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人文与大地的契合
长城是中华文明精神的物质载体。长城伴随了中华民族发展的主要历史,在中国东北、华北、西北万余里的北疆,它从东到西横亘半个中国,是中国北方人文与大地完美的契合。
长城在完全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人文环境下,成为一个重要的军事政治和文化的标志物。在广阔的区域内,长城见证了中国北方曲折而复杂的发展史。在这样的区域内,有山区和丘陵,有黄土高原,也有戈壁、沙漠、荒漠地区,还要跨越无数大小河流。中国背对亚欧大陆,面向海洋,三面都有高山、荒漠环绕,处于相对独立、与世隔绝的自然环境,这个富庶的地理空间满足了农耕经济的自给自足。特别是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适合农业发展,又有宽广的平原和肥沃的冲积土壤,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漫长的历史时期内,在这个相对独立、安全的地理空间里,没有更高的文明对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构成强有力的威胁。这种地理条件下产生的农耕经济,以及其发达的文明和文化,对周边的各民族和族群都有很大吸引力,形成中原地区独特的内聚力。这种内聚力使华夏文明得以存续和发展,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重要基础。
这样独特的地理单元也决定了古代的中国,在经济、政治、文明和文化上的相对稳定,也没有像世界其他国家那样形成较大的民族大迁徙。
由于这样的地理因素,中国古代虽然形成了强大的帝国实力,但并没有像世界上其他的帝国那样,不断寻求向外大规模地扩张和迁徙。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帝国,走的都是与中国内敛式发展完全不同的向外扩张的发展道路。
畜牧业是从原始农业中分离出来的,畜牧区的形成与扩展过程也是农耕区的退缩过程。从距今3000~3500年前,畜牧业向东、向南甚至向西开始其扩展之路,农耕区在相应方向的退缩始终与之相伴,这样的退缩过程一直持续到战国时期。
战国时期的燕、赵两个诸侯国,用强大的军事手段将游牧民族驱赶到农牧交错带以北。修筑长城对其加以防范,从而使长达近千年的农、牧两种生产方式争夺生存空间的斗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从此之后,开始了农耕经济的向北拓展。
农耕经济扩张到北方农耕、游牧过渡地区,受到自然的阻隔,就不再继续向北发展,因为那些地方已经不适宜农业的发展。数千年来,中国历史就在以中原地区为核心的一个地域内发展,以黄河、长江流域高度发达的文化为强大吸引力,构建自己的社会模式,进而影响周边各地区的不同民族,吸引他们内附。
在农耕和游牧经济过渡地区修建长城,割不断长城内外不同族群的联系,长城内外实际上是谁也离不开谁的关系。中原王朝与游牧民族政权之间相互攻伐的时候不少。军事行为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内向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正因为谁也离不开谁,才有了围绕在长城地区的交流和联系。也正由于和平及非和平的交流与联系,才推动了中华文明继续发展。
中国长城的分布范围很广。春秋战国诸侯割据时期的一部分长城,在今天的山东、河南等地;湖南的湘西,有明代防苗族的一段使用历史很短的长城;汉代在云南修了一段保护另外一条“丝绸之路”——五尺道的长城。此外,绝大部分长城都在中国的北方,因为只有北方才面临着强大的游牧民族威胁,才有调整农耕与游牧冲突的需要。
北方所包括的东北、华北和西北绝大部分地方都属于长城地区,这些地方在不同的朝代面临的农耕与游牧分界点不一样,中原政权与游牧民族政权管理的区域也不一样。所以,历代长城修筑选择的路线也不一样。
长城地区的东部,主要是燕山山脉,是华北平原主要的屏障,也是东北平原进入华北平原的必经之地。如果游牧民族政权占据这个地区,就有了向中原发起进攻的立脚点。历朝历代都将其视为战略重地。长城地区的中部阴山山脉,是保护河套平原的战略要地。河套平原自古是农耕与游牧民族交替据有的重要地区。谁据有水草肥美的河套平原,谁就占有了主动。这一地区也是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冲突和融合发展程度最高的地区。
内蒙古包头战国赵长城遗址
西部河西走廊及以西的西域地区,也是长城防御的重点地区。对于中原王朝来说,河西走廊始终是咽喉要道。特别是汉代打通西域、开通丝绸之路之后,该地区对于中原王朝就显得更为重要。河西走廊有几个绿洲,由于有很好的水源,十分适宜农业生产,所以这个地区的农耕经济很发达,是中原王朝开拓边疆的重点地区。西域对于中原具有很高的战略地位。丝绸之路打通之后,西域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必经之地,也是青海和宁夏的一个屏障。西域被强大的游牧民族政权据有,青海、甘肃和宁夏就会面对来自游牧民族的强大威胁。占据了西域的游牧民族,很容易对中原王朝构成一种包抄。所以中原王朝政权始终很重视与西域诸族的关系,并对这个地区进行重要的军事布防和屯田开发。
从整体上来说,历代长城修建的位置主要集中于中国的北部地区,且并非简单的线型分布,而是集中在一个空间区域内。各朝代长城虽然大的走向相对一致,具体位置却并不完全相同。蒙恬北逐匈奴之后修建的秦长城,位于战国燕长城以北。汉长城在西部地区,更是修建在秦长城之外。金长城与秦长城相比,其地理位置更靠北。而明长城则向南退移了数百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