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年底将至,又到了把今年的《小民经济观察》整理出集的时候。这是我写《小民经济观察》的第三年。看完前两年的集子,再翻阅今年的文章,深深感到,这三年发生了许许多多我评论或没有评论过的事件,但主旋律是中国在进步。
我说“主旋律是进步”并不是空洞的套话,让我有这种感觉的是发生在去年底和今年初的一场争论。它被称为改革的第三次大争论。在改革进入到攻坚阶段时,一些人由于种种原因对改革产生不解、抵触,甚至反对。他们指出的改革中的一些问题是存在的,但却扩大了这些问题,把支流作为主流,散布反对改革的观点。其实质是要停止改革,甚至倒退回去。在关系到中国未来的争论中,中央的态度极为鲜明: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不动摇。这是进步能成为“主旋律”的根本原因。因此,今年我的《小民经济观察》就从对这个争论的评论开始。
这一年大大小小值得评论的事情太多,我不可能都点评。我选择话题的标准不是其大还是小,而是我有没有值得写出来的想法。有些大事,我不一定有什么见解;有些小事,我反而觉得有意义。选题没有不变的标准,内容也相当广泛。把一年所写的文章梳理了一下,大体分为四部分:“改革篇”、“政府篇”、“企业篇”和“社会篇”。其实,有些文章归入哪一篇都可以,分类也有点儿随意。
我的评论往往是从“小民”的角度来看“庙堂”和社会的大小事件。个人的地位、身份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观点自然也不同。我讲的是心里所想的真话,但不一定是正确的话。我是一个退休的老头儿,只是在看戏,并没有演戏,有些话难免是“坐着说话不腰痛”。在一个多元化社会中,我们需要有多种声音。一家之言,无论正确与否,都有存在的合理性。各种声音经过碰撞、交锋、融合才会形成正确的观点,才有时代精神。以这种态度去看我的文章,是我希望的。
从年初起,我受聘为《北京青年报》每周写一篇专栏文章,这本集子中的绝大部分文章发表在该报上。另一些发表在《新京报》、《21世纪经济报道》、《周末画报》、《英才》、《新鲁商》、《四川航空》等报刊上。在此,对这些报刊的领导与编辑人员深表谢意。
从今年起《小民经济观察》一书改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北京大学是我学习工作二十余年的地方,北京大学出版社也是出版我的书最多的出版社。我的许多书通过这家出版社成为畅销书,甚至走向港台地区。对北京大学出版社各位领导和编辑人员多年来对我的支持、关心,深表谢意。
当然,我更要感谢的是读我的书的读者朋友,我只能以出更多好书来回报这些朋友的支持。
梁小民
2006年12月18日
于怀柔陋室