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中国的国际收支管理
一、中国的国际收支基本情况
中国的国际收支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对外开放事业的发展,经历了从狭义的外汇收支到广义的国际收支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这样认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到改革开放之前,由于受传统的计划经济的影响,中国只编制外汇收支平衡表,以反映中国对外贸易和非贸易的收支状况。显然,这样的平衡表不能反映中国与国外的资金往来的情况。原因很简单,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资金借贷关系很少,主要的对外经济活动一直是对外商品贸易和侨汇业务,其他经济交往近似于零。在此期间,虽然中国也曾参与过一些国际借贷和其他形式的国际融资业务,如20世纪50年代曾向苏联借入74亿旧卢布(当时约合19亿美元)长期贷款,用于中国的重点项目建设;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也曾采用延期付款的方式,引进过西方成套技术设备(约合价值6.7亿美元)。但总起来说,这些融资数量有限。同时,在这一时期,中国也向世界70多个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定数量的经济技术援助以及劳务合作项目,但是这些援外的支付以及后来援款的归还,中国均是把它作为财政开支来处理,并没有单独编制对国外资金的收支情况报表。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国积极发展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技术合作,并且把对外开放作为中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交往都有了巨大的发展,不仅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的规模有了前所未有的扩大,而且旅游、金融、保险等各种服务贸易及对外承包、文教、科技等非贸易往来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国际经济交往的这种发展变化反映在中国的国际收支中,不仅表现在经常账户有了很大的增长,而且表现在资本与金融账户的地位也显得日益重要。为此,必须建立一套既适合中国国情,又符合国际通行标准的完整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以真实地反映中国对外经济交易的发展状况。此外,1980年中国正式恢复了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中的合法席位,根据有关规定,作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员国,中国有义务向该组织报送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国政府从1980年起开始建立国际收支统计制度,从1985年起陆续公布中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1997年及以后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按照《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编制。最新版的《国际收支手册》为2013年出版的第六版。除此之外,还须补充说明的是,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所反映的对外经济交易,既包括中国与外国之间也包括中国内地与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易。近十年来,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的国际收支出现了一些结构性变化。
表1-3 1995—1999年中国国际收支概览
表1-4 2000—2004年中国国际收支概览
表1-5 2005—2009年中国国际收支概览
表1-6 2010—2014年中国国际收支概览
我国经常项目顺差主要来自商品出口顺差这一项,历史上其对经常项目顺差的贡献度高达90%。但是要注意到,这里的商品出口主要指加工贸易商品出口,一般贸易商品出口顺差只占很少的一部分。同时资本项目也长年保持顺差,形成罕见的“双顺差”,这样就导致了我国长期官方储备持续高速增长,而且增速呈加快趋势。直到2014年才有所下降。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我国经常项目账户余额迅速下降,2010年虽然有所恢复,但只是接近2007年的水平。根据2011年的数据显示,我国经常项目余额又一次骤然下降,到年末可能只有2006年的水平。与此相反,自2009年开始,我国资本金融项目余额连续大幅增加,2012年达到史无前例的3262亿美元,在数额上大大超过经常项目余额。因此,官方储备增加额即使在金融危机期间也仍然保持高速的增长,且增速呈加快趋势。但2014年资本金融账户大幅下滑,主要原因是大量国际资本外逃。
二、中国的国际收支调节手段
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以及对外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国际收支调节政策的选择上应当注意:一是要按照中国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及现有的金融、货币制度的实际,对国际收支进行调节;二是要注重调节政策所具有的阶段性特点,即根据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选择与实施不同的国际收支调节政策;三是要对调节政策进行组合搭配,并针对不同原因所产生的国际收支不平衡来选择切合实际的调节政策;四是要注意国际收支调节政策可能产生的对其他国家的影响,以避免引起贸易摩擦。
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来看,国际收支的调节政策大致有以下几种选择。
第一,适当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要针对国际收支的不同状况选择运用扩张性或紧缩性的财政货币政策。如通过调节海关关税、出口退税和进口关税,以及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税收政策起到调节国际收支的作用。或通过紧缩和放松信贷来调节总需求,从而调节贸易收支。
第二,合理运用调节国际收支平衡的汇率政策,以促进经济的内部平衡与外部平衡。在国际收支的调节政策中,汇率政策是一种比较直接且见效的调节政策。在运用汇率政策调节国际收支时,要注意汇率政策的适度性问题,同时汇率调整也是一个最为敏感的经济因素,汇率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们对货币的信心,并最终会影响到对整个经济的信心。另外还要注意,由于人们一般说运用汇率政策调节国际收支往往只强调它对贸易收支的影响,但实际上汇率调整对非贸易收支和资本与金融账户收支也都有影响。
第三,适当运用直接管制措施来调节国际收支和保障国际收支的平衡。直接管制是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实行的一种重要的调节国际收支的措施,这是由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以及管理能力和市场的发育程度所决定的。中国在这些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无疑还有较大的差距,因此中国在选择国际收支调节政策时保持一定数量的直接管制,对维护中国的经济利益和发展对外经贸关系仍然是有帮助的。当然运用这一措施要注意运用得当,否则就可能适得其反,起不到应有的效果。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和经济实力的增强,将逐步放松直至取消外汇管制的政策措施。
【本章小结】
1.国际收支是一国对外经济交往活动的系统反映,一国国际收支状况是通过国际收支平衡表反映出来的。
2.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按照复式簿记原理编制的,在平衡表中全部经济交易活动被划分为借方交易和贷方交易,借方交易是对外国居民支付的交易,贷方交易是接受外国居民支付的交易。凡属于支出项目、对外负债减少项目或对外资产增加项目均记入借方。凡属于收入项目、对外负债增加项目和对外资产减少项目均记入贷方。
3.国际收支平衡表在编制过程中,尽管各国在具体项目设定上存在差异,但其基本内容大体一致,即由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和平衡项目三个部分构成。分析国际收支平衡表已成为世界各国货币金融管理当局制定有关贸易、金融及对外投资政策的具体依据。
4.国际收支平衡是一种相对理想的国际收支状态,国际收支不平衡是经常的、不可避免的经济现象,导致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很多,其结果表现为一国国际收支顺差或逆差。
5.当国际收支出现不平衡时,政府有必要采取措施对国际收支不平衡进行调节,使之趋于或达到均衡状态。在不同的国际货币制度下,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机制不同,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对国际收支逆差主要采取外汇缓冲政策、财政货币政策、汇率政策、直接管制和国际经济金融合作等措施进行调节。
【关键概念】
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调节手段
【本章习题】
一、思考题
1.国际收支的含义是什么?经常账户、资本账户、官方储备账户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2.国际收支不平衡是怎样产生的?它对一国经济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3.有人说,经常账户顺差对一国有利,资本账户顺差对一国不利。你怎样看?
4.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政策有哪些?如何运用?
5.下列哪种情况会使一国官方储备账户余额增加:
A.外国商业银行向本国企业贷款;
B.外国政府豁免本国政府承担的部分外债;
C.跨国公司以设备对本国投资,开办工厂。
二、实训题
1.下列情况在美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上应如何记录?
(1)一家美国出口商向意大利客户出口2000美元的商品。
(2)一个日本游客到美国旅游,到达美国机场后,在机场银行用日元兑换了1000美元,当他离开美国时兑换的1000美元全部花完。
(3)一个成为美国公民的匈牙利移民向他在匈牙利的朋友寄出1000美元的支票。
(4)一家瑞士银行购买3000美元的美国短期财政部库券(证券投资),用该行的美国银行的账户提款支付。
(5)一个美国公民购买一家德国公司新发行的公司债券1000美元,用他在纽约银行的账户支付,结果是美国公司持有德国公司发行的债券,而德国公司拥有美元的存款。
2.以甲国为例,写出以下六笔交易的会计分录,并将结果编制一张简单的国际收支平衡表。
(1)甲国企业出口价值100万美元的设备,这一出口行为导致该企业在海外银行存款的相应增加。
(2)甲国居民到外国旅游花费30万美元,这笔费用从该居民的海外存款账户中扣除。
(3)外商以价值1000万美元的设备投入甲国,兴办合资企业。
(4)甲国政府动用外汇储备40万美元向外国提供无偿援助,另提供相当于60万美元的粮食药品援助。
(5)甲国某企业在海外投资所得利润150万美元。其中75万美元用于当地的再投资,50万美元购买当地商品运回国内,25万美元调回国内结售给政府以换取本国货币。
(6)甲国居民动用其在海外存款40万美元,用以购买外国某公司的股票。
表1-7 六笔交易构成的国际收支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