次回落到316.8万吨,同比下降38%(图1-8)。随着“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大力推进,玉米种植面积大幅调减,阶段性供应过剩矛盾得到初步解决,玉米去库存成效明显。2016年,各地实施玉米调减计划,玉米种植面积3676万公顷,同比减少136万公顷,同比减少3.8%;玉米产量为21955万吨,比2015年减少2.3%。“十三五”期间,玉米种植面积将大幅调减,预计年均下降1.8%,到2020年玉米面积将减至3441万公顷,产量将减至20567万吨。同期玉米工业消费和饲用消费将保持较快增长,预计年均增长3%,到“十三五”期末的2020年玉米消费总量将增加到22192万吨,库存压力缓解,玉米价格回归市场。
图1-8 2011—2016年间中国玉米进口数量(单位:万吨)
资料来源:农业部:《2011—2015年1—12月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数据》。
(三)油料产量恢复性增长,大豆进口显著放缓。
2016年,我国油料种植面积1412万公顷,增加8万公顷,油料产量达3613万吨,同比增长2.2%。然而,由于油料作物种植面积扩大缓慢、产量提升有限,国内油料生产能力薄弱,导致产需缺口不断扩大,进口不断增加。2016年,我国油料进口量8952.9万吨,同比增长2.2%。其中,油菜籽进口356.6万吨,同比下降20.2%,油菜籽进口下降,主要是由于国际油菜籽面积和产量均下降,同时国内油籽压榨工厂持续亏损,市场需求减弱。其次,2016年豆类播种面积增加到971万公顷,产量增加到1729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9.5%和8.8%。2011—2016年间,我国大豆进口数量由5264万吨持续增加到8391万吨,同比增长2.7%。但2016年增幅迅速跌落,比上年下降了11.7个百分点(图1-9)。大豆进口增加主要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下跌及国内需求影响。“十三五”期间,由于技术进步、种植结构调整等原因,油料产量呈稳中有增态势,而大豆进口年均增长率将由“十二五”时期的11.6%降至“十三五”时期的1.0%。预计在“十三五”期末的2020年油料产量将达到4970万吨。油菜籽进口量为9193万吨,大豆进口量为8556万吨。
图1-9 2011—2016年间中国大豆进口数量
资料来源:农业部:《2011—2015年1—12月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数据》。
(四)菜、果、蛋、鱼产量稳步增长,国际贸易保持活跃
伴随居民收入水平逐步提升和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国内消费者对国外水果、蔬菜、水产品等农产品的需求稳步增加。2011—2016年间,我国蔬菜进口数量由16.7万吨逐步增加到24.9万吨,水果进口数量由323.6万吨逐步增加到417.9万吨,水产品进口量由424.9万吨回落到404.1万吨(图1-10)。与过去10年相比,国内蔬菜、水果、水产品的产量增速明显放缓,蔬菜产量同比增长2%、水果产量同比下降6.8%、水产品产量同比下降1.0%;“十三五”期间,蔬菜、水果、水产品的产量年均增速分别为0.44%、1.37%、0.9%、1.3%,预计到2020年将分别达到7.88亿吨、2.92亿吨、3142.66万吨、7180.09万吨。国际贸易方面,蔬菜、水果、水产品将继续保持传统优势农产品出口地位,预计到“十三五”期末的2020年蔬菜、水果和水产品的出口量将分别达到1125万吨、560万吨、395.25万吨。
图1-10 2011—2016年间中国蔬菜、水果、水产品进口数量
资料来源:农业部:《2011—2016年1—12月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数据》。
(五)肉类产量略有下降,进口数量急剧增加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6年我国肉类(猪肉、牛肉、羊肉和禽肉)总产量8364万吨,与上年相比下降1.1%,除猪肉产量下降3.4%外,牛肉、羊肉、禽肉呈不同程度的增长。未来10年,我国肉类产量年均增长率预计为1.7%。肉类产量将从2016年的8364万吨增至2026年的9909万吨,增长18.5%,年均增长率1.7%,其中猪肉、禽肉、牛肉和羊肉的年均增速分别为1.6%、1.7%、1.8%和2.4%。在进口数量上,我国肉类(猪牛羊禽)进口量迅猛增加,数量高达301.3万吨,较2015年增长60%(图1-11)。受国内需求拉动以及国内外肉类差价影响,肉类进口量将继续保持高位。其中,猪肉趋降,禽肉进口基本稳定,牛肉进口趋增,羊肉进口量趋稳。受生产成本增加和需求拉动影响,未来肉类价格总体趋涨。在既定的经济政策、生产、消费和环境等条件下,疾病、畜牧业生产技术、消费习惯、国际市场贸易政策和形势等是影响未来中国肉类的产量和结构、消费、市场价格、贸易等的主要因素。
图1-11 2011—2016年间中国肉类进口数量
资料来源:根据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监测统计处的相关数据整理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